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管圈在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記錄準確率中的效果觀察

2020-12-08 14:18韋佳言趙凱麗魏杏宇李琦婷
實用臨床護理學雜志(電子版) 2020年51期
關鍵詞:圈員心衰準確率

韋佳言,趙凱麗,魏杏宇,李琦婷,王 娟

(南方醫科大學第三附屬醫院,廣東 廣州 510000)

心力衰竭是由多種原因導致的心臟結構和/或功能障礙的一組臨床綜合征,表現為嚴重的呼吸困難、乏力和液體潴留。容量超負荷是急、慢性心衰發生發展的重要病理生理過程[1],是心衰患者住院的主要原因。容量管理作為心衰管理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心衰治療過程中的關鍵環節之一。而準確記錄24 h出入量是容量管理的基礎,是了解患者水鈉攝入和液體平衡的重要方法,為臨床醫生了解病情、協助診斷及決定治療方案提供重要的依據。品管圈(Quality Control Circle,QCC)由同一工作場所的人(5~12人)為了解決現場工作問題,自動自發地組成一個團隊,應用品質管理手法,啟發全體圈員潛能,進行原因分析,解決工作場所的問題以達到改善質量的目的[2]。2019年6月,我科開展了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記錄的準確率”為主題的QCC活動,取得了良好效果,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擇2019年6月~9月我科收治的48例心衰患者為研究對象,活動實施前后各24例,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同意,并報院倫理委員會批準。

1.2 方法

1.2.1 成立品管圈活動小組

成立QCC小組,圈名:衡心圈,既代表護士嚴謹,持之以恒的工作態度;同時寓指心衰患者要保持容量平衡。小組成員共9名,平均年齡28.6歲;文化程度:研究生1名,本科7名,大專1名;職稱結構:主管護師1名,護師7名,護士1名。由護士長擔任輔導員,一名N3級高責護士擔任圈長。全體圈員熱情參與,團結互助,充分發揮圈的優勢。

1.2.2 主題選定

運用頭腦風暴法,結合臨床護理工作提出需要解決的問題。根據可行性、重要性、迫切性以及圈能力評價,采用5、3、1評分法,將得分最高的“提高心力衰竭患者出入量記錄的準確率”作為主題。

1.2.3 現狀把握

自制查檢表對患者的出入量記錄情況調查并繪制柏拉圖,累計調查128例次,記錄準確40例次,不準確78例次,準確率為:31.3%。根據八二法則得出宣教不到位、計量標準不統一、未使用測量工具為本次活動的改善重點。

1.2.4 目標設定

圈員依據個人能力自我評價,得出圈能力為60%。根據目標值計算公式:目標值=現況值+[(1-現況值)*改善重點*圈能力]=31.3%+[(1-31.3%)*77.0%* 60%]=63.0%。

1.2.5 要因分析

從人、機、物、環、法五個方面進行原因分析,并繪制魚骨圖(圖1);根據評分法選出要因并進行真因驗證,最終確定導致心衰患者出入量記錄不準確的真因為:知識缺乏,缺乏量杯,計標準不統一。

1.2.6 對策制定與實施

針對真因運用PDCA方法不斷改進整改措施,具體措施如下。

1.2.6.1 加強??浦R培訓

(1)同質化培訓,組織全科護理人員學習心衰容量管理的基礎知識。提高護理人員對容量管理的認識,明確出入量的概念,記錄的內容和方法,熟練掌握出入量換算方法。(2)健康教育,制作圖文并茂、淺顯易懂的宣教手冊,加強對患者及家屬的宣教,內容包括:心力衰竭的基礎知識、出入量記錄的意義及方法,增強患者及家屬對心衰疾病的認識,提高其出入量記錄的依從性。

1.2.6.2 測量工具配備齊全

(1)科室統一訂購量杯,為準確測量提供條件,同時每個病房添置公共飲水量杯,并定標識、定點放置、專人管理。(2)購買食物重量稱及彈簧稱,放于病區走廊便民服務區,護士指導患者對于固體食物及尿不濕等進行稱重后記錄。(3)記錄出入量的患者統一發放同種規格的尿壺,用于測量小便量以及各種引流液量等。

1.2.6.3 統一計量標準

通過查閱文獻對難以測量的項目制定統一計量標準,不允許憑經驗隨意估算。(1)收集本科室患者常用食物種類,查閱資料重新制定適合本科室患者的《常用食物含水量表》,并粘貼于出入量記錄單夾板正面,反面粘貼出入量記錄告知書,重點闡述出入量記錄的意義及方法,反復加強心衰患者記錄出入量的意識。(2)發熱患者汗液量的計量,由護士對汗濕的衣物稱重后記錄。(3)對于各種引流液的記錄,不得直接讀取引流袋上的刻度,需用量杯測量后再記錄。(4)大便的記錄,參照科室制定的《排泄物含水量計算方法》進行換算。

1.2.7 效果確認

1.2.7.1 有形成果

QCC活動后,再次利用查檢表對24例心衰患者出入量記錄情況進行調查,準確率由改善前的31.3%提高至改善后的64.8%,達到活動目標。達標率為105.7%;進步率為107.0%。

1.2.7.2 無形成果

小組成員在專業知識、品管運用、團隊精神、溝通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責任心、自信心等方面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通過對活動前后的狀態進行自我評價,并制作雷達圖。

2 討 論

心力衰竭是多種心血管疾病反復發作及緩慢進展的終末階段,具有預后差、活動耐力下降、反復頻繁入院、生活質量明顯下降及病死率較高等臨床特征[3]。監測24h出入量是了解心衰患者鈉水攝入和液體平衡的重要方法,能夠為治療提供客觀依據?;颊呒凹覍賹τ谟涗洺鋈肓坎焕斫?,不配合,護理人員不夠重視,醫生對出入量記錄的準確性持質疑態度。而良好的醫護患關系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礎上,患者對護理人員較高的信任度對其心態的穩定和疾病的康復尤為重要[4]。QCC活動開展后,全體圈員集思廣益,認真分析了出入量記錄工作中存在的問題和難點,積極采取相應的改進措施,明顯提高了心衰患者出入量記錄的準確率,同時提高了醫生對護理人員的信任度,也提升了??谱o理內涵和患者對護理工作的滿意度。

猜你喜歡
圈員心衰準確率
老人氣短、浮腫、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國外心衰患者二元關系的研究進展
睡眠質量與心衰風險密切相關
降低腹膜透析透患者心力衰竭發生率中的品管圈實踐
乳腺超聲檢查診斷乳腺腫瘤的特異度及準確率分析
討論每天短時連續透析治療慢性腎臟病合并心衰
不同序列磁共振成像診斷脊柱損傷的臨床準確率比較探討
2015—2017 年寧夏各天氣預報參考產品質量檢驗分析
頸椎病患者使用X線平片和CT影像診斷的臨床準確率比照觀察
品管圈活動在提高醫療垃圾分類準確率中的應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