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期中國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的滲透

2020-11-30 09:15張麗
青年時代 2020年26期
關鍵詞:中國文化新時期高校

張麗

摘 要:對于高校的英語教學來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向學生介紹中國文化,激發學生的文化學習興趣,使學生對于中國文化產生深刻理解。中國文化有著極為深厚的內涵,在高校的教學過程中發揮著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能夠增強學生的愛國精神?;诖?,本文將闡述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學滲透中國文化的意義,分析高校英語教學中國文化的缺位,并提出中國文化在高校英語教學中滲透的路徑,以期為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學;中國文化

一、引言

英語是一種國際通用語言,將中國文化滲透進高校英語教學中,能夠顯著增強學生的文化修養和民族認同感。在新的歷史時期,隨著經濟全球化的進一步加深,英語在國際交流中扮演的角色也變得更加重要。在這種全新的歷史形勢下,高校的英語教學應該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將中國文化有機滲透進英語日常教學。

二、高校英語教學滲透中國文化的意義

在全新的歷史時期,對于高校的英語教學來說,融入中國傳統文化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和意義。英語課程在新時期要不斷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需要。改革開放之后,我國社會經濟迅速發展,國際之間的競爭也變得更加激烈,而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想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需要不斷增強我國的文化軟實力。英語是國際通用語言,將中國文化有機滲透進高校的英語教學,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利用英語知識介紹我國的傳統文化,有利于我國優秀民族文化在世界范圍內的傳播,提升我國的文化軟實力,這也符合我國英語課程改革的要求[1]。將中國文化滲透進高校的英語教學,能夠增強學生的民族認同感,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西方國家對我國的文化滲透也變得更加激烈,在這種錯綜復雜的國際形勢下,在學校的教學過程中對學生展開愛國教育是非常有必要的,這也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內在要求,更是提升我國文化軟實力的關鍵。在高校教學過程中,愛國教育需要融入不同的學科教學,除了傳統的思政課程之外,其他課程也需要承擔起愛國教育這個重任。英語課程是高校課程體系中重要的組成內容,更應該肩負起對學生展開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任,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三、高校英語教學中國文化的缺位

長時間以來,我國的英語教學過于注重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的培養。英語課程在發展過程中不斷引入西方國家的文化內容以及人文現象,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種做法使得英語教學內容更加豐富;但這種做法也使英語教學出現民族文化缺位的現象,英語教學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得不到保障,學生的英語交際能力很難得到有效發揮。很多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受傳統的教學理念影響比較嚴重,在教學過程中采用的教學方法相對較為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未能營造一個良好的教學氛圍,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很容易忽視民族文化,特別是在翻譯過程中,由于很多學生對于民族文化缺少深入的理解,翻譯結果很難體現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異。從英語教師的角度來說,在教學過程中更多的是傳授西方國家的文化知識,對我國的民族文化知識卻很少提及。此外,受我國考試制度和教學管理制度影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往往缺少自主學習能力,對教材以外的文化知識,很少主動學習和研究。

四、新時期高校英語教學滲透中國文化的路徑

(一)將文化和語言緊密結合,重視民族文化的傳播

文化對于民族發展來說至關重要,也是推動民族發展的重要精神動力。文化對人們的語言結構以及語言方式產生了重要的影響,在語言交流中往往蘊含著大量的民族信息和國家信息。從這個角度來說,要想對文化有著深入了解,需要借助語言這個載體和工具。在當前階段,面對高校英語教學中國文化缺失的現象,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通過多種方法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了解。在開展英語教學工作之前,英語教師需要對語言和文化之間的聯系展開深入分析,并將這種聯系呈現在日常的英語教學中;重點培養學生的認知能力和學習能力,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逐漸具備跨文化意識。比如說,英語教師可以借助中西方文化差異對比的方法來增強學生的民族文化意識[2]。在漢語中往往存在很多特定的意向,如攔路虎。老虎在我國被人們稱為萬獸之王,并在一些民間諺語中經常出現,從語義上來說,通常體現著麻煩的意思;但在西方文化中,老虎這個詞匯則有著完全不同的意向,人們也經常使用Lion來取代Tiger,出現這個情況的根本原因在我國的民族文化和西方文化存在很大的差異。學生在翻譯過程中需要知道這些文化差異,并利用自己的所學知識靈活地處理好這些文化差異,這樣翻譯才能更加準確。將中國文化和英語課程有機結合起來,對高校的英語教師也提出了較高的要求,需要英語教師具備非常豐富的教學經驗,對中國文化有非常深入的了解。很多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往往習慣將英語知識和漢語知識分開理解,要想解決這種文化缺失的現象,英語教師可以借助文化對比的方式來輔助學生理解中國文化,而且這種新型教學方法能夠在潛移默化中改變學生腦海中的民族文化意識,使他們具有更加廣闊的文化思維和視野,增強他們的語言輸出運用能力。

(二)不斷完善教材內容和教學內容

在當前階段,我國英語課程體系和教材內容往往缺少中國文化的模塊內容。因此,高校在選擇英語教材時,可以挑選一些具有我國民族文化內容的英語教材。對于課程設置來說,可以在現有的課程基礎上,增加一些與我國民族文化相關的課程內容。英語教師在日常教學過程中,需要對教學內容展開優化設計,將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進行對比教學,在制訂教學任務時可以要求學生利用英語知識介紹我國的民族文化。此外,我國的民族文化滲透應該融入高校英語教學的方方面面,既要在詞匯知識和語言知識上進行滲透,還應該體現在技能傳授過程中。從詞匯的角度來說,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發現很多漢語詞匯很難找到相應的英語單詞,如“湯圓”等詞語。此外,由于我國的民族文化源遠流長,我國的語言也有著非常復雜的體系,如不同的稱謂代表著不同的親戚關系;但是在西方社會中卻沒有這么復雜,英語詞匯在表達過程中往往非常簡單,一個英語單詞往往具有多種含義。之所以會出現這些不同,其根源都是由于我國與西方國家在文化上存在差異。高校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需要重視這種差異,經常采用引導法和對比法等教學方法輔助學生理解東西方文化。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利用業余時間觀看一些介紹中國文化的優秀影片,如《功夫熊貓》等,利用文化影視作品來增強學生對民族文化的興趣,使他們能夠更好地體會中西文化差異。

(三)增強學生的文化視野和教師的文化素養

高??梢越Y合自身的英語教學實際,定期開展有關中國文化的專題講座,借助這種形式來實現中國民族文化在英語教學中的滲透。高??梢愿咝狡刚堉膶<覍W者向學生介紹中國文化和西方文化的差異,并重點向學生介紹中國文化知識,將漢語教學和英語教學有機結合在一起,按照循序漸進的教學規律,幫助學生掌握更多教材外的知識,拓寬學生的文化視野。對于英語教師說,應該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來解決英語教學中文化缺失的現象,而不能拘泥于某一種教學方法[3];結合學生的學習實際,最大程度地滿足學生的學習需求,切實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英語實際表達能力。隨著科學技術和信息技術的不斷創新發展,多媒體技術逐漸成了提升英語教學效率的重要教學工具。英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利用好信息化技術工具,并結合網絡媒介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大量研究數據表明,多媒體教學讓學生更容易內化吸收英語知識。英語教師在英語教學過程中為學生營造一個和諧、輕松的學習環境和氛圍,有助于他們逐漸形成正確的語言習慣和文化習慣。將中國文化融入高校的英語教學,對當今高校的英語教師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由于我國傳統文化有著非常豐富的內涵,相同的詞匯在不同的語境中往往具有不同的含義,因此英語教師需要加強自身學習和培訓,不斷增強自身的民族文化素養。

五、結語

在高校的英語教學過程中融入中國文化元素非常重要,這能夠讓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對我國的民族文化產生深刻理解,讓學生更好地應對和處理中西方在文化方面的差異。面對當前高校英語教學中國文化缺失的現象,高校和英語教師應該給予足夠的重視,對教學理念和教學內容展開優化和創新,使學生能夠從小接受民族文化的熏陶,進而培養學生的愛國精神和民族認同感,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翁燕文,徐永軍.高校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J].湖北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14(1):100-103.

[2]劉懋瓊.淺談高校英語教學中中國文化的傳播[J].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9(5):153-156.

[3]許丹丹.大學英語教學中的中國文化滲透研究[J].語文學刊,2011(10):130,139.

猜你喜歡
中國文化新時期高校
后現代主義對中國文化的影響
新時期農村氣象觀測及防災服務探索分析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