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本·靈活·內化

2020-12-09 05:39姜雯艷
小學時代·上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呈現方式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

姜雯艷

【摘? 要】? 小學低年級階段是價值觀引導與法治教育的關鍵時期。部編版的《道德與法治》教材給原從教《品德與生活》的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文章以部編版一年級道德與法治教學為例,從實際教學狀況入手,分析當前道德與法治課堂法治內容的呈現方式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相關建議及對策。

【關鍵詞】? 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呈現方式;規則與法治意識

2016年秋季,我國義務教育小學一年級“品德與生活”課程統一更名為“道德與法治”,對所用教材進行了更替。這一變動對一線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提高思想道德修養的基礎上,還需要幫助學生形成規則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養成遵規守法的習慣。剛接觸新教材時,本人腦海里出現了一連串關于道德、法治方面的條文和概念,這些剛進校門的一年級孩子能聽懂嗎?能真正產生行動上的變化嗎?

一、小學低年級的道德與法治課堂法治內容的呈現方式現狀

在新教材實施的這幾年,通過聽課,筆者發現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教師雖然在內容呈現方面都能貼近學生的生活,但是在呈現方式上缺乏一些技巧。這里就一年級教材中部分課例作具體闡述:

現狀一:浮而不實,難得學生真實共鳴

課例一:《幸福一家人》(交流會、法治窗)

(師:播放動畫片片段——《大頭兒子小頭爸爸》 )

(生:觀看動畫)

師:小朋友們,誰能說一說自己家里的開心事?

(生:同桌、全班交流)

師:聽了大家的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呢?

生1:我感受到爸爸、媽媽很愛我。

生2:我感受到了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生活很幸福。

……

師:從小朋友們的故事中,我們感受到家庭成員之間的關愛,真是幸福的一家人??!家庭成員之間敬老愛幼,互相幫助,不僅是道德規范,也是法律要求。

(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第四條——家庭成員之間敬老愛幼,互相幫助)

課例中,教師旨在讓學生通過回憶感受家庭的溫暖和幸福,培養學生愛父母、家人的情感,養成孝敬長輩的習慣,初步形成對家庭關系的法律認識。但是我們不難發現,這樣的教學呈現方式浮而不實,難以真正引起學生的共鳴,并提高學生的認識且內化成行動。

現狀二:墨守成規,框定學生認知范圍

課例二:《愛清潔 講衛生》(觀察哨)

師:我們了解了不講衛生的危害,那怎樣做才算是愛清潔、講衛生的表現呢?(出示觀察哨中的圖片)仔細觀察這幾幅圖,想一想,誰是愛清潔、講衛生的“小白鴿”?

(生:小組討論:圖中誰是愛清潔、講衛生的“小白鴿”?為什么?全班交流。)

……

師:同學的小眼睛真是太亮了!講究個人衛生不僅是我們個人的事情,也是《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呢!

出示《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第9條——衣著整潔,經常洗澡,勤剪指甲,勤洗頭,早晚刷牙,飯前便后要洗手。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衣物用品擺放整齊,學會收拾房間、洗衣服、洗餐具等家務勞動。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中指出:青少年法治教育要充分發揮學校主導作用,與家庭、社會密切配合,拓寬教育途徑,創新教育方法,實現全員、全程、全方位育人。課例中,教師的教學呈現方式局限于學校場域,把“講衛生”這一規則簡單理解成《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的要求,框定了學生的認知范圍,無形中阻礙了學生對“講衛生”也是社會公共規則的認識。

現狀三:隔靴搔癢,忽略學生實踐需求

課例三:《紅綠燈在站崗》(小論壇)

師:小朋友,今天我們在上課之前先看一段視頻。視頻中發生什么事情了?

生:視頻中的小朋友闖了紅燈,沒有遵守交通規則,所以他失去了生命。

師:你說得真好!那你身邊有沒有發生過類似不遵守交通規則的事呢?

(生:學生交流)

(師:出示不同情境,學生辨析)

師:(視頻播放《中華人民共和國交通安全法》中有關交通信號和人通行的規定) 國家出臺了有關交通安全的法律法規,來維護道路交通秩序,預防和減少交通事故,保障我們的出行安全,你知道它們的名稱嗎?(出示:《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道路交通安全法與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我們要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

傳統的先說教、辨析,后出示概念的教學呈現方式往往內容老套,授課形式單一,很難激發學生的積極性。長此以往,只是隔靴搔癢,學生的執行力也不強,達不到培養學生法治意識,提高道德品質的目的。

二、由現狀談策略

1.角色扮演,自然生成規則與法治

課標指出:兒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們對生活的體驗、認識和感悟。只有源于兒童實際生活的教育活動,才能引發他們內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真實的而非虛假的道德體驗和道德認知。對于低年級的兒童來說,家庭是其最熟悉、最生動的生活場域。因此,在課例一中,我們可以根據書本中的相應規定撰寫真實家庭生活劇本,讓學生進行角色扮演。

劇情提要:爺爺切菜時不小心切到了手,沖洗干凈后繼續忍痛做飯。因為受傷的手不靈活,爺爺一時手抖,醬油倒多了。孩子吃了之后,直呼:“爺爺做的飯菜顏色難看,又咸,一點都不好吃?!睜敔斣谝慌圆徽f話,表現得非常難過。

在學生分角色表演結束后,隨機采訪學生說說自己的觀后感,待觀眾們說完之后可以請小演員們再談一談?;谇榫澈筒稍L,學生才會理解在家庭生活中應該學會察言觀色,從小事讀懂他們的心,并能夠用力所能及的方式去幫助他們排憂解難。隨即,再出示婚姻法的條文——“家庭成員間應當敬老護幼,互相幫助”,并出示不同的生活情境,引發小組討論,談談自己的排憂解難小竅門,真正把“知”落實于“行”。

接下來,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在小組里分享家庭照片背后的溫情故事。當學生在班級內分享時,可以詢問一些和照片有關的問題,例如:“照片是你幾歲時拍的?你喜歡這張照片嗎?”“這照片有什么特殊的意義嗎?”等等,一系列問題會帶著學生回到幼時,回憶起往昔美好生活。在回憶中,學生才能明白小時候生活的酸甜苦辣其實都有父母的一路相隨,那么將來待父母老去,自己也應該陪伴父母慢慢老去。這不僅是一條法律條文,更是人的一種美德。此時,冰冷的法律條文被賦予了光和熱,在這樣的暖心氛圍中,生成規則和法治的意識也是水到渠成的事。

2.案例評析,靈活運用規則與法治

《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綱》指出:可根據學生的認知特點,將真實法治案例引入課堂教學,注重學生法治思維能力的培養。我們可以發現在部編版《道德與法治》一年級教材中蘊藏了不少基于兒童視角,同時來源于真實生活的素材,因此我們應該充分挖掘這些“寶藏”,引導學生對來源于生活的真實案例進行評析,為其形成法治意識打下基礎。

如課例二中,在出示《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之后,可以由生活中常見的亂扔香蕉皮現象,延伸至“因國人亂扔產品包裝,導致韓國濟州島機場垃圾成山”這一新聞事件,讓學生進行評析。在討論和交流中,學生談到講究衛生不僅是個人的事情,更是家庭、社會、國家乃至世界的要求。

規則與法治藏在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低年級兒童還沒有形成足夠的理解分析法治案例的能力,因此,我們在教學中應基于兒童的認知水平,對生活中的規則與法治案例進行“加工”,讓他們拓寬規則和法治的認識范圍,豐富法治社會生活的體驗,真正做到靈活運用,提高法治生活能力。

3.情境體驗,踐行內化規則與法治

踐行重于言說,過程重于結果。對于一年級的兒童而言,規則與法治意識的形成與內化,不僅要求基于兒童的視角,更要模擬真實生活情境,讓學生在真實體驗中感受和應用。

在上述課例三的課前準備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利用拍照或者敘述的方式,收集身邊交通安全的相關案例,并在課堂的相應環節進行展示,引發學生展開討論。

在匯報討論之后,教師通過展板、設施營造道路上的真實場景,請學生扮演準備闖紅燈的行人和朋友。然后按下暫停鍵,在課件中出示問題和選項:“如果你是這位欲闖紅燈行人的朋友,你會怎么做?A.跟著他一起過馬路;B.建議有人通過后再走;C.闖紅燈是不對的,你到底要不要過去?D.拉住他,不讓他過去;E.等綠燈亮了再過馬路,并告訴他闖紅燈的危害。接下來,可以在課堂內展開頭腦風暴,設想可能導致的后果,并寫在卡紙上。在討論辨析之后,教師順勢鼓勵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要遵守交通規則,再出示《道路交通安全法》,提高認識,踐行內化規則和法治,做一個守法小公民。

小學生法治教育是一個嶄新的課題,我們必須深耕于兒童的生活中,不斷豐富兒童對規則、法律的感知,在情境中體驗積累,讓知法守法、敬法用法的良好行為習慣的種子,在“生·活·化”這一沃土中茁壯生長。

猜你喜歡
呈現方式小學低年級道德與法治
蘇教·中圖版《道德與法治》小學低年級教材解讀
人教版與北師大版中黃金分割內容呈現方式研究
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師生互動模式的探討
優化例題呈現方式夯實數學教學研究
中小學推出《道德與法治》課程
嶺南民間舞蹈文化類型及其呈現方式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