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哲學的特點與創新

2020-11-30 09:15劉利威
青年時代 2020年26期
關鍵詞:中國哲學特點創新

劉利威

摘 要:真正的哲學是時代精神的精華,是受當前生活問題的啟發并以獨特的方式加以把握的與時代狀態最貼切實用的聲音。哲學的個性特征與創新發展是哲學思想發展的動力,是哲學其自身、思想活力和思想價值的源泉。正如任何人都必須作為具有個性的真實個體出現一樣,任何真實的哲學也必須作為具有個性的哲學出現?;诖?,本文將論述中國哲學的特點和創新,希望在探討中國哲學的個性和發展趨勢的同時,加深人們對中國哲學的理解。

關鍵詞:中國哲學;特點;時代;創新

一、引言

哲學不僅是時代精神的精髓,而且是時代精神的表征,是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它是思想家們主觀思維的超越和表達。作為時代精神的精華,哲學始終以核心問題的形式體現在一定時間內對意義和創造價值的追求。從人類文化的核心角度看,哲學是對智慧的研究,中國哲學是中華民族熱愛生活,追求智慧的旅程。在宏觀層面上,中國哲學的創新體現在人文環境的不斷變化,民族精神和生活智慧的歷史變遷。

二、中國哲學的特點

戴震《原善》卷上云,“天人之道,經之大訓萃焉”;經書以及子、史、集中講“天人之道”的“大訓”,這些都是在講中國傳統的哲學。哲學是生活在每一個時代的人民精神的集中反映,是時代精神的精華,體現了時代與民族的精神。此外,民族文化的生生不息離不開中國哲學的發展,在中國民族文化中,哲學占有著它獨特的一席之地。中國哲學的特點鮮明集中地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與民族精髓,中國哲學與中華民族精神有著密切的關系。

關于中國哲學的特點,張岱年先生通過中國文化的綜合發展歷程,曾在《中國哲學大綱》中寫道,中國哲學之特點最鮮明的有三個方面:其一,“合知行”;其二,“一天人”;其三,“同真善”。此外,還有另外三個方面突出了中國哲學的特點,即“重人生而不重知論”“輕論證”“不從屬于科學和宗教”。金岳霖先生在用英文撰寫的《中國哲學》中,評價了中國哲學的特征,“邏輯和認識論意識的欠發達”“天人合一”“哲學與倫理、政治合一”“哲學家與其所研究創立的哲學合一”。中國哲學講究探討“推天道以明人事”,彰顯“性與天道合一”的主張。在此,哲學與學科派別的“合一”,與“人”的“合一”?!疤烊撕弦弧彼枷胧侵袊軐W最主要的特點,也是中國哲學的基本架構之一。

在其他國家中,神圣的力量多是以君主為上帝的化身。中國的神權以君主為上天或上帝的仆人,其他國家上帝的化身是君主,而我們中國則是人民大眾,依靠自己的勤勞雙手,才能創造豐富的物質生活。胚胎時代的文明把注重實際效益當作第一要義。對現實效果的重視勢必帶來對人力資源的重視,其敬天也,皆取以為人倫之模范也。另外,對現實效果的重視,必然引起對經驗的重視,遵循客觀規律與先前經驗,不斷發展,逐漸發展為學術。通過閱讀《國語》《尚書》《詩經》以及《左傳》等著作可知,這些特點描述了中國古代文化變遷的主流趨勢。

其中,孔子“祖述堯舜,憲章文武”,繼承了中國古代文化所具有的三種主流價值觀。其一,現世主義的主流價值觀,即“其尊天也,目的不在天國而在(現世或現實)世界”;其二,人本主義的主流價值觀,即“吾中國所謂天帝化身者人民也”,如“天聰明自我民聰明,天明畏自我民明畏”(《尚書·皋陶謨》),“民之所欲,天必從之”(《尚書·泰誓》)等等;其三,道德主義的主流價值觀,如“克明俊德”(《尚書·堯典》),“敬德保民”“明德慎罰”(《尚書·康誥》),等等。這三個主流價值觀在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演變中得到了鞏固加強。例如,“所謂道,忠于民而信于神也……夫民,神之主也,是以圣王先成民而后致力于神”(《左傳·桓公六年》);“國將興,聽于民;將亡,聽于神”(左傳·莊公三十二年);“太上以德撫民,其次親親以相及也”(左傳·僖公二十四年),等等。

從西周末年到春秋時期,在自然觀層面的文化素養發展也有了新的進展。例如,伯陽父就用“天地秩序的失序論”來探討地震的發生。(《國語·周語上》);叔興父認為隕星等現象是“陰陽之事,非吉兇所生也,吉兇由人”(《左傳·僖公十六年》);子產批評占星術,指出“天道遠,人道邇,非所及也”(《左傳·昭公十八年》);單襄公說,“天六地五(韋昭注:天有六氣,地有五行),數之常也,經之以天,緯之以地,經緯不爽,文之象也”(《國語·周語下》),等等。

在春秋末期,“孔北老南”實現的哲學突破實際上是建立在上述主流價值觀取向及其發展的背景和基礎上的。這些中國哲學的特點和我們的中華民族的時代精神息息相關。

三、中國哲學在當代的發展創新

中國文化有兩種對立的精神:一種是堅強剛健的,另一種是柔靜隨和的。在意識形態和生活中亦是這種情況。堅決的立場,主張自然界中源源不斷的創新與生機勃勃,自然界在不斷變化;溫柔的態度提倡停滯,退縮和自衛,并堅持傳統,主張不作為,因循守舊,倡導無為而治,適應自然。在中國古代,堅強剛健的思想占了上風,因此才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自然并在環境發展中建立相應的文化。秦漢以后,柔靜隨和的精神盛行。在輸入佛教思想之后,中國文化幾乎完全軟化了??梢哉f,中國在文化發展和創造階段的思想本是剛健的。文化形成后,社會經濟和政治制度變得僵化,因此產生了與之相反的精神——柔和精神狀態盛行。產生的結果是中國文化的發展逐漸變成病理性的。我們今天要弘揚的杰出文化精神是中國文化的原始和內在強烈的精神,即堅強剛健之精神。中國需要再次行使其強大而堅定的創造力,延續中國杰出的文化遺產。

在辯證法中,存在所謂的否定之否定,新事物的出現及其吸收與剔除取消作用。創造的綜合是抓住舊事物的積極因素剔除其不良因素并創造新事物。它放棄了舊事物的消極和喪失必然性的因素,同時繼續繼承舊事物的美好、積極和合理的事物,對其進行保留、改進,并繼續進行下去,使其更具創新性,將以新的姿態顯而示之。中國文化哲學的任何創新絕不是“半竊”和調和的混合體,而是在舊事物之后出現的新的整體,是對舊事物不合理因素的拋棄、創造以及促進。創造性的發展與創新,絕不是某種機械的合成的內容,絕不是各取部分的總和,而是在不斷揚棄與進一步的發展基礎上的創新。

張岱年先生曾提出的“文化創造論”講到,不要效法或模仿,而要保持清醒頭腦,對過去和現在的一切都持批判態度。只有創造力永遠不會消亡,這值得我們發揮堅定的毅力去創新文化?!安灰蛞u,亦不抄襲,而要從新創造。對過去及現存的一切,概取批判的態度;對于將來,要發揮我們的創造精神!宇宙中一切都是新陳代謝的,只有創造力永遠不滅是值得我們執著的?!薄拔┯行湃 幕膭撛熘髁x而實踐之,然后中國民族的文化才能再生;惟有賴文化之再生,然后中國民族才能復興。創造新的中國本位的文化,無疑的,是中國文化惟一的出路?!蔽覀儜嘈?,“文化創造主義”并加以實踐,使得中華民族的文化得以涅槃重生。創造一種新的基于中國本土情懷的文化無疑是中國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

四、結語

我們須采取開放的態度,掙脫狹隘的“閉關鎖國”式的發展,選擇理性的態度,擺脫對本土知識資源的盲目特殊關注。并且,我們絕不能通過強調我們的“主體性”和“特殊性”將自己納入自我語言哲學領域。這種特殊性在保持主體性的方法看來是有效的,但實際上與哲學的基本精神相矛盾,并使中國哲學處于孤立的危險境地。哲學的目的和主要任務是獲得對宇宙和生命的深入了解,探索我們所生活的世界的秘密,揭示在世界上具有普遍重要性的哲學問題。因此,中國哲學要蓬勃發展,就不能盲目堅持自己的文化價值觀的獨特性以及各民族生存模式和生存經驗的差異,并高揚這是一種特殊的個體哲學傳統的旗幟。中國哲學的發展創新,應該走出“自我”解釋的窄路,從廣闊的角度審視和規劃人類的共同發展。它應具有全球性的理論視野和關懷大眾的普遍思維。

中國哲學的發展不僅考慮到中國的問題,而且要注意到全球問題,提出具有全球性的哲學問題?;诋敶鐣l展,以及全球意識形態資源,我們可以創新具有個性和全球意義的中國哲學,讓當代中國哲學融入并真正成為世界哲學的重要分支。賦予其真正的價值意識形態,致力于對問題的解決,理所應當成為我國當代中國哲學研究者應有的擔當和勇氣。眾所周知,哲學關懷的問題是根本的、普遍的和超越的。這種以問題為導向的取向決定了真正的哲學思考不能是暫時的或局部的,而應是前瞻性的和全局的。中國哲學的研究視野應擴展到全球性問題,提出人類發展中需要解決的實際問題,并解決當前時代的各種問題甚至潛在的有可能出現的問題。中國哲學的未來發展與具有普遍重要性的人類問題的關注密不可分。

參考文獻:

[1]梁啟超.梁啟超全集:第13卷[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9.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4]張岱年.張岱年文集:第1卷[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1989.

猜你喜歡
中國哲學特點創新
從語用學角度看英語口語交際活動的特點
從錢穆的《中國歷史研究法》談中國歷史研究的整體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