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商法規制視角下的企業商事信用缺失

2020-11-30 09:15陳盛鑫
青年時代 2020年26期
關鍵詞:民商法企業發展

陳盛鑫

摘 要:企業發展中,其形象建設是前期需要進行的重要項目,企業形象很大程度上體現出該企業的相關信用等級,而在進行商業活動中,企業的商事信用對企業進行運營活動有重大影響意義。本文將對企業的商事信用降低現狀做出分析,并通過研究我國民商法規的相關條例,給出具有一定價值、能夠有效提高企業中的商事信用辦法,為我國各類型企業的信用發展路徑做出規劃,進而增強我國社會經濟體的經濟總量,實現我國經濟強國夢。

關鍵詞:信用缺失;民商法;企業發展;商事信用

一、引言

我國經濟體系中,商業化經營比例逐漸增加,因此對于各類型企業來說,掌握好國家相關商業法規,能夠決定企業的發展規模。企業在其信用程度的體現上,能將商業經營優勢發揮出來,進而可促進企業發展路徑邁進多元化進程,另外對于商業經營規模、體量、范圍等因素都具備一定促進意義。當企業經濟利益不斷累積時,需要對企業的商事信用進行持續維護,保證企業能夠在較為平穩狀態下逐漸優化企業商業本質,實現高效營收目的。

二、企業商事信用缺失的具體概念

我國的企業,是依照我國相關法律的規定下所成立的,因此其具備完全獨立的法律責任,在法律中具有主體的地位表達能力,另外企業實際目的應以營收為目標,去進行一系列社會經營活動。具備了上述特征的公司,便在其相應法律地位提高之后,可以去進行一定商業規劃,當生產經營或是服務活動中取得合法收益時,該類公司便具備了進行商業發展的基礎能力。

企業商事信用的概念表達尚未具備統一性下的理論依據,但根據企業的具體商業形式,可對商事信用概念進行大體歸納。針對企業當前經營情況以及所有資產(包括負債)進行評估,由專業的第三方評價機構給出評估結果報告,該種情況下是較為客觀的評估方式,且根據第三方機構的資格判斷該信用評級的影響程度。企業商事失信表示在企業進行商業活動中,客觀商事結果并未達到原有承諾的相關規定,則該企業失去了誠實性表達,也喪失了原本能夠在企業商業活動結束后得到的商業信賴。

三、針對商事信用缺失的民商法規

(一)調整企業的商事信用

企業在商業活動表達中,占據絕對主體的地位,因此如果企業因為商事信用降低而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則會進而減弱企業其他項目的號召力,使得企業發展失衡。根據制定出的民商法規規定,在企業進行商事活動期間,法規將會對企業商事信用增加/降低產生限定作用,由此保證我國經濟社會下的各類型企業,能在較為平穩的經商環境中獲得應有收益,但針對現已缺失了商事信用的企業,民商法規明確要求,應對原有不當行為進行徹查,保障企業商事信用評級較為準確。

對商事信用做出調整,是企業準入市場的重要前提要求,企業若想在交易行為中獲取應得收益,則在企業發展中,需要將企業的相關商業活動行為途徑進行不斷優化。比如針對完善企業的準入和退出機制進行分析,企業實際運作能力的展現將會是一項超強的把控因素,企業保持較高運作能力,可將企業的可持續發展目標,持續向高速前進的路徑推進。并且企業可在與其他企業的互促運營中,形成良好互動模式,與消費者也可展開進一步深度發展合作。

(二)受到政府法律法規支持

切實進行對企業商事信用的民商法規制定,需要受到來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在進行大力監管的社會環境中,民商法規的條款才可被受到足夠重視,以此來影響社會中各類型企業的良好遵循。政府相關政策的推行,將會大力推進我國的社會經濟體制發生優化和完善,并在不斷發展中,將企業的商事信用做到有效調整,聯合各方企業監管單位,對企業商事信用的評估進行精準化監管,保證信用評級有一定實用價值。

企業中最需要政府部門進行監管的一個類型便是新聞媒體行業,這是因為新聞媒體在其規范化的民商法規調整下,其一言一行都能夠進行廣泛傳播,因此對媒體行業的監管力度應保持較高程度,確保社會意志能夠被媒體充分表達,且傳遞出社會安定團結的民眾意志,將報道符合科學精神,有利于企業間進行理性、良性競爭。

(三)企業商事信用缺失后果

企業在我國市場經濟發展中,最大的競爭動力便是來源于企業自有信用,該自由信用的價值是不可估量的,某家企業雖然做到較高收益,但在市場中并未具備與營業額相匹配的信用評估報告,可想而知的是,該企業在未來較短時間內若不盡快將企業商事信用進行充分提高,則很快將被市場淘汰。企業商事信用一旦缺失,則民商法規的制裁便隨之而來,企業因此喪失了企業運營中最寶貴的信用財富。

民商法規中的限定條件,將會在企業商事信用缺失時生效,對企業進行嚴厲且合法的懲戒,企業將在媒體的報道中變為失信企業,丟失原本可誠信發展的營商環境。為此,廣大企業應在社會經濟環境所倡導的誠信經商理念下,切實維護我國和諧、法治、友善等要求下的市場經濟發展體系。

四、針對企業市場準入的規范機制

(一)應加強準入資格評審力度

企業若想進入我國特色社會主義經濟市場,則首先應提高企業自身資質,并在民商法規的規范機制下,進行準入資格的評定、審核,只有在運營資格上達到了規范要求,企業才可被批準入市場。企業登記過程中,應對企業法人、實際負責人等主要企業組成人員進行資格審核,該過程評審應相對嚴謹,嚴厲查處心存不軌的公民借由企業獨立法人這一身份,來掩蓋、逃避未來法律對他不法行為的制裁。另外,機制需要對負責人進行審核,不僅應將其個人全部資料進行準確無誤的評審,還應對其國際上的信用系統進行抽調檢查,并嚴格分析每一項目下的信用記錄,若存在不良行為,則加強對該企業的審核力度,且禁止該負責人選作為企業法人身份存在。

(二)應保證資金信用保障良好

在企業的資金保障中,資金流量是企業信用的一個較為直接的顯示項目,因此在對企業信用的審核中,務必保障資金的良好運轉情況,企業信用體系中,資金信用是其最基礎的表達方式,更是企業在日后如何證明企業實力的一項重要體現。企業財務管理,應對企業的資金流動途徑有著較敏感的感知過程,企業能否進行下一項目的充分開展、能否進行債務償還、具體履約能力如何,這都是由企業資金多寡決定的。因此企業若想盡早實現市場準入的目標,則應在資金的信用保障中,將注冊資金和股東出資情況做以充分衡量,確保企業在發生財務危機時能夠較快解決該類問題,保障企業商事信用。

(三)應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建立

企業不僅要在市場準入中做好相關資質的評定,在退出市場時,也應具備良好的對應機制。首先,由于當下的市場競爭較為激烈,不具備較高競爭能力的企業將會被我國經濟市場所淘汰,此過程是兇險的,但對于整個經濟市場的繁榮發展有一定促進意義。因此,應當對被淘汰企業及時退出市場事件給予一定支持,避免更大經濟損失。其次,應建立淘汰失信企業的強制性規范,剝奪失信企業作為獨立法人的權利,強制其退出市場競爭,間接保護守信企業的權益[1]。最后,對于失信企業的負責人與管理人員,視其行為決定是否予以懲處,視當前情況而定,情況嚴重則需進行嚴懲。

五、企業進行商事交易中相關規范

(一)采用信用自律的規范機制

企業在做好市場準入資質的判斷后,其實已經具備了相應的信用資格,但在進行商事交易中,仍要受到交易中的規范準則約束,這是民商法規對企業負責的一個重要表現,確保不同企業可在較為融洽的經商環境中,實現企業利益和個人利益的雙重收獲。在此規范機制下,應加強對員工素質與品德的教育,定期開展相關培訓講座,強調崗位保密原則和個人職業操守[2]。

國家應強化行業組織對企業自律機制的監管作用,為行業組織提供收集與發布信息的平臺。行業組織可以與征信機構互相交換企業信息,使企業信息內容更加透明,進而整合所收集到的資料,以便對不同企業的信用狀況進行評級,幫助群眾甄別守信企業與失信企業。

(二)采用企業征信的規范機制

企業若想進行商事交易,便務必要遵守相關法律制度的約束,該過程中,可采用企業征信制度作為規范制度的平衡要素。企業征信制度是通過第三方專業征信機構對社會各方企業的信息進行采集,并予以加工、匯總和儲存,而后利用評估模板將最終的信息進行分析與整合,建立系統化的征信庫,最終公之于眾的制度。

企業征信制度的意義在于促使信息透明化、公開化,使得失信企業難以依靠詐騙等手段謀取利益,從而維護社會經濟秩序和諧[3]。使用較為專業的企業征信制度,將會為全國企業帶來較高應用效果,因為該項制度覆蓋面廣,普及到了各類型企業,將不同企業間進行有效資源置換,并將信息共享,確保企業在進行相關商業活動時,能夠將商事交易行為各方的信用情況做出基礎判斷,將應得權益做出保障。

六、結語

綜上,企業信用對企業未來發展有著極大影響力,信用的高低將會直接體現在企業的業務量上,因此企業為不斷積累客戶及財富,需要對其自身商事信用進行提高,滿足企業發展路徑的拓寬。在企業市場準入環節中,應加強準入資格評審力度、保證資金信用保障良好、完善市場退出機制建立,才能保障企業具備基礎信用資格,而企業在進行商事交易的相關規范中,可采用信用自律、企業征信的規范機制,確保商事交易不會影響到企業信用,妥善保護好企業發展動力。

參考文獻:

[1]游斯媛.民商法規制視角下的企業商事信用缺失分析[J].法制與經濟,2019(6):87-88.

[2]藍菡單.淺析民商法的規制與企業商事信用的缺失[J].法制博覽,2018(17):236.

[3]歐奇珍.民商法的規制與企業商事的信用缺失探究[J].法制博覽,2017(16):253.

猜你喜歡
民商法企業發展
民商法課程體系:經驗與改革方向
關于民商法的研究方法
論留置權善意取得之否定
市場經濟視域下民商法承載的倫理內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