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醫校聯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管理機制研究

2020-12-07 06:04吳艷張培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制醫院

吳艷 張培

摘 要: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型部門,聯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管理機制,需要增強預測性、提升專業性和突出創新性。首先醫校單位主體加強信息溝通,發揮日常體檢的預測性;其次醫校從業者身份的實時切換,提升防疫工作的專業性;最后醫校協同需長短期結合,突出防疫措施的創新性。從而,有效提升醫校聯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管理能力。

關鍵詞:醫院;學校;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管理;機制

2019年國家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全國各族同胞眾志成城,各方面積極應對,經過兩個多月的奮戰,有效阻擊了新冠肺炎疫情的擴散。當前,全國各類學校逐漸面臨開學和防疫的籌備工作,有效建立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等諸如此類,突發公共衛生突發事件的處理機制,成為目前各地區政府、教育主管部門以及學校關心的重要問題。為此,綜合研究國內醫校聯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管理機制,為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型部門,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提供參考。

一、醫校單位主體加強信息溝通,發揮日常體檢的預測性

1.醫校單位主動構建基于網絡平臺的學生健康信息庫

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型機構,聚集人員多,組成復雜,流動性大,在此類場所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往往涉及人員多且治理難度大,如何有效了解公共服務型場所人員的健康狀況,需要有效構建具有實時動態性,宏觀調控性和預測發展性的管理平臺迫在眉睫。當前,國內許多城市已經建立起,基于網絡平臺的健康信息庫和電子病歷,從中可以自動獲取數據,然后深度挖掘和分析信息,為政府主管部門提供科學決策的方法。在此醫院、學校等單位可以模擬健康信息庫與電子病歷的構建方式,有針對性的主動建立起基于網絡平臺的學生健康信息庫。

2.醫校單位重視發揮體檢信息庫對重大疫情發生的預測

學生體檢信息庫的數據,隨著學生每天體溫、血壓、心率等身體狀況的普查,不斷的變化和更新,醫院和學校主管部門進行決策時,需要重視體檢信息庫中各項指標的變化,有效分析一些關鍵數據的變化趨勢,發揮信息庫對重大疫情的預測能力。

同時,醫院和學校等單位主體,應該將當地區每一個季節或節氣容易發生的流行性疾病,必須進行深入一線的調查研究,特別是對某地區某季節高發的疫情,能夠掌握其發生的原因,熟悉易感染人群的分布狀況,清楚疫情的發展規律和應對措施,從而有目標有步驟的控制疫情的發展趨勢,以最快的速度和最低的成本,達到有效積極控制疫情的目的。

二、醫校從業者身份的實時切換,提升防疫工作的專業性

1.醫生多進入校園指導師生開展防疫工作

醫生不僅要守好在醫院接診治療患者的崗位,而且還要積極的深入學校社區等公共場所,開展各類疫情的科普宣傳和大規模的調研工作。特別是對于學校而言,目前不論是幼兒園、小學、初中甚至大學,都尚未建立起全面和完善的對口醫院與學校的聯防疫情工作,學校教師作為專業課知識的傳授者,大多很少接觸醫學類的相關知識,對疫情發生的可能原因,疫情發生的傳播途徑以及發展的過程,更是缺乏專業的知識和技能。針對不同級別的學生群體,可能發生的相應的疫情工作,開展有效的防疫培訓工作,需要醫生多進入校園成為一種趨勢。

醫生在不同區域多次培訓的過程中,就可以及時的掌握一線的情況,對于一些大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能夠很好的抓住源頭,讓行醫看病變為主動出擊,使防疫工作的隊伍不斷壯大,轉變傳統的行醫看病的模式,醫生深入學校直接指導學生的生活細節,比如飲食、作息、運動等方面,都能夠全面的指導教師,學校的教師更要自愿成為學生,積極主動向醫生學習相應的技能。教師也要樹立起衛生防護責任人的意識,從教書育人的書架子中走出來,逐漸成為疫情防控的參與者,向醫生學習的同時,不斷積累適合學校和學生的防疫方法,與醫生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及時溝通有效化解學習中的困難。

醫生進入校園還需要堅持長期性與多元化的教學方式,可以采取作報告、開講座、發問卷等多種模式,積極調動學生的主動性,讓學生樹立起生命安全第一位的意識,使學生把生命安全防護知識學習,與技能學習和道德品質學習并行。

2.師生學習防疫知識要不斷在實踐中提高能力

師生對待防疫知識的學習,要端正態度,擺脫以往應試教育的狹隘觀念,要充分認識到疫情防控知識必須科學有效的掌握,其結果不是零分就是一百分,因為這些措施的有效性關乎的是每一個健康的生命個體。

老師對不同學段的學生,容易高發的流行病或者疫情等能夠差異化的采用措施。醫院的培訓教師,對師生的教學同樣要注意年齡段的差異化輔導,比如幼兒園的學生,教師要了解學生接受疫苗檢測的情況,督促適齡兒童及時去相應的社區醫院體檢等。對于初中生而言,教師要及時的掌握學生的身心健康狀況,鼓勵學生多參與體育鍛煉活動,及時發現并疏導心理上遇到障礙的學生。

疫情容易發生的原因之一是個體的免疫能力較低,然后提高防疫工作的實效性,一方面要做好積極的防疫措施外,另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強身健體,多參與體育和美育等活動。從而有效提高防疫工作的實效性。

三、醫校協同需長短期結合,突出防疫措施的創新性

1.醫校協同長短期結合需要制度保障

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型機構,在日常的工作中,分別承擔著各自不同的職能,面臨的工作任務都十分繁重,在面對疫情防控的具體工作中,兩類單位的從業者如何能夠做好本職又能處理好交叉的業務,這顯然需要決策部門很好的宏觀調控。醫校協同不能僅屬于公益性或者個別機構的科研需要,而是在各級各類學校中,廣泛開展此類工作,需要專業化的技術人員專門從事這項工作,在原有各個學校校醫的基礎上,進一步拓展和拓寬其職能,醫校協同的專門機構需要建立起來,并且選拔相應的復合型人才從事這樣的工作。

首先,依靠制度保障,使醫校協同防疫機構建立起來。醫校協同防疫的工作者,不僅需要掌握防疫相關的醫藥衛生知識,還要掌握面對學生發生疫情時,所能夠采取的正確的身心理輔導方式。在校園中學生群體往往年齡小,社會閱歷不多,遇到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容易產生恐慌心理,此時,作為防疫工作人員,必須采用正確熟練專業的方法,疏導學生的緊張情緒,積極采取隔離、消毒、咨詢接觸史等防疫舉措。

其次,醫校協同防疫機構需要相應的經費支持。公共服務型機構要不斷完善防疫體系,還需要大量的防疫用品,以便使醫藥防疫工作者們宣講的理論知識和操作的要領,能夠在具體防疫工作有效實施。

2.醫校協同創新探索防范疫情的措施

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型機構的協同,要遵循常規的疫情防范要求,在規定的區域和適當的時節,采取有效的防疫等措施十分必要,然而,面對公共突發性衛生事件,醫校協同需要面對新情況采取新的措施,此時,就需要醫校協同機構具有良好的創新意識,及時有效的控制事態的發展。

首先,醫校協同防疫機構的工作人員要有擔當。面對公共衛生突發事件,在戰略上要藐視在戰術中要重視,作為防疫工作的“消防員”,首先要沖鋒在前不能軟弱怕事推脫責任,而需要迎難而上為學生排憂解難。當然這樣的底氣和勇氣需要建立在深厚的理論儲備和長期的工作實踐之上,不能標新立異有勇無謀,使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不斷的擴大化。

其次,醫校協同防范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還要求協同機構的人員能夠善于運用現代化的防疫工具,比如智能化的體溫檢測系統,微信掃碼填寫的個人健康情況電子表等,這些都有效避免了人員的過多接觸。另外,一些服務行業還推出了智能機器人派送快遞的業務,有的防疫工作者使用無人機進行消毒和防范疫情科普知識的宣傳??傊?,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作為醫校協同防疫工作人員堅守自己崗位的同時,還需要審時度勢,及時匯報和請求幫助,巧借八方力量把工作做好。

四、小結

醫院、學校等公共服務型部門,聯合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管理機制,需要增強預測性、提升專業性和突出創新性。在預測時加大現代科學技術的應用,在提升專業性上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式,在嘗試多種方法的運用中不斷創新。

總之,醫院與學校面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首先要堅持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總方針。同時,對于處理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要建立好應急信息系統,這是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綜合防控、應急處置和科學研究的基礎。通過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件應急網絡平臺,及時了解事件的發生、發展和變化規律,為早發現早治療提供了可能,另外,醫院與學校等公共服務型機構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對降低重大疾病的發病率和病死率,都有十分重要的價值。

參考文獻:

[1]黃列.不斷完善公共衛生應急管理體系[N].團結報,2020-03-17(006)

[2]李苑、劉昊.癥狀監測預警技術研究進展[J].江蘇預防醫學,2017.28(03)

[3]張業武、蘇雪梅、馬家奇.我國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信息管理現狀及挑戰[J].中國數字醫學,2012.7(07)

[4]李琛、彭喆鑫、葉子青、石柯燦、王夏瑩、楊蔚波、王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防治中華西遠程醫學工作機制初探[J/OL].華西醫學,2020-04-18

作者簡介:

吳艷(1990--)女,甘肅慶陽人,供職于慶陽市第二人民醫院。

張培(1989--)男,甘肅慶陽人,供職于甘肅省慶陽林業學校。

猜你喜歡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機制醫院
一體推進“三不”體制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FTA中的環境協調機制
基于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的衛生應急人力資源管理分析
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中微博、微信的議題呈現異同
萌萌兔醫院
皮革機制
認一認
藝術需要公共環境參與的中介機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