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音樂人才素養的現狀分析

2020-12-06 15:24楊芳鄭州西亞斯學院
黃河之聲 2020年22期
關鍵詞:轉型人才素養

◎楊芳 (鄭州西亞斯學院)

早在2014年,我國就針對“引導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應用型轉型”做出了相關部署,教育部也緊接著提出六百多所地方本科高校向應用技術型高校轉型。此后,面對國內國際形式的深刻變化,各大高校積極轉變發展戰略,積極探索如何發展和提升高校人才素養。十九大報告中進一步提出,要完善職業教育和培訓體系,向高校音樂人才的發展方向指明了道路,只有強化了人才素養,才能在面對迅猛發展的社會時不懼怕、不恐慌,只有強化了人才素養,才能在走出校門之后更快的適應社會,用所學知識為社會貢獻更多了力量。

一、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音樂人才素養的現狀

(一)學科培養目標不清晰

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在培養高校人才素養時,往往存在著目標不清晰的問題。于很多二線或是三線城市來說,可能一座城市僅有一所高校,在人才素養培養時,一般以培養服務于當地的音樂教師為主,教學內容以提升高校學生音樂綜合能力和教育水平為主。但在課程設置和實際教學中,往往就偏向了研究型高?;蚴菍W術性高校的教學方式,以單科學術研究和考研為目標,演唱、演奏、欣賞的作品難度系數往往超出學生實際水平太多,以至于在人才素養提升方面存在脫離客觀實際的現象,進而出現學生對于很多知識一知半解,也無法設定適合自己的學習目標。第二,很多教師、家長以及學生對于地方高校人才的培養目標不清晰,大家都希望畢業后能去大城市從事著看上去很高端的音樂研究工作,認為地方應用型人才相對而言不那么光鮮亮麗??捎捎诮陙砀咝5目焖贁U招,精英教育也逐漸發展成大眾教育,現階段我國高校音樂學專業畢業的學生走向社會時,市場上已經趨于飽和,處于211、985等研究型高校和高職??茖W校的中間地帶的地方普通高校,和研究型高校相比,專業和綜合素養存在很大差距,常常會感覺自己高不成,低不就。地方高校人才素質培養目標不清晰,學生在畢業找工作時對自己的定位也很難把握方向,以至于大量學生面對社會都會目盲、困頓。

(二)師資力量分配不科學

在我國還有很多院校的音樂專業存在師資力量分配不合理的問題,很多高校都是通過參考專業藝術學院或是音樂學院來設置課程,在人才素養的培養方面,沒有根據學生特點合理安排課程和老師。另外,還有很多高校教師教學的方向存在非精準對口的問題,例如:薩克斯專業畢業的老師教授西方音樂史,小提琴主專業畢業的老師教授曲式分析課程等等,而這些非精準對口的授課,是很多老師本身不愿意接受的,常常是沒有完全準備好就登上了講臺。而現下高水平、經驗豐富的教師比較少且穩定性較低,很多老師都需一人身兼多門課程,極大地加重了教師的備課任務,知識教師無法專心研究如何提升教學質量。除此之外,音樂學科中很多技能技巧課程只有通過“一對一”手把手教的方式才能達到比較好的效果,教師面對人數眾多的學生群體,工作量時非常大的。但縱觀我國所有的地方高校不難看出,老師們平時都將主要精力放在了寫科研論文和職稱評選上,上課時將原本應該“一對一”的課程改成了“一對多”,更談不上花很多時間和心思去研究每一位學生的學習情況,并為每一位學生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了。以上所述,對于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音樂人才素養的提升都具有消極影響。

(三)學生缺少創新實踐的機會和能力

由于傳統教學模式在中國各大地方高校已經運行多年,現階段,我國高校音樂專業的學生在學習時大多也只注重自己專業技能技巧的提升,而沒有將眼光放長遠,或是對于音樂的理解處于比較淺薄的層面,平時大多只是勤學苦練課堂上學習的內容以及老師布置的課后任務,缺少創新的激情和實踐的勇氣。如今的社會,是一個包容性的社會,但同時又是一個瞬息萬變的社會,對于各個領域的文化大家都在不斷探索和創新,為的就是迎合市場和大眾的需求。學生在穩定基礎知識后,將綜合知識游刃有余的運用于技能技巧中,才能讓藝術之美閃閃發光,但如果想要在眾多閃閃發光的藝術之美中成為最獨特的那一顆星,就必須不斷思考,勇于創新,通過音樂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審美體驗和感悟。

二、探究如何在轉型背景下培養地方高校音樂人才素養

(一)明確高校音樂人才素養培養目標

轉型背景下,地方高校應該根據社會需求和學生特點培養音樂人才,首先要明確本校要培養什么類型的音樂人才,這樣的培養方式下,學生畢業后能夠從事哪些方面的工作。同時,地方性高校音樂人才培養轉型還要根據當地的經濟、社會、教育發展水平、地方文化特色等,與轉型背景下對應用型人才的要求相結合,創設適合本校學生發展的基礎教育體系和實踐教學系統,以此強化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學習效果,為成為高素質的音樂人才付出努力。除此之外,轉型背景下,非常強調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高校要探索出一套全面的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打破傳統音樂人才的培養方式,圍繞“應用型”這一關鍵詞開展教學工作,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綜合素養,尤其是理論課的學習,學校要選擇適合的教材,讓學生將理論與實踐結合起來學習,在實踐中靈活運用和解釋理論知識,這樣才能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理論知識與實踐之間的關系,并讓兩者相互滲透、相互作用?,F在的音樂市場,人才趨于飽和,很多單位和企業都會優先選擇“一專多用”型人才,于學生而言,在校期間掌握的技能越多,基礎越扎實,競爭優勢也就更加明顯。高校在制定教學目標時,不能僅僅停留在聲樂、器樂、舞蹈、音樂史等層面,還應該根據市場發展,引進配器、節目編導、音樂制作等課程,只有拓寬學習內容與專業口徑,交叉融合相關專業,才能從知識層面出發加法學生的時間和創作熱情。

近年來,伴隨著地方高校轉型發展的相關改革,高校面臨著很多挑戰,但與此同時,也帶來了新一輪發展的機遇。地方高校要牢牢把握音樂學科人才素養發展的準確目標,探索出相匹配的培養目標,充分結合相關學科、相關專業的可借鑒經驗,圍繞如何培養全方位、高素質的音樂人才重新制定教學目標和教學方案。

(二)加強建設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

轉型背景下培養地方高校音樂人才素養,其核心是教師,其基礎也是教師,高校應該引進高學歷、高素質、經驗豐富的教學人才,并建設高水平的教學團隊,在轉型背景下,教師團隊應該順應當下形勢做出積極有效的應對措施,培養骨干教師、專業精英教師、學科領頭人,并鼓勵和倡導本校教師去往國內外知名院校進修、學習,不斷強化專業技能,探索先進的教學方式,轉變教學觀念,以學生為中心,在評價教學成績時,不僅要有本校教師的評價,還應該與校外專家建立聯系,多種方式齊頭并進促進教學成果實現質的飛躍。教師在不斷提升自身小專業方向的同時,還應該向“雙師”型教師方向努力,及時轉變教學理念,用現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學習興趣,以此提升教學效果。新時代背景下,雙師型教師是地方高校人才素養培養的中流砥柱。而對于新進教師,要提倡多去外校聽課和學習,在間接經驗中積累經驗,并不斷創新,促使自身的教學水平在最短的時間內得到最大的提升。如果地方高校創建了一支強大的師資隊伍,在齊心協力之下,學校音樂人才的培養便能水到渠成。

(三)深挖地方文化特色,鼓勵在實踐中大膽創新

結合轉型背景下的高校音樂人才培養目標,從全面發展音樂人才的角度出發,學校需及時調整教學大綱,綜合分析與設計教學計劃,將理論與實踐之間充分融合,快速拓展學生實訓渠道,考察市場需求,實踐內容既要有自己的情懷和特色,也要符合大眾藝術審美,進一步完善導師制與音樂專業教研室,密切社會與學校之間的關系,將社會項目適當引入課堂,以此促使學生更好的了解社會真實情況,并能夠根據自己的特長設計符合自身發展的方向,盡量做到“教、學、做相融通,產、學、研一體化”。另外,高校應該根據現有實踐成果的情況,查漏補缺,多舉辦音樂會、匯報演出、專項比賽,以及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機會去往社會舞臺,鼓勵學生多參與政府、機關、電視臺、企業、社會公益等演出活動。對于學校舉辦的聲樂、器樂、舞蹈、作品創作等比賽,學校輔導員和班主任應該多多宣傳,讓學生在演出和賽事中提升學生的實踐能力。那些在學校成績突出的學生,還可以提供一定的機會讓學生參與教師的科研活動,加強師生之間科研項目合作研究,以此激發學生的學習和探索欲望。簡言之,就是要通過各種豐富多樣的形式培養學生的綜合素養,并在實踐中強化學生思維,找到自身不足,引導學生調整自己的學習方向和狀態,爭取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成為全面型、自主性、創新型、應用型的音樂人才。

結 語

總的來說,轉型背景下,培養高校地方音樂人才素養需在傳統音樂人才培養模式的基礎上大膽改革和創新,我們所培養的學生都是音樂實踐與音樂理論相結合的音樂人才,畢業后大部分將投身于地方文化發展和音樂教育,高校只有緊緊圍繞這些內容進行科學轉型,才能不斷豐富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當然,這一過程可能需要經歷一些挫折,但我們相信,只要用開放的眼光去看待和應對,將學生的實際需求和未來發展放在第一位,便能實現較好的轉型效果。

猜你喜歡
轉型人才素養
人口轉型為何在加速 精讀
人才云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轉型發展開新局 乘風破浪向未來
集合學習中的數學素養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航天器在軌管理模式轉型與實踐
人才的開發和使用是一門科學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聚焦轉型發展 實現“四個轉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