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實踐路徑探索

2020-12-18 04:19陶飛
辦公室業務·上半月 2020年11期
關鍵詞: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路徑互聯網+

陶飛

【摘要】隨著當前現代化技術以及信息化手段飛速發展,“互聯網+”模式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而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中靈活運用“互聯網+”技術,可以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整體效率進行提升。因此,本文從時下角度出發,首先對“互聯網+”模式基本概述加以明確,其次,對“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導作用進行深入的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具體實踐措施,以達到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政工作的實效性。

【關鍵詞】“互聯網+”;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路徑

充分利用“互聯網+”技術,可以為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提供更加優質的教學載體的同時,還可以在線上以及線下之中展開聯動教學,進一步豐富總體思政教育資源,使得教師在課堂之中主導地位更加穩定,將學生作為課堂主體,從而將高校思政教育效果加以提升。因此,對“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實踐路徑探索以及改革分析,具有極強的現實意義。

一、“互聯網+”模式的基本概述

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網絡技術發展成為了目前社會之中的主流?!盎ヂ摼W+”不僅能夠有效推進社會發展進步,還得到了國家層面的認可以及相應指導,在具體發展過程之中,互聯網技術不斷與社會當中各個方面因素進行有效融合,使得各類傳統、陳舊工作重新煥發出生機。在如今互聯網環境當中,高校思政工作的教師們應當積極反思自身存在的問題,進行及時改進,使得“互聯網+”視域下的高校思政工作能夠有效開展。

二、“互聯網+”視域下對高校思政教育的引導作用

(一)實現思政教育工作教育方式的轉變。高校思政教育與互聯網技術有效融合,首先受益的就是教育方式。在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中,大多數都是以傳統課堂為主,各種理論為先,教師所采用“灌輸式”教學,使得學生對于相關內容只能死記硬背,這種教學方式使得思政教育真正內涵無法得到有效發揚,不能幫助學生樹立起良好價值觀、世界觀以及人生觀。而互聯網時代的到來,為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帶來了很好發展機遇,借助互聯網以及手機、平板電腦等移動終端載體,可以將高校思政教育之中內容進一步延伸,從而深入于學生日常生活學習之中,還可以利用互聯網技術,建立起相應高校校園文化平臺,進一步引導學生自覺吸收相應的思政教育知識,使得整體校園環境作為高校思政工作的主要載體。其次,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本身來講,靈活運用互聯網平臺當中的主題模塊內容教學、遠程連線專家解答等技術,能夠在提升整體教學趣味性的同時,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內容能夠完全融入相應網絡平臺運行以及操作之中,進一步促進互聯網技術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有效融合,將整體教育效果加以提升,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加民主、自由,從而受到學生歡迎。

(二)拓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總體內涵。在目前互聯網環境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想要獲得長遠發展,就應當將具體工作內涵進行延伸性的拓展。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等社會主義關鍵指導思想,一直都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當中核心所在,起到了鮮明的主導作用。而隨著互聯網技術以及現代化手段不斷發展,這些內容已經無法充分滿足當前時代需要,高校之中的學生可以通過各種移動載體以及互聯網平臺接受來自各方面的信息,而高校學生整體思想還不夠成熟,很容易受到互聯網之中消極信息以及不良信息的影響,從這方面來看,高校思政工作更應當延伸到互聯網之中,從而對學生日常學習生活產生潛移默化影響。這種思政教育工作方式既可以看作一種生活實踐,還可以看做一種網絡實踐,而無論在哪一方面進行引導,始終都離不開互聯網平臺的引導。另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具體內涵應當加快融入到整體教育流程之中,對每一個具體環節的效果加以提升,使得各個思政教育工作環節能夠緊緊相連、共同發展。同時,還應當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作為整體高校思政教育主要內涵,隨著當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與互聯網不斷融合,使得學生也能夠成為各種信息發布者,這對于當代學生來講,難免會產生不良影響,而在這種情況之中,就需要加大思政教育工作力度,對學生進行正確引導,從而保證學生能夠以端正的思想態度以及正確的政治觀點不斷錘煉自身,得到全方位的發展。

三、“互聯網+”視域下重新構造高校思政工作主要內容

高校思政工作有效開展,能夠為學生帶來積極向上的思想指引,因此,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必須要與時俱進,不斷對具體內容加以完善更新。在目前互聯網環境之中,高校思政教育得以被重新規劃,主要分為以下三個具體方面:

(一)評價與反饋體系的重構。高校思政教育之中,評價與反饋體系的進一步構建,能夠使得整體思政教育工作開展更為順利,而在傳統評價體系之中,學生只能夠通過填寫問卷等低效率的方式對具體思政教育工作進行反饋,不能夠在根本上形成從反饋到改良的具體流程。而引入互聯網技術,可以將總體思政教育工作評價體系進行完善,各種評價都可以借助統一互聯網技術平臺來完成,大大提升了思政教育評價工作的效率。

(二)理論與實踐的重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內容,主要就是依靠相應理論學習來實施,而隨著目前互聯網之中各種信息增加,使得學生對于互聯網信息篩選能力嚴重缺乏,導致單純的思想理論指導不能夠幫助學生樹立起正確思想觀念,無法在學生腦海之中留下深刻印象。在目前這種現狀下,應當加大實踐課程的引入力度,倡導“實踐出理論、理論指導實踐”的理論,保證二者能夠相輔相成,相互促進,而理論實踐課程的相應開展,應當充分利用互聯網之中新媒體平臺,例如微信、微博、QQ等進一步吸引學生進行相關知識學習,讓高校思政教育具體內容能夠通過這些平臺進行發布、開展,從而有效促進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提升。

(三)課后交流輔導平臺的重構。在傳統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之中,課后輔導內容大多數以問答方式進行展開,具體內容也都是課本教材之中的理論知識,這對于當代的高校學生來說,顯得較為枯燥乏味。因此,利用互聯網技術中即時交流平臺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在網絡平臺之中,可以實現各種各樣的交流方式,同時,思政教師還應當進一步明確自身的引導作用,幫助學生進行交流探討,使得整體思政教育工作效果得到有效提升。

四、“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具體實踐措施

在目前“互聯網+”視域下的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當不斷探尋符合時代發展的具體路徑。在互聯網時代下,高校學生自身具有鮮明的特點促進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內涵方面的創新拓展,而基于“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工作具體實踐措施主要有著以下幾個方面。

(一)實現高校思政教育創新理念的升華?;ヂ摼W技術與高校思政教育相互融合的發展路徑,不僅符合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具體內容,還是探析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發展機遇的有效途徑。在高校思政教育過程中,應當秉承思政教育主要內涵,在這一基礎上引入相應的互聯網技術,進一步開展高校思政教育網絡教學,這也是在目前互聯網時代進行創新改革的必要途徑。但想要長期保持互聯網技術有效運用,就應當始終貫徹創新理念,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持續散發出活力,不斷用現代化創新理念提升整體思政教育工作效率,形成創新、改良、再到創新的良性循環,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內容得到質的飛躍。

(二)重視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中課堂教育主導地位。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應當始終堅持課堂教育為具體主導形式,相關思政教師應當將思政教育工作的主線加以把握,明確高校學生思政學習的主要風向標。盡管在傳統的思政教育工作課堂之中存在著很多問題,但由于各種信息復雜混亂以及學生的心智不夠成熟,讓學生將整體課程導向進行把握存在著一定風險。因此,在互聯網時代,教育主體逐漸得到弱化,應當不斷將課堂以及教師的主導地位加以明確,將網絡課程以及網絡教育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之中,在豐富整體教育形式的同時,幫助學生正確樹立起人生觀、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三)促進互聯網平臺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深度融合。想要提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實效性,就應當加大網絡平臺的綜合運用能力,使得互聯網平臺能夠有效融入到思政教育火爐之中,進一步增加整體內容的趣味性,同時,還可以建設虛擬網絡課堂,在目前社會實際之中,受到廣泛歡迎的就是線上形式,將各種相應教學資源上傳到互聯網平臺之中,再進行統一安排規劃,使得在平臺之中就能夠進行相關聽課、考核等操作。由此可見,加大互聯網技術與高校思政教育工作的融合速度,能夠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整體教育效率得到顯著提升。

五、結論

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飛速發展,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得到了良性發展,在“互聯網+”視域下,能夠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從而創建出綠色健康的網絡思政教育平臺,進一步深化高校思政教育的改革腳步,從而為社會培養出更多高素質的人才。

【參考文獻】

[1]高麗娜.“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創新路徑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20,19(06):161-162.

[2]胡方方.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研究[J].開封文化藝術職業學院學報,2020,40(02):169-170.

[3]周寧.“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實效性研究[J].科教導刊(上旬刊),2019(10):95-151.

[4]趙盼盼.“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模式改革研究[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9,39(09):207-208.

[5]龍玥.“互聯網+”視域下高校思政教育工作實施路徑探析[J].新聞研究導刊,2016,7(24):22-23.

猜你喜歡
高校思政教育實踐路徑互聯網+
從教育價值探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
不良網絡輿論對高校思政教育影響探析
以“大扶貧”理念開辟精準扶貧新路徑
黨的作風建設科學化的實踐路徑和保障機制研究
淺析高校黨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實踐路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