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登斯風險社會理論研究

2020-12-08 23:05王煥榮
時代人物 2020年35期
關鍵詞:悲觀主義現代性態度

王煥榮

(燕山大學文法學院 河北秦皇島 066004)

吉登斯風險社會理論的時代背景和理論基礎

時代背景。當今世界方興未艾的全球化浪潮,是風險社會理論的產生的時代源泉。由于處在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時空分離的特征使得過去僅僅局限在某一特定地區之內的風險很容易擴散到全球范圍之內,因此風險具有了全球性。這一擴散的方式,一方面通過全球化背景中國家與國家之間的密切相連而造成,國家之間緊密相連,相互依存的程度加深,風險波及的受害者也因此會更多。另一方面是由網絡技術的發展造成的,信息技術的以突飛猛進的發展速度,使得信息的傳播速度更加快速,從而使得風險信息的傳播更加迅速。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之后,人類社會的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更是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人們的精神財富和物質財富急速增長,生活水平也大大提高。但是,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對自然的過度索取的基礎之上的,導致人類在物質財富極大滿足的同時,也面臨著重重危機。核武器的發明、環境遭到嚴重破壞導致全球氣候變暖、海洋污染、網絡信息病毒的出現等等,這些風險正是在現代化發展的過程中伴隨而來的“副作用”。在全球化時代,風險無處不在,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它因此構成了西方風險社會理論的時代背景。

理論基礎。馬克思的風險思想。馬克思在其著作中并沒有直接使用風險的概念來闡述問題。但是確包括有大量的風險思想,是吉登斯的風險社會理論的思想源泉之一。在馬克思看來,生產力的變革帶來了新的生產關系,舊的觀念和見解以及僵化的關系都漸漸消失。馬克思以前瞻性的眼光預見了資本的發展所帶來的破壞。在生態方面,馬克思反對將自然和人類的關系對立起來,強調人和自然的相互依賴性。在經濟領域,由于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性質,很容易引起生產“過?!钡奈C,起初,經濟危機可能在某一狹窄的的有限范圍內發生影響,但由于資本主義的擴張性,經濟危機就有可能沖出固定的界限,在全球范圍內蔓延開來,從而導致全球性經濟危機。資本主義基本矛盾的不可根除性和逐利性,使得經濟風險的發生成為隱患。

哈貝馬斯的風險思想。哈貝馬斯將資本主義的發展分為兩個階段,第一個階段是自由資本主義發展時期,第二個階段是晚期資本主義階段,他認為當代資本主義社會已經發展到了第二個階段。在這一階段中,資本主義面臨著更多到風險,而且風險范圍更為擴大化,不僅僅關乎經濟,更涉及到政治和文化。在政治上,面臨這合法化的危機,即國家機器的運作滯后或者錯誤使得國家陷入財政赤字,從而失去民眾對其的信心和依賴。在文化領域,主要表現為國家干預更為增強,社會文化系統被掌控在國家手中,這在一方面破壞了傳統的思想觀念,另一方面摧毀了資本主義建立新的合法性的愿望。這些論述,為我們認識現代社會和吉登斯的風險社會理論提供了一個新的視角。

貝克風險社會理論學說。1956年,貝克出版了《風險社會》這一本書,首次提出了“社會風險”一詞。在貝克看來,在傳統和自然不再是原來的樣子或者失去其原來的運作方式及自身的影響而依賴人類、被人類掌控的時候,就可以稱作風險。它的特點有兩個,一是風險的不確定性和擴散性,另一個是對社會制度和體系產生影響使其向更加復雜的境地轉變。貝克指出,風險就是現代性本身的結果。在應對風險方面,貝克提出,應從以前的以民族國家為主體單位建立防范風險機制轉向國際合作,動員一切國家和社會力量,積極應對風險,建立全球的應對機制。吉登斯作為一個綜合性極高的學者,也受到了貝克“風險社會”理論的影響。

吉登斯風險社會學說的主要內容

風險的含義

在吉登斯看來,風險這個定義的出現就是在人們意識到有這種東西的存在而出現的,它既不是神的旨意,也不是受到上帝的某種意念。他認為,風險與危險是既有聯系又有區別的。風險本身就帶有危險的含義,但是在做出某種行為之前不知道會發生哪種意外,危險是知道卻堅持為之。此外,他將風險劃分為外部風險和人造風險。外部風險就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主要被大自然所影響的突發狀況,比如火山噴發、地震、泥石流等等,人造風險就是人為制造出來的風險,是人類不斷發揮知識的力量制造出具有危險性的武器或者為推動科技進步而帶來的負面效應,比如核武器、環境污染、全球變暖等等。在吉登斯看來,澄清外部風險和人造風險的區別的最好的辦法就是兩者在現代社會中地位的轉換。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所擔心的問題也發生了轉換,我們不再擔心自然會對我們帶來哪種風險,而是我們所做的會給自然帶來哪種破壞以至于損害人類本身。這也就意味著被制造出來的風險在當今世界中占據主導地位。

風險的特征

第一,風險具有二重性。吉登斯提出,“風險”一詞表面看上去是帶有消極意義的,它代表的是遇到不好事情的可能性。但是,他不是單單認定風險只有消極的一面,而是持一種辯證的態度。他認為,風險社會的出現并不完全與避免危險有關,從積極的角度來看,風險社會是一個人們的選擇余地擴大了的社會。因此,在他看來,風險既帶有不好的一面,同樣有積極的一面,能給人們帶來更多的機遇。

第二,風險具有難以預測、不可把控性。吉登斯認為,我們現在生活的世界是一個失控的世界,很多在我們看來是將使我們生活前景更加確定和明朗的事情,卻經常發生相反的結果,科學技術的進步、人類知識的發展和對社會及自然的干預,常常與未來的不可預測性聯系在一起。在現代社會中,造成風險的原因和結果之間的關系,相比傳統社會單一的線性關系有很大的不同,它表現的更加復雜,很難尋找出風險的主體并且要求其對社會帶來的后果負責。

第三,風險的全球化特征。時間與空間的分離是現代性的特征之一,時空分離使得某一事件的發生和影響不僅僅局限與某一地點,人與人之間、社會與社會之間的聯系也不再受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這也就是吉登斯所說的社會系統的脫域問題。在現代,時空的延伸水平已經達到很高的程度,使得現代性開始走向全球化。

應對風險的幾種態度

實用主義的接受現實。這種態度表現是指在風險面前,人們的選擇是默默接受而不是反抗。這一觀點最為關注的問題是“生存”,在吉登斯看來,實用主義的接受現實,與其說是從外部世界的退縮,倒不如說是一種更為貼近現實更為實用的參與。吉登斯認為,雖然接受現實的態度較為保守,但并不代表這種態度不需要付出心理代價,這也就是說表面上看起來的平靜實則是麻木,而所有麻木的背后都深層的埋藏著經常性的焦慮,人們在被問及關于核戰爭是否會爆發以及它對人類生活所產生的影響等問題時,大部分人唯一能給出的回應是不去想它,因為一想到它就會感到恐懼,但是這種辦法并不經常有效,人們還是會不時的想象如果核戰爭爆發,世界將會變成一種什么模樣。因此,實用主義的接受現實既可能是積極的充滿希望的想法,也可能存在悲觀的消極的感受,兩者相互矛盾的共存著。

持久的樂觀主義。簡單地說,樂觀主義認為所有的事情會變好或者具有嚴重后果的事情會被控制以至于不會發生。這種積極樂觀的反應堅持的是啟蒙主義的態度,它堅持的是一種始終如一的對天意以及理性的信仰,而不管我們當前面對的是何種危險。比如,一些專家認為,控制核武器的威懾因素一直是存在且有效的,而且將會在不可限定的未來持續發揮作用,還有一些人,他們反駁“世界末日”之說,認為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的社會與技術方案總會被找到。吉登斯認為,對于非專業個人來說,這種態度是建立在理性自由以及對科學技術能夠帶來持久的安全的信任之上的。

犬儒式的悲觀主義。這種適應性反應是和以上兩種態度相對立的。吉登斯指出,犬儒主義是一種通過幽默或厭倦塵世的方式來抑制焦慮在情緒上的影響模式。它有時冷漠,有時悲觀,更多時候是以某種方式,或是瘋狂或是滑稽,表示對現實恐懼的輕蔑。在某些時候,犬儒主義可以和悲觀主義分開,表現出的是充滿希望。而對于悲觀主義,我們可以理解為,無論我們如何應對,事情也只會變得更加糟糕。吉登斯認為,悲觀主義除了有對過去生活方式的懷念以及對將要發生的事情持否認的態度的含義之外,我們很難弄清其真正具體的內容是什么。悲觀主義極端形式就是走向麻痹性的消沉。但是,當它與犬儒主義相結合,就有了實踐含義的觀念。犬儒主義展現的是一種中立的情感態度,也因為其帶有的潛在的幽默感,因而在某種程度上淡化了悲觀主義的氣氛。

激進的卷入。吉登斯所說的激進的卷入,是指對已經察覺到的危險做出行動上的反擊。它與實用的接受態度不同,激進并不等同于積極的參與,積極的參與帶有一種被動的接受之意,而激進的卷入是主動出擊,對所面臨的威脅進行反抗。它與犬儒式的悲觀主義更不相同,它主張對已經發覺到的危險進行實踐性的對抗,而不是一味的接受或者以某種自我安慰的方式躲避。因此,這個論點集中關心的是“行動”。采取這種態度的人認為,盡管我們面臨著許多問題,受到很多現實的和潛在的風險的困擾,我們仍然能夠并且應該振作起來,勇敢積極的去面對這些威脅,去降低它們的影響或者去戰勝它們。吉登斯講到,這種激進的卷入的應對態度是與搏擊性行動有關而不是與信賴或者是理性的分析有關,它的原初推動力是社會運動。

總結

吉登斯風險社會理論讓我們了解到在現代性的背景下,世界處于“失控的狀態”。在這種條件下,導致了“自然的終結”和“傳統的終結”,整個社會從傳統走向現代化,因此也出現了種種風險。吉登斯對于風險的論述,提出了“外部風險”和“人造風險”的區別,他認為當下人類面對的風險主要是后者,即被制造出來的風險。對于風險的起源,吉登斯將其看作現代性的陰暗面,是現代性的后果,在現代性全球化的條件下,出現了風險全球化,風險的強度和環境(范圍)也變得更強。面對種種潛在的風險,吉登斯提出了四種適應性反應,其中吉登斯主張,面對風險應該采取積極的卷入的態度,對已經發現的潛在威脅進行積極的搏擊,以降低它們的影響甚至消滅它們。

我國正在處于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關鍵時期,在這一時期也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的考驗,吉登斯風險社會理論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反思現代性的新視角。研究吉登斯風險社會理論有助于培養和提高我們防范的風險意識,幫助我們樹立正確的風險觀念,建立風險防范機制,使風險社會理論更具實踐行。此外,通過對吉登斯風險社會理論的研究,我們可以正確認識我國所處階段面臨的各種風險,并且正視風險,學會在風險社會中迎接機遇和挑戰,尋找回避風險的有效途徑,更好的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

猜你喜歡
悲觀主義現代性態度
技術與社會:悲觀主義與進步
淺空間的現代性
牛仔少年的孤獨:論《駿馬》中現代性對西部空間的爭奪
約瑟夫·康拉德的悲觀主義思想淵源
也談現當代詩詞的“入史”及所謂“現代性”的問題
也談現當代詩詞“入史” 及所謂“現代性”問題
態度
別人對你的態度,都是你允許的
夏天好煩 懶也能穿出態度
態度決定一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