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地震災害預測基本思維模式探討

2020-12-09 05:35劉芳彤趙庭旭孟凡博
寫真地理 2020年41期
關鍵詞:前兆力學災害

劉芳彤 趙庭旭 孟凡博

摘?要: 地震災害因成因復雜,具有較大的預測難度。本文重點分析了地震災害長期預測的方法,從空間、時間分布規律入手,借助于前兆物理場進行地震災害短期預測及臨震預測,現已取得了較好的應用效果,需在不斷實踐中加以改善,促進我國地震災害預測工作的進展。

關鍵詞: 地震災害預測;地震活動力學;前兆物理場

【中圖分類號】P315.75?【文獻標識碼】A?【DOI】10.12215/j.issn.1674-3733.2020.41.245

1?地震活動力學過程機制研究方法

地震的發生機制極為復雜,加之人們對地殼運動的認識還處于較為淺顯的階段,使得地震預測成為一項世界性難題。為強化地震預測的準確度,應首先開展地震活動的力學過程機制研究。在科學技術的影響下,現已出現了兩種相關的研究方法。

1.1?連續介質力學法

連續介質力學方法在地震預測中應用較為廣泛,首先需要建立起一個基礎模型,對其施加設定的區域應力,通過數值對斷層摩擦強度產生的應力進行分析,在應變達到一定極限后,最終產生破裂。通過此模型,可以直觀顯示出斷層區域地震活動的基本特征,制作出地震活動時間、強度、地點的變化圖。

1.2?非線性法

地震產生的應力主要作用于地下巖石層及地面巖體中,使巖石產生扭曲、變形、破裂等情況。連續介質力學方法受到自身所限,不能準確表示出此復雜過程。尤其在地下巖石破裂時,極易產生混沌、自組織等特殊表現。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進步,現已在地震活動力學過程機制研究中出現了一種非線性科學方法,此方法主要研究巖石在受到地震影響產生破裂后的分形幾何學特征、自組織特征、混沌力學特征,合理闡釋了地震活動變化的全過程。

2?地震災害預測基本思維模式

2.1?地震災害長期預測

地震災害是多種因素共同作用產生的結果,為保障地震災害長期預測的準確性,應注重歷史資料的作用,借助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地質學等知識,從宏觀角度分析某一區域內的地震災害發生規律。如使用構造地質學及地球化學法能夠找出構造活動頻繁的區域;對于隱藏較深的斷裂活動帶則可以使用地球物理、地球化學法進行查找。在此過程中,還要采取數據統計法總結出地震災害的分布規律。以下從多角度對地震活動的分布規律進行闡述。

2.1.1?空間分布規律

大陸區域的地震主要發生于0~100km深度富含彈性固態巖層中,地下30km為高發區。另外在褶皺較為密集的山系帶、地形構造變化區、相鄰大陸板塊的交界區也是較易產生地震災害的區域。在斷層的分叉點、起始部位、多斷層交匯部位、構造活動頻繁且運動相對較快的區域,均是容易產生巨大應力的場所。這些具有鮮明特征的區域,極易產生地質斷裂情況。

2.1.2?時間分布規律

應力場逐漸累積、在達到一定極限后將能量快速釋放、再將應力進行分配,以達到能量平衡、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在橫向上形成“此起彼伏”的狀態,在縱向上形成“一漲一落”的狀態。從地震產生的機制中可以看出,地震在時間分布上具有一定的規律性,可借助于此特點對地震活動進行長期預測。

(1)橫向上“此起彼伏”

在一次地震活動中,并非具有一致性及同步性的特點,而是在頻度的影響下,使整個地震過程呈現出分段性的特征。地震波產生于某個中心點位,依據區域內的地質、板塊構造等因素的影響,使地震波依據特定的表現形式向其它區域遷移。地震波長各不相同,在遷移過程中會表現出不同特質,遷移距離長短不一。由于地震波往往會在較短時間內反復產生,在上一波紋還未完全消失的情況下,下一波紋已經產生并且作用于相同區域內,使得地震強度及破壞性更為巨大。

(2)地震活動幕

在同一條地質構造帶及斷裂層中,往往會同時存在平靜及活躍的兩種狀態,呈現出波浪狀此起彼伏。此種活動周期旋回持續時間不盡相同,最長可達幾十年至上百年,某些極為特殊的情況下甚至能夠持續上千年。最短則僅為十幾年,甚至幾年。受到技術水平及資料短缺的影響,當前所使用的地震活動周期旋回數據尚不完善,并不能真正滿足地震災害長期預測的需要。

2.2?地震災害短期預測及臨震預測

在地震孕育階段,會產生相應的前兆物理場。前兆物理場與震源之間具有較為密切的關系,我們可借助前兆物理場與震源的變化機制,從中找出二者關聯性的深層次涵義,利用此種變化規律對地震災害進行短期預測及臨震預測。由此可見,此方法主要通過研究地震災害的發生過程,推斷出同一區域內未來的地震發生規律。

2.2.1?短期評價預測

由于地應力持續累積,在陸地承受力突破臨界點后,即產生了地震現象。地應力累積是一個緩慢的過程,尤其在初期階段,其變化極為微弱,甚至專業儀器都無法察覺。在臨近地震發生階段,此時的地應力已接近巖石所能承受的最大限度。在眾多因素共同作用下,使得地下水變化較為明顯。如借助于震源物理力學進行深入分析,即可明確地應力即巖石的變化狀況,同時利用長期評價預測資料,得出當前地震的產生機制、發作規律、地震周期、發震地點、災害等級等多項資料數據。

2.2.2?臨震預測

在地震即將全面發生的階段,巖石自身強度已極為接近極限平衡點。此時在受到某一外力的作用下,使得巖石的應力在極端的時間內集中于某一點位之上,導致此區域的巖層破裂,從而引發地震。這些外力作用來源廣泛,如月球潮汐力、環境變化等因素均會造成區域內的氣壓改變、地球自轉及自震蕩變化。在臨震預報時,要進一步明確地震速發生的時間及地點,對外部應力作用的影響進行研究分析,找出其中的對應關系,從而取得良好的臨震預測效果。由于臨震預測極為接近于地震發作時間,因此要綜合考慮各類影響因素,采用非線性方法可以使預測結果更為精確。

3?結語

地震是一種較為嚴重的自然災害,要研究其產生、發展的客觀規律,達到防震減災的作用。為實現此目標,首先要做好地震災害預測工作,建立起地震災害預測的基本思維模式。在此過程中,應加強對震源的研究,并根據地震宏觀時空分布規律、利用前兆物理場等方式,使地震災害預測更為精確。

參考文獻

[1]?黃順基.地震災害預防研究的思維方法與實踐[J].遼東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11(001):1-4.

[2]?王蕊.地震預測技術與預防措施探討[J].中國科技博覽,2013(26):356-356.

[3]?馬潤勇,彭建兵,王家鼎,et al.地震災害預測基本思維模式探討[J].西北地質,2003,36(2):103-108.

猜你喜歡
前兆力學災害
力學
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災害的警示及應對
我省汛期常見氣象災害及防御
弟子規·余力學文(十)
弟子規·余力學文(四)
推動災害防治工作實現新跨越
哪些現象是地震前兆
力學 等
右肝區不適或疼痛是肝癌表現的前兆嗎
騰沖地電場震前的前兆異常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