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兒童桌游設計的融合

2020-11-30 09:14劉潔何蕊孔超
工業設計 2020年10期
關鍵詞:融合兒童

劉潔 何蕊 孔超

關鍵詞: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桌游設計;兒童;融合

1 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概述

楚雄彝族擁有古生物、古人類、古文化和彝族風情為代表的“三古一彝”民族歷史文化遺產,截至2019 年底,楚雄州申立了601 項國家、省、州、縣市四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范圍包括各個方面,比如:彝族梅葛、元謀燈、彝醫藥等[1]。楚雄彝族人民在漫長的歷史歲月中通過一次又一次的社會實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留下了大量的不可取代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對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延續有著巨大的貢獻。

2 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兒童桌游設計的融合意義

2.1 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轉化

一個地方的傳統文化對當地兒童的成長具有深遠影響,地方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傳統文化具有密切的關聯性,但是隨著交通的快速發展,人口的大量流動以及經濟全球化,導致許多獨特且燦爛的民族文化資源逐漸減少甚至瀕臨消失,使楚雄彝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傳承面臨著嚴峻的挑戰[2]。而兒童對傳統文化認知不清晰的問題,可通過“文化工具”的引導,從其生活環境中汲取自身成長所需要的文化因素來改善 [3]。顯然,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桌游中應用會促成這樣一個“文化工具”,使兒童完成對地方傳統文化潛移默化地吸收,也就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兒童對傳統文化的熱愛以及對自己民族的認同感。

2.2 豐富桌游的內容形式

桌游是指在桌子或任何平面上進行的游戲總稱,操作方便隨時隨地都可以玩,這種游戲一般會結合當地居民的傳統習俗、民族特色、進行融合創新、具有益智、社交和文化傳播等的作用[4],但是目前我國很少有對桌游的研究和文獻,更鮮有針對兒童桌游進行的系統研究和文獻整理。伴隨著全球發展,桌游也需要不斷地推陳出新,及時更新游戲理念,在人們的思潮中形成它獨特的文化符號,而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融合也是桌游發展的一個機會,可以使桌游的形式和內容更加豐富,增強桌游的生命力。

2.3 探索娛樂教育的新模式

將游戲和教育相結合,是通過對兒童心理進行分析,結合孩子愛玩的天性,研究出來的一種教育模式,這種教育模式就叫做“娛樂教育”[5]。在其教育模式中,最主要的方式之一為嚴肅游戲教育,這種教育方式適合于不同年齡段的孩子,也結合了生活中的各個方面,比如逃生知識、傳統教育、生活技能等等[6]。雖然嚴肅游戲適應的范圍廣泛,但因其形式過于單一,娛樂性不強,長時間下來參與者很容易對這種游戲產生厭倦心理,因此這種教育方式不容易被受教育者真心接受,本文將結合嚴肅游戲的優點,通過研究調查,對教育形式進行完善,同時立足于社會現狀,開發具有區域特色的新型教育傳授模式。

3 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兒童桌游設計中的融合原則

經過查閱資料以及邏輯推演得出以下設計原則模型(見圖1):

3.1 以用戶為中心原則

產品的根本目的是為目標用戶服務,所以需要根據兒童的需求和喜好來決定桌游的游戲形式以及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選擇。對于桌游的游戲形式來說,游戲的難易程度要與兒童的生理和心理發育程度相適應,規則的復雜程度會影響到兒童的上手速度和游戲體驗中的愉悅程度,相對簡單的游戲規則會更容易被兒童所接受,每層的規則越簡單明確,則兒童能夠更快速接受并沉浸其中[7]。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選擇來說,選擇故事性強的敘述內容或者視覺沖擊力強的紋樣圖示更容易引起兒童的好奇心與探索欲望。并且要注意承載物細節的設計,以及對游戲規則的仔細打磨,好的設計細節可以讓兒童更好地將游戲與生活聯系起來,在游戲中總結社會經驗,也會使傳統文化在不知不覺中被兒童吸收。而好的桌游規則會促進兒童之間的交流,使兒童獲得更好的游戲體驗,為接下來游戲的展開和進行做好鋪墊。

3.2 內容與形式相統一原則

從聯系的角度看,內容與形式是相互依存的,在進行設計時應當先確立想表達的內容,從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中挑選合適的元素,再確定適合的桌游類型。而關于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容主要包括本族人民的生活習慣、傳統習俗、婚俗、信仰圖騰、文化節日等等,以上內容無不體現著楚雄彝族人民特有的生活氣息[8],在選擇時要考慮桌游的局限性,并不是完全隨意地選擇桌游的形式,桌游最大的兩個形式,一個是不插電,一個是無法獨立完成。不插電就是要舍棄電子世界和真實的朋友當面切磋,拉近了玩者之間的距離,所以在設計上要考慮到桌游與網游的區別,也要考慮是否可以平面化表達;而不能獨立完成就說明游戲需要有競爭或者合作的形式,因此內容與形式在設計時要滿足統一性原則。

3.3 可持續性原則

一個具有文化傳播功能的玩具不應該是單向的、呆板的,而應該是循環的、可持續的。如果產品只能單方面地向兒童用戶灌輸一些概念,這樣的產品很快就會被拋棄。在文化傳播的過程中,兒童既是接收者,同時又是創造者,只有讓兒童能和產品進行對話,知識才能活起來。要做到這一步就需要做好內核及載體的基因解構與重組[9],從理論上來說,文化基因可以解構為視覺識別及文化識別,視覺識別就是我們能直觀看到的元素,如紋樣、顏色、形式等,文化識別則是隱形的,如民俗、傳說、信仰等,經過解構、篩選、重組非物質文化遺產和桌游的基因[10],能讓文化更高效地被兒童接受。而這樣的循環系統還可以通過增加兒童的創造性互動來達成,而每一次創造性互動都是兒童在用他自己的經驗和想法表達對內容的認知,這是一個輸入與輸出雙向流通的過程,既可以增強兒童的參與感與游戲的趣味性,還可以讓文化真正地流動起來,當互動變得自然且自發,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在兒童之間傳播的可持續性便增強了。

4 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兒童桌游設計中的融合實踐

此次實踐選擇了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區的地圖作為迷宮的原型,每個區域選擇了當地的代表建筑,服飾或特色地形做為圖騰,兒童可以選擇停在相關圖騰旁邊回答與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問題,或者完成相應任務獲得隨機掉落的卡牌??ㄅ频脑O計則分別選擇了,楚雄的菖河蜂蜜,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元謀花燈以及楚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彝族火把節。

其游戲規則為:2 ~ 4 名兒童在迷宮地圖上隨機指定每個人的游戲入口,在每名兒童選擇入口完畢后,由裁判最后指定出口。誰能成為第一個走位的兒童將由兒童之間的剪刀石頭布輸贏決定,而每次走位可以選擇走到下一個路口停止,也可以選擇停在相關圖騰旁邊回答與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的問題,或者完成相應任務獲得隨機掉落的卡牌。每名兒童在游戲開始前可獲得兩張補給卡,每經過三輪走位將消耗掉一張補給卡,當需要消耗補給卡時若兒童手中已經沒有補給卡了將被淘汰出局,補給卡可在每個區的代表圖騰處回答問題或完成任務隨機獲得。除補給卡外,此款游戲還設有連步卡和攻擊卡分別代表可使自己多一次走位機會和使任意一名對手倒退回上個路口,這兩張卡牌也可在每個區的代表圖騰處回答相關問題獲得。最后哪名兒童先到達出口則勝,若全部兒童被淘汰,那么離出口最近的兒童勝出。使用時,兒童可獨立或在成人的指導下完成游戲,這款游戲將傳統文化當做游戲背景而不是游戲主體,使文化不斷地在兒童的每一次參與中滲透進觀念中,而不是像知識卡片那樣強行灌輸。

5 結語

如今楚雄彝族傳統文化的保護之路充滿挑戰,楚雄彝族非物質文化遺產在桌游設計中的應用為傳統文化的傳播提供了一種可行性思路。彝族群體對于彝族文化的認同是傳承彝族文化最為關鍵的要點,是傳承彝族文化的必要條件,對于非彝族群體而言,支持和尊重彝族文化,能夠使用彝族的文化符號,尊重彝族的風俗、活方式,是對彝族文化的傳承和傳播的重要貢獻[11]。而目前的研究和所展示實踐作品只是對多種可能的一種探索,并存在著大量的不完善之處。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這一課題會展現出更大的成果價值,將有利于楚雄彝族文化的傳承發展,為彝族文化融入兒童成長的環境提供有力支持。

猜你喜歡
融合兒童
一次函數“四融合”
村企黨建聯建融合共贏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201
兒童美術教育瑣談198
融合菜
從創新出發,與高考數列相遇、融合
寬窄融合便攜箱IPFS500
《融合》
留守兒童
六一兒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