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文明視角下的城市生態社區建設

2020-12-07 06:04張靜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文明社區生態

摘 要:城市生態社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自然延伸,是關乎民生的大事, 可以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本文對全球典型的城市生態社區、我國城市生態社區建設、西安市城市生態社區建設形勢進展現狀進行了描述。一些城市生態社區建設中還存在的一定問題:生態文明理念未融入到整體設計思路中、單純注重硬環境建設忽視生態文化軟環境建設、街區商業氛圍濃厚宜居舒適度較低。探究其原因在于,城市生態社區建設較少生態文化特色、城市更新改造過程中重視“數量”推進而忽視“品質”提升。最后,從城市功能、生態城市建設水平、生態建設公眾參與、生態社區文化建設以及生態宜居舒適度等幾個方面提出了完善城市生態社區建設的對策。

關鍵詞:生態文明;城市生態社區

人類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依靠良好的生態環境的支持,只有藍天白云、青山綠水為長遠發展是最大的資本。城市生態社區建設為社會文明進步發展提供了基礎,目前已成為人類未來生存和發展重要前提。城市生態社區是生態文明建設的自然延伸,城市生態社區建設是關乎民生的大事,城市生態社區建設可以促進社會文明程度的提高。

一、城市生態社區建設的現狀

為解決城市發展中的環境問題,世界各國都把目光投向了生態城市建設。進入二十一世紀,生態城市、宜居城市建設逐漸成為眾多國家和政府的主流觀點,世界各地紛紛開展實際的生態城市建設。在國家宏觀戰略的指導下,中國正成為世界上探索生態城市建設最為積極和主動的國家之一。

1.全球典型的城市生態社區起到了引領作用。世界各國分別根據自身特點開始生態城市建設。加拿大的溫哥華在高密度城市環境下創造了宜居和充滿活力的空間,市內交通便利,公共服務完善,景觀優美多樣,鑄就了溫哥華優良的城市生活品質,也樹立了大城市打造宜居城市的典范。德國的弗賴堡生態城市建設嚴格保護自然植被,設計高效的城市公交系統,鼓勵非機動車出行,大力應用太陽能,多途徑節約能源。英國的七橡樹鎮(Sevenoaks)位于倫敦環都市綠帶之中,小鎮本身即為大綠環的一部分,其綠化覆蓋率高達93%,保留了60%的自然景色保護區,17處國家歷史公園和花園,40處自然保護區,57處本地的野生動物地,被稱為“英格蘭的花園”。

2.我國城市生態社區建設的氛圍漸濃。全國紛紛開展城市生態城區建設,結合城市自身的地理區位、歷史基礎和產業優勢,高度注重宜居城市、宜居社區理念的滲透,提升智慧居住條件、新增綠色休閑等功能性要素,大力推行生態綠色產業發展。中新天津生態城經過六年的開發建設,綠色產業初具規模,公共配套漸成體系,曾經的鹽堿荒灘已經崛起成為一座充滿生機、宜居宜業的生態城市。深圳市光明新區在實施國家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建設中實施低碳發展,加快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綠色新城。重慶市悅來生態城2014年被國家確立重慶悅來新城為海綿城市試點地區,積極探索等山地海綿城市建設,打造西部地區海綿城市的標桿和樣本。

3.西安市城市生態社區建設形勢。西安市位于秦嶺北麓,素有八水繞長安之美譽。但隨著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城市規模的不斷擴大以及城市人口的快速增加,西安市的生態環境面臨的壓力越來越大。西安浐灞生態區擁有西北地區首個國家級濕地公園;雁塔區全力打造綠色生態花園之區,大力實施“六綠”增綠工程;長安區生態資源得天獨厚,推進“治氣、治水、治臟、治山、增綠”,守護“金山銀山”,以新理念演繹“綠富美”;蓮湖區立體增強提升品質,努力建設綠色蓮湖,增強綠色顏值當擔,讓群眾“推窗看綠,開門見園”;未央區持續植樹增綠和環境整治,提升區域生態品質;碑林區增添綠色氣質,提升碑林顏值,建設 “城市園林化、道路林蔭化”的生態城區,打造富有人文特色的美麗碑林;西安航天基地通過植樹、增綠、治水,營造良好生態,打造“近者樂、遠者來”的宜居宜業環境。

二、城市生態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和原因分析

一座城市版圖擴張不可能無所限制。如果城市面積一旦劃定了邊界,就要加強核心區的城市更新,這就不可能繞過老城區的升級改造。如何使老樹開花?如何在生態文明理念下使老城換新顏,在經濟新常態和新發展理念下激活發展動力,重新煥發城市的青春活力,使生態環境變得舒適宜居,促進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更好地建設城市生態文明社區,是本文關注的焦點問題。在研究的過程中,本人選取了西安市碑林區的一個城改新建社區為例,具體分析了碑林區城改項目生態文明社區建設中存在突出問題,作了原因分析,并提出了建議。

1.城市生態社區建設存在的問題

(1)生態文明理念未融入到整體設計思路中。城中村改造是城市建設中的好事,把城中村改造項目都建成生態宜居社區,城市品質將會大大提升。過去由農民自建的雜亂無章的六、七層民宅演變成由開發商建造的30層高樓,過去狹窄的高低不平的農村鄉道擴寬雙向四車道的市政公路,狹小且廉價的小店鋪、小飯館升級為寬大豪華的大商場、大飯店,村民的收入來源由十幾平米的破舊民房出租費變成拎包入住的商品房出租費。改造后的城中村,除了部分商品樓銷售外,根據實際情況會留出一部分用于安置,用于安置的房屋則有村民居住或出租。就實際情況看,居住的人群還是以外來打工族、學生族、本村村民為主,雖然居住條件、自然環境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是居住的人和人的習慣是不變的。如果城中村改造不注重規劃設計,忽視生態文明建設,那么就只有量的擴大而沒有質的提升,改造后的城中村就將變成“新的城中村”。

(2)單純注重生態硬環境建設,忽視生態軟環境建設。一些社區對城市生態社區的理解只停留在綠化的膚淺層面上。建設生態社區,絕不是多種點花草、增加點綠化帶、增加幾個垃圾桶、使用一些節能材料等就能建設成功的,必須提高居民的生態意識。比如,目前許多社區都設有舊衣物、舊生活用品回收設備,該設備有綠色標志并有很詳細的使用說明,但個別居民竟將生活垃圾投入這個回收設備。城市生態社區的硬件建設是表,軟環境建設才是里,只有軟硬兼顧,才能表里如一,城市生態社區建設才有可能持續發展下去。

(3)街區商業氛圍濃厚,宜居舒適度較低。把好事做成,更要把好事做好。如果能按照生態社區的標準規劃設計建設,那么新建的此類社區將成為城市生態文明的風景線,而不是“長高的城中村”。比如碑林區某城改社區,位于西安市東二環與南二環交匯處,比鄰西安著名高校,位于城東重要交通樞紐,區位優勢明顯。城中村改造后,建成20棟住宅高層及樓裙商業街,生活設施齊全,然而美中不足的是設計理念落后,只注重商業開發,忽視了生態社區的考量。社區缺乏大型休閑場地,綠化率偏小,容積率偏大,加之整個社區被東西、南北兩條市政干道分成四塊,樓群商鋪林立,車水馬龍。據統計,現有經營商鋪106家,其中餐飲有97家,還有近20家商鋪未出租??上攵?,生活垃圾、裝修垃圾、餐廚垃圾、餐廚污水、餐廚油煙、汽車噪聲、商販叫賣聲、汽車尾氣、燒烤廢氣、聚光燈、廣告霓虹燈光等多種污染侵擾著社區的寧靜與清潔。這樣不僅污染環境,還存在安全隱患。

2.城市生態社區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城市生態社區建設較少生態文化特色。城市發展是可持續的過程。從時間維度來看,城市的發展更應關注時間上的持續性。今天社會經濟的發展不能損害明天的發展;當代人的發展不能影響后代子孫的發展。建立在不可更新資源利用基礎上的工業文明,消耗的是地球歷史上形成的資源賦存,最終是不可持續的。文化是一座城市的軟實力,是城市形象的名片,是提升城市品味的關鍵。生態文化普及的是建設美麗中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必然要求。城市發展的生態化[1]不是單純的自然的生態化,而是社會生活的生態化,是以教育、文化、道德、法律、制度等方面的生態化為特色,倡導生態價值觀、自覺的生態意識,杜絕環境污染行為。樹立現代公民意識,形成提倡節約資源和能源的可持續消費,建立促進人類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機制。

(2)城市更新過程重視“數量”推進而忽視“品質”提升。既然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人類應當也只能選擇一種恰當的方式,在盡可能少的土地上、消耗盡可能少的資源、集中盡可能人多的人口,從而維持盡可能多的田園和“荒野”,維持盡可能多的植被和生物多樣性,對我國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尤為重要。近年來,我國城市化進程明顯提速。城市化進程的加速,最先體現在城市面積的加速擴張上,但是,不少城市依然延續著長期備受詬病的征地擴張的模式,沒有跳出“攤大餅”的怪圈。城市更新改造如果能跳出“攤大餅”的怪圈,就真正能做到既提高城市綜合承載能力,又有效實現資源節約與環境友好。

三、完善城市生態社區建設的對策

文章以上分析的現代化城市化進程中城市生態社區建設中出現的問題,可以從優化城市功能、生態城市建設水平、生態建設公眾參與、生態社區文化建設以及提高生態宜居舒適度等幾個方面著手,逐漸完善城市生態社區建設。

1.用系統思維優化城市功能。要著眼提升城市品位,通過城市針灸,使城市舊民居、舊廠房、舊街區更新改造,騰出空間變成特色民宿、青年旅社、藝術家創意工坊、口袋廣場、微咖啡街、音樂休閑小綠地、特色圖書館等,在不進行大拆大建的情況下巧妙地推進生態修復和城市修補。這樣既保護了生態,又發展了特色經濟。堅持五大發展理念,以前瞻性的眼光和系統化的思維做好規劃,優化功能布局,控制好建筑容積率,保障民生,建設綠色生態、休閑宜居的生活環境,提高群眾居住舒適度。

2.堅持綠色發展,提高生態社區建設水平。城區應從整體平面和立體空間上統籌布局,兼顧文化特色與現代氣息,保護好、建設好老街區,塑造獨特的城市風貌。發展特色旅游,打造都市學園,開發文字之旅、歷史之旅、禪修之旅、建筑之旅、傳承之旅,講好中國故事,提升文化價值。建設城市綠廊將公園、博物館、歷史遺跡、社區、廣場連成一片,構建城市翡翠綠帶。提倡和鼓勵轄區內的社區、企業、學校、寫字樓等,利用屋頂、陽臺、道路、空中樓臺、圍欄、墻體等種植花卉及景觀植物,美化環境,改善生態。國內外許多地區和城市的生態文明建設經驗和啟示值得學習,我們必須樹立科學的可持續發展觀,有區別地實行“拿來主義”,不可照抄照搬,不可“千城一面”,科學制定城市生態社區建設的階段性目標,完善生態科技的運用,完善相關法律體系。努力實現經濟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發展綠色、低碳、循環經濟。努力實現社會現代化模式的生態轉型,建設綠色家園,實施綠色消費工程。提升全民的現代生態意識,建設節約型社會。緊湊發展,構建多中心城市空間結構,多元混合,促進土地節約高效利用。大力發展生態產業,倡導綠色消費。嚴守生態底線,形成生態安全格局體系;全力打造綠色交通體系;大力推廣綠色建筑。綠化城市,建設各類主題公園,發展清潔能源,調整能源結構。

3.順應自然規律,加強生態社區文化建設。通過加強生態社區文化建設,引導人們樹立“尊重自然,最大限度保護環境、節約資源”的理念。引導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最大限度地減少資源的使用和浪費,最大限度地保護資源、能源,保護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切實保護自然生態過程的健康與安全。傳授、普及生態知識,強化生態意志,激發生態情感。環境問題很大程度上是由心靈污染和精神荒漠造成的,要想改善環境,還是要在自己的心靈深處著力。只有當人們真切地從自己的心靈中看到這種深層次的需求,一種真正的“綠色”生活才會可能。環境教育應從家庭、學校、社區抓起,培養兒童熱愛大自然、尊重大自然的美好情感。以場、館、院為依托,滲透生態文化教育,促使生態觀念深入人心。健全和完善文化館(站、室)、圖書館、體育場館、城市公園、老年活動中心、青少年宮等公共文化活動網絡,大力加強生態教育。

4.注重從細節入手,提高生態宜居舒適度。城市生態社區應體現生態和人文的多元多樣、和諧共生的多元生產生活創新模式,最終以城市居民的幸??鞓窞槌鞘邪l展的目標與出發點。強調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推廣節能設備,回收廢棄物,減少一次性消費,使用循環水,大力建設公共綠色交通,建造生態建筑,加強政府與企業的合作。城市功能緊湊發展,減少生活區和就業區之間交通時間,倡導步行和自行車出行,減少汽車依賴。對于中小餐飲、夜市燒烤、小吃攤點的油煙排放和水污染、噪聲污染、光污染等問題,在主管部門的指導下,加強執法整治力度,科學綜合管理。修建步行綠道,恢復廢棄河道,大力栽植樹木,修建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的綠色居所,使城市盡量回歸自然。建設海綿城市,城市立體綠化,雨水收集與利用,充分利用自然綠植降溫、降噪等。

總而言之,人類從征服自然回到與自然和諧發展,構筑了人居環境更高級別的文明范式。城市的發展伴隨著人類的文明史,逐漸從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向生態文明的方向邁進,建設一種兼具城市和田園優點的理想城市,需要我們不懈追求和奮斗。

注釋:

[1]劉湘溶.我國生態文明發展戰略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438

參考文獻:

[1]賈衛列、楊永崗、朱明雙.生態文明建設概論[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3

[2]何愛國.當代中國生態文明之路[M].北京:科學出版社,2012

[3]馬驍.中國政府績效評估報告[M].北京:紅旗出版社,2012

[4]李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3

[5]龔英.踐行生態文明[M].北京:中國財富出版社,2013

[6]劉舉科、孫偉平、胡文臻.中國生態城市建設發展報告(2015)[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5

[7宋恩華.生態宜居城市建設——河北省城市轉型發展探索與實踐[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2

[8]戴小文.中國低碳城市建設研究[M].成都: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15

[9彭文英.首都圈生態文明建設之路[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

[10]呂國忱.馬克思主義視域下的問題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

作者簡介:

張靜(1981--)女,講師,文學學士學位,中央黨校經濟學(經濟管理)在職研究生學歷。碑林區委黨校教務處主任,碑林區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十九大精神宣講團成員。熱愛黨校事業,長期從事思想政治教育專業工作,調研文章多次獲獎。

猜你喜歡
文明社區生態
漫說文明
文明過春節
對不文明說“不”
影像社區
影像社區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影像社區
文明歌
2016生態主題攝影月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