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渝東南民間工藝在環境設計教學中的傳承價值研究*

2020-12-02 05:09
大眾文藝 2020年21期
關鍵詞:民間工藝東南藝術設計

曾 艷

(長江師范學院,重慶 404100)

一、渝東南民間工藝與環境藝術設計解析及關系

1.渝東南民間工藝及環境藝術設計概述

民間藝術,是勞動者為了滿足自己的生產生活和審美需要而創造的藝術,是大眾生活的民俗藝術,具有經濟和文化雙重載體。民間藝術包含民間美術和民間工藝。其中,民間工藝以生產生活中的天然材料為主,用傳統手工制作方式,以生產、生活、民俗活動為題材,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和民俗風格。其作品側重實用功能性和精神愉悅性,反映民間社會大眾審美和心理需要。作品按照材質分類,有紙、布、竹、木、石、皮革、金屬、面、泥、陶瓷、草柳、棕藤、漆等。按工藝差異的細分種類有,玩具類:泥玩具、布玩具、花燈玩具、棉塑玩具;染織繡類:傳統刺繡、民間印染、中國織錦;塑作類:泥塑藝術、面塑藝術、木偶藝術;剪刻類:剪紙與刻紙;雕鐫類:玉雕、木雕、石雕、磚雕;繪畫類:彩畫、農民畫、年畫;編織類:竹編;扎糊類:紙扎、彩燈;漆器類等(如圖1-3)。

圖1 竹編

圖2 木雕

圖3 刺繡

環境藝術設計,可以通過藝術的組織關系和圍合手段,對建筑室內外空間進藝術處理,應用人們的色彩、造型能力,塑造具有一定美學價值的、特定氛圍的空間關系,設計出符合使用者審美觀和滿足使用者使用需求的建筑室內外空間環境。環境藝術設計是一門實用藝術,它所關注的是人類生活設施和空間環境。如何合理利用自然環境資源,結合地域性特點和地域文化,塑造舒適的建筑室內外裝飾環境,彰顯人們對審美的品位和理解,是環境藝術設計的主要宗旨。

2.渝東南民間工藝與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關系

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加快以及信息化時代的到來,人們對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環境藝術設計愈加關注,要求也越來越高。近年來,伴隨人們對生活品質要求的不斷提升,我國的環境藝術設計教育教學水平與設計能力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但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創新性的缺乏:存在將歐式風格、田園風格等模式化、臉譜化,直接照搬主義的情況。個性化的缺乏:環境建筑外觀及裝飾設計雷同、單調,缺乏對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和優化。地域化的缺乏:設計與自然的聯系不夠,設計過程流水線生產作業化。要想解決目前存在的各類問題,縮短環境藝術設計水平與先進地區、甚至發達國家的差距,除了走出去、向外學習之外,潛下去、向本土民間工藝學習也是一條很好的路徑。

渝東南民間工藝,伴隨歷史發展的進程,涌現出了眾多符號性的作品。如吊腳樓,依山而建、因地制宜,很好地滿足了環境藝術對設計與自然相結合的要求;窗花工藝,體現了勞動人們對幸福生活美好期望與美學、裝飾學的完美結合。深入研究渝東南民間工藝,挖掘其工藝美學價值在環境藝術教學的傳承,對于提升當代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各類問題,都有一定的幫助。同時,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過程中把渝東南民間工藝結合到實際的設計項目案例中,對于拓寬學生的視野、激發學生的設計創作靈感,也有良好的促進作用。

二、渝東南民間工藝的美學價值研究

1.自然之美

藝術的靈感總是來源于自然。當我們細細品味渝東南民間工藝作品的時候,處處都能發現自然留下的烙印。其中的代表吊腳樓建筑,通過幾根木頭柱子依山而建,柱子下面可以飼養牲口,上面作為居住的場所,既借助了渝東南山地地形地貌,又避開了其氣候潮濕的特點。吊腳樓的“瓜子垂”“牛角挑”造型獨特且精巧。走廊欄桿、瓜柱下端、挑枋、門扇和窗欞,多用木雕裝飾。其手法樸素簡潔,線條秀美、粗細、疏密、曲直變化,充滿流動感,造型生動、簡潔、抽象[1]。這些傳統的民間工藝對現代工業化的視覺沖擊力仍然值得思考學習。

再看渝東南地區勞動人民使用的古樸而富有質感的生產生活農用工具,如“竹籃”“鋤頭”“蓑衣”“風車”“耷篼”“撮箕”“扁擔”“搭鉤”等,都是人們在生產和生活中借助自然的原材料在生產中制作而成。這些農用工具造型簡單實用,取材于自然,既不煩瑣又能滿足生產和生活的需要。還有窗花剪紙、織錦刺繡等,各種色彩的原生態農作物裝點了渝東南人家,處處都體現了渝東南民間傳統工藝的自然之美。展示了渝東南勞動人民順應自然、依托自然,從自然中學習、從自然中獲得靈感來創造美的無限智慧。

2.寓意之美

在渝東南民間工藝的作品中,柿子和如意字結合,寓意“萬事如意”;牡丹花結合兩個白頭老翁寓意的白頭偕老;富貴花開的織錦,寄予“前程似錦”的意境等,處處都體現了渝東南人民借物傳情、憑物寓意的美好愿望。其他諸如表現“雙鳳朝陽”“龍鳳呈祥”“八仙過?!钡仍⒁?,借牡丹表示榮華,用鴛鴦表達愛情,以雄獅表現威嚴,以金龍彰顯尊貴等手法,都寓意著渝東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設計從來都不應該只是模式化的復制,如何傳遞設計者對美的認識、對美的思考和對美好的寄托,學習渝東南民間工藝的作品可以得到很多的啟發。

3.融合之美

渝東南地區涵蓋的地域廣,所涉及的少數民族多,土家族、苗族、漢族等,各民族相聚融合在一起組成了多姿多彩的渝東南民間文化。渝東南地理的特殊位置,使得土家族的文化受到漢文化、蜀文化、楚文化和黔中文化的影響,隨著歷史的變遷,各種文化的融合,具有獨特的文化交融之美。峻峭的山脈,獨特的喀斯特地形地貌,還有如詩如畫的長江和烏江匯合成了美麗的畫卷,多民族文化匯聚在一起形成了渝東南民間傳統工藝文化。

4.創新之美

明末清初的戲曲理論家李漁在《閑情偶寄》中這樣說過:“變則新,不變則腐;變則活,不變則板”,渝東南民間工藝的生命力也正是來自不斷地創新。

土家族儺戲面具造型的夸張,萬字格、萬字花紛繁多樣的圖案,傳統蛇紋的演變等,都留下了明顯的加工、創新,甚至是顛覆重構的痕跡。窗花的發展過程,從簡單的防護安全需求為目的,逐漸演變為生活相關的如井格、南瓜圈等樣式,再到蘊含吉祥如意、喜慶祥和等對生活美好的寄望。吊腳樓的形象變化,從單一的建筑進出處場所,到添加飛檐翹角和裝飾欞格,既體現主人的身份和地位,又增添了整體的靈動美感。這些都是渝東南人民不斷從生活中積累,傳承和發揚多民族文化形成了渝東南特有的民間工藝藝術。

三、渝東南民間工藝對環境藝術設計教學的傳承價值研究

1.渝東南民間工藝對學生環境藝術設計審美能力的影響

審美能力是人們對美的欣賞、品味、創造的能力,是現代人素質提高、社會進步的象征。審美情感是審美活動的基礎,審美情感發生的機制主要包含日常生活情感的升華和審美經驗與情感的積累及展開,學校的審美教育更多是圍繞提升學生的審美經驗。

怎樣提升審美能力?一是要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提高學生辨別美丑的能力;二是要引導學生多維度多角度的接觸和感受美,形成具有多文化廣度和歷史深度的審美觀念與方法。利用豐富的傳統民間工藝之美,讓學生加深對美的理解和感受,引導學生在環境藝術之美的海洋中暢游,是提升學生審美能力的一個很好的辦法。

2.渝東南民間工藝對學生環境藝術設計造型能力的影響

渝東南民間工藝造型千變萬化,常常采用異形同構和平面化造型特征,不受時空限制的特點,主張超越自然和自由改變時間、空間的邏輯關系,利用互相嫁接滲透的造型方法,在平面構成上的消除和減弱空間層次等。它淳樸自然,高度概括及夸張的造型處理能力是我們當今環境藝術設計教學中一直崇尚的造型方式,對學生掌握環境空間造型的方法及規律提供了多重參考價值,提高學生學習環境藝術設計中的民間工藝藝術的運用能力。

隨著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環境品質的需求也在不斷提升,在環境藝術設計中多元化和多維度空間設計需求愈來愈高,這就要求我們具備全面的空間造型能力。由于種種原因導致環境藝術設計的學生對空間的造型能力欠缺,而學習渝東南民間工藝中的造型方法,對提升學生在環境藝術設計中的造型能力是很好的方法。

3.渝東南民間工藝對環境藝術設計色彩表現能力的影響

渝東南民間工藝取材源于自然,豐富的色彩是渝東南民間工藝不可缺失的一部分。在渝東南民間工藝作品中,色彩的運用形式多樣,題材廣泛;色彩明快、大膽、艷麗、飽和、簡潔,表現了人們質樸、純真、自由的生活。

色彩在環境設計中具有視覺沖擊力,一個好的作品色彩是傳情達意的最好方式,渝東南民間工藝的色彩是傳統民間文化的源泉,更是凸顯民族文化精髓,也是升華環境設計教學語言的重要途徑和手段,有利于提高學生研究環境設計色彩的表現能力。

4.學習渝東南民間工藝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操和地域歸屬感

學習傳統的渝東南民間工藝是了解渝東南人民生活的主要途徑。民間工藝包涵了大量的科學價值、生態價值和歷史文化價值,是不可復制的寶貴文化財富?!霸绞敲褡宓木驮绞鞘澜绲摹?,源遠流長的民間工藝文化蘊含的渝東南人民的集體智慧,具有深厚的歷史和文化底蘊。在環境藝術設計教學活動過程中,應該加強教育,“讓學生感受到渝東南民間工藝藝術的重要性,提升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讓更多的人了解并認同渝東南民間工藝,認同中國優秀的歷史文化,提升他們的民族自豪感[2]?!蓖ㄟ^教育教學,激勵同學們投入到保護本土地域文化,繼承和發揚渝東南傳統民間工藝的事業中來,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地域歸屬感和自豪感。

猜你喜歡
民間工藝東南藝術設計
憶東南警衛團將士
農村民間工藝在現代家具中的應用與創新——評《農村藝術性民間工藝》
軌交項目連中標,東南兩地傳喜報
湖南師范大學作品
梅州舉辦首屆民間工藝精品展
東南DX7榮耀版山東區域限定上市
民間工藝保護的困境與對策建議
書封與現代藝術
空山新雨后,自掛東南枝
河北師范大學藝術設計學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