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創業孵化平臺服務地方雙創機制研究

2020-12-09 05:24王俊翔
商情 2020年44期
關鍵詞:雙創創新創業

王俊翔

【摘要】在國家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背景下,高校的創業孵化平臺及地方“雙創”平臺已是典型的創業形式,且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然而,由于缺乏專業人士指導以及實際項目支撐,高校孵化平臺建設普遍缺乏活力,成功率偏低。同樣,地方創業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人才,尤其是地市級以下的創新創業平臺,導致發展緩慢,甚至失敗。如何將高校創業人才優勢與地方雙創平臺有效融合,形成合作機制,使雙方優勢互補、抱團取暖、共同發展,顯得十分重要。本文在分析了高職院校創新創業平臺和地方雙創目前的建設現狀的基礎上,提出了從資源共享、平臺運行、機制協調、信息溝通、管理等合作機制,為高職院校孵化平臺同地方“雙創”平臺協同發展提供參考。

【關鍵詞】孵化平臺? 雙創? 創新創業

一、高職孵化和地方雙創平臺發展現狀

(一)地方雙創平臺發展現狀

李總理早在2014年9月夏季達沃斯論壇上提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他指出,要在祖國的大地上起“大眾創業”、“草根創業”的新浪潮,形成“萬眾創新”、“人人創新”的新勢態。根據2017武漢中國雙創峰會數據顯示,截至2017年,我國有創業孵化載體7533家,孵化企業20余萬家,數量和規模已躍居世界首位。但在數據的背后,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創業孵化成功率偏低,根據《2017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顯示:大學生畢業即創業比例,從2011屆的1.6%上升到2017屆的3.0%,創業熱情逐年提高,但超過半數的人3年后都退出了創業。雙創孵化成功率偏低的問題在于缺乏孵化和創業的必備條件及有效的運行機制。比如地方創業中小企業缺乏足夠的科技研發和技術創新人才,尤其是地市級以下的創新創業平臺,導致發展緩慢,甚至失敗。

(二)高校創業孵化平臺發展現狀

為了提高畢業生的就業、創業能力,高校也在積極開展高校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目的就是為在校大學生和剛畢業三五年的大學生提供創新創業的土壤和環境。學生通過創新創業孵化基地,可以把書本上的知識付諸實踐,在創業體驗中豐富創業知識、提高綜合素質、總結經驗教訓。截止到2016年:包括高職類院校在內,目前開設了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高校超過80%,建立了創新創業基地的也接近70%,眾多高校在校生、畢業生參加各類創新創業實踐活動,應該說成績喜人。但是在成績的背后,我們必須面對一個事實,由于缺乏專業人士指導以及實際項目支撐,高校孵化平臺建設普遍缺乏活力,成功率偏低,高校的人才資源優勢并沒有充分發揮出來。

二、高職孵化平臺與地方雙創互動的必要性

通過對高校及地方創業平臺孵化發展現狀分析,我們發現兩者具有很強的互補性。通過對一定模式的研究運作,使高校的創新創業人才資源優勢與地方雙創平臺優勢進行無縫對接,優勢互補,是解決目前雙方面臨的困難與挑戰的必經之路。

(一)有助于高校孵化平臺及學生創業精神的培養

地方“雙創”最大優勢是具有與實際項目對接的操作平臺,可以使學生對創新創業有更加深刻的認識,為學生創新創業意識的培養提供明確的方向;通過地方“雙創”可以了解孵化企業在組織模式、投資模式、生產模式、營銷模式的創新,對于高職創新創業平臺的建立提供了寶貴的經驗,為學生進一步優化創新創業平臺提供明確的,可借鑒的方向。

(二)有助提高地方雙創發展和服務地方經濟

高職院校是培養高級技術技能型人才平臺,具有人才資源優勢。能為地方雙創發展輸入技術和創新人才,且人力成本較低,對于處于創業階段的地方“創業”平臺,是有效的人才補充和支持,同時促進地方雙創的孵化服務地方經濟。

三、國內外相關實踐研究

美國作為世界發達國家,非常重視學生長夜能力的培養,在上個世紀 80 年代創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器,走在了世界前列。人才培養采用校企合作模式,鼓勵教師將課堂搬到企業,下企業鍛煉,與企業建立高效的校企合作關系,參觀企業運作模式,了解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了解企業的運作方式、生產過程。運用已經掌握的創業理論知識設計富有創造性和可行性的方案來幫助企業解決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各種現實困難。

德國在大學生創業孵化方面也起步較早,從 20 世紀 80 年代末開始,德國高校開始進行校園孵化器建設。很多高校、教學單位都陸續與企業、產業園、研發機構展開日益密切合作。在企業每年接收大量實習生、創業孵化培養任務的同時,高校將校內的實驗室、設備、實訓場地等創業資源向企業開放,做到資源共享和互幫互助。

在北京召開的關于《面向 21 世紀教育》的研討會,標志著注重培養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理念進入我國。會議強調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精神是社會未來的動力。2014年,國務院出臺了《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國發〔2014〕19號文件,要求提高高職教育水平和辦學質量,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職業院校和骨干專業。近些年來,由于城市化的加快以及地產等相關產業的發展,高職人才需求數量增加,為了使人才接軌市場,培養創業創新能力,相關高職院校陸續都設立了大學生創業孵化平臺或基地,包括景觀設計工作室、室內設計工作室、建筑設計工作室等多種形式的創業孵化平臺,但由于定位不準確,未與地方經濟產業形成對接,缺乏合理機制,運營效果不佳。

綜上國內外研究現狀看來,國外已經進行了大量研究和實踐,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國內在大學生職業教育創業孵化基地的建設也處于摸索的階段,針對高職創業孵化平臺服務地方雙創方面的研究,更是鮮有涉及,對高職創業孵化平臺服務地方雙創工作機制進行研究對于解決當前的問題是可行的。

四、當前高職孵化平臺服務地方雙創現狀

(一)高校創業平臺與地方雙創之間缺乏頂層設計

高校創業平臺與地方雙創都是為創業做準備和實踐的載體,有共同的需求和共性特征,互補性較強。但目前兩者之間的缺乏聯系,沒能利用雙方各自的優勢,形成優勢互補和互動推力。

(二)高校創業平臺與地方雙創之間缺乏融合機制

高校創新創業平臺有創新熱情高漲的技術人才,地方雙創具有可操作平臺和政策支持,但缺乏具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兩者具有互補性。通過將高職創新創業平臺融入地方雙創,并將雙創文化融入課程,可以使學生對創新創業有更加深刻的認識。

五、高職創新創業平臺服務地方雙創機制

通過對高校孵化平臺及地方“雙創”分析,我們可以從資源共享、協調機制的建立、信息平臺的建立等方面入手,建立協調發展機制。

(一)資源共享機制

要加強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平臺同地方雙創的互動聯系,需要整合各自的優勢資源,實現共享,才能實現1+1>2的效果。高校創業孵化平臺的主要優勢在于人才優勢、技術優勢、科研優勢。因此,高校要發揮在人力、理論知識和科研成果等方面的優勢,加強根據企業需求向雙創企業提供人員技術培訓、科研成果轉讓、人才互動交流、開放高校孵化平臺資源等方面的支持,真正做到面向地方、服務地方。地方雙創企業的優勢主要體現在平臺優勢和社會實踐的機會,為高職創新平臺師生提供實踐鍛煉的機會。因此,充分利用各自優勢,取長補短,促進知識共享、經驗共享、資源共享,從而形成共贏。

(二)校內協調機制

高職院校創業孵化平臺要想與企業建立持續、務實的合作,需要從學校層面建立相關機制,支持創業孵化平臺與地方雙創的聯系。建立充分調動各院系的創造性和積極性,將院、系和專業各層面資源有機整合,依據不同的雙創平臺,對接相應創新創業平臺,形成制度、層層推進,形成校內制度協調機制。

(三)信息溝通機制

2020的新冠疫情體現了信息化對當今社會發展的重要性,當今是信息化時代。利用好現代網絡科技,對于構建與地方創新企業建立聯系和溝通渠道非常必要,可以通過網絡信息平臺傳遞信息,及時了解創新創業發展動向和需求,推介創業孵化平臺服務項目及類別,積極參與相應并提供服務與支持。

(四)深度融合機制

探索高校創業孵化平臺深度融入地方雙創企業,將辦學思想和教育理念融入創新體系,推動高校孵化平臺與創新創業深度融合,鼓勵高校以創業孵化平臺為載體,與科研院所與規模以上企業組建新型研發機構,建設校企深度融合創新機制,成為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生態鏈中的重要一環,建立服務地方的新型合作伙伴關系。

六、研究意義

(一)促進雙創健康發展

地方中小企業與集團公司相比,在創新人才、技術創新、管理經驗等方面明顯處于劣勢,充分利用高職院校具有人才和技術優勢資源,利用高職院校孵化平臺、設備以及其他拓展資源,一定程度上解決地方中小企業在創業過程中在創新人才、創新技術方面遇到的困境和難題,幫助中小企業成功完成項目孵化,做到真正地服務地方雙創,幫助中小企業創業孵化。

(二)提高高校就業率

據相關資料顯示,全國大學生畢業人數截至2017年,年畢業人數已達到了900 萬,就業形勢很嚴峻。當前,經濟下行壓力較大,經濟規模有放緩趨勢,高職畢業生只有提高畢業生的競爭力才能在就業中占據主動。通過與地方雙創進行互動,彌補高校創業孵化器在實踐經驗和技能方面的短板,還可以針對企業現實和長遠的需要培養出符合企業發展的人才,實現互惠互利、合作雙贏[7],實現學習就業的“無縫對接”,提高學生就業率,具有較高應用價值。

七、高職創業孵化平臺服務地方雙創實踐

湖南城建職業技術學院創業孵化基地,創立了如景觀設計工作室、室內設計工作室、建筑設計工作室、結構設計工作室、音樂藝術工作室等十多個子平臺。

(一)建立內部培訓機制

為促進創業孵化平臺發展,學院建立了內部協調機制,有專門部門負責為平臺提供培訓,咨詢等方面的支持。如組織到湘潭·長塘創新創業街的零一·眾創空間路演室,舉辦“校企聯合、共助創業”的創新創業主題座談會,由專業的創業導師擔任創業指導,為學生講解在創業中遇到的問題。

(二)建立校企合作關系

風景園林設計專業的“綠芽景觀”工作室是創業化基地子平臺之一,主要成員由建筑系風景園林設計專業師生組成。工作室在專業老師指導下建立“組織結構、工作場地、人員組成、經費支持、運營制度”的“五個到位”運行機制,積極探索與地方雙創平臺合作和服務。內部構建了“成員培訓、導師指導、項目實踐”等服務體系。與包括湖南柏嘉園林、湖南月意生態集團、半山景觀設計等企業和工作室建立了合作關系,形成了“院校頂層構架、學科密切相關、產業無縫對接、校企完全融合”的大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發展模式。

(三)平臺資源共享

“綠芽景觀”工作室在本專業老師的指導下,利用工作室空間承接相關企業設計任務,如2019年承接了半山景觀設計工作室的別墅景觀設計任務,獲得較好的反響,為企業提供了人力和技術支持。同時,半山景觀工作室也利用自身實際項目的優勢,邀請學生到實際項目區考察,聽取項目匯報,使學生了解行業、企業對成果的要求,為學生零崗位對接提供了可能。

高職創業孵化平臺充分利用自身資源特點,服務地方雙創和經濟發展,是一種雙贏,是一種趨勢。既為高職創業孵化平臺發展提供了實踐的機會,促進專業群人才培養目標所確定的—“零崗位”對接提供了可能。同時,地方雙創平臺充分利用高校孵化平臺在技術、人員、硬件等方面資源,解決自身的發展困境。因此,高職創新創業平臺服務地方雙創是一個雙贏,既增強了大學生創新創業激情和創業能力,也為地方雙創平臺、經濟發展貢獻了力量,體現了服務地方的辦學理念。

參考文獻:

[1]解讀李克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少不了一個“眾”字.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5.

[2]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同意建立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部際聯席會議制度的函.中央政府門戶網站,2015.

[3]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建設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示范基地的實施意見》.中國政府網,2016.

[4]盛朝迅.現代化經濟體系視野的“創新創業升級版”路徑找尋[J].改革,2017.

[5]郝潤芳.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體系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上旬),2016.

[6]胡婕.國外高校大學生創新創業教育特點與啟示[J].保山學院學報,2017,(6):79~80.

[7]王瓊花,張業平,秦鳳梅,邱玉輝.美國創業教育體系構成和支撐分析及其對我國的啟示[J].重慶師范大學學報,2013,(3):117~122.

[8]鮑偉紅.高職產業園人才培養、創業孵化、服務社會三位一體的研究與實踐探析[J].理論研究,2018,(3):5-6.

[9]孫惠敏,陳工孟.全球創新創業教育研究報告[M].經濟管理出版社,2016.

猜你喜歡
雙創創新創業
“四大板塊、六大支撐” 協同式“雙創”教學模式研究
工信部:五措施打造制造業“雙創”升級版
山西省級雙創示范基地總數達27個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職業院?!半p創”教育辨析:基于現實審視與理性思考
高校創新創業孵化園管理問題研究
把握“金鑰匙”打開創業門
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等學校人才培養體系的實施路徑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