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比分析CT、MRI放射診斷股骨頭壞死的結果

2020-11-30 08:52楊興華廖云偉張浩
健康大視野 2020年22期
關鍵詞:CT診斷股骨頭壞死

楊興華 廖云偉 張浩

【摘 要】 目的:對比探討并分析CT與MRI放射診斷股骨頭壞死的臨床應用效果。方法: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67名于我院收治確診的股骨頭壞死患者,經影像學及手術等多方面診斷,確認股骨頭壞死ARCO臨床分期,隨后均分別采用CT與MRI放射診斷進行二次診斷,對比兩組不同影像學診斷方法對于不同分期股骨頭壞死的陽性檢出率。結果:統計證實,采用MRI放射診斷股骨頭壞死的總陽性檢出率為88.06%顯著高于CT總陽性檢出率73.13%,其中對于Ⅰ期陽性檢出率MRI組為87.50%顯著高于CT組56.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Ⅱ至Ⅳ期陽性檢出率MRI放射診斷均高于CT診斷,但差異并不具備統計學差異(P>0.05)。結論:針對股骨頭壞死的影像學診斷中,MRI放射陽性診斷率優于CT診斷,尤其是對于股骨頭壞死ARCO分型Ⅰ期患例的診斷更為準確。

【關鍵詞】 CT診斷;MRI放射診斷;股骨頭壞死

【中圖分類號】R57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2-060-01

股骨缺血,創傷將導致股骨頭壞死,其臨床指征主要為大腿近側髖關節,膝關節疼痛,嚴重影響患者的日?;顒蛹吧钯|量[1]。該病發病的病程較為緩慢,因此ARCO臨床分型Ⅰ至Ⅱ期的早期準確診斷及篩查將有效提高對股骨頭壞死的預防及治療效果[2]。目前,針對股骨頭壞死早期篩查主要依賴影像學診斷,以CT及MRI磁共振放射診斷為主,相互補充診斷依據。為進一步比較CT與MRI放射診斷對于股骨頭壞死的診斷準確性,現采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期間67例股骨頭壞死患例,分別以CT與MRI放射診斷方法進行二次診斷,取得相關研究結果與結論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及納入標準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我院67名股骨頭壞死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主體對象。其中實驗組男性患者39例,女性患者28例,年齡范圍為16-79歲,平均年齡為(43.1±4.8)歲。病程為1-8年,平均病程為(3.3±0.9)年。

納入標準:所有患者均排除其他重大疾病病史,經影像學及手術確診為股骨頭壞死患者,并已準確進行ARCO分型,分別為Ⅰ至Ⅳ期。本次研究經所有患者知情同意并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實行。

1.2 方法

1.2.1 MRI放射診斷

使用西門子MAGNETOMESSENZA-1.5T醫用磁共振成像儀對患者行仰臥位檢查,對患者股骨頭病灶位進行橫斷面或冠狀位掃描,快速自旋回波T1及T2加權成像,參數設置具體為層厚層距4mm。

1.2.2 CT診斷

使用GE醫療全身斷層Revolution EVO CT螺旋掃描機對患者行仰臥位螺旋CT掃描,對患者肺股骨頭病灶位進行多層次掃描,對局部病灶位可加層掃描,參數設置具體為層厚距3-4mm,螺距2mm,管電流90-100mA,電壓135kV。

1.3 考察指標

股骨頭壞死CT影像學指征主要包括骨小梁,骨皮質部位出現骨質斷裂,增粗,變性,塌陷,呈斑片狀或新月征等具體表現,同時關節間隙變窄。股骨頭壞死MRI磁共振影像學指征主要為關節變形,骨皮質斷裂,T1下呈帶狀低信號,T2下呈雙線征。統計所有不同ARCO臨床分期的67例股骨頭壞死患例的檢出情況。

1.4 統計學分析

此項研究中所獲得的多項數據均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經影像學及手術等多方面診斷,確認該67例股骨頭壞死患例中,ARCO臨床分型Ⅰ期患例16例,Ⅱ期患例27例,Ⅲ期患例14例,Ⅳ期患例10例。其中MRI總陽性檢出率高達88.06%,顯著高于CT總陽性檢出率73.1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不同臨床分期股骨頭壞死的診斷中,MRI放射診斷陽性檢出率皆高于CT診斷,I期陽性檢出率差別最大,MRI陽性檢出率為87.50%,而CT診斷僅有56.25%,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Ⅱ至Ⅳ期差距無顯著差異(P>0.05)。具體情況見表1。

3 討論

作為應用范圍較廣的影像學診斷手段,無論是CT還是MRI放射診斷都及早應用于臨床股骨頭壞死的診斷推行中[3]。CT可對病灶補位多層掃描增影,而MRI磁共振技術通過核磁信號改變的回饋可對骨剖面細節成像[4][5]。

本次研究中,MRI放射診斷的總陽性檢出率較CT掃描更高,尤其是對于股骨頭壞死Ⅰ期分型的患例,其檢出效率更優。這充分表明CT針對于早期股骨頭壞死的診斷中,其病灶處骨小梁骨皮質結構,骨髓細胞變性細節無法體現,而MRI放射通過磁共振成像,觀察T2下雙線征信號,可準確檢出Ⅰ期患例,改善CT應用于早期股骨頭壞死診斷的局限性。

綜上所述,MRI放射診斷股骨頭壞死較CT診斷更為靈敏,但臨床上推薦兩種診斷手段相互結合,互相彌補,以便于精準確診。

參考文獻

[1] 劉澤麗.股骨頭壞死應用核磁共振的臨床診斷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05):28-30.

[2] 朱軍營.股骨頭壞死患者CT與核磁共振診斷臨床效果對比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05):102-103.

[3] 彭琪,唐蓓,蔣紫凌.核磁共振檢查在診斷股骨頭壞死中的應用價值分析[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20,4(07):117-118.

[4] 宋丹華.CT與磁共振技術在股骨頭壞死診斷中的應用效果比照觀察[J].影像研究與醫學應用,2019,3(13):126-127.

[5] 仇曉巖,彭強,王凱,周廣美.核磁診斷股骨頭缺血性壞死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及有效性分析[J].全科口腔醫學電子雜志,2019,6(18):151+153.

猜你喜歡
CT診斷股骨頭壞死
CT診斷急性胰腺炎的臨床價值研究
CT及MRI診斷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的價值
外部性腦積水的CT診斷及臨床治療價值觀察
超導磁共振與多層螺旋CT對診斷股骨頭壞死效果比較分析
細針鉆孔減壓術聯合活血養骨湯治療早期股骨頭壞死療效觀察
胰腺癌患者術后腹部感染的CT診斷及鑒別
肺部癌性空洞與其他空洞的CT診斷價值分析
骨髓干細胞移植治療股骨頭壞死療效分析
MRI對股骨頸骨折術后并發股骨頭壞死早期診斷的臨床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