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輔導員職業認同危機與對策研究

2020-12-07 06:04黎林烽柳宏
新絲路(下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認同輔導員職業

黎林烽 柳宏

摘 要:落實立德樹人的重大任務和要求,當前高校的責任重大,輔導員作為一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然而,當前輔導員職業認同出現不同程度的危機,隊伍整體力量遭受一定程度的削弱,面對新時代、新情況和新問題,當前輔導員隊伍建設應理順體制機制,不斷夯實隊伍建設基礎,將高校思政工作推向新境界。

關鍵詞:輔導員;職業;認同

一、輔導員職業認同危機梳理

1.輔導員群體自我認同的否定

(1)專業性缺失導致職業自信心不夠。輔導員工作是一項帶有很強專業性特色的崗位,作為輔導員應具備基本職業素養,然而當前很多高校片面追求輔導員隊伍的高學歷,而對該崗位的專業要求不設限制。實際上,思想政治教育及相關專業的輔導員數量十分有限。在面對新時代大學生日常學習、生活中出現問題時,沒有良好的職業素養,教育效果和質量也會大打折扣。新時代背景下,學生的知識結構,思想狀況十分復雜,沒有相關專業知識和理論基礎,在解決學生出現的問題時,就會顯得力不從心,難以讓學生信服。長此以往,低水平的重復工作自身就缺少成就感、自豪感和認同感,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輔導員的自我認同。

(2)入職前后心理落差導致的不適應。自高校擴招以來,研究生招生的規模也隨之擴大,在安逸的校園環境中成長起來的“高學歷”知識分子,自身存在很強的優越感。在激烈的就業競爭壓力下,不得已選擇了輔導員崗位。而當前高學歷的畢業生日益增加,招聘門檻也“水漲船高”,普通高校的碩士研究生只能“屈居”三四流高校、新辦或民辦職業技術學校等。這些學校往往學生的綜合素質略低,又要面對各項檢查和評估等繁雜工作。日常事務性工作讓輔導員已呈捉襟見肘之勢,然而簡單重復性勞動使新進輔導員產生職業厭倦。職場前后的對比產生的巨大落差,在輔導員心里產生的負面影響較為深遠,逐漸會產生不滿和抵觸情緒,進而上升為對職業的不認同。

(3)職業獲得感不強導致幸福感缺失。輔導員雖然國家文件對其職業進行了明確的定位,然后作為學校行政管理的最底層,接收多方領導和調動,很多時候充當“救援隊”、“消防員”。只要是和學生相關的事務,就能和輔導員工作相“掛鉤”,都可以“下達”給輔導員執行?!芭c專業教師相比,輔導員的工作負擔重,非工作時間少,可工資和地位卻遠遠不如同校專技教師,不利于輔導員隊伍的穩定及對自身工作的滿意度?!盵1]而且長時間遠離自身所學專業,也缺乏相關的教學成果。同時,“難以寫出高質量文章,致使輔導員在職稱評定中處于劣勢”[2]。加之年輕化的隊伍,無論是職稱還是職位,都處于學校的下層,薪資水平總體偏低??偠灾?,輔導員的獲得感不強,容易產生焦慮和失望,幸福感缺失。

2.界外群體對輔導員隊伍的否定

(1)上級相關行政部門對輔導員群體的可支配性。由于很多高校并未按照教育部規定的關于輔導員職業進行崗位的明確劃分,導致輔導員的工作外延很廣。雖然輔導員隸屬學生工作部(處),同時接受學院的雙重領導,然而實際工作中則只要是上級部門和上級領導發布的通知、要求和工作,都需要堅決執行、落實。當各職能部門都能對輔導員隊伍進行“任務下達”時,這就變相降低了輔導員地位,否定了輔導員本職工作。久而久之,輔導員自身的崗位認同度會不斷降低,自我否定也就在所難免。

(2)學生群體對輔導員身份存在簡單和錯誤認識。作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客體,學生對的評價和定位,直接關系到輔導員隊伍的職業認同。實際工作中,很多學生不了解輔導員的崗位職責,不清楚輔導員實際工作范疇。工作當中管理的事情多、雜、細,對學生的“關心”面面俱到,讓學生誤認為輔導員就是大學生的“全職保姆”,是宿舍管理員的“升級版”,比專任教師的地位低。在無形中已對輔導員身份進行“對號入座”,“表哥”、“表姐”成為輔導員的新型外號。長期從事簡單和低層次瑣碎事務性工作,與之匹配的身份定位自然比較低下,學生不尊重和不認同的心理一定程度上仍然存在。

(3)相關體制機制不健全難以保障輔導員的權利。雖然國家對輔導員隊伍發展進行了頂層設計和指導,但每個地區和高校在實際的推行過程中,體制和機制建設上良莠不齊。主要體現在輔導員上升的途徑上,無論是走行政序列,還是專業技術序列都存在較大難度。尤其是專業技術職稱的評定過程中,輔導員和專任教師競爭顯然是處于劣勢。有些學校雖然將輔導員職稱評定進行單列,但名額較小,推行過程中矛盾較多。上升通道不暢,輔導員的基本權利難以得到很好地滿足,付出和收獲不被認可,導致難以專心致志干好本職工作,職業認同危機突顯。

二、輔導員職業認同危機成因

1.職業定位不清。雖然教育部對輔導員的職責進行了明確的定位,在實際工作當中往往并未真正落實到位。各個學校面臨不同的實際,輔導員的工作側重點和工作內容及強度有很大的區別。由于輔導員職業實際定位較為“靈活”,導致工作內容的隨意化、雜亂化,缺乏規范性和科學性。應對日常事務性工作已經疲憊不堪,沒有更多時間來專心研究和“教育引導”學生,輔導員的“主業”往往被瑣事占據而被邊緣化,本末倒置情況在所難免。

2.學校重視不夠。輔導員本是學校育人的重要支柱和關鍵力量,是“大思政”框架下較為獨立的系統。本應有自身的獨有的成長和發展規律,然而實際工作中,輔導員的職業“濫用”情況時有發生。究其根源,在于學校對輔導員隊伍的重視程度還不夠,職責劃分不清。作為專門崗位的工作人員,理應從事專門的事務,應保證輔導員的穩定性和持續性。

3.育人動力不足。輔導員作為教師的一員,教師法規定,有“教書育人”的基本職責,選擇了高校教師,應認真履行自己的職責,做到干一行,愛一行。不應被世俗的利益所影響和誤導。實際工作當中,很多輔導員是迫于就業壓力和入職門檻而勉強選擇該崗位作為自己的謀生途徑,本身缺乏育人的動力。在日常工作中面臨的種種困難和逆境時,理想信念容易出現動搖,育人的動力更顯不足。

猜你喜歡
認同輔導員職業
高校輔導員綜合素質與能力提升探究
我愛的職業
認同的崩潰
融媒體時代領導者媒介形象重構與認同
跨性別者認同矛盾研究
從社會認同淺談蕭峰之死
高校學習型輔導員隊伍建設的時代訴求與角色定位
五花八門的職業
關于馬術職業
盯緊!這些將是5年內最賺錢的平民職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