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持久戰》的理論特色

2020-12-08 23:05陳金娥
時代人物 2020年35期
關鍵詞:論持久戰辯證法要素

陳金娥

(江蘇醫藥職業學院 江蘇省鹽城市 224000))

抗日戰爭爆發后,存在亡國論和速勝論兩種思潮,為了回答人們一系列困惑,把全國軍民的思想統一到“持久抗戰、奪取抗戰最后勝利”的軌道上來,毛澤東撰寫了一部關于持久抗戰的理論專著,從理論上闡明了關于抗戰前途及戰爭指導等重大戰略問題,回答和解決了抗日戰爭為什么是持久戰及最后勝利為什么是中國這兩個最基本的問題,從理論和實踐上把持久戰思想推向一個新高度,具有重要的方法論價值。

辯證法與認識論的統一

回顧《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對中日戰爭的認識是建立在“抗戰十個月的經驗”基礎之上的,是對實踐經驗的反思與總結。他從國內對于中日戰爭的兩種疑慮即“亡國論”與“速勝論”,開始引出論證的議題。首先,使人們明確了中日戰爭這一矛盾的特殊性,它不同于一般戰爭,它有著自身的特殊規定性;其次,明確了中日雙方各自的矛盾性質,中國是處于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國家,日本是二十世紀三十年代的帝國主義國家,前者處于上升階段后者則是處于沒落階段。接下來毛澤東分別反駁了,國內在抗日戰爭認識上的兩種錯誤認識,即“亡國論”與“速勝論”。依據中日戰爭要素的辯證特征,辯證分析與綜合了中日戰爭的“奇特”現象。在“犬牙交錯的戰爭”“為永久和平而戰”“戰爭和政治”“戰爭的目的”“防御中的進攻,持久中的速決,內線中的外線”“ 主動性,靈活性,計劃性”“運動戰,游擊戰,陣地戰”[1]“消耗戰,殲滅戰”,[2]“抗日戰爭中的決戰問題”,這些問題的論述之中基本的分析與認識策略就是矛盾分析法。在“能動性在戰爭中”“抗日的政治動員”[3],“乘敵之隙的可能性”[4]“兵民是勝利之本”[5],這些則是主觀與客觀之間的辯證關系,突出強調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在戰爭中的重要作用。

在具體的認識當中認識的方法就是辯證的方法。毛澤東對中日戰爭的認識是基于戰爭實踐經驗基礎之上的,然而中日戰爭諸要素的客觀矛盾對立,決定著對戰爭的科學反映也應當是矛盾的形式。這一矛盾形式即是辯證法的認識形式,于是基于實踐經驗基礎之上的戰爭反映,同時也就是對中日戰爭辯證的反映。物質決定意識,客觀事物的辯證屬性,決定著人的認識和反映形式也應當是辯證的形式,這《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對中日戰爭的認識過程就是,中日戰爭的辯證屬性與辯證的認識形式的同一過程,即辯證法與認識論的合流。

辯證法與邏輯學的統一

《論持久戰》中所論證的中日戰爭的規律,是將戰爭諸要素通過思維的抽象加工使之概念化,再由抽象概念的辯證運動推演而來的。由于抽象對象的辯證屬性,傳導到對象的概念之中從而使概念的運動亦是一種辯證運動。思維概念的運動從亦步亦趨的反映實際事物,到“獨立”于實際事物繼續向前運動描繪實際事物未來的運動軌跡。這一過程就是思維以概念為對象的辯證運動過程,即是辯證邏輯的運動過程。這一過程完成了實際事物的辯證運動向思維的辯證運動,整個過程本身及其結果都是一種貫徹辯證原則于始終的運動過程。

回顧《論持久戰》的諸多概念可以發現,毛澤東對中日戰爭各戰爭要素概念的表達內涵著豐富的辯證關系,每一概念都是整個戰爭整體和全局中的一個“網結”,它們之間是彼此辯證的聯系著的。因此《論持久戰》中以概念形式所“還原”和“再現”的戰爭基本規律和戰爭趨勢是一種對立統一、質量互變、否定之否定,運動變化發展的狀態即呈現出辯證法的狀態。在此意義上《論持久戰》中關于中日戰爭的認識達到了邏輯學與辯證法的統一。

邏輯學與認識論的統一

認識活動本身就是主觀與客觀的交互過程,是客觀的辯證法作用于主觀的思維,主觀的思維反作用于客觀事物的辨證統一過程。在《論持久戰》中毛澤東對中日戰爭事無巨細的描述,以至于對于中日雙方人員的心理狀態都有所表述。在這些詳實的戰爭要素描述的基礎上,毛澤東展開了它的理性思考和嚴密論述,他首先借助于抽象的手段給予戰爭要素概念的把握。毛澤東所使用的概念是對生動具體的戰爭要素的科學概括,其概念富含豐富的內容,能夠使現實以概念呈現于思維之中。毛澤東對戰爭要素的認識是生動豐富具體的戰爭實際又是抽象概括凝練的概念,前者是“感性的實踐”后者是“理論的總結”,這兩種認識方式構成了關于戰爭的整個認識結構。在此意義上邏輯學層面的認識是毛澤東對中日戰爭認識的一個必要組成部分。毛澤東關于中日戰爭規律的認識是通過概念予以把握的,毛澤東將中日戰爭的基本趨勢概括為“持久戰”通過對中日戰爭全部“問題”和“根據”的分析,將復雜多變的戰爭要素囊括與高度凝練的概念之中予以把握,最終形成關于戰爭的一系列邏輯概念。

當前,全球各國求和平、謀發展、促合作的時代潮流不可逆轉,我國正處在由大到強發展的關鍵階段。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和能力實現這一目標,但在前進的道路上不會一帆風順,必須準備進行許多新歷史特點的偉大斗爭。因此,認真學習和體悟《論持久戰》所蘊含勇斗善勝之行動智慧,對做好當下工作具有重要啟示價值。

猜你喜歡
論持久戰辯證法要素
形而上學經驗還是否可能——試論否定辯證法的思辨動機
毛澤東的兩篇《再論持久戰》
毛澤東的兩篇《再論持久戰》
《論持久戰》的寫作背景
論五四運動的啟蒙辯證法
毛澤東“實事求是”辯證法的內在透視
喜聞《論持久戰》成為“最熱讀物”
也談做人的要素
2015年8月債券發行要素一覽表
解析亞里士多德的“修辭術是辯證法的對應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