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研究

2020-12-21 03:39張暉崔玲玲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20年24期
關鍵詞:創新人才高職院校

張暉 崔玲玲

[提要] 本文基于“人才產業”概念,闡述創新型人才教育、管理、使用過程中的關鍵問題,探究基于人才產業的高職創新型人才培養方式,指出創新型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建立的方法與實踐方式,為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型技能人才和教學改革奠定基礎。

關鍵詞:高職院校;人才產業;創新人才

基金項目:江蘇省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編號:2019SJA1382)階段性成果;江蘇省教育科學“十三五”規劃2020年度職教重點資助課題(編號:B-a/2020/03/14)階段性成果;太倉市科技計劃項目軟科學研究項目(編號:TC2019RKT04)階段性成果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20年10月26日

一、引言

高職院校,是高等職業院校的簡稱,是高等學校的重要組成部分。從世界范圍看,高等職業教育是經濟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出現的一種新型高等教育,是和傳統普通高等教育有著不同特質的另一種類型的高等教育。高職教育是以培養具有一定理論知識和較強實踐能力,面向基層、面向生產、面向服務和管理第一線職業崗位的實用型、技術型和技能型專門人才為目的的高等教育,是職業技術教育的高等階段。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有關21世紀教育發展報告也要求培養創新型人才,但在教育目的的闡述上仍堅持全人或完人的培養目標。近年來,創新型人才培養已成為人們關注的話題,國內外很多教育專家和學者都在進行這方面的研究。我國從20世紀80年代中期開始倡導培養創新型人才或創造型人才以來,有關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學術觀點不勝枚舉??傊?,高職人才培養目標是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第一線的高技能創新型人才。

二、人才產業化

教育是在社會大環境中進行的,對教育的最終檢驗是人才發揮的社會作用,而這種作用的發揮程度,又與人才使用的環境條件和科學的管理密切相關。

把人才作為產業這一概念提出,其目的就是要把培養人才、管理人才和使用人才結合在一起考慮,從而換一個角度來考慮整個國家的教育事業(人才產業)。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人才市場的出現,勞動力已經逐步成為一種商品進行交換。因此,把人才作為一個產業來考慮,從學生的教育、管理和使用等幾方面把關,培養高素質、高技能的創新人才,既是一個基本的理論問題,也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踐問題。

我們把人才產業作為產業考慮,即人才與其他商品一樣,也有生產、檢驗、銷售三個環節。具體到人才產業就是:生產環節就是教育與受教育(學習)的過程;檢驗環節就是管理的過程;銷售即人才與用人單位選擇的過程?;谌瞬女a業化,可以概括為三個方面,即創新型人才教育、創新型人才管理和創新型人才使用。

(一)創新型人才的教育。對于高職院校的創新型人才教育:首先,要探究的是創新教育體制問題,這是高職院校能否實現創新型人才教育的前提。其次,要分析高職教學改革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和地位,探討高職“項目化”教學模式的教學方式對人才培養的意義。再次,探討高職課程設置與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關系,在高職課程設置中應注意理論知識與實踐操作的結合,必修課與選修課的搭配,基礎課與專業課的分配,等等。最后,根據高職學生特點,對于高職課程的評估和上課方式也需改進。

(二)創新型人才的管理。對于高職學生的管理,大部分學校都由輔導員來負責管理,輔導員一般都和學生不是同一個專業,輔導員能做的就是一味地看緊學生,生怕學生惹事端,這樣不但讓學生更反感,反而會激起學生的逆反情緒。本文認為,高職院校應該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培養和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鼓勵發明創造、鼓勵申請專利。院校應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平臺和機會,讓學生去展示,通過開展各種社團活動,甚至鼓勵學生參加院級、省級、國家級比賽,提高學生的自信。

(三)創新型人才的使用。這個方面涉及到學生的就業問題。學生就業率提高了,高職院校的價值才能得以體現。在這個環節,學院要注意引導學生,通過學院與企業的校企合作,共同培養社會所需的創新型人才。院校要與企業、社會建立密切的聯系,一方面要爭取企業提供各種實踐機會(包括對學生和教師);另一方面也要從企業的反饋中汲取信息。此外,在學生的頂崗實習環節,學校也要對學生和企業進行跟蹤調查,了解企業對創新型人才的需求,為學院培養人才奠定基礎。

三、創新型人才培養

創新型人才的基礎是人的全面發展。所謂創新型人才教育,就是通過各種教育手段和教育方法,激發和啟蒙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并能夠最終取得創新成果的實用型人才。高職院校也要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創新人才,在全面發展的基礎上具有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在我國企業人才需求中,研究型科研人才需求占10%,實用型技能人才需求占90%,可見通過高職院校培養的人才是企業人才需求的主力軍。我國高職教育理念是“以就業為導向,以學生為中心,以能力為本位”,但在實踐過程當中還沒有找到比較有效的方式使之得以有效地貫徹和落實,因此高職院校的創新人才教育對于我國技能型人才的培養實踐具有極為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影響。

(一)高職院校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研究。高職的創新體系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占有重要地位,完善和建立良好的創新體制和機制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責無旁貸。因此,系統地研究高職院校在創新型人才培養中的創新體制和機制,通過深入高職院校調查,了解目前“長三角”地區高職創新型技能人才培養的體系,在此基礎上,建立高職院校培養創新型人才的完善制度。

(二)創新教育教學改革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作用研究。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的教育,教育創新就是在教育教學改革中有創新,用新的理論、新的方法來指導教育改革。在教育過程中,創新教育教學改革對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高職應該大力提倡教育教學改革,但不能盲目改革。分析教學改革和教學模式對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意義,教學方式和方法的改革應注重在人才培養的基礎上,借鑒學習別人的經驗為我所用。

(三)高職課程設置與創新型高技能人才培養關系研究。高職教育為適應社會對不同層次創新型人才的需要,應選擇專業特色突出,職業定向明顯的課程設置模式。對于課程體系,應結合地域經濟的產業特色,進行合理定位,多開設面向企業市場需求的技能性課程,建立具有特色的專業群,培養高素質的專門人才。在課程安排上,鼓勵開設理實一體化課程,加強學生動手動腦的能力。充分利用實驗室的裝備,開展各類實踐課程或課外活動。對于實驗室設備嚴重缺乏的課程,可以開展校企合作,將學生的學習課堂遷移至企業,在實踐的第一線拓展學生的視野,將產業人才的知識、技能、素質要求直觀地傳達給學生,同時也讓學生將所觀察到的生產一線的各類問題帶回學校,結合創新理論進行研討,進而在指導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規劃的時候,潛移默化地將創新型技能人才的理念和目標植入學生發展的每一步。

(四)校企、校際合作與創新型人才培養關系研究。高校是我國培養高層次創新人才的主要基地,高職院校是高校的一個類型,是為企業培養高素質、高技能創新人才的主要基地,是實現技術轉移、成果轉化和實現的生力軍。在提升高職院校社會服務水平的過程中,必須堅持以服務贏得企業的支持,以貢獻贏得企業的青睞,從而深層次和全方位地開展校企合作,為培養創新型人才搭建良好而又扎實的平臺,并建立長效機制,為本地區和周邊地區的相關企業提供人才服務。

高校與企業開展多種多樣的產學研合作對雙方都是十分必要和有利的,可以實現雙方優勢資源的互補。通過不斷拓展校企合作、校際合作和國際合作,與企業建立簽約的校外實訓實習基地,這些實訓基地和合作關系的建立,為人才的產業化培養和創新型人才的模式改革提供了一個方法,也為滿足本地區企業在發展過程中對自主創新型人才的要求提供了保障。

(五)頂崗實習與創新型人才培養關系研究。頂崗實習是我國高等職業院校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的一個重要實踐教學環節,也是加強校企聯系,擴大校企合作,推進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培養和鍛煉創新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徑。

在頂崗實習過程中,學校與企業共同培養學生,企業的技術師傅指導學生的實踐技能,學校的指導教師跟蹤解決學生在實習過程中的知識瓶頸,即“雙元制”共同培養。同時,學校的指導教師在指導學生頂崗實習過程中,積極開展市場需求調研,明確本專業所面向的企業和崗位群,并進行相關的崗位知識目標、能力目標和素質目標的分析,從而構建基于職業崗位要求的課程體系,并且將企業生產實踐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進行教學化改造,作為課題編寫成案例,在課堂或課外作為實例引導學生在已有的知識與技能儲備基礎上,結合TRIZ理論,采用諸如頭腦風暴等各種方法來分析和解決這些案例,培養和鍛煉其分析和創新能力。因此,頂崗實習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是培養創新型人才不竭的源泉,從中獲得的素材和信息對于創新型人才培養具有重要意義。

四、總結

綜上,我們可以看出國內外對創新人才的理解有一些共同點,即都強調創新型人才必須具有創造性、創新意識、創新精神、創新能力等素質,但是也有很大的差異。對于高職院校如何培養高技能、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我們應該堅持以下幾點:

(一)創新教育造就創新人才。把培養人才這項大工程作為國家的“人才產業”,教育方式對人才的培養可以說至關重要,尤其對高職院校來說,更是如此。高職學生有他自身的特點,這就決定了培養高職創新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就必須不同。

(二)重視人才的全面發展。重視人才的全面發展是基于人才產業中的人才管理環節,如何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里,掌握基本理論知識并能實踐操作,建立自信、具備良好的綜合素質(包括個人道德和素養、人際交往、團隊協作等),這也是一個很重要的環節,高職院校要給學生提供條件和平臺,讓每個學生都能發揮和展示個人的長處,真正實現學生的全面綜合發展。

(三)校企合作促就業。強調校企合作是基于人才產業中的人才使用環節。高職學生的優勢是學生的動手實踐機會較多,通過校內實習老師和企業實習老師的聯合指導,學生更加了解企業的管理模式,畢業后更加清楚自己的擇業方向。只有學生得到了社會的認可,職業院校才能更好地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任琴.高職院校固定資產管理辦法的建立與實施研究[J].教育財會研究,2010.21(06).

[2]朱高峰.論“人才產業”[J].科技導報,1997(05).

[3]王金華.論大學教育與地方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J].武漢科技學院學報,2009.22(01).

[4]倪秋梅.試論構建高職院??茖W的第二課堂活動體系[J].延安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24(01).

[5]熊大紅,方逵,戴小鵬.高校教師角色轉換與學生創新能力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1.3(01).

[6]王欽.高職院校校園危機管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學碩士論文,2018.

猜你喜歡
創新人才高職院校
提高實驗動手能力是創新人才培養的基礎
“一帶一路”戰略與鹽城高職院校學生職業生涯規劃的思考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校全員育人的三級管理體系新探
電子信息類大學生創新人才培養體系建設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