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業生產中造林與撫育技術要點解析

2020-12-07 10:03朱景林
新農業 2020年11期
關鍵詞:幼林整地成活率

朱景林

林業資源既關乎生態發展,也影響著區域產業經濟,其雙重屬性決定了林業的地位和價值。林業生產中可以充分挖掘林業資源,通過科學合理的籌劃與利用,達到促進經濟與生態平衡,提升林業資源的利用效率,發揮出新時代“靠山吃山”的獨特價值。事實上,林業生產中應構建有效的循環體系,改變以往粗放型的發展模式,加強對人工造林及撫育技術的應用,提升林木的成活率和生長效率,不斷創造更多的資源經濟價值。

1 造林技術要點

1.1 造林方案籌劃

林業生產具有長期性和系統性的特點,實踐中往往容易受到地域、氣候及地質等諸多因素影響,因此要保證造林技術的應用效果,勢必要依托更為完善的實施方案,以實現造林工作統籌的科學性。林業生產中的造林工作,既要滿足日后生產開發的需求,也要落實生態保護的要求,在實現兩者平衡中獲取經濟利益。在造林方案的規劃設計中,一般要依據地區的自然特征因素,選擇成活率高、經濟值好、管理便捷的樹種。同時要結合技術要求進行合理種植,規范林木種植的密度及配置,確保其能夠更好地適應種植環境,以形成良好的生長態勢,提升造林技術的應用質量。

1.2 科學實施整地

整地可分為全面整地及局部整地。在全面整地技術上,應當以全面翻耕為主,其翻耕的深度一般不小于25厘米,利用全面整地以改善土壤的原有結構,使營養物質得到充分釋放。全面整地通常適用于平坦地勢及大面積種植中,但其所消耗的人力及資金成本也更高。局部整地即對種植地進行局部翻耕,主要以坡地條件為主。局部整地一般分帶狀整地和塊狀整地,帶狀整地即長條狀翻耕,該方式可以保留一部分原有植被,以發揮穩固水土的效果。塊狀整地則具備靈活操作的優勢,人力、物力投入更低,水土流失較小。

1.3 良種壯苗

苗木是林業生產的重要資料,其質量的優劣將直接影響最終的投入與產出比。因此在林業生產中必須加強對苗木的選擇,一方面要選擇適應力強的苗木,主要應傾向于本土苗木,以減少后續的管理投入;另一方面應加強種植過程中的選擇,要以健壯的幼苗為主,避免成長不成熟的苗木混雜其中,從根本上提升造林的整體質量,在提升成活率的同時,加快其經濟效益的形成。

1.4 優化栽植管理

一般而言,苗木的栽植通常選取在春季進行,在栽植的過程中需要進行科學管理,對苗木進行合理地修剪和處理,以提升苗木的適應能力的病害抵抗能力。同時,在栽種結束后的一段時期內,必須要加強養護與管理,及時更換病死苗、損傷苗及長勢不佳的苗木,待其適應生產環境后,及時進行補肥、除草和培土,確保其快速進入生長的平穩期,提升幼苗的成長速度。

2 撫育技術要點

2.1 幼苗撫育

幼苗撫育工作是造林工作的基礎保障,只有通過加強對幼苗的撫育管理,才能夠最大程度提升成活率,確保林業生產的經濟效益。幼苗撫育工作中,首先應針對樹種進行加工與處理,挑選優質的樹種進行培育,在種子產出幼苗后要進行相應的保護,注意培育的溫度、水分等因素,保證樹種長勢和抗病能力。成苗后要進行全面的優化管理,采取防曬御寒、松土施肥等系統工作,使幼苗能夠保持良好的長勢,盡快投入到移栽工作之中,以縮短造林的等待期,并確保林地成功度過幼苗時期。

2.2 幼林撫育

通常幼苗向幼林過渡需要1~3年的培育期,培育期間應保持全面管理,及時對幼林進行修剪和撫育,最大程度提升幼林的成材率。一方面,在幼林的撫育中要合理調整密植度,對不利于生長的枝干進行修剪,給予其充足的生長空間,保持充足的光照及營養。另一方面,管理過程中要加強技術管理,合理除草、施肥和松土,并加強蟲害、病害治理工作。

3 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資源的開發將帶來顯著的經濟優勢,依托林業生產中的造林及撫育技術,形成可持續的循環經濟產業,真正挖掘林業資源的開發潛能,在保持良好生態的同時,大幅提升林業資源利用率,為林業產業的可持續發展增添動力,提升造林和撫育技術水平,實現經濟效益與環境效益的協調發展。

猜你喜歡
幼林整地成活率
提高犢牛成活率的有效措施
提高保育仔豬成活率的飼養管理要點
快樂佳縣人
提高酸棗栽植成活率的措施
塞罕壩樟子松幼林撫育與管理
淺談造林穴狀整地
我省深松整地將實施精準補助
如何抓好羔羊的疾病預防和提高成活率
毛竹幼林四季管理技術
華山松中幼林撫育和未撫育對生長量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