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肺海綿狀血管瘤臨床CT表現并文獻復習(附1例報告)

2020-12-20 08:39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放射科廣東深圳518112楊根東夏照華樂曉華
罕少疾病雜志 2020年6期
關鍵詞:本例囊腫結節

深圳市第三人民醫院放射科(廣東 深圳 518112)楊根東 夏照華 樂曉華

肺海綿狀血管瘤(Pulmonary Cavernous Hemangioma)是肺部罕少見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屬于良性腫瘤[1-2]。由于本病發病率低且臨床表現無特異性,在CT檢查中容易誤診而延誤治療。本文結合文獻復習,對1例經我院手術病理確診的肺海綿狀血管瘤患者的臨床資料及胸部CT增強表現進行回顧性分析,以提高對本病的CT診斷水平。

1 臨床資料與CT檢查方法

患者女,63歲,體檢發現左上肺囊性灶伴壁結節4個月入院?;颊邿o咳嗽咳痰,無發熱,無胸悶胸痛,無咯血,無頭暈,神志清,精神可,飲食、睡眠可,大小便正常,近期體重未見明顯變化。既往無傳染病或慢性病史。腫瘤標志物、上腹部CT、顱腦MRI及全身骨掃描未見明確異常。淋巴結核免疫陰性。支氣管鏡和支氣管肺泡灌洗液未見異常。查體T:36.70℃;P:70次/分;R:20次/分;BP:106/67mmHg。雙側呼吸運動對稱,肋間隙正常,語顫對稱,肺部叩診呈清音,呼吸音清,未聞及干濕羅音,胸膜摩擦音無。心前區無隆起,心尖搏動正常,心臟無震顫,叩診心界正常,心率70次/分,心律齊,各瓣膜聽診未聞及雜音?;颊咴谌橄逻M行胸腔鏡下左肺尖后段切除術+胸膜粘連烙斷術,術中見胸膜部分粘連,左肺上葉囊腫伴壁結節?;颊咝g后恢復良好。

病理肉眼觀:(左上肺腫物)切面呈囊腔,最大徑4.0cm,內見紅褐色附壁結節,最大徑1.5cm,距肺膜0.8cm,其余囊壁光滑;鏡下觀:病變由擴張薄壁血管腔結構組成,被覆扁平內皮細胞,管腔內可見紅細胞。病理診斷:(左上肺)海綿狀血管瘤(圖1)。

患者術前使用東芝TSX-101A64層螺旋CT進行胸部增強掃描,對比劑使用優維顯350。掃描參數:135kV,管電流自動調節,螺距0.9,矩陣512×512,FOV320mm×320mm,層厚5.0~6.0mm,層距1mm,由肺尖到肺底連續掃描。掃描結束后以1mm高分辨力肺窗重建,在東軟PACS工作站行MPR和MIP重建。所有影像學資料均在PACS上由放射科包含3名以上副主任醫師或主任醫師會診判定。

2 CT檢查結果

患者入院后于2019年8月7日進行了胸部CT增強掃描檢查。CT表現為左肺上葉尖后段見薄壁囊性灶,大小為4.6cm×4.3cm,囊壁散在鈣化,囊內見細分隔,并見一2.2cm×1.8cm附壁結節,結節輪廓欠規整,呈淺分葉狀,邊緣境界清晰,平均CT值平掃38Hu,增強掃描延遲強化,動脈期44Hu,靜脈期56HU,內見細小血管影,與肺靜脈分支關系密切(圖2-9);另兩肺散在纖維索條和鈣化結節灶,左肺上葉舌段散在慢性炎癥伴牽拉性支氣管擴張。我院CT表現與外院4個月前CT表現比較未見明顯變化。結合臨床特點,科內集體會診科里左肺上葉良性腫瘤可能大,但不完全除外肺惡性腫瘤。

3 討 論

肺海綿狀血管瘤屬于先天性血管源性良性腫瘤,多見于皮肌、肝、腎、骨骼及膀胱,而原發于肺則罕少見[1-5]。文獻報道[3,5-6]本病可見于任何年齡,但以40~60歲最多見,發病率女性多見,女:男≈3:1,發生部位右肺多見,右肺:左肺≈2:1。本例在年齡和性別上與文獻相符,但病變發生在左上肺,可能原因是本例為個案。文獻報道肺海綿狀血管瘤可無臨床癥狀而于體檢發現或可具有無特異性的呼吸道癥狀。本例于體檢發現,且無任何癥狀,與文獻相符。文獻報道肺海綿狀血管瘤術前誤診率高,易延誤治療,往往易誤診為其他疾病如肺癌、肺結核、肺囊腫等,本例術前科內會診意見雖定性壁結節良性腫瘤可能大,但仍無法細分何種良性腫瘤且不完全排除外肺惡性腫瘤,并且左肺上葉囊腫及兩肺散在陳舊灶也增加了壁結節定性診斷困難。文獻中亦見報道肺海綿狀血管瘤可以伴肺囊腫。

結合文獻報道[4-8],肺海綿狀血管瘤影像學表現有如下特點:DR表現為圓形或類圓形腫塊影,輪廓較光滑,邊緣較清晰,密度均勻。CT是本病目前臨床最常用檢查方法,CT平掃病灶呈軟組織密度,腫瘤內可形成靜脈石,機制可能是由于靜脈內血栓形成伴鈣鹽沉積,靜脈石顯示可高度提示本病診斷,增強掃描動脈期腫瘤可迅速輕-中度強化,CT值多為30~60HU,靜脈期保持相等或稍高密度,但部分肺海綿血管動脈期并不一定會強化明顯,可能是由于腫瘤缺乏粗大供應血管,瘤內血流速度慢,動靜脈分流不明顯。本例在我院術前檢查中只有CT平掃和增強掃描,強化程度并不明顯但呈漸進性強化,與文獻報道相仿,但本例雖囊壁有鈣化但結節內并未見明確靜脈石,這也是本例CT診斷困難之處,但本例靜脈期見結節內細小血管影及與肺靜脈關系較密切,提示血管源性腫瘤可能。MRI表現病灶內T1和T2呈不均勻高信號或混雜信號,并多以高信號為主。DSA是診斷肺海綿狀血管瘤最敏感可靠的方法,表現為注射對比劑后腫瘤迅速強化,但對比劑廓清緩慢,“快進慢出”現象是本病特點,DSA可顯示病變血管網及供血、引流血管,但因DSA為有創檢查,在CT已普遍用于檢查本病的情況下,DSA已很少用于本病檢查。

肺海綿狀血管瘤應與肺癌、硬化性肺細胞瘤、肺炎性假瘤、肺淋巴管瘤、先天性肺囊腫及肺動-靜脈瘺鑒別[9-10],鑒別診斷時要充分結合患者臨床特點、影像學表現及實驗室檢查特點綜合分析考慮,需要說明的是本病活檢需要慎重,防止出血。

綜上所述,肺海綿狀血管瘤是肺部罕少見的良性腫瘤,本病的影像學表現具有一定特點,尤其是術前增強CT掃描對本病定性診斷具有較大價值,確診需依靠病理學診斷。

猜你喜歡
本例囊腫結節
針藥結合治療巧克力囊腫案
《思考心電圖之176》答案
體檢發現的結節,離癌癥有多遠?
肺結節,不糾結
發現肺結節需要做PET/CT嗎?
肺結節≠肺癌,發現肺結節如何復查?
西門子S7-1500 PLC串行通信的應用
46例牙源性頜骨囊腫的治療體會
窗外
肝囊腫與癌“不沾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