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評價變革

2020-12-01 03:12羅星
青年時代 2020年25期
關鍵詞:教育評價變革互聯網+

羅星

摘 要:隨著計算機技術的發展,“互聯網+教育”為教育評價提供了很多新的思路和思考。教育評價正在逐步擺脫舊有的弊端,為真正提高學校教育質量、提升教師教學效果、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服務。整體而言,教育評價正在朝著科學可靠、客觀公正、全面透徹、增值有效的方向發展,具體表現在評價功能由窄化向多元化發展;評價類型由注重終結性評價向多種評價類型相結合發展;評價數據的采集分析由低效片面向高效全面發展;評價目的由“證明”向“改進”發展。

關鍵詞:“互聯網+”;教育評價;變革

一、“互聯網+”的內涵

“互聯網+”是什么?通俗來說,是指“互聯網+各個傳統行業”,即各傳統行業利用互聯網的先進技術和平臺,不斷的發展、創新和變革,展現出各行各業的新生態,影響和改善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例如,互聯網+餐飲,催生出“美團”“餓了么”等餐飲平臺;互聯網+交通,催生出“掃碼乘車(公交或者地鐵)”“滴滴”“共享單車”等出行工具;互聯網+購物,催生出“淘寶”“京東”等電商平臺。當今社會,互聯網思維正在改變人們的各行業和各領域?;ヂ摼W也自然而然地成為這些行業領域的發展新動力和發展引擎,為各行業的發展提供新思路和新方向。當然,教育領域也不列外,“互聯網+教育”為教育評價提供了很多的思路和思考,迎來了很多新的發展態勢;近些年來,教育評價領域也不斷進行了很多新的嘗試,第三方教育評價機構的興起,自適應學習平臺的探索,都在驅動著教育評價的變革和發展,使得教育評價正在朝著科學可靠、客觀公正、全面透徹、增值有效的方向發展。

二、“互聯網+”背景下的教育評價變革

(一)評價功能由窄化向多元化發展

通常來講,教育評價功能主要有甄別與選拔、激勵與導向、檢查與監督、診斷與改進等方面。美國著名教育評價專家斯塔弗爾比姆(Stufflebeam,D.L.)提出了一個著名論斷:“評價最重要的意圖不是為了證明(prove)而是為了改進(improve)?!盵1]教育評價是為提高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服務,幫助學校發現學生的特性、個性和問題,實現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然而,由于教育形勢嚴峻、優質教育資源匱乏、功利主義盛行、應試思維主導等原因,評價功能一直以來都趨向于甄別和選拔,其它功能很少被提及、體現。

但是,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加上云教育平臺、大數據、語音識別、人工智能的發展,教育測評技術水平的提高,除了教育結果性的內容可以被評價出來,教育過程性的內容也可以很容易被評價。這些數據不僅可以測出,還可以很容易被學校、教師、學生拿到。學校、教師和學生不僅可以知道結果性的數據,還可以獲得過程性的數據。學校通過這些評價數據資料,可以分析出在治學方面存在的問題,及時調整學校的育人模式和管理模式,把握方向,精準辦學;教師通過這些過程性的評價信息反饋,可以分析和發現自己在教學方面的問題、學生在學習中的薄弱點,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因材施教;學生通過這些過程性的評價數據反饋,可以及時找準自己的定位,認識到自己的優勢和不足,知道改正的方面和努力的方向。這樣,教育評價功能就不僅僅是甄別和選拔了。由于學校、教師、學生在“互聯網+”的環境下,很容易拿到過程性、結果性的數據,不管是有意識還是無意識地使用這些數據,教育評價的功能正在無形之中朝著多元化的方向發展,甄別和選拔將不再是最凸顯的功能了,教育評價的激勵導向、診斷改進等功能將逐漸發揮作用。

(二)評價類型由注重終結性評價向多種評價類型相結合發展

評價類型有很多種,根據評價功能,評價類型可以分為診斷性評價、形成性評價和終結性評價。診斷性評價主要是指對評價對象所呈現的問題進行診斷,并給出一定的解決方案、對策。形成性評價,也叫過程性評價,是對正在進行的教育活動的評價,有利于及時發現問題、及時反饋、及時調控改進。終結性評價是指在教育活動結束后對評價對象進行的評價,主要用于甄別、選拔、篩選和淘汰為目的。

我們在前面也討論過了,由于各方面的因素,教育評價的功能以甄別和選拔為主。因此對應的評價類型也以終結性評價為主,評價類型比較單一、靜態,所呈現的評價結果也是比較片面,僅僅靠最終的分數和成績是無法顯示學生的各方面的能力,對于教師而言,也無法進行“對癥下藥”,難以開展精準教學。在“互聯網+”時代,教育技術的發展為過程性評價和診斷性評價提供了很大的實現空間,人們不僅可以得到評價對象的靜態的、終結性的結果,還可以捕捉到評價對象動態的、全面綜合性的發展過程。

就學生而言,除了學生的期末考試,高考這樣的數據用來甄別選拔,學生平時的學習情況也可以被追蹤,例如學生的學習習慣、學習喜好、已掌握的和未掌握的知識和技能,自適應學習系統會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時長等推送相關學習內容,及時幫助學生發現問題、查找原因、查漏補缺,學生可以根據系統的實時反饋作出調整。系統不僅會給出關于知識技能掌握方面的評價,也會給出情感、態度等方面的評價,當然這也需要比較科學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作為支撐。這些評價不是靜態的單一的,是伴隨著學生一個又一個的學習階段的,是過程性、動態性的評價,是可以幫助學生診斷的評價。

(三)評價數據的采集分析由低效片面向高效全面發展

一直以來,教育評價數據的采集都主要以學業質量監測數據為主,數據主要體現結果性,并且來源比較單一,收集也很困難。但是隨著互聯網的發展,大數據、云存儲、語音識別、人工智能等技術與教育相關聯,賦能教育,教育評價數據采集與分析主要體現在廣度和深度兩個方面的變革。就廣度而言,現在的第三方教育評價機構,不僅可以測得單所學校的數據,還可以很容易得到區域的各所學校的數據,以及區域內學校間數據的對比等情況,系統自動生成區域質量測評分析報告,高效且全面,有利于區域質量的整體把控與提高[2]。就深度而言,自適應系統、語音識別等技術的嘗試,不僅可以獲得學生和教師結果性、產出性的數據,學生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學習喜好、學習風格,教師教學方式、教學風格等過程性、投入性的數據也會被采集和提取到分析學生和教師所處的狀態,及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結果與過程相結合,學業成績數據和思想品德、身體健康、心理健康數據相結合,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數據相結合,形成教師畫像和學生畫像,為學生的下一步學習及教師的下一步教學提供客觀科學的依據??偟膩碇v,教育評價數據的采集和分析正在向著高效全面發展,為區域、學校、教師和學生提供比較完整的教學數據和分析。

(四)評價目的由“證明”向“改進”發展

評價的目的在于提高教育質量,在于幫助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但是由于各方面的原因,評價一直以來被看作是“證明”,用來給學生排名、評比;用來區別“好學生”和“差學生”;用來體現教師教學成績。這明顯與教育的目的是相違背的?;羧A德·加德納(Howard Gardner)的“多元智能理論”表示,每個人的身上至少有七項智能,即數理邏輯智能、語言智能、身體運動智能、人際交往智能、自我認識智能、空間智能、音樂智能等[3]。但是我們常常會只根據數理邏輯智能和語言智能來判斷學生的“好”與“差”,忽視學生其他智能的發展,這種片面的評價對于學生的發展是及其不利的??梢哉f學生之間的差異來自于這些智能類型的發展情況和組合情況,而“互聯網+”時代,為這些類型的智能提供了更多發展的可能。首先,學生當前狀態所擅長的智能類型可能被評測出來;其次,學生的薄弱智能類型也會被顯示出來。這一方面有助于盡早地發現學生的智能特點,及時有針對的培養,抓住智能培養的關鍵期。評價的不再是傳統的數理邏輯智能和語言智能,也即學生的考試成績。評價為“改進”提供了方向,每個學生的幾大智能類型都能盡可能得到很好的發掘,這才真正落實到學生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

三、結語

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對于教育評價領域來說既是機遇也是挑戰。機遇在于,教育評價將由原來的甄別選拔的作用向推動教育質量提升轉變,為實現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個性化發展服務,為提高教師的專業素養服務。挑戰在于,首先,由于數據的增加,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數據素養,可以對數據進行一定的分析,拿到數據評價報告時,會分析會使用,能夠讓數據發揮其最大化的作用;其次,技術的發展確實可以促進教育評價的發展,但是,一套完整的評價指標體系更加重要,因此還需要教育研究者繼續努力,將教育評價與技術相融合,研究出科學的教育評價模型和評價指標體系[4];最后,新時代的教育評價對于區域、學校、教師、學生之間的配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各成員和各角色之間積極回應,打好配合,提高整體效率和效果,為提升教育質量共同發力。

參考文獻:

[1]陳玉琨.教育評價學[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16.

[2]陳冠宇,趙佟.基于大數據的區域教育評價改革研究[J].山東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9(1):73-75,79.

[3]張曉峰.對傳統教育評價的變革——基于多元智能理論的教育評價[J].教育科學研究,2002(4):28-30.

[4]辛濤,張彩.中小學教育質量綜合評價改革的現狀與前瞻[J].中國教育學刊,2018(8):37-41.

猜你喜歡
教育評價變革互聯網+
變革開始了
關注“人的發展”:“核心素養”觀下學校教育的召喚
初探教育評價的改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