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議中職語文課堂中人文性教育缺失的問題

2020-12-08 11:08
魅力中國 2020年12期
關鍵詞:人文中職素養

(河北省衡水市職業技術教育中心,河北 衡水 053000)

一、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教育”的界定和作用

所謂“人文教育”,是指對受教育者所進行的旨在促進其人性境界提升、理想人格塑造以及個人與社會價值實現的教育,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這種精神的養成,一般要通過多種途徑,包括廣博的文化知識滋養、高雅的文化氛圍陶冶、優秀的文化傳統熏染和深刻的人生實踐體驗等。這一教育既重視由外而內的文化養成,更強調自我體悟與心靈覺解。歸根結底,它使人理解并重視人生的意義,并給社會多一份人文關懷,在根本上體現教育的本質人與理想。人文教育可以從三個層面上理解。第一層面是人文主義教育,第二層面是人文學科的教育,第三層面是“成人”教育。中職語文教育的人文性,就主要體現在以上的層面上。

中職語文人文教育的作用,對學生的人生成長更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教育的最終目的是把人教育成對社會、家庭、自身負責的人,使人成為幸福的人。而高中生正處于心理發展的快速階段,在這個階段中心理和生理的發展至關重要,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教育對其各方面的發展有積極的作用。新課標實行以后,大部分地區素質教育開展迅速,但是由于一些體制固有原因,導致實施的力度和深度不夠,體現在語文上就是對語文人文性教育的嚴重缺失。

二、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教育”缺失原因及后果分析

關于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教育”缺失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第一,課程安排的不合理,語文課程中對于人文素養提升的實踐活動太少。語文的課程安排相對較零散,教師的備課和組織課堂活動不能達到積累延伸的作用。尤其是高一課程的繁多,學生對語文學習相對不夠重視,把語文僅僅置于“聽、說、讀、寫”的境地。這樣只是凸顯了其“工具性”的特點。加之在高考的壓力之下,高一的學生就已經過早的進入備戰狀態,使得教師不敢“浪費”時間組織一些“人文性”的活動。比如,學習保護大自然、組織慈善活動、義工服務等等。學生置身于書海之中,自身建構缺失,使得個別學生的素質令人堪憂。第二,語文高考卷中難以考察,高考僅僅考的是學生的文化水平,針對個人素養的考察缺失,不能像美國高中生一樣在申請大學的時候必須有一項:社會服務的項目評分,這是我國的高考制度使然。第三,社會需求使得學生在選擇時“重理輕文”。對語文的不重視,學生更愿意學一些實際能應用的學科,而忽視語文的學習。究其根本就是學生對語文學科地位的認識不到位,教師的引導重視也不夠。語文“人文性教育”僅僅是出現在教學目標中,而沒有落實在課堂上。

針對以上原因,筆者認為會導致以下不良后果:首先,學生的應試能力很強,人際交往能力不夠。對于象牙塔的學習,最缺乏的是對身邊實際生活及社會的認識。與社會脫節,與身邊的友誼、親情脫節。比如,筆者的班級中,在一次月考過后,同桌兩個學生A、B針對誰分數高的問題有了爭執,不懂得互相學習,卻反而相互嫉妒。其次,學生的性格可能會有一定缺陷。語文教育人文性的缺失,對孩子成長中價值觀的培養就會出現漏洞。例如,現在學生中有部分不夠關愛自然,不夠關注弱勢群體,沒有同情心,沒有責任心等等問題。當他們走上社會時,引發了一些社會問題。比如,最近的新聞中發生的“個別青少年在路上因心情不好飛踹老人”等負面新聞。說明教育如果缺失了人文性,后果嚴峻。語文教育名家錢夢龍在他的教學中就一直體現這樣的觀點:關注學生成長,讓學生通過學習,不僅增長知識,更成為一個幸福的人。語文人文性教育的缺失問題,對孩子的成長無疑會造成嚴重的影響。

在中職語文教學中仍要注重“人文性”的教育,培養國家需要的、家庭需要的、社會需要的真正的人才。因此,在語文教學中我們要采取一定的措施,實現其“人文性”的作用。

三、中職語文教學中“人文性教育”的實施策略

(一)實現高考制度的適當改革

目前,功利性的教育和功利性的學習,使得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只有“分數”。如果我國的高考制度能在考察學生知識素養的基礎上,添加人文素養的考察項目,如建立“社會實踐”科目,讓學生參與到社會城市建設、家鄉建造中去,感受人與人的關愛,感受情感的流動與傳播。關愛弱勢群體、關心朋友家人、學會體諒他人,增強學生的信任感、責任感。建立考察學生“人文素養”的制度,并建立監督機制。

(二)提高語文的傳統地位,精選語文中的精彩華章

首先,學校要重視語文教育。其次,語文課本內容要做調整,精選篇目,可以選擇與時代相結合的篇目,進行學習。對于《詩經》、名著等的優秀篇目多選。再次,要給任課語文教師和學生一定的權利,可以有一定學習語文篇目的自由選擇權。這樣就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也在學習中多設定課堂活動和情感教育環節。使得“人文教育”在語文課本上,也在學生生活中散發光彩。

(三)教師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和語文綜合素養

教師是一個終身學習的職業。在教學中,教師承擔著重要的作用,“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教學模式,要真切的落實到日常的教學中去。語文教師更要在不斷教學中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自己的提升帶動學生的提升。只有教師自身人文素養提升了,才能帶動學生的提升和發展,“愛的教育”才能發生奇跡。

總之,中職語文教育地位的缺失,學生對語文作用不重視的態度,以及教師固有的對語文“工具性”的看法,讓語文教育中“人文性”逐漸消失在高考的長河中。但是,新課標的重新對語文的定義:“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預示著中職語文人文教育不止是出現在教學目標和空談中,而是應該落到實處。希望我們教育工作者在今后的教學中能夠不斷地學習、反思,真切地從學生出發,培養出優秀的、人格健全的人才。

猜你喜歡
人文中職素養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新形勢下中職生“工匠精神”的培養
抓住本質重理解基于素養活應用
集合學習中的數學素養
多思少箅彰顯素養
關于中職美術教育中色彩教學的思考
一節踐行核心素養的數學拓展課
關于中職土木工程測量教學改革的實踐和探索分析
人文社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