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冠狀動脈CT成像在影像科??漆t師培訓中的教學初探

2020-12-14 04:16韓曙光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冠狀動脈

韓曙光

【摘 要】冠狀動脈CT成像技術,是診斷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重要影像學手段,在診斷病情以及評估病情治療效果等方面具有重要的意義。心臟影像診斷結果,是進行心臟干預的重要參考,兩者之間關系密切。因此影像科??漆t師必須通過接受系統的學習培訓,以掌握冠狀動脈CT成像技術的應用。該類教學培訓中,理論知識是基礎,通過閱讀影像學成像以及結合大量臨床資料,以提高其評估和診斷病情的能力。通過系列的培訓,以提高檢查效率和質量,縮短檢查時間。

【關鍵詞】冠狀動脈;CT成像技術;影像科???醫師培訓

【中圖分類號】R5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傳統的影像學技術,主要是評估血管是否存在狹窄的問題,隨著CT技術的進步發展,識別出更多的心臟影像學信息[1]。針對支架手術評估、動脈搭橋術評估、心肌功能評估、冠脈血流動力學評估等情況,CCTA技術的應用價值均較高,可為病情診斷以及預后效果評估提供有價值的依據。CCTA技術可提供瓣膜、斑塊、心肌等諸多信息,有相對較高的空間分辨力[2]。影像科??漆t師要掌握相關診斷技術以及方法,以提高診斷價值,因此對其進行專項培訓是非常有必要的。

1 影像科??漆t師CCTA教學特點分析

隨著醫學模式的發展和進步,人們對于疾病診斷質量和效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最近幾年,冠狀動脈CT成像技術不斷發展和進步,極大程度提高了疾病診斷效率?;诖?,給臨床影像科醫師提出了更高、更多的要求,醫師必須掌握該項技術的使用方法,同時要明確具體診斷流程和標準。因此除了具備基本的放射學知識以外,同時要對冠狀動脈和心臟解剖特點、冠心病相關病理性表現、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CT掃描特點、數據處理、圖像偽影的識別等知識進行全面的掌握。除此之外,要全面掌握CCTA技術的適應癥和禁忌癥,根據患者病情差異選擇最佳的診斷干預。對于CCTA技術干預過程中的不良反應,要及時處理和應對[3]。

同時要具備解讀CCTA技術診斷結果的能力。對于影像科??漆t師冠狀動脈CT技術成像的培訓,要以大量理論知識為基礎和前提,并結合大量的臨床病例,進而不斷提高其綜合水平和能力。傳統CT診斷學教學技術已經形成了較長時間,有系統的教學理念和方法,教學經驗比較豐富。與之相比,影像科??艭CTA技術培訓,其經驗相對較少,可參考的資料以及文獻相對較少,教學流程沒有形成完整的體系,因此培訓和教學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難。針對這一實際情況,要制定合適的培訓計劃和方法。

2 冠狀動脈CT成像在影像科??漆t師培訓方法

2.1 以多媒體教學系統為依托,提升理論知識培訓質量和效率

冠狀動脈CT成像技術是目前比較先進的技術,與傳統CT診斷技術相比,在診斷方法、診斷流程以及病情評估等方面均有很大的突破。因此對影像科醫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一名影像科醫生,要全面掌握書寫診斷報告的專業知識,同時要學會利用利用工作站對掃描圖像進行三維重建[4]。除此之外,對診斷報告上的參數要有充分的認識,結合臨床建議和影像學數據,以指導病情診斷和治療。多媒體的應用,可以融合聲音、圖像、數據等表現形式,使晦澀難懂的內容更加形象具體,改變枯燥的學習氛圍,提高醫師參與性和學習積極性。多媒體展現的信息具有層次性、感染性和直觀性,可改變傳統教學方法的局限性。

2.2 開展閱片實習課,開展“學導式”教學法

閱片實習課在冠狀動脈CT成像技術專項培訓中占據重要的作用,對于醫師鞏固、運用以及強化理論知識具有重要價值,“學導式”教學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培訓模式,教師作為培訓過程的引導者,提出相應的教學問題,然后學生通過查閱資料、討論,解決問題,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探討。該培訓方式注重以學生為中心,有利于提升其學習積極性和自學能力,可強化對知識的理解和記憶。

2.3 強化CCTA結果與臨床的緊密結合

以往對于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診斷,往往主要是通過CT圖像對病情進行判斷,忽略了臨床患者的生物學屬性,必然會影響診斷結果的科學性和嚴謹性。對影像科??漆t師進行培訓的過程中,要注重灌輸以下幾點思想,隨著時間的變化,患者病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判斷病情的過程中,要綜合考慮患者年齡、精神情緒、人際環境等各方面的因素,進而給予綜合性的判斷。解剖、病理、生理以及影像學結果之間必然有緊密的聯系,各因素之間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要結合患者既往病史、家族遺傳病史等資料,給予綜合的判斷[5]。報告結果并不代表真實的病情,因為受治療方案、精神情緒、治療進展等因素的影響,患者的病情會出現不同程度的變化,因此要學會用發展的眼觀看問題。

2.4 借助計算機技術,了解病情進展特點

最近幾年,計算機斷層掃描技術不斷進步和發展,利用計算機相關軟件對影像資料進行分析已經發展為一種趨勢,影像科醫師具備基本閱片能力的同時,要熟練掌握斑塊和血管的影像學特點,通過分析數據結果,評估管腔橫斷面、動脈狹窄程度以及斑塊密度等情況,進而可有效預測病情的危險系數,對治療方案的選擇以及患者預后效果有重要的價值和意義。管腔狹窄的測量評估要作為培訓重點,受理論知識和判斷力等因素的影響,診斷結果的準確性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因此要保證影像科醫師通過數據以及評估方法,有效判斷斑塊分布位置、管腔狹窄等情況。

3 結語

在冠狀動脈性心臟病的診斷中,冠狀動脈CT技術的應用率較高,具有無創、診斷準確率高等優勢,是目前診斷該類疾病的主要手段。通過有效方法提升影像科醫師能力對判斷病情價值較大。

參考文獻

劉曉麗,葛海龍,周玉杰等.以問題為基礎結合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模式在經皮冠狀動脈介入診療??漆t師培訓中的應用[J].中國臨床醫生雜志,2019,47(12):1502-1504.

張培培,楊培金,田衛兵.雙低劑量技術在急性主動脈綜合癥患者CT血管成像中的應用[J].中國CT和MRI雜志,2018,16(01):82-85.

羅春材,王強,黃自立等.探討冠狀動脈CTA三維后處理的規范化顯示及其數字化教學平臺的構建模式[J].醫療衛生裝備,2017,38(11):59-61+82.

楊志強,袁牧.不同程度冠狀動脈狹窄的CT影像學特點及臨床意義研究[J].中國CT和MRI雜志,2017,15(03):51-53.

王睿,陳鑫,徐明.冠狀動脈CT成像在心外科醫師中的教學應用探討[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6,8(30):2-3.

猜你喜歡
冠狀動脈
低劑量低對比劑冠狀動脈CTA個性化掃描方案的研究
冠脈分叉病變分支球囊保護技術與分支導絲技術的對照研究
冠狀動脈介入診療并發癥臨床分析
依諾肝素不同用法在瑞替普酶治療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臨床研究
冠狀動脈慢性完全閉塞病變患者74例的臨床分析
超聲心動圖在川崎病冠狀動脈病變診斷中的應用
兒童川崎病冠狀動脈損害的CTA表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