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帶一路”與國際合作理論創新:文化、理念與實踐

2020-12-15 06:53董杰民
商情 2020年47期
關鍵詞:國際合作外交一帶一路

董杰民

【摘要】與西方傳統國際合作關系理論相比,一帶一路實踐在體現國際合作規律的同時,更注重合作的平等性和開放性,為國際合作理論提供了新的思路,因此開展“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理論的思考和研究,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

【關鍵詞】國際合作;一帶一路;外交;理論

“一帶一路”倡議作為我國外交實踐的典型案例,自提出以后迅速成為我國開展國際合作的重要平臺和機制?!耙粠б宦贰眹H合作的理念和實踐特點充分反映了中國人的思維方式,下文針對該理論開展思考分析,詳細如下。

1.影響國際關系理論發展與創新的因素分析

首先,傳統文化理念的影響。傳統文化是一個國家各種思想、觀念的總體表現,反映了一個民族的創造能力。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人們的思維和行為方式。有研究發現,人們的行為和行動方式會受到某種規則的影響,而這種規則與文化傳統密切相關。具有相同文化背景的人,更能夠理解彼此的話語和行為。如果對其他國家的傳統文化缺乏足夠的了解,將會影響溝通的有效性。事實上,理論本身也是一種受文化影響的特殊實踐。比如美國的理念是民主和自由,二戰后美國對世界秩序的設計也體現了這些理念。對于我國來說,經過多年的發展和積累,我國的國際關系理論也取得了長足的進步??梢钥闯?,不同文化背景的國家和民族其行為偏好和規范存在差異,最終都將影響理論的發展。

其次,外交實踐的影響。國際合作理論的發展與創新與該國外交政策和實踐密切相關?;诿绹鸷蟮膶嵺`經驗,一些美國學者提出了霸權穩定論、自由制度主義等理論概念。以多年的地緣博弈實踐為基礎,俄羅斯的地緣政治理論已經相對成熟。我國的傳統理念體系體現了內向性和非擴張性的特點,并直接反應在我國外交政策和外交實踐中,并逐形成了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外交理論。

第三,國際形勢變化的影響。世界關系的重大變化為理論的發展和創新提供了源源不斷的動力。比如在70年代美蘇爭霸時期,肯尼斯根據世界關系的變化提出了簡約的結構現實主義理論。90年代冷戰結束以后,許多新的概念開始進入國際關系的研究議程,自此開始國際關系理論進入多元化發展時期。當前國際秩序正在經歷深刻的變化時期,新興經濟體實力不斷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各類國際思潮運動如民族主義、逆全球化開始興起,美國的霸主地位不斷戰略收縮,我國開始逐步成為維護世界秩序的重要力量。隨著中美在不同領域制度競爭的加劇,許多學者開始探討競爭性多邊主義、國際制度競爭等國際合作理論,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征。

2. 西方國際關系理論視域下的國際合作

長期以來,西方學者在國際合作領域開展了頗具深度和廣度的研究,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中的國際合作注重權力結構和權力分配的影響。該方面的研究以現實主義和超現實主義理論為主,這些理論認為國際關系的無政府狀態會使國家處于不安全狀態中,因此面對國際合作機會時會優先考慮的是合作方是否會在合作中增加實力而對自己產生不利影響?,F實主義理論認為,國際合作由大國主導,大國利用自己的優勢地位在國際制度中發揮功能性作用,其他則是國家被動參與,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霸權合作模式。有學者將霸權國主導的合作稱為強制合作,也就是說為維護自身的霸權機制,強勢國能夠迫使弱勢國改變自身政策??梢钥闯?,霸權合作在制定國際機制時會加入不平等的條款,迫使參與小國付出一定的代價。

其次,國際制度是促成國際合作以及確保國際合作成功的重要影響因素。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新自由主義理論為主,該理論認為國際關系的無政府狀態不是影響國際合作的主控因素,而信息、欺騙等中間環節是阻礙國際合作的重要原因。新自由主義理論認為通過完善國際制度可以促進國際合作。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20世紀70年代美國政治學家羅伯特·基歐漢提出的相互依賴理念,該理念認為隨著全球化的發展,不同國家相互依賴,這種依賴關系能夠促進國際合作。羅伯特提出通過建立合作性的制度,不同國家可以合作解決共性問題。羅伯特認為制度可以減少合作中的欺騙行為,有助于合作獲得成功。在此基礎上,越多越多的學者利用主流經濟學理性假設以及博弈論開展深入研究,其中美國經濟學家曼瑟·奧爾森提出了K集團合作模式,該模式認為參與合作的國家數目越小,更有利于形成合作關系,因此利用小團體的合作模式可以解決因個體理性導致的集體不理性的問題。美國政治學與公共政策教授羅伯特·阿克塞爾羅德提出了國家之間的互惠合作模式,并認為該模式的發展需要經過三個階段:首先是參與合作的各方具有共同的利益追求;其次,在互惠的基礎上制定相關策略;第三減少合作中的背叛行為,明確共同收益,延長雙方合作關系?;鶜W漢則提出了國際制度下的合作模式,認為制度可以降低合作成本和不確定性風險,進而達到促進合作調節國際關系的目的。需要說明的是,這里所說的制度實際上一種國際協調方式,既包括國際慣例,也包括政府之間通過協商達成的規則等等。

第三,社會因素也會對國際合作產生重要的影響。除了前文提及的權力、制度因素以外,社會因素也是影響國際合作的重要原因。這方面的研究主要以建構主義、英國學派等理論為主。我們知道國家之間的交流互動能夠塑造出合作文化,在交流融合、互動談判的過程中可以初步改變對方的偏好、認知、利益,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例子是東盟。在發展過程中,東盟各參與國相互之間的認同感逐漸增強,并逐步形成了相互協商、互不干涉的習慣。有學者認為國家之間在相互依存、同質性等因素的影響下會形成集體身份,在不考慮自利、聲譽的前提下,這種集體身份對于合作關系有積極的作用?;诩w身份,各方更容易達成共識并形成規范,并在合作的過程中逐步形成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思維模式,可以看出集體身份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消除國際合作障礙。英國思想家赫德利·布爾認為合作關系能夠形成社會秩序,而社會秩序又會維持合作關系,這種合作關系是在共同利益和價值觀的基礎上形成的。其中共同利益包括維持國際社會生存、和平等;共同的價值觀既包括同一區域內的文化同質,也包括不同區域間的文化調和。

3. “一帶一路”實踐與國際合作理論創新的思考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并取得了令世界矚目的成績,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逐步發展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與此同時我國在國際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不斷提升。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國能夠以積極自信的姿態將自身的理念融入到外交實踐。面對國際復雜環境,2013年我國政府審時度勢、高瞻遠矚地提出了“一帶一路”的偉大建設倡議,并成為我國外交的重要抓手。該倡議致力于亞、歐、非大陸及附近海洋之間的互聯互通,通過與沿線國家建立互聯互通的合作伙伴關系,促進各參與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據統計截止2019年底,在“一帶一路”倡議下,經過6年的發展,我國已經與137國、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近200份合作文件,并催生了一大批合作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新一輪的全球化進程?!耙粠б宦贰眹H合作實踐為國際合作理論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向。

首先,“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突破了同質性合作的限制,本著平等、開放、合作、包容的理念進行國際合作。在全球經濟危機的影響下,逆全球化、保護主義、民族主義思潮不斷興起,國際合作不斷受挫,全球化進程面臨極大的挑戰。在全球化過程中,各參與國不能平等參與,利益難以平等共享,直接導致了不同國家之間的分裂,并在國際層面上產生了邊緣化國家,這是逆全球化思潮興起的重要因素?,F階段國際關系理論中的合作大多是在遵循強制度下的同質性合作,其中比較有代表性的是歐盟一體化合作機制,對于歐盟各參與國來說,只有在達到歐盟設立的入盟標準后,才能加入該合作機制。盡管東盟合作方式充分考慮了各方的舒適度,但是從本質上來說仍然屬于同質性合作的范疇。與同質性合作模式相比,“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注重開放、包容的合作關系。中國文化注重事物之間的包容性,認為不同事物可以構成一個和諧的整體?;谠撍季S來審視全球化可以看出,現階段的全球化由西方思想和觀念為主導,并強制傳播西方價值觀,因此產生了排他性秩序?!耙粠б宦贰眹H合作倡議提出之際將參與國設定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但是多年的發展實踐表明,其參與國并不局限于僵化的路線和參與國,在注重歐亞大陸互聯互通的基礎上逐步延伸至非洲和拉丁美洲??梢钥闯?,“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向所有國家開放,即便是經濟欠發達的國家可以參與其中?!耙粠б宦贰碧峁┮粋€新的合作平臺,有力地促進了區域間的國家合作,促進了各參與國的共同發展。在“一帶一路”合作框架下,各方合作并不是同質的,其運作方式具有多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耙粠б宦贰眹H合作倡議注重平等合作。我國外交實踐中一直強調各國之間應該平等對待,在國際事務中堅決反對大國剝削小國。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以大國和強國為主,小國弱國多處于邊緣地位,因此在國際合作中小國不得不被動服從于霸權國?!耙粠б宦贰眹H合作倡議將各參與國視為平等的參與者,在此前提下挖掘各方合作潛力,通過協商交流進行多樣性合作,在這種合作模式中各參與國可以實現縮小差距實現共同發展。

其次,“一帶一路”國際合作是一種過程加結果導向的漸進性合作。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大多忽視過程,注重結果導向,因此在國際合作中更多地關注收益成本?!耙粠б宦贰眹H合作首先提出合作理念,在大的合作框架下進行調整、完善,具有多元性、松散性和靈活性的特點,其實踐發展顯示“一帶一路”合作是一種典型的漸進性合作。

第三,“一帶一路”倡議以互聯互通推動多維合作。西方國際關系理論多從功能主義出發,因此其合作多從具體領域開始并逐步延伸到其他領域?!耙粠б宦贰背h強調互聯互通,在此基礎上產生合作動力,催生新的合作規范,即通過互聯互通來帶動各領域的合作。

第四,“一帶一路”倡議注重發展合作。西方國際關系理論中的合作利益是固定和事先預設好的,而“一帶一路”倡議則是在相互合作的過程中塑造共同利益,進而帶動多領域之間的發展合作?!耙粠б宦贰背h認為發展是解決問題的根本所在,通過發展可以釋放各國潛力,形成發展大聯動的效應。

第五,“一帶一路”倡議注重長期合作與短期合作相結合。長期以來,中國文化一直注重從整體的角度和趨勢看待事物,這種思維在我國在外交政策中也有體現。我國外交政策注重順勢而為和長期系統性思考,在整合多方力量的基礎上推動各種關系的發展。

綜上,“一帶一路”倡議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發展理念,注重國際合作的漸進性、過程性、協商性、長遠性,其發展實踐為國際合作理論的創新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內容。

參考文獻:

[1]汪建,馬倩倩,倪曉杰. “一帶一路”國際合作的供應鏈模

式[J].中國科技論壇, 2019(12):164-172.

[2]許培源,王倩."一帶一路"視角下的境外經貿合作區:理論創新與實證檢驗[J].經濟學家,2019(07):60-70.

[3]徐俊琪.“一帶一路”倡議對資本主義世界體系的影響的研究[D].2019.

[4]王亞軍."一帶一路"倡議的理論創新與典范價值[J].世界經濟與政治,2017(03):4-14.

[5]趙勝波,王興平,胡雪峰."一帶一路"沿線中國國際合作園區發展研究水——現狀,影響與趨勢[J].城市規劃,2018,42(09):9-20+38.

猜你喜歡
國際合作外交一帶一路
冬奧外交促進團結,一起向未來
習近平的外交足跡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Programs in Software Colleges of China
論“一帶一路”倡議實施的背景、風險及應對策略
關于高校如何通過國際合作提升教學質量的建議
探析農業類高職院校國際合作培養農業人才的路徑
扁親信為“外交案”出庭
希拉里喊出“巧實力”外交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