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審美文化視野中的皮革時尚發展

2020-12-20 00:55曹錦秀
關鍵詞:將士軍旅皮革

曹錦秀

(鄭州中原理工學院服裝專修學院 50000)

0 引言

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體現,就是原本單純對于生存和食宿的追求轉化為對于生活質量和審美水準的需求,皮革在歷史長河中的發展歷程也是如此。從原始社會背景下對于御寒保暖的生理需要到近現代對于皮革制品時尚審美的發展,無不體現了時代進步的縮影。本文就對皮革時尚在審美文化視野中的發展進步做出了簡要的闡述。

1 我國古代皮革的應用及發展歷程簡述

1.1 生皮:我國古代最遠的的皮革

對于皮革的運用,在我國,是自從遠古時期就已經陸續地開始了。最初對于皮革的應用,大多是運用于人類早期的服裝、床榻、帳篷等方面,但是不同于現代,在原始社會,人人往往會采用比較粗鄙野蠻的手法直接從而獵物身上扒取皮毛,并將皮毛稍作裁剪,然后曬干,甚至直接將它們披在身上當作衣服,以達到御寒保暖的效果。

人們還會把直接從獵物身上取得的皮毛用來做成帳篷的圍擋,不僅可以遮擋自然的光線,也能后抵擋風雪和寒冷,也有人會用它們用作鋪蓋,其用途也可以說是涉及到當時人類生活里的方方面面。而這種直接從動物身上扒取的皮毛則被后來的有關學者們定義為“生皮”,是我國古代出現的最早的皮革類型,其中,有毛的一部分被稱之為“裘”,沒有毛的一部分被稱之為“皮”,其早期的存在形式往往是較為原始和粗魯,也并不會經歷任何的加工程序的,其主要的使用目的就是遮擋風雨,防寒保暖,他們對于審美和工藝等角度還沒有任何要求和認知,而我國古代后期對于皮革的發展則都是基于生皮的原始特點,由人類根據各地區的風情習俗不同,對于生皮在原有的基礎上經過相對簡單工序的加工,裁剪,并輔助以其他原材料,比如棉麻,細繩等等,做成面料、外觀看起來不那么粗制的衣服,隨著人類社會文明的不斷進化、發展,皮革的應用方式和外觀形態都在不斷地發展和演進。

1.2 皮革在我國古代的應用

隨著人類社會的不斷演進,人們文明程度的不斷提升,皮革及皮革制品在我國古代的應用范疇和外觀形態等也在隨著朝代的更替而不斷發生著變化。

從早期原始社會的生皮出現,人們就開始利用生皮制作成御寒保暖的衣服被褥,再后來,人們開始學會了在生皮的基礎上進行簡單工序的加工,不再是單純使用生皮,而是加上其他的棉麻布料等作為輔料,皮革的應用范疇也比原始社會要廣泛了許多,人們開始用皮革制成鞋子,腰帶,有身份地位的官宦子弟家還會利用皮革制成手環、護腕等,甚至這種材質也會應用于軍隊的鎧甲中,可以說皮革是逐步的占據了我國古代人們的生活。由于皮革這種材質本身的柔韌度、耐磨性等特質很好,對于許多領域而言它的存在都給人們生活帶去了便利,也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人們身份地位的象征,因為皮革的自身價值較高,因此皮革在我國古代早期的運用并沒有大幅度大面積的推廣開,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成為了權貴和富家子弟的象征。隨著古代文明的進化和歷來朝代的更替,皮革的應用才得以逐漸推廣,其所涉及道德領域也愈來愈多了起來,甚至在后來,人們已經開始學會了使用皮革材料來制成各式各樣的擺件、工藝品,擺放在書房,甚至帝王的皇宮等,由此可見,皮革在我國古代的尊貴地位是饒有意趣且不容忽視的。

1.3 皮革背后隱藏的軍旅情愫

皮革在我國古代早期,普遍上市被用來作御寒的衣物,后來,結合著皮革自身柔韌度適中、耐磨性好、御寒性能好等多方面特點,皮革開始被應用于軍隊征戰中,其主要用途是用來填充將士們身上穿著的鎧甲,在早期,能夠穿上皮甲出征的將士都是立下過一定戰功,有一定的身份地位的。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陸續有皮質鎧甲的出現,將士們相信穿上皮甲出征往往會預示著好運,這種皮質的鎧甲在守邊將士當中的應用最為廣泛,邊塞要地天氣寒冷,為了抵抗徹骨的嚴寒,鎧甲的制作工藝也必須要有所改進,因此,將皮革材料大量的融合在傳統的鎧甲中,為將士們守邊和外出征戰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在我國歷史上的唐朝,還存在著一種被稱為“空胡鹿”的東西,它是用于在軍隊行軍過程中供將士們睡覺休息時用的一種枕頭,其材質就是由皮革制成。這種枕頭,之所以被用在行軍過程中,是因為將士們躺在這種枕頭上,即使在熟睡中,宿營的戰士們也能夠聽到周圍發生的事情,它能夠使將士們的聽覺更加靈敏,可以在睡覺和休息時警醒戰士們,一旦周圍有了異常的動靜,將士們就能夠及時察覺,從而起到了保護自己,偵察敵情的作用。所謂的“凡人馬行三十里外,東西南北皆響耳?!闭f的就是“空胡鹿”的這一警示特點,而這也恰恰是皮革材料應用于軍旅生涯的又一大體現。

皮革和軍旅兩個看似毫不相干的詞匯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卻曾是多次碰撞的,皮革對于軍旅生活的陪伴與貢獻是相當之大的,因此在皮革的發展史上,其軍旅情愫就逐步成為了一種不可磨滅也無法剝離的特殊情懷,直到現在皮革在軍旅生活中也陸續在被沿用,甚至有很多軍旅風的大衣,護腕,帽子,軍鞋,戰靴,甚至行軍包裹,擔架等,都是由皮革材料制成,其內在的品質和所體現出來的獨特的價值可見一斑。

2 中西方近現代皮革應用的審美視角轉換發展簡述

我國在近現代對于皮革的應用較之傳統社會可以說是進步了許多,無論是從應用范圍上,還是從審美角度上,都不再是原始社會背景下穿著生皮制成的衣服顯得原始、粗魯的狀態,人們開始學會加工和美化,甚至會將生皮在烘干后著色,轉化成各種花色的樣式來供人們選擇,也逐漸出現了縫制衣物的店鋪,為皮革制品的進化發展提供了便利。

西方文化不同于我國,其在皮革材料方面的運用有很大程度上是類似的,但其具體的審美理念與我國卻是大相徑庭的。許多歐洲國家,在中世紀時期就開始身穿由皮革制作而成的披風、上衣、褲子等,其風格主要并不是以貼身修身為主,而是普遍性的較為寬松肥大,以凸顯其風格大氣獨特為宗旨,包括女性的服飾也是偏中性。當時在許多西方國家掀起了一股“皮革風”的服裝時尚浪潮,人們以寬松為美,以寬宏大氣為宗旨,并將皮革賦予了象征著身份和地位的文化內涵,往往是貴族皇室、出征將士、富甲一方的商人或是一些富家名流和官宦子弟等就對皮革服飾尤其偏愛。人們還會穿一種袖口上帶有由各式各樣的皮革裝飾品的衣服,象征著尊貴和權勢。

同樣,在西方國家近現代的歷史軌跡里,皮革也曾被大幅度的投入于軍旅建設中,比如征戰將士們的帽子、服裝和戰靴,比如軍人們的手套、槍套,甚至后來用來遮罩大炮的材質也是采用皮革,其核心地位和軍戎情愫可以說是在方方面面都體現的淋漓盡致。

到了現代,征戰減少,人們也有了愈來愈多的抵御寒冷的方式,皮革的應用范圍就變得不再如原先的單一,它們開始逐漸被應用于家居裝修,用于作各類器材的保護套,開始制成工藝品擺件等,人們對其外觀的美觀性要求愈來愈高,不再如從前只是對實用度有所追求,而是更加注重使用者的視覺感受和審美體驗,大多側重點以色彩沖撞、面料的搭配和觸摸手感等細節為主。

3 現代審美文化視野中的皮革應用及時尚發展趨向

3.1 皮革在家具產業中的審美視角發展

新時代下,人們對于生活品質的追求在不斷提高,對于家具裝飾等方面的審美眼光也凸顯出來。許多身份比較尊貴的名門貴族都會選擇購買皮質的家具,比如沙發,床榻,吊椅以及其他種種,一方面是由于其舒適程度剛好能夠滿足人們高品質生活的需要,一方面也是由于其視覺效果較好,擺放在家里更能夠盡顯奢華。

皮質家具早已經告別了傳統單一的面料樣式,其顏色、質感的多樣性已經足以填充人們對于品質的追求,為體現其審美價值,市場上出現了“紅皮沙發”,出現了“貂皮吊椅”,以及其他各式各樣的皮革制家具,它們都是在傳統真皮的基礎上做出了工序紛繁的加工,甚至以色彩豐富的特點吸人眼球,充分滿足了現代化審美視覺的需求,設計師們也在不斷努力著在皮革家具的審美外觀等方面做出更加多元化的嘗試。

3.2 皮革服飾審美在T臺秀場中的審美視角發展

傳統的文化視角下,人們對于皮革在服裝等方面的應用,主要看重的是其面料的質感、觸感,以及其保暖性能和柔韌程度等,但是隨著現如今中西方文化的不斷融合,人類社會文明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人們對于服裝本身的追求角度已經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其審美層面的要求自然是指數型攀升的。

針對人們審美視野轉化的這一特點,服裝設計師們也都在爭先恐后的將皮革制品的樣式制作的五花八門,以其獨特性為亮點,并不斷地將其推向國際T 臺秀場,服裝模特們穿著由皮革材料制成的衣服在秀場上博得眾人眼球,并以此為產業鏈拉動經濟效益,一方面帶動了多產業多角度向前發展,促進了國民經濟,一方面又為大眾群體提供了良好的視覺盛宴,為皮革服飾的發展和服裝設計領域提供了大好前景,而這也將是皮革服飾在未來的又一大發展趨勢,國際T 臺秀場中出現越多的皮革服飾,其本身的價值就越有空間上升,人們對于此類服裝的審美眼光就越會有所提升,從而拉動了多行業的共同發展。

4 結語

皮革的應用無論是在我國還是在西方國家都是從上古的原始時代一直經歷了古代,到近現代都是不曾停止的,可以說皮革是陪伴了人類最久的,最古老也忠誠的材料之一,甚至于自從有了人類社會,就有了皮革制品的存在。那么,皮革的發展史也堪稱是一部傳奇的歷史,從生皮的應用,到后來出現了皮革制品,再到現在將皮革制品融入于服裝美學,并不斷賦予其時尚和藝術色彩,隨著人類社會的演進和文明水平的進化,皮革也在隨時代的變遷而一步步向前發展,其所承載的歷史價值也是不容忽視的,人們也將不停腳步的在皮革制品的審美時尚角度做出更多滿足人類進步需求的探索。

猜你喜歡
將士軍旅皮革
軍旅青春正步走
將士 西安守城(中)
胸懷軍旅夢
皮革回潮
本期主題:軍旅
將士出征
將士答“到”
田忌賽馬:攻堅將士不能這樣出陣
軍旅雅士
足球上到底有多少塊皮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