?

糖尿病前期人群行為干預及研究新進展

2020-11-30 08:42胡勝英周立新
糖尿病新世界 2020年19期
關鍵詞:糖尿病前期研究進展糖尿病

胡勝英 周立新

[摘要] 糖尿病是現存人類4大死亡原因之一,預防糖尿病給世界各國造成了巨大壓力。目前我國糖尿病患病率已經高于10%,糖尿病前期人群是糖尿病的后備軍,有資料顯示通過行為干預可以有效延緩糖尿病發病率,行為干預包括生活方式干預、心理干預及藥物干預,該文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特將相關領域最新研究進展介紹如下。

[關鍵詞] 糖尿病前期;糖耐量異常;糖尿病;行為干預;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 R47?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文章編號] 1672-4062(2020)10(a)-0195-04

[Abstract] Diabetes is one of the four major causes of death in existing humans. The prevention of diabetes has caused tremendous pressure on countries around the world. At present, the prevalence of diabetes in China is higher than 10%. The pre-diabetic population is the reserve force for diabetes. Data shows that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can effectively delay the incidence of diabetes. 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include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s and drug interventions. This article refers to domestic and foreign related literature, the latest research progress in related fields is introduced as follows.

[Key words] Pre-diabetes;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Diabetes; Behavioral intervention; Research progress

糖尿病前期指由正常代謝狀態向糖尿病轉化的過渡過程,此階段患者血糖值比血糖正常者高,但沒有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即6.0 mmol/L<空腹血糖<7.0 mmol/L,7.8 mmol/L≤糖負荷后2 h血糖<11.1 mmol/L,及兩者的混合狀態。

在過去的40年,我國先后進行的7次糖尿病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糖尿病患病率仍增加的很明顯。通過對1980年全國14省市30萬人的流行病學調查可以看出糖尿病患病率低至0.67%[1]。2013年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通過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監測系統,對298個監測點上的179 347例人群進行調查,發現18歲及以上成人的糖尿病患病率為10.9%,糖尿病前期的患病率高達35.7%[2]。在我們的國家糖尿病負擔仍極為嚴重,給預防和全面控制糖尿病帶來了極大的挑戰,糖尿病年輕化趨勢明顯,也再次敲響警鐘—為有效改變糖尿病患病率不斷增加的現狀,必須加強預防,而及早“預防”應是在病情難以控制之前干預,早于疾病的發生,甚至更早于病情出現高危因素之時。糖耐量異?;颊咭步凶魈悄虿』颊叩暮髠滠?,每年大概有6%~10%可發展為T2DM[3],因此為了減少糖尿病的人數,可以從減緩糖尿病前期人群進展為糖尿病的速率著手。和正常人相比較,糖尿病前期患者對血糖的調控能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更容易患糖尿病,所以及早進行干預治療是非常重要的。該文將重點介紹糖尿病前期人群的生活方式干預、心理干預及藥物干預等領域的研究進展。

1? 生活方式干預

大慶糖尿病預防計劃、芬蘭糖尿病預防研究(DPS)、美國糖尿病預防計劃(DPP)等研究顯示,生活方式干預能顯著降低空腹血糖、體重、體重指數等糖尿病危險因素[4-5]。通過中國大慶研究[6]可以看出,進行為期6年的生活方式干預可以讓糖尿病前期人群以后14年進展為2型糖尿病的累計風險下降43%。中日友好醫院的李光偉教授對大慶地區的糖耐量異常(糖尿病前期)的患者進行了為期6年的干預性研究,隨訪2~3年,研究結果表明:節食、運動等干預措施能夠降低糖耐量異常,降低糖尿病遠期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率及病死率。大慶研究證明了生活方式預防對糖尿病具有長期的后效應,這種后效應可以延伸至停止干預后14年,可見早期生活方式干預意義重大[6]。李光偉教授在大慶研究30年結果匯報中再次強調了生活方式干預在糖尿病預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生活方式干預主要指飲食干預和運動干預。

1.1? 飲食干預

為了減少和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轉化為2型糖尿病,飲食干預發揮著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是糖尿病治療的基礎[7]。在中國大慶研究中,生活方式干預組鼓勵患者多攝入新鮮蔬菜、減少酒精和單糖攝入量,鼓勵超重或肥胖患者(BMI>25 kg/m2)減重。艾敏等人[8]的糖尿病前期患者飲食干預的應用進展中回顧了飲食干預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應用進展,探索在血糖達標基礎上,實現糖尿病前期患者不禁食、不偏食的人性化干預方法。朱淑青等[9]通過對12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為期6個月的飲食干預得出,干預組的生活質量明顯提高。研究表明[10]醫務工作者應該從患者每日飲食出發,了解患者的飲食習慣,從日常飲食出發深入探索患者對飲食知識的了解程度及不足之處。在血糖達標的前提下探尋糖尿病前期患者無須禁食及偏食的更為人性化干預方法,增強依從性,開發簡單易學、方便易于攜帶的教育工具提供患者及家屬使用。

1.2? 運動干預

運動干預對提高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患者的生理功能,改善代謝功能具有很好的作用。目前研究采用的運動處方包括有氧運動、抗阻運動、平衡運動和高強度間歇運動,2017版糖尿病指南中對運動時間和強度有了界定,提到了抗阻運動和有氧運動,但是對患者依從性及高強度間歇運動(HHT)未有涉及[11]。李娟[12]通過對92例糖尿病前期患者進行不同強度有氧訓練,對照組接受中低強度持續有氧運動,實驗組患者接受高強度間接有氧訓練,發現兩組實驗都可引起觀察指標(腰圍及BMI水平、FBG、2 hPG及HbA1c水平、血清TC、TG、HDL及LDL)向更好的方向發展,且較訓練前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但實驗組與對照組之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對中低強度持續有氧訓練12周干預中顯示,較訓練之前比較,患者BMI和腰圍下降顯著,血糖代謝指標及血脂代謝指標也明顯改善,由此可見中低強度持續有氧訓練對糖尿病前期患者有顯著治療效果,羅祖純等[13]報道的結果是大致相同的,但該組數例患者因訓練時間太長,訓練枯燥無味,難堅持等因素想中途放棄;間接高強度的有氧運動可以實現和中低強度持續有氧訓練相同的降糖降脂效果,并且具有運動時間更少,耐受性更強,患者更易接受的優點。糖尿病美國公共衛生指導方針中亦寫到無論高低強度運動,運動一定時間一定次數,同樣都可以達到減緩糖尿病前期人群進展為糖尿病的速度。梁玉議等人[14]通過對60例糖尿病前期人群在飲食、運動干預的基礎上進行為期半年的氣排球運動干預,每周至少3次,1.5~2 h/次,結果發現干預組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體重指數均低于干預前,氣排球訓練是全身參與的中等強度運動,同時氣排球訓練是團體性活動,通常以俱樂部、社區活動形式開展,大大增加了運動樂趣,相互監督,提高了運動依從性,改善患者不良情緒。目前我國醫務工作者,在對患者進行運動宣教時大多說“你需要多運動,運動可以更好地控制血糖”,但是很少給患者制定出適合自己的運動處方??紤]我國醫務工作者對運動處方了解程度,工作時間壓力等因素,研究可以逐漸引入運動治療師,制定出個體化更利于實施的運動處方。在糖尿病前期患者的運動處方制定中,除了考慮患者血糖達標情況,研究還應綜合考慮患者的接受程度、依從度、時間、地點以及患者工作生活習慣等,切實從患者出發,制定出一套適合患者的運動處方。

2? 心理干預

有資料顯示處于糖尿病前期的人群,身體和心理都會收到很大的消極影響。當前,我國成年人糖尿病有近1.139億,糖尿病前期患者有大約5億[15]。國外報道的糖尿病伴焦慮狀態發生率高達19.5%~69.69%與我國報道的糖尿病伴焦慮的發生率為23.57%~56.28%相對于普通人群的0.4%~5.6%焦慮障礙患病率,糖尿病前期焦慮的發生率高達15.3%~58.1%[16]。從朱淑青等人[17]的調查看出,糖尿病前期患者存在焦慮及抑郁癥狀,所占比例分別為47%及37.8%,與國內外相關報道的數據一致。目前對糖尿病前期患者的心理干預研究較少,應重視。

3? 藥物干預

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進行的藥物干預臨床試驗表明部分藥物可以降低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糖尿病的風險[18],如二甲雙胍、α-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GLP-1受體激動劑和減肥藥物奧利司他等,在中國糖尿病前期干預的專家指南中亦有寫道。在糖尿病前期人群中長期應用二甲雙胍和阿卡波糖的安全性證據更加充分。張艷青[19]研究結果顯示糖尿病前期患者應用阿卡波糖與二甲雙胍治療聯合治療可顯著降低其血壓以及血脂水平,有助于降低糖尿病的發生率。

4? 研究展望

①雖然藥物干預可以在不同程度上降低糖尿病的風險,但考慮到醫保費用、患者的接受程度,藥物干預仍然難以推廣。生活方式干預無須額外的經濟費用,且對延緩糖尿病發生有很好的療效,再加上目前我國經常鍛煉的人群相對低,所以通過改變生活方式預防糖尿病及降低與T2DM相關的病死率具有巨大潛力。有資料顯示我國糖尿病前期人群患病人數遠高于糖尿病的患病人數,而且糖尿病前期人群進展為糖尿病的概率是正常人的3~10倍。早期干預預防可及時降低糖尿病的發病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應該開展健康教育,向糖尿病前期患者普及飲食、運動知識,注意回訪及家庭訪視。

②焦慮、抑郁癥狀與糖尿病前期患者生活質量呈負相關。糖尿病是一種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在治療和護理中會花費很多錢,家庭條件較差的患者承受不了經濟壓力,心理壓力會更大,在臨床護理中應特別注意這類患者的心理健康,囑托患者家屬給予患者家庭溫暖,最大限度地給予經濟及情感支持,必要時心理專家及時給予疏導。

③健康教育可有效降低糖尿病發病率,提高糖尿病前期患者干預依從性,有效控制代謝指標,是防止糖尿病前期患者發展為糖尿病的有效手段[20],有資料[21]顯示糖尿病前期人群對糖尿病相關知識認識普遍較低,同時不同年齡、文化程度對糖尿病知識認知情況存在差異,對健康教育有較強的需求欲望.糖尿病知識知曉情況城鄉存在明顯差異,城市高于農村,城市居民文化程度高,接受衛生宣教機會多,城市居民對糖尿病防治知曉情況遠遠高于農村居民,醫療機構應把重點放在農村,健康教育宣教向農村傾斜[22],并且針對糖尿病防治知識薄弱點,開展多種形式的健康教育,提供對不同人群有針對性的個體化健康教育,確實提高糖尿病前期人群對糖尿病相關知識的認知,可以減緩進展為糖尿病的速度,減少糖尿病發病率,提高生活質量。對于會應用手機的糖尿病前期人群可以借助互聯網進行個體化健康宣教,APP分為患者端與醫生端,患者借助APP自我學習知識并通過客戶端與醫生取得聯系,提高知識知曉度,養成健康的生活行為方式[23-24]。

④李光偉教授在大慶研究30年結果中指出對糖尿病人群和血糖正常人群進行為期30年的隨訪發現糖尿病人群30年病死率和心腦血管疾病的患病率分別為68.8%和58%,比血糖正常人群的29.4%和30%相差懸殊,糖尿病前期人群發生著糖尿病大血管和微血管并發癥的危險比正常人大很多。罹患心腦血管疾病概率增多,大大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質量,提醒應該關注糖尿病前期人群大小血管疾病的相關風險,注重篩查大小血管疾病,我國17版2型糖尿病指南[25]中指出針對糖尿病前期人群除定期檢測血糖外應密切檢測心血管的高危因素(如吸煙、高血壓、血脂異常等),并給予適當的干預,同時指南也提出了對糖尿病前期人群應該通過生活方式干預預防糖尿病的發生。糖尿病前期人群是心腦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而患者普遍認識程度較低,重視不足,應該對患者進行相關知識的科普教育,門診出診的醫務人員,也應重視對糖尿病前期人群心腦血管風險的篩查,建議患者每1~2年應對血管狀態進行評估,及早發現,動態評估,降低心血管并發癥發病率,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波,楊文英.中國糖尿病流行病學及預期展望[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9(1):11.

[2]? Wang L,Gao P,Zhang M,et al.Prevalence and ethnic pattern of diabetes and prediabetes in China in 2013[J].JAMA,2017, 317(24):2515-2523.

[3]? Li G,Zhang P,Wang J,et al.The long-term effect of lifestyle interventions to prevent diabetes in the China Da Qing Diabetes Preventions Study:a 20-year follow-up study[J].Lancet,2008,371(9626):1783-1789.

[4]? Roberts S,Craig D,Adler a,et al.Economic evalu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prevention programmes:markov model of low-and high-intensity lifestyle programmes and metformin in participants with different categories of intermediate hyperglycaemia[J].bmcmed,2018,16(1):16.

[5]? Standl E,Erbach M,Schnell O.Glycemic control:a combination of lifestyle management and the use of drugs[J].Cardiol Ther,2013,2(1):1-16.

[6]? 李光偉,張平,王金平,等.中國大慶糖尿病預防研究中生活方式干預對預防糖尿病的長期影響[J].中華內科雜志,2008,47(10) :854-855.

[7]? Breen C.Diabetes-related Nutrition Knowledge and Dietary Intake among Adults with Type 2 Diabetes[J].Br J Nutr,2015, 114(3):439-447.

[8]? 艾敏,孫偉蔚,朱燕琴.糖尿病前期患者飲食干預的應用進展[J],2019,29(7):42-44.

[9]? 朱淑青,張利霞,趙姜楠,等.基于跨理論模型的飲食干預對糖尿病前期人群的影響[J].現代預防醫學,2016,43(10):1774-1777.

[10]? 殷榮平.2型糖尿病患者飲食自我管理的知信行調查分析[J].護理學報,2017,24(2):11-13.

[11]? 王梅,李玉霞,張天麗,等.運動干預糖尿病前期和糖尿病的研究進展[J].中國康復理論與實踐,2019,25(17):1273-1276.

[12]? 李娟.不同強度有氧訓練對糖尿病前期患者相關指標的觀察[J].中西醫結合研究,2019,11(2):83-85.

[13]? 羅祖純,戴霞,張泰輝,等.有氧抗阻運動對糖尿病前期人群胰高血糖素樣肽1血糖水平的影響[J].山東醫藥,2017, 57(2):18-23.

[14]? 梁玉議,張鳳清,莫喜萍,等.氣排球運動干預對糖尿病前期人群血糖水平的影響[J].廣西醫學,2019,41(23):3061-3062.

[15]? 陳志雄,曾愛林,胡雅琴,等.糖尿病前期患者焦慮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全科醫學,2019,22(20):2411-2415.

[16]? 何艷,覃素嬌,談佳.外7前期人群行為干預的研究進展[J].中國保健營養,2019,29(2):42.

[17]? 朱淑青,張利霞,趙姜楠,等.糖尿病前期病人焦慮、抑郁情緒與生活質量的相關性研究[J].護理研究,2015,29(19):2364-2366.

[18]? 中國糖尿病前期臨床干預專家組.中國糖尿病前期臨床干預專家共識[J].藥品評價,2019,16(7):3-12,16.

[19]? 張艷青.研究阿卡波糖與二甲雙胍治療糖尿病前期療效[J].飲食保健,2019,6(32):18-19.

[20]? 何英.健康教育在糖尿病前期患者中的運用分析[J].中國處方藥,2019,17(1):118-119.

[21]? 潘靜,朱梅華.社區糖尿病前期患者的疾病認識和健康教育需求現狀調查[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8,31(4):599-601.

[22]? 陳蕾.鄉居民糖尿病防治知識知曉率比較分析[J].中國農村衛生事業管理,2018,38(12):1571-1573.

[23]? 王秋華,潘國芳,潘夢云,等.網絡環境下上下班族糖尿病高危人群健康教育實施的探究[J].糖尿病新世界,2018, 16(5):30-32.

[24]? 潘峰.生活方式干預是遏制糖尿病蔓延的有效方式[J].中國醫學導報,2020,1(17):1-3.

[25]? 賈偉平,陸菊明.中國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J].中華糖尿病雜志,2018,10(1):2-3.

(收稿日期:2020-07-10)

猜你喜歡
糖尿病前期研究進展糖尿病
糖尿病知識問答
糖尿病知識問答
糖尿病知識問答
糖尿病知識問答
MiRNA-145在消化系統惡性腫瘤中的研究進展
離子束拋光研究進展
獨腳金的研究進展
降糖丸治療糖尿病前期(氣陰兩虛型)的臨床療效觀察
探析二甲雙胍對糖尿病前期的干預效果
EGFR核轉位與DNA損傷修復研究進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