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四川;發展機遇;發展路徑

2020-12-07 06:04蔣興國龐斐斐付霞張文秋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西路軍紅色基因一帶一路

蔣興國 龐斐斐 付霞 張文秋

摘 要:張掖市為打造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基地,推動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實施“講好西路軍的故事+”帶動“紅色+”戰略,打造紅色旅游升級版,挖掘整理紅色文化,把紅色資源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發展優勢,今后發展應更加注重高水準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規范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內涵,體驗革命情懷;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實現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多元循環發展;加大項目申報力度,爭取資金支持;以建設西路軍高臺干部學院為契機,開展“四史”教育。

關鍵詞: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基地;路徑

一、張掖市打造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基地,推動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現狀

紅色資源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與旅游深度融合,是推動紅色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重要內容。張掖是紅西路軍征戰河西的主戰場,境內有較高價值的革命遺址遺跡46處,紅色紀念館6家,保存有館藏革命文物2000多件,重要戰役、戰斗遺址遺跡21處,蘇維埃政權、西路軍指揮部、重要會議紀念地11處,主要領導人和將士遇難地、墓地和犧牲地7處,榮譽室1處。張掖市立足發揮紅色旅游資源優勢,著力打造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基地特色品牌,推動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

1.實施“講好西路軍的故事+”帶動“紅色+”戰略

(1)科學規劃、黨政推動,為紅色旅游發展提供有力保障。張掖市委、市政府組織召開紅色旅游研討會,堅持把紅色文化旅游擺在優先發展的位置,明確提出打響“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基地”品牌,實施“紅色+”戰略,在《張掖市旅游業發展總體規劃》中,專門對紅色文化旅游發展做出了總體布局設計。為深入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精神和“講好黨的故事、紅軍的故事、西路軍的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指示精神,抓住歷史機遇,推動我市紅色文化旅游快速發展,打響“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基地”品牌,制定《關于促進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意見》。

(2)彰顯“西路軍”特色品牌,整體策劃紅色文化旅游拓展項目。以“講好西路軍的故事+”帶動“紅色+”,發揮高臺紅色旅游在全市的“引爆”“輻射”作用,將高臺縣定位為張掖紅色旅游“大本營”,整體策劃了投資22億元的“1+8”紅色文化旅游拓展項目。其中,策劃將高臺縣紅色資源打捆包裝,依托紅西路軍紀念館、胡楊林基地建設“中國紅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示范工程”項目,其他五縣區紅色資源集中包裝“張掖市紅色文化傳承體驗項目”上報國家層面,爭取項目支持。

(3)深挖特色紅色資源,培育旅游新熱點。圍繞西路軍、艾黎、軍馬場為代表的三大特色紅色資源深入挖掘。堅持紅色人文景觀和綠色自然景觀相結合,革命傳統教育與促進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相統一。以紅色旅游為引領,推進全市文化旅游、鄉村旅游、戶外運動、醫養等深度融合,推進全域全季生態旅游快速發展。力爭把紅色旅游打造成張掖文化旅游的引爆點和新引擎,培育成張掖冬春旅游的新熱點。

(4)全方位拓展文旅融合發展的方式。在資源研究挖掘表現上,由群體向代表性英雄人物拓展;在展示手段上,由室內靜態被動接受向室外動態體驗拓展;在教育方式上,由參觀型向培訓型拓展;在基地建設上,由紀念館向遺址遺跡拓展;點線面結合,全方位展示。

2.打造紅色旅游升級版

(1)紅色旅游換擋提速。2019年,全市紅色文化旅游接待人數共計300萬人次,實現綜合文化旅游收入5200萬元,分別同比增長36%和30%。2019年,精心制定紅色旅游發展意見,優選儲備總投資23.7億元紅色旅游項目37個,“1+8”紅色文化主題公園申報國家項目;以講好西路軍故事、弘揚西路軍精神為主旨的“高臺干部學院”獲省委批準設立,“十個一”紅色體驗活動深入人心;講好西路軍故事,紅色主題秦腔現代戲《肝膽祁連》成功上演,電影《浴血誓言》開拍、《血戰高臺》即將開拍,紅色旅游基本構架加速形成。

(2)紅色文藝創作好戲連臺。2019年,大型秦腔現代戲《民樂情》先后在北京、上海、浙江、陜西和省內開展巡演,榮膺上?!鞍子裉m”獎和國家文華大獎提名獎;《九九重陽》等5部文藝作品榮獲“敦煌文藝獎”;在張掖市舉辦的甘肅省第五屆“群星藝術節”中,張掖市獲得一等獎3項,數量位居全省第一;《甘州樂舞》入選參演全省“春綠隴原”文藝作品展演;裕固族原創歌舞劇《裕固族姑娘就是我》獲“石榴杯”全省少數民族文藝會演二等獎、最佳編劇編導獎、最佳音樂創作獎;電視連續劇《隴原英雄傳》、電影《愛在零緯度》、紀錄片《祁連山下》等入選國家優秀展播劇和推薦影片,在全國上映;反映脫貧攻堅的電視連續劇《一個都不能少》等5部影視劇殺青,影視對文化旅游的宣傳效應持續放大。

3.紅色經典作品助推張掖旅游發展

(1)積極推動紅色文化資源搜集整理、文字化、影像化。編撰出版《紅西路軍史料》等書籍20多本。在全市19個4A級旅游景區中,有13個被中國電影家協會、電視藝術家協會確定為影視拍攝基地。投資建成了6000萬元的紅色教育影視拍攝基地。配合中央、地方電視臺聯合拍攝了《血染的道路》等5部電視專題片。特別是西路軍題材的《驚沙》和《大營救》等電影公映,在全國范圍引起了較大反響。目前《安江鹿兒》已完成拍攝,進入后期制作階段;《守山者》劇本和投資方已洽談完畢,正在商定演職人員。電影《血戰高臺》即將開拍,入選2020-2021年甘肅省第一批重點電影選題名單。

(2)弘揚紅色文化,推動經典劇目上舞臺進熒屏。聚焦傳承弘揚紅色文化、打好打贏脫貧攻堅戰、加強生態環境保護等主題,集中力量創作了秦腔現代戲《肝膽祁連》、電視劇《一個都不能少》《天邊的彩虹》《靜靜的濕地》《扁都口》等一批唱響主旋律、弘揚正能量的影視劇目,推動紅色經典、百姓故事“走上舞臺”進入熒屏,使紅色文化直抵人心、時代精神潤物無聲。這些經典劇目創新運用“影視+旅游”模式,全程在張掖市七彩丹霞、冰溝丹霞、平山湖大峽谷、扁都口、山丹馬場等地取景拍攝,不僅生動再現了西部地區脫貧攻堅中涌現的感人事跡,而且全面呈現了張掖絢麗多姿的自然風光、豐富獨特的旅游資源和悠久厚重的歷史文化。劇目播出或轉播,對宣傳推介張掖發揮了重要作用。

二、張掖市打造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基地,推動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存在的問題

1.尚需更高水準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

在總體保護開發方面還需更高水準的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在管理體制機制方面還需進一步健全完善,在傳承展示方面還需進一步夯實基礎、深挖紅色文化內涵、創新陳展形式和手段,在提高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方面還需豐富紅色產品、提升融合發展能力。

2.紅色文化旅游開發投入不足,景點景區少

部分紅色旅游景區基礎設施滯后和陳舊破損,實用性下降,利用率不高。部分紀念館烈士紀念設施陳舊,陳列展覽室面積小,陳展十多年未提升,陳展效果較差;各處紅色遺址遺存點上,紀念廣場、雕塑、廁所、道路、水電暖等基礎配套設施不健全,紀念氛圍不濃厚,不能滿足廣大干部群眾和游客參觀瞻仰的需求等問題。有的地方連接重要紅色遺址的道路未打通,極大地妨礙了傳承紅色基因、發展紅色旅游任務的需求。有些紅色景區(景點)雖然年接待量達到幾萬人次,但是文旅收入低,完全依靠上級財政撥款,缺乏造血能力。

3.紅色文化旅游宣傳推介力度有待加強

宣傳載體和宣傳方式比較單一,對游客的吸引力不強,影響了文化旅游客源市場的深度拓展。目前開發的紅色文化旅游產品缺乏對紅色資源進行科學深度包裝,缺乏用更加生活化的語言、更加專業化的方式來展示高尚的精神內涵,缺乏將革命精神以生活的形式、旅游的形態充分展現出來。

4.紅色文化旅游綜合效益發揮不夠

紅色文化旅游景區開發模式比較單調,有同質化傾向,幾乎清一色的由紀念碑、陵墓與紀念館組成,觀光內容多為靜態、文物的陳列與展示,體驗項目比較少,產業鏈條短,產業化運作水平比較低,建設水平不高,未形成產業,同質化現象嚴重,紀念館內容相同,展示手法單一、內容雷同;紅色精神挖掘深度不夠,未同步深度融入文旅產業發展格局。

5.紅色文化旅游人才儲備開發不足

現有紅色文化旅游景區人員缺乏系統的、專業的培訓,搞策劃、經營管理和宣傳促銷的人才不足。受編制限制紅色文化旅游景區存在講解員數量不足,年齡結構偏大,不能很好滿足日常講解需求的情況,產業策劃、執行人才匱乏,景點景區以管理為主,服務型人才缺乏。

三、提升張掖市打造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基地,推動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的對策與建議

1.總體布局,合理規劃

按照“立足張掖、連通全省、面向全國”和“突出重點、打造龍頭、錯位互補、各具特色”的發展思路,加快編制全市紅色文化旅游發展規劃和各縣區(景點)詳細規劃,著力構建以長征國家文化公園為龍頭,縣(區)紅色紀念場館、遺址、遺跡和紅色旅游景區為基點,各紅色教育培訓基地、主題公園、體驗項目和紅色文化小鎮(街區)為支撐,紅色文化旅游線路為鏈條的紅色文化旅游協同發展格局。

2.規范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開發

出臺張掖《紅色革命文物保護管理辦法》,規范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挖掘和開發。要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完善接待體系,加強對景區基礎設施、服務水平、資源環境、對外交通、配套干線公路、革命遺址遺跡的保護修繕以及革命文物陳列等方面的建設,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景區管理水平,培育紅色旅游精品,增強紅色旅游景區的競爭力和發展后勁。但同時也應注意在進行設施建設時力戒浮華,要與當地的自然人文景觀相適應,要進行合理的空間布局,堅持與旅游需求結構相適應,與周圍環境、氛圍相協調。啟動紅西路軍史料普查,在全國范圍內征集西路軍史料,加強對史料的挖掘、管理和使用,建立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革命歷史檔案館。在已建西路軍歷史資料收集保護管理中心基礎上,依托市紅西路軍精神研究會和市檔案館資源優勢,聯合甘肅省檔案館、河西學院紅西路軍研究院、青海省檔案館,進一步挖掘、整理和收集西路軍革命歷史資料,建成全省乃至全國紅西路軍資料保存最完整的資料中心,為弘揚紅西路軍精神提供詳實的資料。

3.深挖紅色文化資源內涵,體驗革命情懷

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資源的豐富內涵,在優化傳統展示功能基礎上增加實際體驗等功能,讓群眾在聲臨其境的體驗過程中了解革命歷史,體驗革命情懷和革命經歷,接受紅色洗禮;同時要注意尊重歷史,確保紅色旅游地良好的公眾形象。

4.以項目建設為抓手,實現紅色文化旅游資源多元循環發展

把項目建設作為加快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的動力,通過項目建設調整紅色旅游產業結構、拉動紅色旅游投資,實現眾多紅色旅游資源多元循環發展。按照保護和開發并重的原則,重點實施中國工農紅軍西路軍紀念館陳列展覽改造提升、基礎設施改造提升、可移動文物預防性保護項目,紅西路軍戰場遺址公園建設項目等紅色旅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進一步提升紅色旅游景區景點服務能力;實施高臺縣紅色文化小鎮、紅西路軍主題公園、焉支山-軍馬場文化產業基地和艾黎紅色旅游經典景區建設項目,加速紅色文化與旅游產業的深度融合,拓展“紅色+”效益。通過完善基礎設施,策劃包裝一批紅色文旅融合的大項目、好項目,積極開展招商引資,進一步增強紅色文旅項目吸引社會資本的能力。

5.加大項目申報力度,爭取資金支持

加大紅色文旅項目申報國家和省級文化旅游產業專項資金、省級文物保護資金的爭取力度。將“廁所革命”延伸到紅色旅游景區景點,實現紅色旅游景區景點旅游廁所數量充足、分布合理、管理有效、服務到位。

6.加強紅色文化旅游從業人員培訓

把旅游教育培訓作為發展紅色旅游的基礎工程來抓,將紅色旅游培訓納入全市文化旅游培訓年度計劃并作為重要內容,積極選派一批紅色旅游景區管理人員和講解員到延安、遵義、井岡山等地觀摩學習。以《紅色旅游經典景區服務規范》為重點,采取集中辦班、現場示范、赴外考察和舉辦導游(講解員)技能大賽等多種方式,加強紅色旅游從業人員培訓。

7.以建設西路軍高臺干部學院為契機,開展“四史”教育

高標準建設西路軍高臺干部學院和國防科普教育基地,穩步推進張掖示范性綜合實踐基地、紅軍學校、少年軍校等項目。加強與中央黨校、延安干部培訓學院、井岡山干部培訓學院、省委黨校和省內市州黨校等國家級、省級、市級干部教育培訓機構和各級各類學校、駐地部隊的銜接,設立培訓研學基地,廣泛開展黨建理論、革命傳統教育、紅色基因傳承、基本國情教育、國防科普教育等主題教育培訓,加強中共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愛國主義、集體主義和社會主義教育。

四、結束語

習近平總書記“講好西路軍故事”“把紅色基因傳承好”的殷殷囑托為張掖市打造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基地,推動紅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動力。張掖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利用必須以“講好西路軍的故事為中心”,著力從提升內涵建設、注重資源整合、加強宣傳力度、打造經典品牌四個方面加以推進。只有促進紅色旅游與其他旅游資源之間的互聯互動、融合共享,著力在組織領導、政策保障、人才保障和宣傳營銷等關鍵環節取得突破,才能更為有效的打造西路軍紅色基因傳承地,增強紅色旅游的發展活力。

參考文獻:

[1]徐仁立著.中國紅色旅游研究.中國金融出版社,2010.135

[2]張娟.臨澤紅色旅游帶火旅游產業.張掖日報,2016.6.14

[3]魏鴻雁等.中國紅色旅游空間結構分析.資源開發與市場,2006(06)510

[4]肅南著力打造“西路軍魂傳承地”紅色旅游品牌下好“旅游棋”.中國張掖網,2016.3.9

作者簡介:

蔣興國(1972--)男,甘肅張掖人,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黨史黨建和地方問題的教學與研究。

猜你喜歡
西路軍紅色基因一帶一路
弘揚紅軍精神 講好西路軍故事
落實習總書記關于西路軍精神的講話座談會在京召開
西路軍精神在青年一代中的紀念與傳承
真誠面對歷史
論思想政治教育在培育大學生成為紅色基因傳承者中的作用
紅色基因融入精準扶貧工作的價值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激活紅色基因在意識形態安全建設中的生命力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