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美聲唱法中遇到的漏氣問題

2020-12-02 18:59李自帥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黃河之聲 2020年15期
關鍵詞:漏氣咬字歌者

◎ 李自帥 (鄭州工業應用技術學院)

聲樂這門久遠的藝術,其學說紛紜、觀點多樣。但是,無論歌唱方法如何之多、發聲技巧多么復雜,究其根本,歌唱的發聲原理大體是相同的。本文將以歌唱的發聲原理為主要的理論依據,分析漏氣現象的直接原因,并對有可能產生漏氣現象的間接原因做出闡述,進而提出改進意見。

一、歌唱的發聲原理

有人說:歌唱發聲的音源就是喉器的振動發聲,做好了喉器調節的文章就等于獲得了良好的音源。[1]在美聲唱法中,人們普遍把參與歌唱的人體器官分為四大部分。第一是呼吸器官,主要是由口、鼻、咽部、喉部、氣管、支氣管、肺、胸廓及控制呼吸的肌肉等組成。呼吸系統的作用是為歌唱提供動力——氣息,保障歌唱時氣息的充足、均勻、流暢。第二是發聲器官,它主要包括喉頭和聲帶。發聲器官的作用很簡單,就是發出聲音。聲帶是人聲的振動源,氣息沖擊聲帶,聲帶振動產生聲音。第三是共鳴器官,主要有胸腔、口咽腔、頭腔組成。人的聲音如果只靠聲帶振動發出聲音,而沒有共鳴腔將聲音擴大,聲音會很小。共鳴腔除了能將聲音擴大外,還有吸收雜音的效用,使發出的聲音品質效果更為理想。第四是咬字吐字器官,包括嘴唇、牙齒、舌頭、上顎。聲帶產生的聲音被這些器官加工成人們常說的文字語音。歌唱的發聲原理就是通過呼吸系統吸進體內的空氣,由呼氣肌肉群的控制,沖擊發聲器官的聲帶發出聲音,然后由咬字器官對聲音加工文字信息,同時經過共鳴器官調整獲得的具有一定音高、音色、音程、音量、旋律、節奏、情感的圓潤、悅耳、豐滿、動聽的聲音。

聲音是聲帶振動產生的,明白了這個原理之后,我們就可以理解。[2]當我們歌唱發聲時,聲帶本能的向中間靠攏,閉合到一定程度,聲帶阻氣,在氣息的沖擊下,發出聲音。那么漏氣產生的原因,必定和聲帶非正常運轉有關系。

二、漏氣現象及其產生的原因

在平時的教學中,遇到過很多唱歌漏氣的聲樂學習者,總結歸類,大致可以將唱歌漏氣的人分為三大類別。[3]第一類是病變性漏氣,即由于自身的某些疾病,導致的聲帶漏氣,比如咽喉炎,會導致聲帶充血,變厚,聲帶閉合不全造成唱歌漏氣的現象。青春期變聲時期,聲帶會發生一個重要的變化,女孩的喉部變得狹小,聲帶較短、較薄、振動頻率高,所以音調變的高而細,男孩子的喉嚨較大,聲帶較寬、較厚,所以聲音變得較低沉而粗。由于青春期的孩子喜歡大聲說話、唱歌,隨時隨地都愛表現自己的大嗓門,長此以往就會殃及正在生長的聲帶,促使聲帶充血、水腫、或者發生聲帶小結、聲帶息肉等病變,導致在說話或者唱歌中聲音沙啞、聲帶漏氣、不會大聲說話、嗓子容易疲憊。女孩大約13—15歲為變聲期,16歲左右變聲完成,男孩大約14—16歲變聲期,18歲可完成。以此,有一部分歌者聲帶漏氣是因為變聲期沒有完成,或者在變聲期時不注意保護聲帶,遺留了聲帶病變所致。第二類是只有在唱歌的時候聲帶不閉合,具體表現是在平時的說話中,無論聲音大小,音調高低,完全沒有聲帶不閉合的現象,只有在唱歌中才出現漏氣現象。第三類只適用于女生,部分女聲在平時生活中真聲說話時,聲帶能有效的閉合,嗓門大,聲音洪亮,有質感。然而,用上假聲或者真假聲混合時才表現為聲帶漏氣。第二類和第三類歌者的聲帶本身不存在問題,其表現的漏氣現象主要是對歌唱理論的學習不夠、歌唱技巧掌握不熟練,導致了聲帶非正常閉合。

三、如何改掉漏氣的毛病

要想改掉唱歌漏氣的毛病,首先要明白歌者屬于哪一種原因導致的聲帶漏氣,如果是在變聲期或者剛過變聲期,出現漏氣的情況也相對正常。提醒歌者注意休息,多思考,少練習,演唱作品不要有太寬的音域,以舒緩的、輕盈的旋律為主。如果過了變聲期很長一段時間了,平時說話容易喉嚨啞、失聲或者聲帶閉合不緊,聲帶阻氣無力,建議去正規的醫院檢查一下,看看聲帶是否出現病變。

如果在平時的說話中,歌者的嗓門大,聲帶閉合有質量,聲音有質感,只是在唱歌時,才出現聲漏氣現象。筆者建議從以下幾點入手,改掉漏氣的毛病。

(一)樹立正確的音色觀

大多數的歌者在學習美聲歌曲時,總是先聽歌唱家是如何演唱的,進而去模仿歌唱家的演唱方式。他們不只是學習歌曲的旋律,也模仿歌唱家的音色。不可否認,模仿會讓聲樂的初學者有一個“突飛猛進”的進步,因為他們的音色立刻和歌唱家有所靠近,聽起來也有了美聲唱法的一些特征。被模仿的聲音實例可以使他們的聲音獲得光彩,但是也容易走向歌唱的誤區。比如,有些歌者喜歡楊洪基唱的《滾滾長江東逝水》,在學習伊始就模仿楊洪基的聲音特點,歌手不惜犧牲本來屬于自己的音色,他們把喉嚨撐的很大,以追求歌唱的管道;把聲帶虛著唱,以追求聲音的寬度;胸腔用的非常多,以追求聲音的厚重。從而導致聲帶漏氣,高音上不去,總感覺聲音往下墜。有很多女學生去模仿歌唱家寬廣的聲音、洶涌的氣息,豈不知寬廣的聲音與喉嚨打開和胸腔的運用有關系,洶涌的氣息和呼吸肌肉群與聲帶的協調運用有關系。單一的聲音感覺的模仿,并沒有歌唱器官的參與協調,失去了原本的音質,換來的卻是聲帶的漏氣。還有些女生,真聲說話時,嗓子不漏氣,在唱歌時,假聲狀態下,聲帶就會出現漏氣的狀態,在這里需要強調的是,假聲狀態下,聲音也是有質量的、結實的,聲帶同樣是閉合自然,張弛有度的,不是虛著唱的。通過控制人聲的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咬字器官的協調運用,在遵循生理法則和與他有關的音響論據下,建立好符合自身生理構造的音色,是成功的塑造自己聲音的關鍵。[4]

(二)保持正確的喉嚨打開方法

那么,怎么才能讓喉嚨打開呢?我們一般會通過以下幾點讓喉嚨打開。首先,我們最耳熟能詳的就是“打哈欠”的狀態。在打哈欠時(這里主要強調打哈欠的過程),喉部的生理機能是自然放松的,喉部也會有一個下放的動作,喉部的空間會變大,這樣不僅使喉位在一個相對穩定的位置,還會加大聲音的共鳴。其次,驚訝式呼吸法,人在驚訝時,神經系統緊張,腔體迅速擴張,它使呼吸肌肉群迅速完成收縮與放松的過程,并使喉頭穩定在一個相對較低的位置。

以上兩種方法能幫助歌者快速找到喉嚨打開的狀態,但是很容易引起歌者聲帶漏氣。對于很多歌者來說,找到打哈欠的狀態和驚訝吸氣法吸氣的狀態很容易,難的是吸氣之后的狀態保持,怎樣保持打哈欠的狀態或者驚訝吸氣的狀態去唱歌很重要。打哈欠法和驚訝吸氣法這兩種找喉嚨打開的方法,都包含了一個歌唱器官的運作過程,那就是呼吸系統的吸氣。人在吸氣的時候,兩片聲帶是本能的向兩邊分開的,中間呈橢圓形,當我們發聲時,聲帶本能的迅速向中間閉合,兩片聲帶中間瞬間由橢圓狀變成一條細縫,氣息沖擊聲帶,聲帶振動,發出聲音。在做打哈欠和驚訝吸氣狀態保持的時候,有很多歌者沒有把重點放在低喉位、咽壁以及上口蓋狀態保持上,而是錯誤的以為,保持了聲門的打開狀態,就是保持了喉嚨打開的狀態。這樣的狀態下,聲帶上會有一個力量的對抗,即發音狀態下聲帶本能的要閉合的力量和有意識地保持聲帶打開的力量之間的對抗,它使聲帶不在一個放松,自然的閉合狀態上,從而導致經過聲帶的氣息,不能有效地促使聲帶振動產生諧振的聲音,造成聲帶漏氣的現象。

因此,改掉聲帶漏氣的沒毛病,必須對喉嚨打開狀態有一個正確的認識。否則就違反了發聲原理,造成聲帶漏氣等不舒適的狀態。嚴重者還會造成聲帶充血、肥大、或者聲帶小結。[5]

(三)養成良好的歌唱咬字吐字習慣

我們經常聽說過這樣一些話,“你把字咬的太死了”“你的聲音都停留在嘴巴上了”“美聲唱法咬字發音不用喉嚨”。豈不知,不用嘴巴不是嘴巴懶散;聲音不能停在嘴巴上目的是讓聲音進入頭腔和胸腔;不用喉嚨目的是不能讓聲帶出現擠壓、暴力閉合、不閉合等不自然的狀態。語言是歌唱的基礎,一切歌唱技巧都要圍繞語言這個中心來訓練和運用,失去了語言,歌唱就失去了他的載體。因此,我們在唱歌時一定要養成良好的咬字吐字習慣,嚴格遵循語言的發音原理。以漢字的發音舉例,我們的先輩早就用實踐出來的真理告訴我們,歌唱中咬字要字正腔圓、聲情并茂。我國傳統的歌唱理論依據漢字發音的三個特點將漢字的發音歸納為“出聲”、“引腹”和“歸韻”的咬字過程,在這里不在一一贅述其發聲要領。筆者想要表達的是,每個字都可以字正腔圓、聲情并茂地表達出來,如果犧牲咬字,發音含糊不清,由咬字器官中出現的問題,會關聯的影響到發音器官,造成聲帶過緊、過松等問題,從而使聲帶的自然閉合受限制,出現漏氣現象。另外,美聲唱法常常說到“歌唱狀態要統一”,這里的統一也要辯證的去看。還是以漢字舉例子,字母“i”和不同的聲母結合,咬字器官用力的部位是不一樣的,在發“bi”“pi”“mi”的時候,雙唇用力比較多;在發“di”“ti”“ni”“li”的時候,舌尖用力比較多;再發“ji”“qi”“xi”的時候,舌前用力比較多。假如歌者為了保證歌唱狀態的統一,咬字用力部位也一成不變,很容易改變了聲帶的發音狀態,從而導致聲帶不自然,出現漏氣現象。

由此可見,樹立正確的發音觀念,養成良好的咬字吐字習慣,也是改掉唱歌漏氣的途徑之一。

總之,參與歌唱的呼吸器官、發聲器官、共鳴器官、咬字器官相互獨立又相互協調、相互影響。在這幾組器官里面,發聲器官最不好協調,不正確的吸氣狀態、歌唱共鳴技巧、咬字吐字都會影響兩片聲帶的正常工作,導致聲帶漏氣。以上只是筆者根據自己演唱的體會和在教學中積累的一些經驗,有不足之處,還希望批評指正。

猜你喜歡
漏氣咬字歌者
氣體絕緣金屬封閉組合電器漏氣缺陷及預防措施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問題剖析與正確運用
汽車發動機漏氣量分析及限值研究
柴油機漏氣量試驗研究
草原人民的歌者——記蒙古族詩人包·布仁
你可真淘氣
有關聲樂教學的咬字
歌者和履痕
裸露
黑暗中的歌者——試析《尋找小糖人》的敘事技巧和情感訴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