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規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傳播與干預機制研究

2020-12-15 06:53趙遠萍燕建芬董佳
商情 2020年47期

趙遠萍 燕建芬 董佳

【摘要】一直以來,非常規突發事件的發生不僅會給群眾的生命財產帶來巨大威脅,而且對國家社會經濟發展可持續目標的實現也會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近年來,我國非常規突發事件時有發生,尤其是在社會轉型發展背景下,各類矛盾長期積累爆發,導致非常規突發事件更為嚴重,例如2020年初爆發的公共衛生事件以及較早時間發生的汶川地震和唐山地震等,均可視為非常規突發事件。由于此類突發事件具有爆發性、演變不確定性等特點,所以對此類事件的深入研究引起了廣大學者的高度重視。隨著我國計算機技術和網絡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平臺已然成為思想文化信息的集散地和社會輿論的放大器。在這種情況下,如何正確引導非常規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傳播導向至關重要,其不僅與廣大人民群眾的切身利益存在緊密聯系,而且對國家及政府部門科學高效地處理突發事件也具有一定幫助。

【關鍵詞】非常規突發事件;網絡輿情傳播;干預機制

一、非常規突發事件概述

非常規突發事件是突發事件中的一類,主要指的是具有明顯爆發性、不確定性和擴散性特點,且破壞性嚴重,采用常規處理手段無法有效解決的突發事件。與常規突發事件相比,非常規突發事件具有無預兆性、時間緊迫性、無規律性、擴散性強以及演變速度快等特點。對公共安全具有極大危害性,因此必須對其給予高度重視。

二、非常規突發事件網絡輿情演變要素分析

網絡輿情是互聯網技術飛速發展背景下衍生出的新詞匯,主要是指在一定特殊時期、范圍內,廣大人民群眾對社會現象的主觀反映,是人們針對某一事件的看法、意見和要求的綜合表現。社會現象在民眾間關注度的高低,主要是通過網絡輿情熱度來體現。就目前非常規突發事件的網絡輿情的演變要素來看,大致包含以下幾類:

1、傳播主體要素

傳播主體要素主要指的是信息人,即所有參與信息活動或有信息需求的個人或群體,在整個信息生態系統中,扮演著信息傳遞者這一重要角色。信息處于不同階段都有不同的信息人參與其中,其中包括輿情生產者、輿情傳播者、輿情接受者和輿情分解者。以新浪微博“雅安地震”話題為信息源,經過數據的篩選和清理后共獲得51691條微博數據。據統計,地震發生后的5天內,認證用戶發布的原創微博占原創總占比68%,如人民日報、中國航空報、新華社、中新網、央視新聞等(排名不分先后)。此后信息量呈現爆炸性增長,短時間內相關信息已高達14767221條,遠高于新聞、博客和論壇。因為機構或組織的官方微博以及微博V認證用戶具有專業性和權威性,且擁有較多粉絲,所以在網絡輿情傳播過程中,它扮演著輿情生產者的重要角色。相反,作為信息傳播主要力量的個體網民,盡管個體數量較多,但由于發布的信息內容缺乏權威性,所以作為信息生產者,并不能對傳播產生較大推動力,但在信息傳播方面卻發揮著不容忽視的作用。

2、傳播客體要素

所謂傳播客體要素,主要是指非常規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產生后,互聯網用戶在網絡傳播平臺獲取信息后所表現出的態度和情緒,即輿情信息內容和輿情信息形式。同樣以“雅安地震”微博輿情為例,通過對微博信息內容的分析,將聚焦詞頻從高到低依次排序,分別是:雅安地震、遇難人數、死亡、蘆山、余震、紅十字會等。其中,遇難人數、余震情況等災區現狀的博文被廣大網民給予了高度關注。與此同時,地震發生后災區發生的英雄事跡和感人故事也成為了廣大網民的關注點,如對女友不離不棄的小伙兒及美麗而堅毅的女教師等。

3、傳播媒介要素

從網絡輿情層面考慮,其參與媒體多指的是網絡媒體,主要包括BBS、網絡社區、新聞網站以及時事論壇等。在非常規突發事件發生之后,媒體用戶的介入會加速網絡輿情的傳播。例如:8.12天津塘沽爆炸案發生后,各大主流媒體都加入了對事件的報道,并持續對事件相關信息進行發布,信息的快速傳播和持續擴大的社會影響力,都加速了網絡輿情的傳播速度。網民作為網絡討論中的最大團體,對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演化具有極為重要的影響。網民在接收到事件信息時,出于對未知事件的獵奇心理、探索欲望,會持續關注事態發展,并在此過程中通過轉發、評論、回復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和態度,這些都將促進輿情事件的發展。2015年7月26日,微博搜索框中突然出現熱門關鍵詞“女子被卷入扶梯身亡”,引起了廣大網民的關注,部分不明情況的網民就會搜尋事件真相而檢索相關信息。

4、傳播環境要素

傳播環境要素也是非常規突發事件演變的要素之一。與傳統輿情相比,網絡輿情呈現的特點有所不同,傳播主體要素、客體要素、媒體要素和環境要素之間相互作用、相互影響,組成了非常規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生態系統。其中,傳播環境要素主要是指網絡輿情從生產、傳播到消退整個過程中所接觸到的空間要素總和,主要包括信息時空、信息制度和信息倫理等幾個方面。其中,信息時空是指隨著突發事件發生而產生網絡輿情后,網絡用戶對輿情的發布、轉發、評論等行為,在眾多博文中,不乏一些具有較大影響力的輿論,在信息傳播中影響著輿論走向,使信息時空發生改變。信息制度即當前國家法律法規中對網絡信息及網絡行為的規范。在信息制度還未十分完善時,網絡暴力事件頻頻發生,如“銅須門”、汶川地震“辱罵災民”等行為,均對當事人帶來了不同程度的傷害。而信息制度進一步優化和完善后,網絡暴力事件發生的頻率大大降低,給網絡輿情的管理帶來的便利。信息倫理則主要是時下國家發展建立的理念和目標對廣大網民思想產生的影響和沖擊。在雅安地震爆發后,在微博平臺上引起網民廣泛的討論,這個時期的信息倫理受到中國夢等正能量的影響,主要表現為微博網民對于災區受災群眾的憐憫、災后重建的信心以及對災區感人事跡的頌揚等。這些正能量情緒的爆發都是依靠人們的內心信念和對社會善惡關系的判斷維持的。我國在今后應加強信息道德建設,從根本上凈化社會信息環境,提高國家精神文明水平。

三、政府應對輿論的主要對策

在非常規突發事件發生之后,面對復雜的網絡輿情,政府部門采取何種應對措施直接關系突發事件的處理效果。在綜合分析網絡輿情的特點和規律之后,政府可以考慮從兩個方面著手科學應對網絡輿情。首先,政府部門需不斷優化和提高非常規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應急能力。實踐證明,良好的突發事件應急體系、工作機制以及組織能力等,可以形成有效的網絡輿情應對機制,引導網絡輿情朝著預期的方向發展。其次,要提高政府部門領導人員的綜合能力,包括認知、引導、分析、掌握以及對網絡輿情的回應能力。在具體工作中,政府部門需要做到:(1)構建網絡信息平臺,依靠政府部門的權威及時、準確的發布與非常規突發事件相關的信息,在第一時間引導網絡輿情的正向發展。同時,要與其他權威性部門建立聯系,并設置專題網頁聚合各種方面輿情、評論等,尤其要注重微博功能的利用及其作用的充分發揮;(2)以宣傳、新聞部門未主導和載體,形成一支資深網民隊伍,以深度參與網絡輿情的形成、演變、發展;(3)領導層與管理層需轉變傳統的思想和理念,主動認知和接觸媒體。同時,在應對非常規突發事件網絡輿情的應對中,不能抱有僥幸心理,要積極公開事件相關信息,用權威堵塞小道消息。除此之外,還要與網絡媒體打好關系,主動邀請媒體參與事件調查,進而將媒體的積極作用充分發揮出來。(4)注重網絡環境的維護,尤其是在非突發事件發生后,政府部門需要從多個方面著手,綜合考慮多方面影響因素,盡最大努力為網絡輿情傳播創設一個良好的網絡環境,讓與非常規突發事件有關的信息能夠得到真實、高效的傳播。

結語:

綜上所述,由于非常規突發事件具有特殊性、爆發性等特點,盡管發生概率較低,但一旦發生,將會給國家及廣大群眾帶來不可估量的損失。從本文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出,以網絡平臺作為突發事件信息傳播途徑,雖然可以實現信息的快速傳播,但由于網絡輿情環境復雜且影響因素較多,因此,為了準確把握和控制網絡輿情導向,政府部門要加強對網絡輿情管理的重視度,并根據實際情況探尋最佳的應對策略,以此來將網絡輿情及干預機制的作用最大限度發揮出來。

參考文獻:

[1]王姝.網絡輿情與非常規突發事件作用機制研究[J].金田,2015(01).

[2]朱晨晞.基于社會公共事件的微博輿情發展影響因素分析[D].黑龍江大學,2016.

課題來源:2019年度石家莊市社科專家培養項目立項課題(No.2019zjpy31)。

作者簡介:趙遠萍(1982.02.19-),女,漢族,河北廊坊人,所在院校:石家莊學院,職稱:講師,學歷: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復雜性理論與應用研究,互聯網治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