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簡牘所見隴西郡鄉里基層建置考

2020-12-01 22:28王靚
文存閱刊 2020年23期
關鍵詞:簡牘

王靚

摘要:現存傳世文獻中并無隴西郡基層建置的相關記載。由現存簡牘材料可知,至晚在西漢宣帝地節年間,兩漢隴西郡下確設予道、襄武、西、狄道、略陽、首陽等縣,其中狄道轄都鄉,下設和風里,北魏時還轄有華風里;予道轄高堂里;襄武轄承反里;西縣轄始昌、昌□等兩個里;敦老里統屬關系尚不可知。

關鍵詞:簡牘;隴西郡;鄉里

楚漢之際,隴西郡被匈奴占據,而在漢武帝元朔二年收復,郡縣制恢復。而縣的治理則是將其區分為多個鄉而治,故而鄉里組織成為國家賴以實現各項職能的基本組織。今人著錄中,只有何雙全《〈漢簡·鄉里志〉及其研究》一文提及漢簡所見隴西郡的一縣一里,即“予道高堂里”。而西北出土數枚漢簡則補充了這一內容。下文就出土文獻中漢代隴西郡轄縣、鄉里的問題進行論述。

關于縣轄鄉和以鄉統里的問題,學術界并沒有疑問。截止目前,西北簡牘中漢代隴西郡縣、鄉、里資料如下:

1.府書曰隴西略陽女子召宮□□EPT51:37

2.出,隴西予道高堂里,王□。二人□□□□(二一二七)

3. □氐道□□□(二二四三)

4.隴西襄武承反里廉樂? 73EJT9:114

5.地節三年獄計張掖居延都尉隴西郡西昌□

大仆未央廄 癸卯□□□□□□□□□□□□73EJT24:101+116

6.五鳳三年十月甲辰朔癸酉西鄉嗇夫安世敢言之隴西‖始昌里知實自言以令占田居延以令傳與大奴謹從者平里季奉家市田器張掖武威金城天水界中一乘馬二匹謁移過所河津關毋苛留止如律令敢言之

十月癸酉令弘守丞安世移過所如律令∕掾忠佐定 73EJT37:527

7.隴西西始昌里知實,年廿六,長七尺五寸 黑色73EJT37:1155

8.辭曰隴西首陽□ 73EJT23∶490

由上可知隴西郡轄縣有略陽、狄道、西、氐道、襄武、首陽等6縣。里有予道高堂里、襄武承反里、西縣始昌、昌□、敦老里等,而鄉在出土簡牘中無記載。對照傳世文獻和出土文獻,發現略陽縣在《漢書》屬天水郡,而在簡文中所屬隴西郡。漢簡相較漢書,有準確性和時效性,何雙全說道:“漢簡與漢書,二者從性質上根本不同,從時代上也相距較遠;漢簡是當時很普通的基層檔案記眾,但這些記錄又不同于一般資料,它是西漢邊防軍隊的文檔,反映的是當時當地的情況,所以具有很大的準確性”,因而對部分簡文所涉及縣的所屬年代的斷定和簡文釋讀變得很有必要了,如下:

1.府書曰隴西略陽女子召宮□□? EPT51:37

隴西略陽。正史中關于“略陽道”最早的記載,是《漢書·地理志》:“天水郡,武帝元鼎三年置?!躁柕馈?,可知略陽是道,是蠻夷集中地,屬天水郡而天水郡置于漢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略陽在漢武帝元鼎三年以前屬于不屬于天水郡,而屬于隴西郡,故此簡系元鼎三年之前的簡。但據出土于同批破城子探方五一的有確切年份記載的簡來看,與此簡系漢武帝以前這一推測年代有出入。破城子探方五一共753枚簡,經統計有確切記載年份的34枚[1],其中建始年號的簡9枚,建昭年號6枚,河平年號4枚,永光年號2枚,甘露年號2枚,陽朔、綏和、五鳳、神爵、竟寧、元康各1枚,可見此探方簡年代大致是漢宣帝、漢元帝、漢成帝時期,所以本簡很大可能性屬于西漢中后期的。但又如何解釋簡的內容和所屬年代不相符這一現象的原因呢?《居延新簡集釋》解:居延出土漢簡中武帝簡極少,故未能有上訴上溯至元鼎三年者?!Y合居延尤其是金關漢簡中多次出現的地方行政歸屬與《漢書·地理志》所載不一致的情況,似可推測隴西郡與天水郡的屬縣情況在西漢中后期可能發生過其他變化,略陽屬天水可能并非屬于元鼎三年天水設郡時,二是之后繼續調整的結果。

2.出,隴西予道高堂里,王□。二人□□□□(二一二七)

此簡是1907年斯坦因第二次中亞考察所獲簡牘?!坝璧馈眱H見于《漢書·地理志》而不載于《后漢書·地理志》,是西漢隴西郡下轄11縣中的一個道。予道王莽時期改名為德道。而到東漢,德道和予道都不記載于《后漢書·地理志》,可見此道在東漢時被省并。故而推測本簡年代屬于西漢時期,不屬于東漢?!妒酚洝份d,元朔二武帝命衛青“出云中以西至高闕。遂略河南地,至于隴西,捕首虜數千,畜數十萬,走白羊、樓煩王 ”,可知、元朔二年隴西郡收復,郡縣制恢復。由上觀之,推測此簡年代屬漢武帝元朔以后,而居延出土簡牘中漢武帝時期簡極少,故認為此簡年代系西漢中后期。

綜上可知,出土簡牘所見略陽、予道、西、首陽縣等確存在于西漢時期;隴西郡有明確屬縣的里有4個,即予道高堂里、襄武承反里、西縣始昌里、昌□。以上簡文僅2條有明確紀年,即地節三年、五鳳三年,可知至晚到宣帝地節三年,隴西郡已經形成了完整的鄉里制,并為后代一直所沿用,有墓志銘佐證:

《魏故假節龍驤將軍豫州刺史李簡子墓志銘》

“君諱蕤,字延賓,隴西郡狄道縣都鄉和風里人也?!呵飬c二,以正始二年太歲在乙酉十一月戊辰朔九日丙子薨于洛陽之城東里?!?/p>

墓主人李蕤系曹魏時的人物,春秋卌二,以正始二年(241年)薨于洛陽,推算生卒年是建安四年,屬東漢時期。狄道縣都鄉和風里一直延續至大魏時期,北魏時都鄉還轄有華風里,有墓志銘佐證:

《魏故使持節假黃鉞侍中太師領司徒都督中外諸軍事彭城武宣王妃李氏墓志銘》

“……妃諱媛華,隴西狄道縣都鄉和風里人……以正光五年歲次甲辰正月癸未朔十五日丁酉薨于第?!?/p>

盡管隴西郡地處西北邊塞地區與內郡的交界地帶,但在漢政府的經營之下,其基層建制已較為完善,在郡縣鄉里的基層建置之外,還設有郵驛等機構:

書,復勿令為它事。畏害及近邊不可置郵者,令門亭卒、捕盜行之。北地、上、隴西,卅里一郵;地險陜不可置郵者。266(C188)

在行政系統、郵驛系統等的綜合運行下,漢政府得以實現從中央行政中樞到地方基層的嚴密統治。

參考文獻:

[1]張德芳主編:《居延新簡集釋》(第3冊),甘肅文化出版社,2016年。

猜你喜歡
簡牘
讓甘肅簡牘“活”起來
簡帛書的出土對于當下書法創作的影響
甘肅建簡牘博物館:大量“深閨”珍貴文物將被喚醒
敦煌、居延簡牘中的絲路漢代戍邊醫學
地不愛寶
淺析東漢簡牘的書法藝術價值
簡牘是書法的原始森林
秦漢簡牘所見基層官員毆詈現象探析
簡牘所見“士吏”研究綜述
隸書解散章草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