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黑龍江地域文化認同機制與大眾文化素質提高研究

2020-12-15 06:53張向陽
商情 2020年47期

張向陽

【摘要】本文主要以新時代黑龍江地域文化認同機制與大眾文化素質提高為重點進行闡述,以黑龍江地域文化為主要依據,從加強物質制約機制建設、地域文化建設動力機制、加強教育機制建設等幾個方面進行研究分析,其目的在于新時代背景下,通過推動黑龍江地域文化建設,提高大眾文化素質,進而推動黑龍江地域經濟的發展。

【關鍵詞】黑龍江地域文化;文化認同機制;大眾文化素質

引言:新時代背景下,地域文化越來越能體現出一個區域的特點,展示出該地區的文化類型,是該地區的文化象征??陀^角度來講,地域文化自身也擁有獨特的特點,屬于我國的一種文化傳統,在我國傳承發展的過程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黑龍江地域文化屬于關東地域文化中的分支,同東北地域整體文化類型之間具有一定差異。而出現此種情況的主要原因就是,黑龍江地處我國最北方,地理位置與發展進程同我國其他地區之間存在不同,從而導致我國黑龍江領域文化具有一定的特殊之處,彰顯著獨特的魅力。

1.黑龍江地域文化概述

從我國地勢情況來看,黑龍江地處我國中國東北邊界,同俄羅斯國家相鄰,地域當中有我國最北端的漠河。季節變化較為明顯,冬季較為寒冷,夏季則相對涼爽,屬于大陸性季風性氣候。與此同時,黑龍江地域較為遼闊,但是人員相對較少,黑龍江人的性格也較為豪爽。該片土地上,有多個古老民族在此繁衍生息,譜寫著不同的歷史文化,從而使得該地區的文化同我國其他地區文化具有一定差異。如:鮮卑人民族、后裔契丹人、女真人等等多個民族,在一次一次的戰爭當中展現出了該地區文化特色,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同中原文化進行融合,使得黑龍江地域文化更加具有多元化。而在抗日戰爭當中,這片地域當中也發生了眾多廣為流傳的事件,經過老輩人不斷的努力發展,這片土地成為了現代老工業基地、農業大省,并且隨著社會的進步,這片土地上仍然譜寫著更為輝煌的篇章。

2.黑龍江地域文化認同情況

2.1社會群體認同情況。根據相關調查研究結果顯示,人們印象中的黑龍江領域文化都基于整個東北地區文化,對于東北二人轉、哈爾濱啤酒等認知程度相對較高,但是對于黑龍江地域文化、民族特等認知卻相對較少。而且針對能夠代表黑龍江領域文化的遺址更是相對了解甚少。

2.2地形地貌認知情況。黑龍江地理位置處于我國最北方,其中最具代表特色的就是牡丹江,而社會認知度也相對較高,同時對于大興安嶺等地較為了解。

3.黑龍江地域文化建設促進大眾文化素質提高有效對策

3.1加強物質制約機制建設。偉人馬克思曾經提出,在極端貧困的條件下,就必須開始爭取必需品的斗爭。所以,文化建設的基礎就是搞好經濟建設,物質基礎所有內容發展的關鍵,同時也是地域文化發展的根本。而在此過程中,為了能夠提高大眾文化素質,還需要采取相應的有效對策。首先,在追求文化發展的過程中,需要提高對發展經濟的重視,只有充分保障人們的物質需求,才能夠推動我國文化建設的發展,注重發展經濟文化的物質層面,進而提高當地的經濟實力。在此過程中,可以充分借鑒其他省份的發展經驗,結合本地區的實際情況,優化發展措施。黑龍江領域在開展文化建設的過程中,可以提高對計算機文化等先進文化的重視,結合社會發展實際情況,注重商品文化、管理文化以及營銷文化的發展,不僅能夠促進經濟發展,還能夠進一步提高社會公眾文化素質。另外,還需要加強對當地城市文化建設投入的資金力度,尤其需要重視城市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如:城市公共圖書館、科技館、美術館以及文化宮、娛樂中心等設施建設,提高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標準,同時結合當地文化特色,突出地域特點。

3.2地域文化建設動力機制??陀^角度來講,文化消費也屬于塑造文明素質的一種途徑,所以在構建地域文化建設動力機制的過程中,可以將其同文化進行有效的融合。與此同時,地域文化建設動力機制同文化開放程度還具有密切關聯,通俗來講,地域文化的發展程度,也就是地域文化的開放程度,所以,就需要注重推動文化的消費,從而為提高當地大眾文化素質奠定良好基礎。根據相關研究調查表明,黑龍江部分地區對于文化設施利用情況相對較低,尤其是書店的利用程度,由此同其他地區進行對比,該地區對于文化的需求程度并不是很高。所以,就需要適當增加當地居民對于文化的需求,進而提高大眾文化素質。

3.3注重地域文化制度的整合。從地域文化的構成來看,其中不僅僅包含歷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內容,其中還包含了當地的制度、規范等相關內容,而這部分因素同時也是提高大眾文化素質的基礎。在塑造大眾文化素質的過程中,體制因素在其中能夠發揮出十重要的作用。從東北地區文化體制塑造的情況來看,相對較慢,尤其是黑龍江地區,制定文化機制時間相對較長,進而對于當地的居民素質產生了一定影響。

3.4加強教育機制建設。為了能夠有效提高大眾文化素質,還可以適當加強教育訓練機制,如:開展文明市民工程,設置市民學校,對居民們進行相應的培訓,宣傳市民守則,進一步提高當地居民的文化素質。黑龍江大部分城市在發展的過程中,都較為重視城市文明形象的塑造,并且都有代表城市形象的物體,如:哈爾濱的象征物體為天鵝等。并且還有部分城市通過各種儀式活動的開展,加強城市居民的凝聚力,進而為提高大眾文化素質提供有利條件。

結束語:經過歷史文化的沉淀,黑龍江地域形成了獨特的文化,為了能夠提高對黑龍江地域文化的認同,提高大眾文化素質,推動當地經濟更加持續穩定的發展,就需要加強地域文化認同機制的建設,注重發展物質文化機制,從而為文化發展提供有效基礎,進而有效提高當地居民素養,最終推動黑龍江的快速發展。

參考文獻:

[1]趙起.黑龍江地域背景下包裝設計實踐教學優化探究[J].美與時代(上),2019(01):123-125.

[2]李冰雪,劉鐵軍.黑龍江水彩藝術的地域特色與傳承發展[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10):19-21.

[3]宋智梁,張良祥,吳海晶.全球化語境下黑龍江省少數民族體育文化認同與傳播研究[J].黑龍江民族叢刊,2015(03):115-119.

[4]吳秋鳳,黃冠蘭.黑龍江高校校園文化與地域文化融合的路徑探析[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5,31(02):80-83.

課題項目:黑龍江省藝術科學規劃項目 《新時代增強黑龍江地域文化認同機制與路徑研究》 項目編號:2018D054。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