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琵琶演奏在戲曲中的運用與藝術特點

2020-12-06 08:56
北方音樂 2020年23期
關鍵詞:琵琶京劇樂器

李 潔

(山西大學商務學院音樂舞蹈學院,山西 太原 030031)

琵琶這一樂器的音域比較寬廣,低音相對深沉和厚重,中音圓潤柔和,高音響脆有力。在進行演奏時能夠實現婉轉悠揚、連綿不絕的效果,讓人沉浸其中,也能夠實現鏗鏘有力的效果,給人們帶來震撼心靈的感受,使人們回味無窮。在所有的演奏性樂器當中,琵琶演奏所表現出的獨特性是其他類型的樂器無法替代的,即便是借助現代科學技術進行數字模擬也無法實現逼真的效果,無法完全替代琵琶。

一、戲曲發展趨勢

蘇劇是江蘇省蘇州市區域的傳統形式的戲劇,與河南的豫劇、北京京劇類似,在本世紀初期,蘇劇入選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蘇劇涵蓋著昆劇與南詞兩個不同的部分 因此無論是在藝術表演的形式還是在音樂的特征上,蘇劇與昆劇之間都存在著緊密的聯系。因為蘇劇受到昆曲的影響,因此蘇劇演奏呈現出委婉細膩的特征,呈現出鮮明的江南特征。蘇劇的角色能夠被分成生、末、靜、旦、丑五種不同的類型,《西廂記》就是比較典型的蘇劇曲目。

蘇劇的靈魂在蘇州,已經在我國存在了上千年,具有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隨著現代化文明體系的創建與發展,新的藝術形式比如電影文化等概念逐漸被推向高潮。隨著時間的推移,老藝術愛好者的人員數量逐漸減少,蘇劇等不同類型的傳統戲曲形式受到了流行文化的強烈沖擊,這都使得國內的傳統優秀文化生存艱難,對傳統戲曲來講是一種巨大的挑戰。我國國民對歷史文化體系的保護重視程度極高,重視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揚。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將新型的樂器在戲曲當中進行融入是非常必要的,能夠為戲曲注入新的活力,促使戲曲更具生命力,對傳統的戲劇表演風格進行改變,促使戲曲在現代化文化建設過程中表現出更強的生命力。

二、琵琶與戲曲

琵琶在我國有著兩千多年的歷史,在其演變的歷史長河當中,無數的演奏家們對其進行了革命性的改革。比如將撥子彈琴改為手指彈奏,將皮弦改為絲弦之后又被改為金屬弦,其自身的音域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拓寬,相關人員有效解決了伴音以及轉調等問題,促使琵琶逐漸發展成為適應性更強的演奏樂器,能夠結合演奏曲目的特征變換不同的音色進行表現。琵琶自身的左右手同時進行演奏的方式就具有一定的創意,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演奏技巧的重要性。尤其是在解放之后,很多心存理想的琵琶演奏家,對琵琶進行了深入的探索,對自身的結構與材質等進行了創新性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琵琶自身特有的演奏體系也隨之形成。琵琶自身的表現力是極強的,因此其得到了很多人的喜愛。在相關的歷史文件當中,就有相關描述,無論是獨奏還是合奏,都能找到琵琶的位置。

戲曲藝術可謂是博大精深,特色鮮明,戲曲自身的美不僅僅體現在引人入目的戲中,也表現在美妙動聽的旋律當中。琵琶演奏具有自身的特殊性,能夠表現出異于其他樂器的形態,演奏特征相對鮮明,不僅能夠表現氣吞山河的歧視,也能傳達出凄慘柔美的情愫,特別是在對表現難度比較大的戲曲當中,琵琶往往能夠達到驚人的表現效果,獨領風騷。戲曲是無曲不成戲,由此可見曲的重要性,琵琶所具備的獨特表現力與戲曲自身的表現力可謂是天作之合。

三、琵琶在戲曲中的運用

隨著戲曲行業的發展,戲曲自身的音色逐漸朝著多樣化的方向發展,不同類型的逐漸被運用在戲曲演奏的過程中,琵琶這一演奏樂器就是典型的代表。隨著時間的推移,琵琶與戲曲演奏中的其他樂器形成了良好的配合關系,豐富了戲曲的音色,也使得戲曲本身的藝術魅力得以提升。由于琵琶的音域比較廣,因此能夠在戲曲演奏過程中扮演獨奏、伴奏以及托腔的角色,促使人們能夠在戲曲演奏中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其中的情感元素,產生強烈的共鳴,這為戲曲行業的進一步發展提供了保障。

(一)情感表達

在《琵琶行》這一首詩歌當中,琵琶很顯然起到了對情感進行抒發的作用,而琵琶對情感進行抒發的作用也被運用在戲曲作品當中,當然戲曲的作品內容上存在差異,琵琶所抒發的情感內容與力度也會發生變化。

在《青衫淚》與《青衫記》這兩首曲目當中,琵琶便起到了對情感進行抒發的巨大作用,主要體現在對思念之情以及憤恨之情進行了傳達。在戲曲當中,裴興奴與白居易兩情相悅并且私自定情,一心想要成為他的妻子,但是婚事還未舉辦,白居易就被貶職成為江州的司法,自此兩人便分離開來,裴興奴內心積累的情感無法進行表達。之后,由于鴇母貪戀錢財,逼迫裴興奴和茶商結婚,興奴內心更是充滿了憤恨之情。當船舶達到江州的時候,她觸景生情,睹物思人,只能借助琵琶來對自己內心思念以及憤恨的情感進行表達。在改編的《琵琶行》戲曲當中,琵琶這一中心樂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但是因為不同戲曲所傳達劇情的模式以及表達的中心主題內容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因此琵琶所起到的效果也存在差異,其中所蘊含的的情感以及表達的情緒、傳達情感的張力等也會發生不同程度的變化。

在戲曲演奏過程中,琵琶的運用不僅能夠實現對情感的抒發,也能夠引發觀眾的共鳴,促使觀眾能夠在琵琶聲中對戲曲的內容產生更加深刻的理解,更好地對戲曲內容進行理解,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戲曲自身魅力的提升,使人陶醉在戲曲演奏中。

(二)獨奏樂器

因為琵琶演奏的技巧相對復雜程度比較高,十個手指都需要在演奏的過程中發揮價值與作用,因此能夠呈現的表現力也是非常強的。在進行演奏的過程中,左手的五個手指頭用來按音,能夠實現快速換把的效果,宛如鋼琴演奏一般,進而形成泛音、揉弦、拉弦等不同的效果,能夠對樂曲表現速度進行轉換,右手主要用來掃、彈、挑、滾和輪指等,不同部分的配合與協作過程都是十分講究的過程。在進行戲曲演奏的過程中,琵琶能夠作為一種獨奏的樂器出現,很多演奏人員借助琵琶彈唱出很多驚人的曲目,這些都給人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由《十面埋伏》《霸王別姬》中對戰場上刀光劍影的描述,到《春江花月夜》中對溫馨月色的描述,由《塞上曲》中幽怨的傾訴再到《陽春白雪》中對春回大地這一美好景象的描述,由《飛花點翠》中清高與純潔的意境再到《大浪淘沙》中對黑暗社會的描述,琵琶借助其自身獨有的表現能力以及特殊的民族風格獲得了人們的高度贊譽,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不斷進步,琵琶這一樂器也處于不斷發展與改進的過程中,改良后的琵琶自身的音色更為清脆和響亮,表現力以及感染力更為驚人。

(三)戲曲伴奏

在對戲曲以及曲藝進行伴奏時,琵琶往往是作為主奏的樂器出現,比如黑龍江的龍江戲、憑據、豫劇等等,在不同類型的戲曲當中,琵琶與不同的樂器構成三大件或者四大件,琵琶這一樂器在戲曲當中所占據的特殊地位。在現代化的京劇體系當中,琵琶成為管弦樂隊的一部分,是京劇演奏過程中必不可少的關鍵性樂器,與京胡、月琴、二胡共同組成四大件,實現托腔保調的效果,能夠對主旋律進行演奏,與此同時,琵琶在戲曲當中也承擔著伴奏的責任,能夠對戲曲演奏的氛圍以及情緒進行烘托,促使人們產生強烈的共鳴。目前,在京劇樂隊當中,琵琶的普及程度比較高,無論是規模大還是規模小的樂隊,琵琶都成為必備的樂器之一。在曲藝類型的節目當中,琵琶的應用價值也逐漸顯示出來,在此類節目當中的應用也相對廣泛。比如在江浙滬區域興起的評彈,琵琶便是其中的主奏樂器之一,再比如京韻大鼓、山東大鼓等體系當中,琵琶也扮演著重要角色,成為豐富戲曲音色的必要組成部分。

(四)托腔

國內的曲目類型眾多,戲曲成為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一個戲曲的劇中之所以能夠表現出與其他類型的劇中截然不同的音樂風格與特色,主要是因為不同的戲曲劇中所傳達的聲腔腔核之間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在此基礎上所發展出來的特色音程也不同。只要是將自身的腔核作為核心進行創腔的操作,不管節奏出現怎樣的變化,那么這一劇種的風格與特色也會在戲曲演奏過程中進行充分表現,琵琶主要承擔著托腔以及伴奏的責任,在對唱腔進行伴奏的過程中,表現手法的變化過程更為豐富多樣,傳統形式的伴奏往往講究托腔色調以及托、保、襯、墊等不同的要訣,這樣的說法使得復雜程度比較高的伴奏方式以及技巧能夠被有效概括。琵琶這一樂器所具備的托腔功能主要體現在同步彈奏演員的唱腔與過門上,借助琵琶這一樂器自身所具備的顆粒狀音的特征,借助不同的演奏方式,促使旋律被細化,對戲曲曲目當中的說唱性進行有效保留。在戲曲音樂當中,琵琶承擔獨奏以及領奏職責的作品相對較多,多見于近年來國內興起的戲曲作品中。琵琶作為伴奏出現,部分是和唱腔并行,也有些伴奏并不與唱腔相伴,只是唱腔的間出現,以唱腔自身的情緒為基礎,對相關的情愫進行延伸,將不同的唱腔片段有效連接成為有聯系的整體。

琵琶這一樂器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目前被廣泛運用在民樂樂隊、管弦樂隊當中,在戲曲托腔當中的運用也越來越普遍,提升了戲曲作品演奏過程的多樣性,為戲曲的進一步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四、琵琶在戲曲中的運用藝術特點

國內不同戲劇品種和樂器進行有效融合的理念在很多年之前就已經出現,同時在當今社會不斷進行探索和發展,將創新型的元素添加在傳統戲曲中,這是不斷成長的過程。早在宋元時期,國內的文化發展就處于鼎盛時期,琵琶被視為伴奏的樂器被運用在不同戲曲當中。琵琶彈奏的指法是多種多樣的,左右手指法不同,也可以進行輪指演奏,不同的表現形式往往能夠傳達出不同的藝術效果,呈現出不同的藝術特征,為戲曲演奏的多樣性的提升奠定了基礎,提升了藝術價值。

(一)京劇

京劇演奏過程中所使用的三大件主要涵蓋著月琴、京胡和京二胡,在京劇演奏時,琵琶屬于補充性的樂器之一。在進行演奏時,月琴能夠表現的音域通常比較窄,無法傳達出低沉與深厚的聲音,琵琶剛好能夠對月琴的不足之處進行彌補,這有效地拓寬了京劇音樂的音域值。與此同時,琵琶能夠對京劇三大件中演奏空白進行有效填補,促使旋律演奏更加順暢,不同節奏之間的連接更為緊湊,在京劇體系當中,琵琶作為演奏的樂器和戲曲呈現出相得益彰的效果,不會喧賓奪主,給人一種驚艷而不高調的感覺,提升人們對京劇曲目的喜愛程度。

(二)豫劇

戲曲在我國已經存在著上千年,不同類型的戲曲都具有著自己代表的作品或者經典的曲目。豫劇在我國有著比較悠久的歷史,與此同時,經典的曲目數不勝數,其中在豫劇《包青天》中,琵琶的價值得到了充分發揮,呈現出優良的表現效果,提升了豫劇作品自身的藝術感染力與價值。在曲目《秦香蓮抱琵琶》當中,表演人員為了對唱腔更好地進行凸顯,借助幽怨的琵琶曲聲來對秦香蓮內心的委屈情愫進行突出,可憐的氛圍能夠促使觀眾產生強烈的共鳴,借助真實的情感引發觀眾情感的觸動,促使秦香蓮悲慘的身世與琵琶聲相互融合,在戲曲的尾端,樂器聲都停止,傳達出“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效果,引發人們的深入思考,深化對曲目內容的解讀。

(三)蘇劇

在昆曲演奏的過程中,本身所需要的四大件樂器中就涵蓋著琵琶,琵琶憑借其豐富多樣的表現力與戲劇演員生動的表演形成映襯的效果,實現相互升華的效果,這使得昆劇自身的感染力進一步提升。蘇劇與昆曲之間存在著一定的聯系,因此在蘇劇當中,人們也對琵琶這一演奏樂器進行了引入,實現了相得益彰的效果,搭配起來精妙絕倫。在蘇劇曲目當中,當出現強烈的劇情轉折點時,借助琵琶來進行演奏能夠實現烘托氛圍的效果,借助掃弦等手法進行演奏,能夠實現自然地過渡劇情的效果,使劇情逐漸走向高潮。

在蘇劇演奏過程中,琵琶的運用過程大致可以被概括為托、裹、襯、墊四個不同的部分,這四個詞匯能夠充分體現出琵琶這一演奏樂器的隨意性,實現水到渠成的效果。蘇劇當中的琵琶演奏所具備的典型特征是加花和減字。加花這一過程能夠在保持原本的音色基礎上,對主旋律范疇內的小節奏予以改變,強化音樂自身的節奏感與層次感,促使人們產生更加強烈的情感感觸。減字也不會對曲目本身的音樂主旋律進行改變,而是進行有效的簡化,實現對音樂體系當中復雜瑣碎感進行控制的效果,提升音樂聲色的純粹性,和原本的音節之間形成鮮明的對比,對一些音質進行重點突出。

五、結束語

在對戲曲進行演奏的過程中,琵琶這一樂器的運用能夠在不同程度上對不同戲曲當中所存在的遺憾與不足之處進行彌補,實現錦上添花的效果。在戲曲演奏過程中,琵琶的運用使得戲曲演奏更豐富多彩,增加了戲劇表演的風格,提升了音樂的感染力以及表現力。在整個過程中,琵琶這一樂器的知名程度也會得以提升,越來越多的人了解并喜歡上琵琶,為琵琶這一樂器的發展與應用范圍的拓寬奠定了基礎。

猜你喜歡
琵琶京劇樂器
我和康爺爺學京劇
學樂器
樂器
一兩江湖之 琵琶誤[連載七]
她眼里只有京劇一件事
關于京劇《辛追》的創作
“琵琶”和“枇杷”
奇妙樂器
奇妙樂器
京劇的起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