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產教融合?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2020-12-15 02:43劉瑋張浩
文存閱刊 2020年22期
關鍵詞: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產教融合建設

劉瑋 張浩

摘要:產教結合與校企合作是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的核心觀念,從我國多年來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兩種觀念的融合性與落實路徑也逐漸明晰。只有在深入了解相關黨政政策與教育方針的基礎上,才能在經濟結構調整完畢后為新型工業化改革提供具有高技術水平的專業型人才,其也是觀察落實產教深度融合與校企共贏思想與觀念的重要表現,為加速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產教融合;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

引言: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是加快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重要基礎,只有真正將思想落實到位,才能真正實現培養出高素質與高技術水平的現代化人才。因此,職業院校教育者應站在國家發展的大局角度,以具有創新性的思想作為職業教育改革的前提條件,持續完善教育體系以突顯職業教育的現代化教育優勢。對產教融合這一觀點進行深入分析后,不僅體現了當下我國對于職教改革環節的關注,也是不同層面呼聲的階段表現,應將該理念作為實際構建職教體系的重要指引。

一、呼喚到要求

(一)產教融合受到教育發展理論基礎的大力支持

產教融合并不是憑空出現的思想,其有著堅實的理論基礎作支持。在馬克思思想中,人為不能將勞教結合僅僅看作為提高社會生產效率的方式,而是應將其作為培養出具有全面發展性人才的基礎條件。美國教育學家也提出了“教育即生活”的觀點,將生活中的實踐經驗與理論相結合的方式用以代替傳統的書面教育是實現教育目標的科學方法,這也是一直以來教育者希望發展處多形式職業培訓的主要原因[1]。作為職業學校應明確其與當地經濟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致力于縮小與實際工作環境之間的距離,從而突出本位至產學合作的院校轉型特征。

(二)實踐經驗至產教融合的職教發展

職業教育與培訓體系是否足夠完善與國家經濟發展速度有著密切聯系,而能夠在教育過程中積累大量實踐經驗的就是產教融合的基礎觀念。以德國為例,其將關注重點放在行會,突顯其對于職業教育的領導地位,并將其作為行業與職業院校相聯結的重要媒介,促進了德國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在產教結合觀念的引導下同樣表現出了對職業教育發展極強的促進作用,構建了新的職教局面,進一步突顯了產教融合與校企合作相關教育理念的落實優勢。

(三)經濟轉型時代下對產教融合的迫切需求

我國在過去一段時間里一直由于低廉的勞動力成本在世界上扮演著“制造者”的角色,這也是促進經濟增長的主要原因。但面對著世界格局的不斷變化,創新壓力與成本增加等問題不斷突顯的情況下,想要真正實現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提升就必須加快經濟轉型[2]。技能型人才作為提供創新意識與思想觀念的新式技術的提供者,是否能夠保持足夠的數量基數與我國產業結構能否達成快速轉型的目的有著極為緊密的聯系。

職業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培養高素質、高技能水平的人才,為提高其實踐能力,則必須要在培養的過程中融入校企合作的思想,接受來自企業的服務指導。例如可以以市場需求為基礎制定階段性的人才培養目標,創設合適的培養環境以達到符合企業新型人力資源要求的根本目標。因此也可以說產教結合是我國經濟結構與產業體系調整的重要前提。

二、結合至融合

(一)完善頂層機制以優化產教聯結過程

我國自2005年起開始全面推行校企合作的人才培養模式,隨著時間的推移產教結合理念下的頂層機制也在逐漸趨向于完善,這也是提升行業積極性與推動職業教育發展的重要基礎。在政府部門為產教結合構建聯結渠道后,職業院校也逐漸將其融入到了頂層設計理念中,充分吸收社會與教育資源繼而形成了更深層次的穩定的校企合作機制[3]。在此過程中職業院校也逐漸表現出了產學一體、多元辦學等特征,為積累實踐經驗、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術能力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創新合作模式實現產教聯結的多元化

各類產教融合機制的不斷完善為產教結合模式的多元化提供了基礎條件,無論是專業技能教學知識還是在生產設備的更新方面都與市場發展的實際需求保持一致,更延伸出了投資合作的新型模式為確保企業獲得足夠經濟效益奠定了基礎。學校以企業對各類技術型人才的需求為基礎,推行訂單培養的教育模式,并在企業人才基礎與先進技術類型的依托下加速了“引企入?!钡乃俣?,充分發揮了集團式辦學的資源優勢。

(三)拓寬合作領域以表現產教聯結的廣泛性

為充分延伸企業因素并將其與教學環節完美融合,各個職業院校也開始探索產教融合的多種途徑。從當下職業院校產教結合的模式推行狀況來看,課程建設的共同參與與特色教材的全面開發,使得職業院校所推崇的人才培養模式與崗位的需求更加契合,所構建的課程體系也能夠突顯出職教特色,并在這一過程中逐漸實現了校企雙方的優勢資源聚合,其研發能力也有了明顯提升,為學生與企業的后續對接奠定了實踐基礎。

三、合作到共贏

從職業教育的發展歷程來看,校企合作模式的推行為我國的職業教育發展提供了基礎條件與有利的技術支撐。為保持我國經濟可持續發展的良好趨勢,校企合作還需要進行深層次的改革為完善教育細節提供條件。對于企業來說,利潤最大化是其追求的根本目標,而學校則期望提高人才質量,在滿足政府對社會穩定性基本要求的基礎上,應注意關注三方利益觀的互相均衡,以促進校企合作長效機制的不斷完善。

結束語:綜上所述,產教融合觀念的堅持是探索我國現代化職業教育的重要途徑,也是形成良性互動局面的關鍵因素。只有明確了職業教育與社會發展之間的緊密聯系才能創設出良好的校企共贏的職教氣氛與經濟局面,實現職業教育的加速改革,從而構建高素質與高水平的人才培養職教體系,奠定職教跨越與提升的堅實基礎。

參考文獻:

[1]吳加恩,陳國兵.高職院校推進產教融合的實踐思考——以江蘇食品藥品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創新創業理論研究與實踐,2018,110:7-9.

[2]顧昭明,張劍.把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J].中國高等教育,2018,24:16-18.

[3]李陽陽.產教融合視角下的高職人才培養模式構建[J].遼寧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04:5-6.

猜你喜歡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產教融合建設
寒露
保障房建設更快了
現代職業教育體系下高等職業院校教師角色重塑
高職與本科“3+2”分段培養課程銜接的研究
基于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的高職教育發展策略研究
中高職計算機類現代職教課程體系的建設研究
產教融合背景下高職院?!半p師型”青年教師隊伍建設研究
校企協同應用型軟件人才培養機制
產教融合提升課程有效性的思考
城市雕塑是一項文化建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