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廊坊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研究

2020-12-07 06:04崔雪冬張雪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廊坊實體經濟大數據

崔雪冬 張雪

摘 要:廊坊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成為實體經濟實現轉型、提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新的生長點。廊坊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中存在大數據與三大產業融合融合創新能力不足、數據治理體系不完善、軟硬件失衡、企業參與融合的積極性不高等問題。推進廊坊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對策主要包括推動大數據與工業、農業、服務業的深度融合,加大地方政府政策對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支持力度,夯實融合發展基礎等方面措施。

關鍵詞:廊坊;大數據;實體經濟;融合;對策

近年來,大數據產業的快速發展,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動力,成為實體經濟實現轉型、提高質量、創新發展的新的生長點。廊坊實體經濟轉型發展遇到了瓶頸。以廊坊大數據產業迅速集聚發展為契機,建構大數據與實體經濟對接和深度融合機制,為實體經濟創新升級尋找新的渠道,成了突破瓶頸,獲得新生的關鍵。

一、大數據為廊坊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原動力

《2019中國大數據產業發展報告》顯示,到2019年底,我國大數據達到了8000億元產業規模,到2020年底預計規模會突破萬億。目前大數據產業根據發展的層級和水平劃分,可劃分為三個梯隊,第一梯隊是北、上、廣、江、浙、貴,領跑全國。第二個梯隊包括魯、閩、渝等省市。其余地方則是第三梯隊。

廊坊處于第一梯隊的輻射圈,具有大數據產業發展的便利和優勢。于是京津走廊崛起了大數據產業集群。截至2019年底,廊坊市入駐大數據企業39家,實現主營業務收入242.3億元,同比增長12.8%;從業人員9456人。已經形成了以廊坊開發區為核心的大數據產業園。大數據為廊坊實體經濟發展提供了新的原動力。

1.大數據產業的崛起為經濟數據科學分析提供了可能

大數據產業的崛起為實體經濟分析市場、分析經營管理過程、實現科學決策提供了分析機制。

大數據產業的崛起,不僅強化了信息技術內部如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技術的相互支持和融合,更為重要的是加速了信息技術與生產生活的深度融合。推動著產業鏈之間、產業與產業之間、產業與政府之間的數據互通互動和以數據為紐帶的跨界融合,加速了產業數字化轉型的進程,促進了產業大數據平臺的產生和發展。產業大數據平臺對來自企業的、行業的、政府的相關數據進行深度的挖掘和整理,進而為實體經濟提供市場分析、產業投資、經營管理和決策等方面的信息服務。

2.大數據融入實體經濟,提供了即時管理機制

大數據融入實體經濟,跟蹤和分析實體經濟的進程,為實體經濟及時發現問題和糾偏,提供了即時管理機制。

精準管理是實體經濟長期追求管理模式,但數據不及時,數據不精確成為實現這一管理模式的最大障礙,大數據融入實體經濟,為運用大數據動態指導、分析和控制實體經濟的進程,實現對實體經濟的精準管理,提供了技術支持和管理機制。

廊坊具有大數據產業的優勢,積極推動大數據融入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提供精準及時的管理服務,無疑是實現廊坊實體經濟創新轉型的捷徑。

3.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有利于實現對實體經濟的全面管理

對人、財、物、信息、時間等要素實現全面管理,實現最大限度的低耗高效,一直為經濟管理界所推崇。但是如果不能占有足夠大的數據量,要真正實現這一管理目標是相當困難的。運用大數據技術全面管理實體經濟的諸多數據,可以使經濟數據分析深入到實體經濟的方方面面,實現對實體經濟的全面管理。

廊坊要實現實體經濟的創新轉型,徹底告別粗放經營的傳統模式,應運用大數據產業的優勢和成果,積極引導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為實體經濟開展全面管理服務,為實體經濟打造全面管理模式。

二、廊坊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的現狀

近年來,廊坊積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機遇,推動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主要有以下兩個特點:

1.廊坊大數據產業鏈不斷延伸

一方面大數據產業鏈條不斷完善。在數據采集、加工、儲存、分析應用等環節形成了完善的生態鏈條。另一方面大數據產業集群正在崛起。形成了云存儲、云計算、云服務、大數據分析挖掘及應用等功能完善的產業集群。

2.廊坊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向縱深延伸

第一,建設華為云數據中心,壯大“云”端經濟。隨著投資400億元華為云數據中心項目在廊坊落地,企業上“云”端的需求不斷增加,自2016年開始,廊坊市工信局主持的“廊坊企業云服務平臺”正式上線運行,平臺以華為云數據中心為依托,將云主機、云儲存等大數據資源免費向用戶開放。并持續為企業提供數字化基本建設、智能化建設和改造等配套解決方案。幫助企業協調技術力量,減少投資風險。目前,廊坊企業云服務平臺已注冊企業4700余家,為企業提供萬次以上的服務。東綸科技實業有限公司是云服務受益者,通過接受云服務的監控指導,企業因此降低能耗15%以上。

第二,打造產業大數據平臺,推動產業持續發展。華夏幸福產業大數據平臺是廊坊大數據技術與實體經濟融合的實踐者。該專業化平臺自2019年5月上線以來,長期追蹤10大產業的變化,匯聚了3600余萬家的企業的十多億條動態信息,為用戶提供產業可視化地圖、產業智囊APP、產業在線研究、產業數據服務端四類大數據服務產品。目前已獲得23項知識產權認證。

三、廊坊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存在的問題

1.大數據與工業、農業、服務業融合創新能力亟待提高

大數據與工業融合深度上還有待加強。在工業技術研發、生產管理、經營決策等關鍵環節上,大數據的嵌入深度不夠,對工業領域的數據服務深度不夠,很多數據的提供針對性不強,對工業轉型升級的促進不大。

大數據與農業融合剛剛起步,農業數據采集存在很大困難,數據采集和加工的成本較高,沒有形成對農業企業的實質性數據服務。

大數據與服務業融合多停留在營銷推廣層面,結合企業特點,為企業開展精準營銷的實踐不多,因此對服務業數據進行深層挖掘,進一步實現大數據與服務業深度融合有待強化。

2.數據治理體系仍存在不完善的問題

一方面,與數據相關文件主要由行業主管部門發布,政出多門,交叉重疊,不利于監督管理。另一方面,數據的分類分級,重要數據的鑒定等方面還是不明確,交易數據及市場監管制度不完善,對數據資源開發利用和保護不利。

3.重視“硬”裝備,忽視“軟”系統

廊坊市非常重視數據產業落地和發展,也重視企業數據基礎設施的建設。即對“硬”的裝備重視程度很高。但大數據如何融入實體經濟,如何為實體經濟服務這些“軟”的方面重視程度不足。因而出現了大數據提供的千篇一律、數據的針對性差、缺乏數據的個性化等問題。影響了數據的服務效率。不利于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

大數據產業發展好和信息設備先進,只能說明大數據基礎設施建設的好,但如果沒有形成服務實體經濟的軟件系統,形不成“軟”系統生態鏈,首先會影響大數據的服務對象的拓展,其次會影響大數據產品細分和進一步開發,更進一步影響大數據與實體經濟的融合度。

4.企業參與融合的積極性不高

許多企業認為,接受大數據服務,周期長,風險高,回報率低,所以積極性不高。特別是對于廣大中小企業而言,由于對大數據服務的收益預期不確定,加之大數據產品在很大程度上與其需求適銷不對路,因而對購買大數據服務,實現企業數字化普遍不感興趣。

四、推進廊坊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對策

1.推動大數據與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

一是推動“大數據+工業”融合向縱深延伸。應用企業云服務平臺和產業大數據平臺,推進工業智能化、網絡化、個性化和服務化,打造數字工業。加快發展網絡協同制造模式,推進精準管理和全面管理。鼓勵大數據產品提供個性化服務,促進企業滿足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建立個性化管理模式。研發和推廣工業APP,跟蹤和組合工業研發、生產、經營管理全過程數據,實現軟件技術與工業技術的對接和高度融合。促進廊坊實體經濟向智能化高端化轉型。

二是促進“大數據+農業”向縱深融合。匯集大數據產業鏈上信息處理技術,以大數據技術為核心、融云計算技術、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于一爐,探討農業智慧化的發展模式。實現農產品開發、農業生產管理、技術創新管理,產品追蹤、產品銷售等方面的精準化和網絡化。

三是深化“大數據+服務業”融合度。大數據與服務業的對接和融合,關鍵在于建立切合實際的大數據平臺。要根據旅游、物流、信息咨詢、金融以及商品交易不同服務業的特點,開發具有針對性的大數據平臺,通過不斷完善大數據平臺生態,在深度融合基礎上發展平臺型服務業,進而形成龐大的平臺經濟,實現服務業的升級轉型。

2.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支撐服務體系

一是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深入調研、積極規劃,做好支持區域內大數據與企業相互融合、企業創新轉型的頂層設計。

二是提供政策保障與支持。完善相關法規,運用財政資金補貼、稅收優惠、投融資優惠等政策,發揮市場資源配置作用,支持大數據產業和實體經濟對接,促進大數據產業積極融入實體經濟。

三是發現企業發展、創新、轉型過程中的病灶,分析病因,提供方案。支持傳統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實現數字化轉型,數字化人才培養,搭建相應的公共服務平臺,給予相應的政策支持。

3.全面夯實大數據與實體經濟融合基礎,建立深度融合的長效機制

不僅要重視數據產業結構和產業鏈的建立和完善,也要重視大數據服務產品和軟件系統的開發,強化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根本。

培育產業數據化平臺的生態,打造數據產品生態鏈,實現數據產品在各個環節的集聚發展,形成開放、共贏、共享、共生的生態體系。

不斷提升數據化產品的深度和質量,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提供專業化、個性化和差異化的服務。

企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要根據企業類型、規模、管理、文化等特點,不教條,不照搬。中小企業千差萬別,數字化轉型更要優化成本結構,精準到位。

參考文獻:

[1]周雷.河北廊坊:把握大數據產業發展機遇[N].經濟日報,2019-05-17

[2]陳炳松.加快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研究[J].中國信息化,2019-11

[3]王維、蓋之華、彭波.大數據與蘇州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模式與路徑[J].江蘇經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2-5

[4]朱靈.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方法分析——以成都實踐為例[J].現代信息科技,2019-12-10

[5]高欣東、馬冬妍、師麗娟.大數據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指數構建及評估實證研究——以貴州省的實踐為例[J].經營與管理,2019-11-09

作者簡介:

崔雪冬(1967--)女,廊坊師范學院圖書館副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猜你喜歡
廊坊實體經濟大數據
電商發展過快的成因及對經濟的影響
虛擬資本理論發展探究
淺談我國實體經濟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我國實體經濟在金融支撐下的重要意義
基于大數據背景下的智慧城市建設研究
恒大舉牌廊坊發展許家印的如意算盤何在?
今夜我們與廊坊相愛
China’s foreign Trade(2008年18期)2008-10-18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