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之我見

2020-12-07 15:15
魅力中國 2020年14期
關鍵詞:探究思維策略

(天津旅游外事職業學校,天津 300200)

引言

美國教學法專家卡爾漢覺得:“提問是教師促進學生思維、評價教學效果以及推動學生實現預期目標的重要手段?!庇纱丝梢?,在教學課堂之上,提問是一項十分重要的教學手段,也是學生思維與能力得以發展的關鍵,但是在實際數學課堂之上,針對于某一具體的教學內容,教師經常會忽略提問策略,亦或者是在提問的時候沒有結合學生認知水平來展開有效提問,提出的問題無法有效發揮出其價值,過于抽象化、形式化與書面化,從而無法有效滿足教學預期目標。針對這一現象,本文則就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策略進行了如下研究:

一、高中數學課堂提問現狀

當前數學課堂提問效果并不理想,依然還是存在著一些較為流行的弊端,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提問數量過多,忽視學生自主學習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環境下,傳統教學模式也開始逐漸淡出數學課堂,“自主、合作、探究”成為了數學課堂所提倡的教學手段,可是在實際教學期間,部分教師忽視了新課改的本質,在課堂提問期間將課堂提問數量質量作為衡量豐富教學的保準,課堂提問過分注重問題數量,而忽視了學生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促使學生思維活動空間受限,無法在問題思考中自主思考與探究,最終數學課堂教學效率自然也就較為低下[1]。

(二)學生思考時間少,無法深入探究

很多教師在高中數學教學課堂上,因為出于課時的考慮,在提出問題之后很快就為學生進行講解,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與空間進行思考,甚至在學生還尚未得到答案的時候就已經告知了答案,促使學生思維活動缺少完整性,無法進行全面的思考與深入探究,長時間下去學生思維發展會得到限制,而這種提問的方式本身就是流于表面,無法有效完成教學目標,更甚至還會在一定程度上給學生帶來心理負擔,不屬于一種有效提問手段。

(三)問題質量不足,忽視學生思維發展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提問現狀除了上述兩點之外,問題質量不足、忽視學生思維發展也是問題之一。有效提問不僅要結合實際、緊扣教材,還需要教師考慮到學生心理、結合學生思維發展需求來進行提問,這樣才能有效提高提問的有效性??墒窃趯嶋H數學課堂之上,很多教師都會忽視這一點,提出的問題過于隨意、難度較大,無法有效解決實際問題,在這種情況下提出的問題無法提高學生問題解決能力,也無法起到良好的鞏固與練習效果,不僅不利于學生思維發展,甚至還會促使學生思維停滯不前、影響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得以提升。

二、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的策略

有效提問是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質量得以保障的關鍵,現如今高中數學課堂提問還是存在著一些問題,而要想有效解決上述問題,筆者認為可以從以下幾點來進行有效提問:

(一)生活化提問策略

新課程改革要求課程內容盡可能貼近學生實際生活,所以生活化提問策略也是教師常用的一種有效提問策略,其要求教師在提問的時候將問題置于現實生活情境之中,以此來有效激發學生作為生活主體參與活動的愿望,同時將數學課程教學目的轉化成為學生的內在需求,讓學生真正在生活化問題情境中認識數學知識、懂得如何有效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同時在這一過程中有效陶冶學生情操。數學與生活之間的聯系十分緊密,學生在生活之中也無時無刻都在與自然和社會發生聯系,很多問題背后也都隱藏著會讓學生產生好奇與疑惑的數學問題,所以教師在高中數學提問的時候,可以使用圣湖歐哈提問策略來進行教學[2]。例如,教師在對學生進行“不等式”教學的時候,對于>(其中都是正數,而且)時,就可以聯系實際生活提出問題:“同學們,你們能夠聯系生活中的實例來分析這一不等式嗎?”借由此來有效強化學生對于這一不等式的理解,真正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傊?,數學來源于實踐又作用于實踐,教師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期間要想真正實現有效提問,可使用生活化提問策略來強化學生認知,同時讓學生懂得數學與實際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應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生活問題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提升與發展。

(二)搭橋提問策略

搭橋提問策略是指教師為了讓學生能夠真正對當前問題形成進一步的理解,事先將復雜的數學教學任務進行分解,通過這一方式來降低學生學習難度,幫助學生自行構建知識體系、形成良好的數學思維,從而有效起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在高中數學課堂上使用這一策略來對學生進行提問,不僅能夠降低學生問題思考的難度,還能讓學生思維能力得到發展,讓學生在問題思考與實踐中掌握知識。在這一過程中,教師的作用則是搭橋引領探求知識結論的方向,而非直接將答案告知學生,即教師需要先結合教學內容來提出分解之后的問題,然后通過提問來層層深入,逐步搭建問題橋梁,這樣學生就能順藤摸瓜、自主思考最終獲得答案,從而有效發展學生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在進行“二次函數最值”這一知識點復習的時候,教師就可以提出以下兩個問題:

1.求出函數y=2x2+x-2的值域。當x∈[-1,1]呢?當x∈[-1,a],a>1呢?當x∈[1-a,a],a>1呢?

2.假設函數y=2x2+ax-2在區間[-1,1]上的最大值為2,請求出a的值。

在這兩個問題之中,其從常規配方法逐漸要求學生求出二次函數值域,通過逐漸深入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與探究,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則能夠學會使用數形結合、分類討論以及逆向思維等方式來進行思考,這種循序漸進提問的方式也十分符合學生認知發展規律,讓學生自主思考與實踐中解決問題,最終有效在問題思考中獲得知識,是一種較為有效的教學手段,也是十分有效的提問策略。為此,在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期間,要想真正實現有效提問,教師一定要注意學生主體地位,在課堂之上使用搭橋策略分解知識提出問題,讓學生在問題一層層剖析中獲得提升與發展,從而真正有效實現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提問。

(三)以問引問策略

教學的目的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掌握教材上的知識,還是為了讓學生能夠學會不斷提出問題、思考問題,最終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高中數學課堂教學要想實現有效提問,除了上述兩點之外,教師還可以以問引問,使用這一策略來將提問對于學生的促進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這也是教師有效提問的最高價值。需要注意,這里提到的以問引文,就是指教師先提出問題,之后再讓學生在問題思考與探究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所以教師提出的問題一定要具有一定的啟迪、開放性,因為只有如此才能有效引導學生發現、提出問題,從而逐漸促進學生創新能力與意識得以發展。例如,教師在進行“等差數列”教學的時候,教師在完成按照等差數列定義導出其通常公式以及求和公式教學之后,教師就可以提出問題:“數列是一個十分特殊的函數,等差數列的定義、通項公式、求和公式與函數之間存在什么聯系呢?”在這一問題提出之后學生自然會主動進行思考與分析,并且發表自身意見。學生一:等差數列的通項是一次函數。學生二:在公差等于0的時候,也有可能是常函數……在學生討論之后,教師則可以繼續提出問題:“我們能夠使用函數觀點來理解其定義嗎?”這樣學生自然能夠進行進一步的思考與探究,并且在這一過程中發現、解決問題,從而有效強化學生對于等差數列定義、通項公式的理解,為學生有效使用函數來解決數列問題奠定良好的基礎[3]??傊?,學生在不斷質疑以及發現問題的過程中,其不僅能夠更加深入理解知識,同時也能有效發展學生創新意識與能力,從而得到提升,所以教師在進行有效提問的時候,一定要鼓勵學生大膽提出質疑與問題,對于學生提出的具有價值點問題,教師還可以加強對學生的鼓勵,讓學生能夠樹立起良好的學習自信心與信心,之后再在方法上進行適當指導,這樣學生就能真正感受到數學學習的魅力,在有效提問的數學課堂之上獲得知識與能力提升。

三、結語

綜上所述,高中數學課堂教學期間,有效提問不單單只是局限于“問”,更加重要的還是在于教師提問策略是否恰當,是否能夠有效點燃學生思維活化,讓學生主動參與到問題思考與實踐之中,同時讓數學課堂因此而不斷動態生成全新的問題,從而有效保障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讓學生思維能力也能在數學課堂上得到發展。

猜你喜歡
探究思維策略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思維跳跳糖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
例談未知角三角函數值的求解策略
我說你做講策略
探究式學習在國外
高中數學復習的具體策略
一道IMO預選題的探究及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