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詳解菁英計劃

2020-12-14 07:50
神州學人 2020年12期
關鍵詞:菁英廣州市資助

本文依托《廣州市自主人才培養地方公派留學菁英計劃實施九周年成果調研》(簡稱“成果調研”)、《2020 年中國廣州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國際青年人才在穗發展分析報告》等編輯整理。

瞄準“高精尖”,不斷優化政策體系

◎ 2011 年4 月2 日,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辦公室發布關于印發《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項目實施辦法(試行)》的通知;

◎ 2013 年3 月13 日,廣州市教育局發布關于印發《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項目專項經費管理辦法(暫行)》的通知;

◎ 2017 年4 月20 日,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辦公室發布關于印發《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項目實施辦法》的通知;

◎ 2019 年12 月30 日,中共廣州市委組織部辦公室發布關于印發《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項目實施辦法》的通知。

支持范圍逐步擴大

從僅面向廣州地區的高校在冊全日制優秀學生,拓展到國家“985”高校的廣州生源,又根據實際情況進一步擴展為“雙一流”建設高校及港澳臺地區名列全球前200 位高校的在冊粵籍生源全日制優秀學生。

目標定位愈加聚焦

從政策初定面向國際知名高校,到以全球位列前150 名的國際知名高?;蚺琶?0 名的學科領域高校,在選派就讀的海外高校上更加聚焦。

完善支持體系,優化資助資金結構

支持力度逐步加大

由最初市財政和用人單位共同承擔,調整至由市財政全額承擔定向培養學員的資助經費,進一步降低用人單位的培育成本。

優化資助資金結構

主要資助類別包括生活費、差旅費、簽證費、學費。2014 年后取消簽證費和學費的相關資助,主要對其生活費、差旅費進行資助。1 次往返國際旅費(其中國際旅費標準為歐美地區人民幣0.8 萬元,亞洲及大洋洲地區人民幣0.6 萬元);每月1.3 萬元生活補貼。

加大宣傳力度,創新政策傳播方式

擴大宣傳范圍

面向高校、科研院所、市屬(區屬)企事業單位開展專場宣講。在北京、上海、重慶、成都、長沙、武漢、杭州等多地進行的巡回宣傳推廣,宣傳周期從短期集中宣講(2-5 天)延長至2 個月。

宣傳方式多樣化

一方面通過大眾網絡、廣播、電視報紙等媒體資源,進行重點推介報道;另一方面,與高校、企事業單位聯合舉辦項目宣講會、招才引智洽談會等活動。

據成果調研結果顯示,85.71%的菁英學員通過學?;蛩趩挝猾@知菁英計劃,39.46%通過“導師、同學、朋友、同事”獲知(見圖1-1)。

圖1-1: 菁英計劃宣傳渠道情況

健全服務體系,大力提升服務水平

提供全鏈條服務

項目申報前,為菁英學員提供項目申報、評審、答辯等相關事宜的全過程咨詢;申報成功后,協助其辦理留學協議簽訂、戶口檔案掛靠、簽證一對一協辦、購買出行機票、組織參與行前培訓等。在國外留學期間,通過QQ、微信和郵件等手段,由專職人員與學員保持24 小時即時溝通,及時為其解決海外留學生活遇到的各種疑難問題。

據成果調研結果顯示,51.02% 的菁英學員表示,全面化管理服務使其在異國他鄉深切地感受到祖國的溫暖。按期回穗后,協助其回定向培養單位或推薦意向就業,并為意向創業者提供創業輔導、創業政策咨詢、融資服務、法律知識等,或推薦參加教育部“春暉杯”中國留學人員創新創業大賽、廣東省“眾創杯”創新創業大賽等。

搭建溝通交流平臺

每年為菁英學員舉辦各類型的聯誼公益活動,增進菁英學員的交流溝通,增強對組織的榮譽感和凝聚力。如舉辦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經驗分享會、互聯網+共享經濟下的運作管理國際學術論壇、中瑞蝴蝶多樣性與進化研討會等活動,均受到好評。為進一步服務在穗菁英學員,2017 年成立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聯誼會,由學員擔任理事和監事,為會員提供就業推薦、創業指導、項目合作、人才交流、法務咨詢等服務。

圖2-1: 菁英計劃歷年資助人數情況

圖2-2: 菁英學員留學國別分布

資助情況

資助類別

2011 年實施至今,已資助352 名菁英學員。聯合培養博士研究生184 人、攻讀博士學位研究生168 人,其中定向培養學員10 人。(圖2-1)

留學國別分布

菁英學員主要赴美國、德國、荷蘭、英國、澳大利亞、加拿大等國家留學,覆蓋哈佛大學、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帝國理工學院、瑞士聯邦理工學院-蘇黎世等世界一流大學。(圖2-2)

留學專業分布

在工學(計算機應用技術、精細化工、人工智能、半導體器件與材料等)、醫學(臨床醫學、基礎醫學、神經外科等)和理學(數學、化學等)等專業占比較高。(圖2-3)

派出單位分布

據成果調研,菁英學員留學前主要集中在具有博士學位授權點的高校,返穗服務后,仍超過一半人選擇留在高校就業。(圖2-4)

圖2-3: 菁英學員留學專業分布

圖2-4: 菁英學員留學前所在單位和回國就業單位分布情況

取得成績

人才與產業的匹配度

項目實施至今,已持續為廣州輸送了覆蓋IAB(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和NEM(新能源、新材料)重點領域的153 名優秀海外青年人才。(圖2-5)

用人單位滿意度

據成果調研,38.46%的用人單位表示菁英計劃優化了單位的人才隊伍機構,各有30.77%的表示菁英計劃提高了單位整體的科研和學術研究水平,增強了與政府部門的合作關系。(圖2-6)

創新成果

目前回穗服務的菁英學員獲得國家級項目資助或榮譽獎項76 項,其中36 人獲得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資助,8 人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或面上項目,2 人入選“香江學者計劃”,8 人入選中國博士后基金面上項目,3 人入選“百人計劃”;獲得省級人才計劃資助或榮譽稱號42 項,其中13 人獲得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2 人獲得“珠江人才計劃”青年拔尖人才,1人獲得“青年珠江學者”,1 人獲得廣東科學技術進步獎,1 人獲得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獲得市級資助項目24 個,其中1 人入選廣州市珠江科技新星,3 人入選廣州市科技計劃項目;獲得專利授權72 項。累計在國際期刊發表論文數量482 余篇,在國際會議作報告次數122 人次。

圖2-5: 菁英學員回國后行業分布

圖2-6: 菁英計劃給用人單位帶來的效益

社會服務

據成果調研,菁英學員赴兩省七地開展智力幫扶、智力支邊活動達11 次,共完成門診治療100 余例,手術1 例,舉辦各類醫療教學研討會、電子商務類、信息技術類、農業類技術講座等40 余場、開展農業領域技術指導30 余次。同時,學員們積極參與各類學術交流、“海歸博士進校園”等公益活動,利用各自所長回饋社會,傳遞“菁英力量”。如開展“海歸博士進校園”系列活動,對接廣州市中小學校義務為學生提供科普等服務,鼓勵學生努力學習回報祖國。

立足新時期留學人員服務工作的新形勢與新要求,站在廣州留服中心歷史使命和工作職責角度,提出以下思路和建議。

進一步優化菁英計劃

適時根據海內外人才發展新形勢及菁英計劃實施狀況,因時而異對菁英計劃進行優化,探索建立自由探索青年人才培養、產業創新青年人才培養和公共管理青年人才培養三種培養模式,為廣州經濟社會發展做足人才儲備,保障項目的競爭力、生命力。

鼓勵自由探索培育高潛力青年科研人才。瞄準選拔高潛力青年科研人才,加大對基礎研究青年人才支持,選取具備扎實專業知識和技能、熟悉本學科或相關學科前沿發展、學術眼光敏銳的青年科技人才,自主選題赴國外高校、科研院所開展原創性研究。管理部門只需對其科研成果進行鑒定和評價即可結項,并推薦其在科研基地和團隊展開創新活動。

契合產業發展培育產業創新青年人才。精準契合廣州產業一線青年人才隊伍發展需求,采取聯合培養、定向培養方式,每年選取部分來自廣州市重點產業領域的具有碩士、博士學位的優秀青年人才開展3-12個月的國際短期培訓提供資助。通過資助對象本人申請、單位推薦、擇優遴選的方式確定,廣州市財政按照用人單位實際給付資助40%的比例給予支持。

定向培養公共管理青年人才。每年擇優遴選在市屬事業單位內工作的青年人才,采取定向培養方式,在海外一流行政管理類院校開展12-24 個月的學歷教育,廣州市財政全額承擔資助經費。

創新菁英人才選拔機制

打造菁英人才培養共同體。聯合菁英計劃合作高校、用人單位及培養導師,通過資源對接、政策宣講、學習考察等方式,共同推進計劃實施。面向共同體內高校、用人單位等,遴選導師、全國博士后管理委員會辦公室等博士人才培養相關人員,聘任“菁英大使”,并賦予其菁英計劃培養候選人推薦權,充分調動各方力量參與挖掘并推薦菁英人才的積極性。

實施菁英人才“蓄水池”工程。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能、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主導產業,勾勒滿足廣州產業發展需要的菁英人才需求地圖。在廣州戰略性新興產業以及傳統優勢主導產業發展規劃統領下,緊扣高校和醫療機構的學科專業布局以及省實驗室、大科學裝置、高新技術企業的技術發展路線,引領菁英人才培養方向。依托菁英人才合作培養機制,通過大數據搜索、挖掘和分析,精準實時掌握菁英計劃供給高校碩士、博士生源信息,建構菁英人才儲備庫。

創新菁英人才培養機制

打造菁英人才合作交流平臺。建立菁英人才成果管理信息發布系統和成果展示與利用系統,促進菁英人才研究學術信息資源的共享共用。發揮菁英人才朋友圈優勢,探索在菁英人才之間實施聯合創新項目,鼓勵菁英人才跨界創新,開展前沿性、交叉性學術探究,形成創新網絡或小組,鼓勵“抱團式”創新,聯合組團以懸賞揭榜方式解決廣州市高校、科研機構和企業一線的科研命題。以各種方式挖掘、利用菁英人才智慧,為廣州發展建言獻策。舉辦青年學者峰會、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國際論壇,推動建立粵港澳大灣區青年人才交流互訪機制。

打造菁英人才研修營。匯聚高校、科研院所、企業、政府資源,為新技術、新發明、新工藝和人才教育培訓提供基礎,加強政產學研等相關主體合作,分析和識別產業未來發展及其能力要求,強化菁英計劃人才培養。面向菁英計劃培養期內學員,精心設計訓練課程,開展全方位國情研修、政策解讀、創新能力培訓。充分發揮導師傳幫帶作用,面向全市產業領軍人才、海歸等各類高層次人才,公開征集聘任200 名“創新導師”,助力菁英人才創業創新。

創新菁英人才評價機制

建立健全菁英人才同行評議機制。通過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對菁英學員參加各類專業培訓、學術研修、沙龍講座及所發表的科研論文、發明專利等進行數據采集,追蹤菁英人才學習成長軌跡,按照行業、專業領域構建菁英人才的“知識圖譜”。組織同行專家以學術會議方式對菁英計劃進展進行檢查,建立菁英人才全程跟蹤評議機制,實現菁英人才培養與人才評價的有效銜接。

研究建立菁英計劃培養質量監測和評價體系,探索實施菁英計劃培養質量動態評價管理機制。評價的內容包括項目的執行情況、研究成果情況、人才培養情況、國際合作與交流情況和資助經費使用情況,突出評價菁英人才創新能力、履職行為和工作績效。

創新菁英人才激勵機制

建立菁英人才長效激勵機制。從學成返穗的菁英人才中,每年遴選5 個創新能力強、技術前景好的科研項目,給予持續性跟蹤扶持,從資金扶持、成果轉化、市場推廣等方面給予全方位配套服務。對于特別優秀的菁英學員科研項目給予一定額度的持續資助,并優先推薦其參加其他人才項目評選。

加強對菁英人才的精神激勵。強化塑造“菁英計劃”人才榮譽品牌,依托重點宣傳平臺,面向海內外推介菁英人才創新創業典型,以“菁英計劃”品牌感召天下英才。

創新菁英人才服務機制

大力支持廣州市“菁英計劃”留學人員回國服務聯誼會發展。聯誼會以智力資源輸出、創新創業資源整合與服務供給為使命,一方面發揮智庫“主腦”作用,為廣州市留學人員相關政策建言獻策;另一方面,發揮服務功能,面向所有在穗菁英人才,定期組織國情研修、政策宣講、講座沙龍、人才聯誼、學術研討、產學研對接等活動,擴大菁英人才朋友圈,推動協同創新,凝聚發展合力,催生人才群落效應。

強化廣州市領軍人才與企業協同創新聯盟作用。圍繞菁英人才創新創業多層次需求,鏈接政府公共服務、留創園區服務、市場化專業服務資源,搭建人才與專業服務機構的線上線下對接平臺,提供知識產權、人才管理、財稅法律、資本對接、市場推廣等領域的專業服務,通過專業化、精細化的服務,引導、服務、支持菁英人才創新創業。

探索與海外高校聯合培養機制

當前,高校之間、高校與科研機構之間、高校與地方創新力量之間通過高層次人才聯合培養模式達到合作雙贏,且模式一再創新,聯合培養研究生的質量優勢日漸顯示。

搭建聯合培養的管理協調機制。主要涉及招生、培養、導師遴選、學位授予、質量控制及反饋評估等聯合培養操作關鍵環節的溝通協調機制建設。

建立研究生導師遴選辦法。在聯合培養的雙方中,應該從招生的學科專業、從事的研究項目和課題、雙方導師的實際研究能力與水平,建立相應的導師遴選辦法,選出學術涵養深厚、創新意識突出、能力超群、道德高尚的學術骨干,在雙方認可下成為研究生導師,作為研究生招生及培養的責任主體。

與海外高校、科研院所、機構搭建科研實訓基地和平臺,創建聯合實驗室,實現共建實驗室設施及資源由雙方共享。

建設聯合培養質量評估機制。在對現有培養結果進行評估的基礎上,建立嚴格的質量過程控制及質量反饋機制,以保障高水平的聯合培養質量。

猜你喜歡
菁英廣州市資助
Game Theory in Climate Change Economics
The Foundations of Physics
麓湖春天觀景
廣州市嶺南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高校資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徑分析
“隱形資助”低調又暖心
菁英匯聚 思想碰撞
菁英鎊
美國防部資助研發能垂直起降的無人機
2600多名貧困學生得到資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