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賽促學促就業,培養跨境電商創新創業人才

2020-12-08 23:05
時代人物 2020年35期
關鍵詞:雙循環被動競賽

李 為

(廣西大學行健文理學院 廣西南寧 530000)

從李克強總理于2015年5月提出要著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以來,各大高校都在調整教學計劃,提高創新和創業能力的培養。

習近平總書記于2020年9月提出以國際國內雙循環促進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中國新發展格局不是封閉的國內循環,而是更加開放的國內國際雙循環。為適應國內國際雙循環對的人才的創新創業人才的要求,除了進一步完善人才培養和專業課建設,更要促進理論學習與實戰創業的深度融合。這對跨境電商專業人才綜合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商科類大學畢業生目前的水平離企業需求還有多遠,這是值得所有商科類教育工作者深思的問題。

企業對高校畢業生人才素質的反饋

在近五年來,各高校都在以各類方式提高人才的創新創造力,企業也更多參與對接學校人才培養。筆者走訪不少用人單位,特別是從事跨境電子商務的企業,了解其對人才的需求。根據各企業的反饋,總結后不難發現企業對學生的反饋有:

長期書生意識一時難以改變。等靠要的思維比較根深蒂固。從小學到高中的普通學校教學方式就是:學生等待老師講解課程主要知識點,老師布置作業后,才會去復習,再獨立完成作業,等待完成相關考核,考核成績不落后,自己就覺得可以了。這種的學習的思維在大學生的大一和大二階段還是普遍存在。學校里的最理想學習狀態是能跟上或超過老師的進度,但是還有有部分學生是被動型,往往落后于教師進度,老師不催他就覺得等等也沒有關系,平時邊學習邊開手機放音樂或看視頻,學習不夠專心,不能沉入到“心流”狀態的忘我學習當中,也體會不到學習和創作樂趣。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一事落后事事落后,成為部分同學的常態,學校的校紀校規考核又是基于最基礎的遲到、請假和曠課這類的,所以他們就認為自己得過且過就好,對自我也沒有什么更高要求。等到畢業,簡歷上也沒有亮點,也沒有更多的相關專業的積累,企業認為選擇合適人選的工作越來越難,第一份工作做不到3個月就跳槽,導致企業不得已提出要學生交違約金的要求。招聘的HR人員在物色合適人選上困難重重。

怕擔風險,不敢邁出從商第一步,處于對未來的迷茫期。學生被動的狀態的根源在于怕擔風險,父母輩教育都是讓他們找“錢多活少離家近”的工作,學生們也就不敢邁出從商第一步,真正敢闖的學生越來越少。

主人翁意識不夠強,總覺得自己還沒有長大。學生普遍被動接受,而不是主動思考,即便意識到自己需要哪些能力,也不會主動去補短板,自己主動學習。

對自我沒有目標,對未來也沒有規劃。迷茫是大四學生最常說的一個次,迷茫的本質就是對未知社會的不了解,且對自己能做什么缺乏信心。

途徑探索

學習方式需要從根本上改變。學習方式要從被動轉為主動的最基本要從獨立完成各個項目,而不是完成作業。大部分作業都是被動的,而項目式學習,需要從策劃活動開始,學生從身心靈都被調動起來,能夠有意識去運用和規劃自己的時間和精力,從而取得較好的效果。從被動到主動的過程,往往也伴隨著學生自我挑戰意識的覺醒,由“要我學”到“我要學”的動力來源于幾個方面:1.我在目前項目中處于被動狀態,別人比我主動,所以我需要主動去學習,超越自我,2.我尚未成為理想中的自我,有人已經比理想中的自我要好,我要多和他在一起學習,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自學能力,從而能全面提高技能,3.某人綜合能力只是比我強一點,如果我更加努力一點點,我就能超過他?;谝陨舷敕?,學生可以會找到更多的動力,自我超越,而這種自我超越需要一些契機,比賽就是很好的機會。因為比賽時間短則7天,長則15天,需要學生專注力提高,有利于進入“心流”狀態,賽前培訓與預熱,讓學生有一定的信心能贏得比賽。有具體獲獎目標“我至少要獲得三等獎”,有需要達成的分數和最終期限“比賽結束前達到多少分以上,我才有可能獲得三等獎”學生在整個比賽過程中會不斷努力,超越自我,整個過程也給他們帶來成就感,形成一個良性循環。

大幅度提高主人翁意識,自己要規劃并執行自己的計劃。經過比賽的磨煉,學生自我發展意識會進一步覺醒,榮譽給他們帶來更多的信心和動力,他們意識到自己的舞臺不在在校內,他們的競爭對手是全國的大學生,在競爭中求生存求發展才逐步變為他們的自覺意識,從而加快從“大學生”身份到“社會人”身份的轉變。

具體做法:讓學生混合專業編隊參賽,如:在目前商科主要的大賽有:全國高校商業精英挑戰賽國際貿易競賽、POCIB全國外貿從業能力大賽、“步驚云杯”全國跨境電商文化節、第二屆全國新零售創新創業大賽等,這些競賽都是實操性,而非應試型,這就能最大限度調動學生積極性和主動性,涉及到商品選品、選貿易對象國、確定目標客戶進行國際市場營銷、國際國內物流等環節,能讓學生對國內和國際雙循環的必要商務環節有清晰的認識。具體好處是:通過組織校內外比賽,以校內選拔賽和校外競技賽逐步調動學生榮譽感和競爭意識;打破專業限制,跨專業競技,激發主動性和創造性,突出強調“唯能力論”;參賽同學互相促進,不單為學習而學習,而是為團隊榮譽而戰,從團隊競賽中升華自我能力。

成效

從學生就業角度看,用人單位喜歡主動性強,自律性強的學生,以賽促學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創造性。用人單位也喜歡招聘這類能主動思維、最大程度與社會接軌的“社會人”,而不是象牙塔里面的大學生。這些有創新和創業思維的學生由于在競賽中獲獎,成績顯著,還在校招的時候就能簽約,就能提前就業。

綜上所述以賽促學可以促進學生自我意識覺醒,發現不足,開始主動自覺學習,大賽獲得的榮譽使他們的榮譽感增強,信心也增強,敢于和全國同齡人競技,競賽過程中溝通能力也有所提升,創業熱情也得到大大提升,對于學生創新創業或就業都有較大幫助。

猜你喜歡
雙循環被動競賽
“雙循環”新發展格局下深化中俄經貿合作的新內涵
2020絲綢之路數學競賽
亨通集團:暢通“雙循環”,引領推動高質量發展
新聞語篇中被動化的認知話語分析
張明:如何系統地構建“雙循環”新發展格局?
李奇霖:“雙循環”下的宏觀調控政策取向
蔓延
創新思維競賽(3)
創新思維競賽(6)
“我愛海洋”知識競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