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環境下對新聞編輯記者素質的要求

2020-12-21 03:19裴翀
視界觀·下半月 2020年9期
關鍵詞:記者真實性新媒體

摘要:真實性是新聞的靈魂和生命。新聞傳播的功能是通過新聞事實去把握世界及人類生活的本質,所以,新聞寫作必須客觀真實,這是新聞工作者必須信守的基本原則。真實性是新聞最本質的規定性,它是新聞獨特力量和高貴品質的主要源泉,體現著新聞的基本特征、性質和要求。

關鍵詞:新媒體;記者;真實性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全面進步,新聞事業得以飛速發展,但與此同時,激烈的媒介市場競爭對新聞傳播事業也造成巨大沖擊。在此種情形下,新聞從業者面臨著嚴峻考驗,有些采編人員經不起社會的種種誘惑,背棄了新聞真實性的基本原則,使假新聞屢屢見諸報端,不僅誤導讀者,嚴重損害媒體的公信力,更使每一個新聞從業者蒙羞[1]。為了新聞事業的健康發展,無論在何時何種情況下,新聞從業者都必須遵守新聞真實性原則,以高度的責任心,著力維護新聞報道的真實性。

一、新聞真實性內容

新聞真實性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一方面,是指新聞事實真實準確;另一方面,是指新聞傳播者對客觀事實的正確認識和評價。

事實真實是新聞真實的首要要求,其含義有三:第一,該事實必須是真實發生或存在的,有據可查、有證可驗;第二,新聞要素必須是完全真實的,即何人、何事、時間、地點、過程、直接原因、直接背景、直接后果、直接反饋、直接影響等必須確鑿無誤;第三,新聞整體事實的真實與新聞細節的真實是統一無悖的。新聞報道與記者采寫的最高境界是反映事實本質。在尚無法達到這一境界時,至少要做到“一般真實”,即新聞必須是真正發生的、真實存在的事實或現象。不虛構、不夸大、不“移花接木”、不“張冠李戴”、不“合理想象”是維護新聞“一般真實”的最低要求。

二、真實是新聞的靈魂和生命

1.新聞真實的重要性。第一,新聞報道的寫作對象是事實,而事實的基本特性是客觀性。真實性的重要內容就是準確地反映這種客觀性。正因為新聞是對真實情況的傳播,才使其有價值,如果是虛假的,就會一文不值。第二,新聞具有多種社會作用,而社會作用的發揮依賴于新聞的真實性。如果沒有真實的報道,一切作用將無從談起。第三,新聞的有效傳播必須有讀者的信賴,而信賴的產生,在很大程度上又取決于報道的真實性。在公眾心目中,對媒體至少有這樣的信念:一般來說,媒體報道的是事實,因此用不著核實就可以直接相信。假如讀者懷疑或者必須懷疑每一篇報道的真實性,以致每一篇報道都需要核實才能相信,那么,整個新聞傳播業勢必土崩瓦解。假新聞之所以危害大,原因就是在公眾的信念里,媒體報道的是事實,從而使假新聞獲得了事實的力量,并以事實的力量禍害社會,其危害自然不可小視。所以說,沒有真實性,事實將不成為事實,新聞也就不成為新聞。真實是新聞的靈魂和生命。

2.把握新聞的真實度。新聞真實不僅包括基本事實的真實,即細節的真實,同時也包括整體的真實,即報道的事件在社會上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不是一種極個別的現象。但是,對于其中什么是細節,真實到什么程度,整體情況如何等,由于對新聞真實度的把握和認識上的偏差,就造成了失實報道。

三、維護新聞的真實性

新聞的力量既源于事實,也源于公眾的信念,虛假新聞既踐踏了事實又嘲弄了公眾的信念,即使能一時蒙蔽公眾,最終卻逃不脫公眾的懲罰。每一位新聞從業者面對新形勢,應保持怎樣的工作作風,怎樣增強政治和導向意識?如何辨別、判斷來自方方面面信息的真實程度,敲定事實的細節,維護新聞的真實性呢[2]?

第一,要保證新聞來源是真實的。每一位記者寫報道都不能憑空捏造,應特別注重新聞的來源,而且需要明確新聞來源是真實可信的。所以,記者在選取新聞來源時要堅守新聞核實原則,不能為了追求時效性而不顧新聞的真實性,新聞時效性與新聞真實性之間沒有可比性,要從源頭上保證新聞報道的真實性,杜絕虛假新聞。

第二,搞好調查研究,報道中的各個要素必須真實,避免言過其實。調查研究是記者最基本的工作方法。也是獲取事實真相的法寶。搞好調查研究需要“四到”:腳到、眼到、耳到、心到。要客觀公正,不夸大、不掩蓋事實。新聞報道的5W和1個H必須真實,寫作要認真,語言要準確,表述要確切,用詞要恰當。

第三,加強職業道德培養和新聞專業素養教育。新聞從業者要恪守職業道德、樹立良好的公眾形象,忠誠于黨,取信于民。要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牢記新聞工作為人民服務、為社會主義服務、為經濟建設中心工作服務的宗旨,愛崗敬業,求實創新,多出好作品,滿足人民群眾對新聞信息的需求。

第四,建立懲處和制約機制。當假新聞被揭露,除了遭到輿論的譴責外,對于造假始作俑者,一般處理辦法是扣發稿酬、在媒體曝光、暫時封殺其“作品”,這樣的輕微處理既不治標,也不治本。這種對虛假新聞監督和懲戒機制的缺失,其結果必將導致對教育后的效果檢驗和行為監督缺少相應的手段而流于形式,從一定程度上來說,也就助長了新聞造假之風氣。因此,杜絕虛假新聞,既要依賴記者和媒體的職業道德自律、新聞行業從業規范的約束,同時也需要一種他律,一種具有可操作性的制度法規來懲處假新聞的制造者,以此來進行強制性制約,使新聞事業走上符合新聞傳播規律的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

新聞傳播者對客觀事實的認識與評價正確與否,會直接反映到新聞報道中。不正確的認識與評價必然導致錯誤的結論或偏離事實本質的結論,新聞報道也必然不能完全體現真實性原則[3]。因此,新聞真實要忠實地反映外部事物,做到不走樣。要二是不單純滿足于反映事物的現象和外部聯系,善于在事物的總體聯系中把握事物的基本趨勢和主流,做到本質上以及發展趨勢上的真實、準確。

參考文獻:

[1]舒虹雁.新媒體發展環境下對新聞編輯記者素質的要求探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7,000(009):127.

[2]包小川.新媒體環境下對新聞編輯記者的素質要求[J].信息記錄材料,2018,v.19(03):128-129.

[3]周子西.新媒體發展環境下對新聞編輯記者素質的要求分析[J].傳播力研究,2018,2(29):105-106.

作者簡介:裴翀(1976-),男,漢族,新疆烏魯木齊人,編輯,大專,研究方向:新媒體。

猜你喜歡
記者真實性新媒體
Van lier真實性原則對英語教學的啟示
電視編導與記者的區別
電視新聞記者的編輯意識分析及闡述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雕塑真實性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