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寧夏枸杞產業發展問題分析

2020-12-17 20:45李曉莉張靜芳
農技服務 2020年7期
關鍵詞:枸杞寧夏農藥

金 釗,楊 飛,李 昊,李曉莉,王 昊,靳 偉,張靜芳

(1.寧夏自治區原種場,寧夏 銀川 750200; 2.寧夏農業技術推廣總站,寧夏 銀川 750001; 3.寧夏農產品質量安全中心,寧夏 銀川 750001;4.寧夏回族自治區農業農村廳信息中心,寧夏 銀川 750002; 5.寧夏農墾農林牧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寧夏 銀川 750021; 6.寧夏回族自治區鄉鎮企業經濟發展服務中心,寧夏 銀川 750002)

枸杞是寧夏傳統“五寶”之一,寧夏中寧早在4 000多年前就有相關的文字記載和600多年的人工種植歷史。依托獨特的土壤、灌溉和小氣候條件,寧夏中寧枸杞與其他產地枸杞具有不同的獨特品質,寧夏中寧也被譽為“中國枸杞之鄉”。新中國成立以來,寧夏自治區黨委、政府以及農業部門堅持把發展枸杞產業作為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實現農民增收、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來抓,近年更將其確定為寧夏農業“1+4”特色優勢主導產業之一。寧夏枸杞種植以中寧為重點生產區域,逐步擴大到寧夏全區。目前,寧夏枸杞種植面積約為6.67萬hm2,枸杞干果總產量18萬t,年綜合產值150億元,加工轉化率25%。和全國其他地區特色優勢產業相比,寧夏枸杞產業近些年的發展勢頭遠遠趕不上青海、甘肅等地,產業發展還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導致其總產值和知名度以及給帶農戶帶來的收益仍然不足。分析寧夏枸杞產業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對今后制定寧夏枸杞產業發展措施具有重要意義。

1 生產機械化水平較低,種植成本高

寧夏枸杞產業雖經幾十年發展,但在育苗、栽植、修剪、采摘等環節都是大量依靠人工作業,特別是采摘每年需要大量勞動力,費工費時,大大增加種植成本。

2 種植用藥和采收處理不當,產品質量安全難以保障

枸杞整個生長過程中病蟲害交替或同時發生,發生程度重、危害周期長,每年6—9月采果期是各種病蟲害發生高峰期,通常3~5種農藥混配,7~10 d噴藥1次,用藥次數一般在8~11次[1]。由于農藥使用的品種和次數多且用藥量大,加之農戶安全用藥意識和質量安全意識不強,缺乏藥劑種類選擇、藥劑安全使用及病蟲害安全防控等方面的專業知識,存在不規范用藥現象,導致果實農藥殘留超標。同時,應用于枸杞的農藥目前都是參考其他作物應用的農藥品種,沒有專門針對枸杞的農藥,加劇了枸杞種植用藥的不安全性。另外枸杞收獲后的曬干過程中,存在使用硫磺或亞硫酸鈉熏蒸改善其外觀的現象,造成果實中二氧化硫含量超過我國國家標準;自然晾曬過程中灰塵、蚊蟲、蒼蠅等污染,造成果實有害微生物超標[2]。而枸杞因果實小,不易水洗,且一般是直接食用(生吃、泡水等),難以有效清潔果實表面的農藥殘留和采收留下的細菌,進而危害食用者的身體健康。

3 品牌意識不強,品牌秩序混亂

寧夏枸杞種植在發展過程中逐漸形成了促進寧夏中南部干旱農民收入、脫貧致富的主導產業,特別是為干旱無灌溉水、不能種植其他作物的地區提供了一項非常好的主導產業。近些年,寧夏中南部特別是中寧地區枸杞種植者將枸杞種植區域擴展到了土地更加寬闊的甘肅和青海,因兩地晝夜溫差比寧夏更大,形成了更大的枸杞果實,采收后運回寧夏作“寧夏枸杞”銷售。因其果實比一般枸杞大,受到了消費者的歡迎,但消費者無法辨別其來源,認為購買的仍然是寧夏枸杞。據有關專家分析,此類在青海種植的枸杞藥效并不明顯,作為“寧夏枸杞”銷售不僅損害了消費者的正當權益,更造成了寧夏和外省枸杞的品牌混亂,形成市場惡性競爭。同時,對于寧夏種植的枸杞,其品牌同樣十分混亂。據不完全統計,寧夏枸杞、中寧枸杞、企業自己命名的枸杞品牌達100多個,電商平臺上的“寧夏枸杞”干果品牌數以千記。即使是同一企業的枸杞產品,在外觀形態也有幾種甚至十幾種,非常雜亂,很多產品的文字說明不規范,商標、圖案也沒有鮮明特色[3],消費者難以辨識。由于對“寧夏枸杞”品牌的認定和產權歸屬不明確,難以對這一品牌進行有效的開發、管理和維護,不僅不利于打造“寧夏枸杞”品牌,還加劇了寧夏枸杞市場內耗,制約了寧夏枸杞產業的健康可持續發展。

4 產業鏈打造不足,產業化水平低

一是枸杞產品以干果為主,枸杞加工制品以初加工品為主,高附加值的精深加工產品較少。沒有從中醫藥學、營養學、生物化學、生物物理學等方面充分研究枸杞功效成分,對枸杞果膏、果凍、營養添加粉劑、食用色素、調味制品、復合營養制品、航空食品等研發較少,對枸杞葉、花和地骨皮等其他部位的開發利用則更少[4-5],枸杞產品附加值低,削弱了產業效益。二是枸杞種植以小農戶種植為主,生產、加工、銷售標準化程度較低;大型枸杞企業在產業現代化裝備開發上投入不足,加工、貯藏、運輸和銷售各環節數字化、智能化、可視化和自控化程度低,市場拓展乏力,自治區外大的特色店投入不足。三是產業發展規劃不明確,定位不明確,內涵挖掘不夠,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較少,產業發展呈現小、散、亂的格局。

5 枸杞文化宣傳薄弱,助推產業發展力量不足

伴隨寧夏枸杞悠長的種植歷史,積淀形成了獨特的寧夏枸杞文化。以長期從事枸杞種植為主的寧夏枸杞文化傳承人,其年齡集中在70歲左右,依靠長期的經驗積累,他們掌握傳統的枸杞修剪、加工、選育等技術,但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盡管傳承人希望將這些技藝傳承下去,但因年輕人缺乏學習耐心,或為追求更高的經濟利益,不愿從事枸杞種植,阻礙了技術的傳承[6]。另外,一些傳統的枸杞加工方式,多類似于小作坊,較難獲得安全生產許可證,加之缺乏重視,得不到有效開發,成為被遺忘的枸杞文化“財富”。寧夏枸杞產業發展中沒有充分挖掘枸杞的文化內涵和價值,宣傳好枸杞的藥食同源效果和賦予枸杞文化故事,在品牌知名度方面也缺乏如“冬蟲夏草可以含著吃”這樣膾炙人口的宣傳語,枸杞文化在助推產業發展上并未發揮應用的作用。

6 結語

依托自身發展枸杞種植的優勢,寧夏枸杞產業經過多年發展取得一定成效,逐漸成為當地主導的農業產業之一,對當地農業經濟和整個區域經濟發展的促進作用愈發重要。在寧夏枸杞產業今后的發展中,應從全產業鏈角度做好發展規劃,加大政策支持力度,科學引導產業發展,激發產業各主體力量,全面圍繞生產、加工和銷售三大環節,提升產業化水平,增強產量質量安全,完善品牌建設,推動產業發展步入正軌,真正實現健康可持續。

猜你喜歡
枸杞寧夏農藥
是酸是堿?黑枸杞知道
無人機噴灑農藥 農藥混配順序
未來三年將淘汰十種高毒農藥
農藥打得少了 好桃子越來越多了
化肥農藥減量,怎么減?
寧夏六月枸杞紅
采枸杞
寧夏
枸杞的最佳食用方法
寧夏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