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量輸血前后患者常用檢驗指標的變化思考

2020-12-14 04:16潘紅
特別健康·下半月 2020年12期
關鍵詞:輸血

潘紅

【摘 要】目的:對大量輸血前、后患者常用檢驗指標值變化情況的思考。方法: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我院就醫大量輸血治療患者總計62例,對其輸血前、后的7項常用檢驗指標做檢測,并比較變化情況。結果:與大量輸血前比較,患者大量輸血后,血小板計數、血清鈣離子水平顯著降低(P<0.05);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明顯延長(P<0.05);而血清鈉離子和鉀離子、血漿纖維蛋白原與大量輸血前比較變化差異并不大(P>0.05)。結論:對患者大量輸血治療前、后,應通過及時檢測凝血、電解質等臨床檢驗指標進行監測,有利于及早識別并制止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保證患者治療效果。

【關鍵詞】大量;輸血;檢驗指標

【中圖分類號】R457.1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2095-6851(2020)12--01

大量輸血指的是在12~24h之內快速輸入受血者全部的血液容量或是更多的輸血量。一般認為,24h內輸入了75ml/kg的血液量,便是大量輸血[1]。當臨床大量輸血時,可能會導致患者伴隨一些病理性、生理性的變化,其中以低體溫、酸中毒和凝血功能障礙最為多見。本文主要就對大量輸血病例在輸血前后常見的幾個檢測指標變化情況進行分析。

1 資料與方法

1.1 基礎資料

2018年12月至2019年7月,我院就醫大量輸血治療患者總計62例,均為突發性失血,24h內紅細胞輸入超過8U。

排除標準:

(1)伴原發性血液性疾病;

(2)輸血前已經有肝功能衰竭表現;

(3)合并其它類型出血性疾病者。6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26例,年齡分布在17歲~88歲、平均年齡42.78±3.36歲,疾病類型:產科出血病例14例、手術中出血病例10例、外科創傷性出血病例29例、急性消化道出血病例9例。

1.2 方法

1.2.1 輸血

62例患者均于24h內輸注紅細胞懸液10U~18U,輸注血漿量從350ml~1000ml不等;輸血速度為每分鐘5~10ml,并視患者個體情況相應調整輸注的速度。

1.2.2 檢驗

分別于患者輸注紅細胞懸液之前、輸注之后的24h,檢測以下常見檢驗指標:纖維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凝血酶原時間、凝血酶時間,血小板計數以及鈣離子、鈉離子與鉀離子水平。

1.3 統計學

使用軟件版本為SPSS25.0的工具進行數據處理,采用( )作為對計量數據值的表達,并用t方法進行檢驗,組間值比較結果P<0.05作為有意義的判定。

2 結果

與大量輸血前比較,患者大量輸血后,血小板計數、血清鈣離子水平顯著降低(P<0.05);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明顯延長(P<0.05);而血清鈉離子和鉀離子、血漿纖維蛋白原與大量輸血前比較變化差異并不大(P>0.05)。見表1:

3 討論

大量出血可能伴隨著很多種并發癥的發生,對于機體的影響是一個復雜的過程,臨床常見的有低體溫、酸中毒、循環超負荷、低血鈣癥、高血鉀以及低血鉀癥等等。其中尤以低體溫、凝血功能障礙以及酸中毒、循環超負荷最為多見。而較高的并發癥發生幾率,是致大量輸血患者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所以需臨床提高重視程度。

上文實驗研究當中,通過觀察到的結果分析來看,患者大量輸血之后與輸血之前比較,血清游離鈣離子水平顯著性降低,分析可能原因是:大量的枸櫞酸鹽造成血清結合鈣水平的提高,從而游離改受到影響而降低。因此提示,在對大量輸血病例實施輸血時,需嚴格按照患者實際情況,適當補充鈣劑。

同時結果觀察到,患者在大量出血之后,血清鉀離子水平顯著增高,對出現這一情況的原因進行分析,可能是庫存血保存時間延長決定的,導致其中含有的鉀含量也就與高,特別是對于失血性休克病例而言,疾病發生后會直接阻礙到其腎臟的排鉀功能,從而使得患者機體血清中的鉀離子水平發生異常增高[2]。當紅細胞懸液中伴隨大量鉀的丟失,大量血液輸入到機體當中后,需重新吸收鉀、排鈉,這一過程伴隨著代謝性堿中毒的發生,鉀離子在紅細胞中重新分布,經腎臟排出到體外,使得血漿中含有的鉀離子濃度驟然降低。

通過輸血后進行血小板計數、凝血酶原時間等指標的監測,依據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異常以及血小板計數減少的便為凝血功能障礙發生。本文實驗觀察到與大量輸血前比較,患者大量輸血后,血小板計數、血清鈣離子水平顯著降低;凝血酶原時間、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明顯延長,分析可能原因是:患者在失血、失血的過程當中被消耗掉大量的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即使血漿被及時庫存、保留,但不免有凝血因子失活的問題,導致從輸血中所得到的血小板、凝血因子稀釋性驟減,對患者正常的凝血功能發揮造成影響;長時間、低血壓和低灌注治療更會對患者缺氧、酸中毒問題帶來影響。另外,因快速向患者體內滴注常溫或是低溫的血液制品,會影響到患者自身的體溫,可能會造成體溫的降低,導致發生凝血因子活性降低、血小板功能障礙。

綜合以上可知:對患者大量輸血治療前、后,應通過及時檢測凝血、電解質等臨床檢驗指標進行監測,有利于及早識別并制止可能發生的并發癥,保證患者治療效果。

參考文獻

韓新樂.大量輸血治療后患者血液檢驗指標變化分析[J].醫藥前沿,2019,9(30):80.

馬占璽.大量輸血患者的生化指標變化及臨床價值分析[J].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2020,8(13):84-85,90.

猜你喜歡
輸血
高縣農商銀行:金融扶貧從“輸血”到“造血”
從“輸血”到“造血” 阜陽潁東區探索精準扶貧
雙創需要金融創新“輸血”
患者血液管理的重要性與多學科團隊的作用
毛利率連降 97%營收依賴中移動 超訊通信企盼IPO“輸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