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煌教授“方-病-人”思維診療模式臨證體會

2020-12-23 22:22張春玲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關鍵詞:經方上腹顆粒劑

張春玲

(長春市中醫院,吉林 長春)

0 引言

黃煌教授,江蘇省名中醫,南京中醫藥大學基礎醫學院名譽院長,國際經方學院院長,博士生導師,黃煌經方工作室指導專家。從事中醫教學與臨床工作40余載,擅長應用經典古方治療現代疾病,療效頗著。其獨創的“方人”“藥人”體質學說及中醫經方“方-病-人”思維診療模式,具有極強的臨床可操作性及指導意義。余乃第四批全國中醫臨床優秀人才研修學員,有幸拜師恃診,聆聽師誨,秉承師訓,臨證時,在傳統的望聞問切基礎上,尤為重視面診、咽診、舌診、腹診、腿診、脈診的運用,關注患者在體型體貌、心理行為、常見癥狀、典型體征、發病趨勢等方面的綜合表現,將“經方(方)-現代疾病譜(?。?體質特征(人)”,或有機結合,或靈動側重,有時僅治其?。ū娌。?,有時但治其人(辨體),有時病、人兼治(辨證),或單方直中,或合方兼調,往往取效卓然。茲舉驗案三則,淺談臨證體會,同饗共參。

1 驗案1辨病-“方病相應”熱淋案

患者孫某某,女,24歲,教師。因尿頻、尿急、尿痛、肉眼血尿4 h,于2018年8月26日來診。

患者新婚,性事較頻。就診前一天晚上,酒后行房2次,自感外陰部灼熱感,次日晨起6時許,出現尿頻、尿急、尿痛,全程肉眼血尿,血色鮮紅,伴小腹部脹滿疼痛,無發熱,上午10時來診。查體:T36.8 ℃,表情痛苦,唇色紅,腹部平軟,下腹部壓痛(+),雙腎區無叩擊痛。舌質紅,尖赤,苔黃略膩,脈滑略數?;災蚍治觯杭t白細胞滿視野;血分析:白細胞13.9×109/L,Sg0.78。中醫診斷為淋證,辨證屬濕熱下注,西醫診斷為急性膀胱炎。因患者對許多西藥抗生素過敏,遂予純中藥治療,立法清熱利濕,通淋止痛,施方豬苓湯加味:豬苓20 g,茯苓20 g,澤瀉30 g,阿膠10 g,滑石30 g,生甘草10 g,梔子15 g,黃芩20 g,魚腥草30 g。3劑,顆粒劑,6袋,早、中、晚各1袋,開水調服。同時囑其禁房事,少辛辣油膩,多飲水,多排尿,保持外陰部清潔衛生。

復診(2018年8月28日):患者尿頻、尿急、尿痛明顯減輕,已無肉眼血尿,小腹部脹滿疼痛顯著緩解,飲食、睡眠均可,大便略稀。查體:唇色紅,腹平軟,下腹部微壓痛。舌質略紅,尖微赤,苔薄黃,脈滑略數。前方阿膠減至6 g,繼進5劑,顆粒劑,10袋,早晚各1袋,開水調服,鞏固療效。

三診(2018年9月2日):患者諸癥消失,飲食、睡眠均佳,二便調。舌質略紅,尖微赤,苔薄黃,脈濡滑。復查血尿分析均正常。癥狀雖消,但舌脈尚示濕熱殘留,遂調方如下,盡除余邪:豬苓15 g,茯苓15 g,澤瀉20 g,阿膠3 g,滑石20 g,生甘草10 g,梔子10 g,黃芩12 g,魚腥草15 g。4劑,顆粒劑,8袋,日1袋,睡前1 h開水調服,服盡即停。調攝同前。

患者于2018年10月7日介紹并陪同其患有失眠癥的好朋友來我處就醫,順便復查血尿分析,均正常,余安。再囑平素務必注意外陰清潔衛生,少辛辣,薄滋膩,多飲水,多排尿,以防病復。

按語:患者新婚,房事較頻,下陰失潔,濕熱穢濁之邪侵犯膀胱,膀胱氣化不利,發為淋證,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下腹部脹滿疼痛;濕熱邪毒損傷脈絡,迫血妄行,故見全程血尿,血色鮮紅;而舌質紅、尖赤、苔黃略膩、脈滑略數亦乃濕熱蘊結之征。審證求因,因證施治,遂立清熱利濕、通淋止痛為療疾之法。

經方豬苓湯為治淋(急性膀胱炎)專方,效佳,這是我師從黃煌老師所得之寶貴治驗。方中,豬苓、茯苓、澤瀉、滑石清熱利濕通淋,阿膠養血止血,與案證表現甚為貼合。另外,該患病發急,濕熱重,故伍入梔子、黃芩、魚腥草,增清熱瀉火、利尿通淋之功;另配入生甘草,與滑石相合為六一散,助清熱利濕之效。全程治療,遵“急則重劑緩則輕”之旨,依病情或急進,或緩調,終不離“方病相應”,故獲佳效!

2 驗案2辨體-“方人相應”陽痿案

患者周某某,男,41歲,個體。因陽事舉而不堅3年,于2019年8月11日來診。

患者形體壯實,面色黝黑,貌似粗獷,心思縝密,遇事易緊張。3年前,無明顯誘因出現陽事舉而不堅,強行房事,精射不爽,深以為苦,羞于啟齒,與妻常借口“工作勞累”避行房事,引妻誤會,方面對現實,多方求治,醫者每每施以溫腎壯陽之品,諸如淫羊藿、巴戟天、陽起石、海狗腎、仙茅、鹿鞭等,分毫無效,心情極度壓抑,對治療一度失去信心,自認已無藥可救。其姐于我處調治胃病,效果甚佳,遂代家居外地的弟弟問陽痿可調否,曰“然”,遂攜弟前來求治??淘\癥見:陽事舉而不堅,甚時陽事不舉,伴腰痛,雙下肢涼感,時瘙癢,納食一般,睡眠時好時差,大便時干,尿有余瀝。查見:表情郁悶,唇色暗紅,兩顴滿布赤絲血縷,鼻頭紫紅,腹飽滿,兩脅下腹肌緊硬,按之微痛,左少腹觸痛(+),下腹部堅實有力,雙下肢皮膚干燥起鱗屑,足跟有裂紋。舌質暗紅,邊有瘀斑,苔白,脈弦硬。依據患者癥舌脈表現,中醫診斷為陽痿,遵黃師“方人”體質學說,從人著眼,辨為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體質,施方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牛膝、蜈蚣:柴胡20 g,白芍20 g,赤芍20 g,枳殼20 g,生甘草6 g,桂枝15 g,茯苓20 g,丹皮30 g,桃仁15 g,懷牛膝40 g,蜈蚣2條。7劑,水煎服,日1劑,早晚分服。同時囑其放松心態,加強運動,摒除雜念,積極配合,自會藥隨心轉,內外通達,諱疾可瘳。

復診(2019年8月18日):患者面現喜色,自述自患病3年來,很少出現晨勃現象,昨日早晨出現一次,盡管持續時間很短,但也令其倍感高興,自謂“調治有望”。舌質暗紅,舌邊瘀斑減輕,苔薄白,脈弦硬。效不更方,守方繼進7劑。調攝同前。

三診(2019年8月25日):患者情緒較前大好,已然能正確面對。其妻亦大力配合,做好輔助開導工作。其間行房一次,歷時約3 min,雖時間較短,但射精不爽感明顯好轉,夫妻雙方均感到久違的“歡愉”,腰痛及下肢涼感減輕,無瘙癢,飲食增加,睡眠尚可,大便日行1~2次,微稀,但便后自覺身體輕松,排尿仍有余瀝不盡之感。查見:唇色由暗紅轉為淡暗,兩顴赤絲血縷變淺,腹肌緊張度緩解,無觸痛,雙下肢皮膚干燥度較前減輕,舌質淡暗,邊有瘀點,苔薄白,脈弦細。喜告患者體質已有所改善,堅持治療,定會體健則諸安,諱疾得痊。家居外地,來診不便,遂帶藥30劑,歸家續調。施方如下:柴胡15 g,白芍20 g,赤芍20 g,枳殼15 g,生甘草6 g,桂枝15 g,茯苓20 g,丹皮20 g,桃仁15 g,懷牛膝40 g,蜈蚣2條。水煎服,日1劑。囑放松心態,夫妻相偕,順行房事即可。

2019年9月30日,借來姐姐家共度國慶之機,提家鄉特產來我處面謝,告知諱疾已愈,夫妻和美。

按語:周某病發之因,貌似不明,細審詳參,緣起日常行事心思縝密,多思多慮,心情寡歡,肝達失和,血脈淤滯,宗筋失養,陽痿由生?;颊咧髟V陽事舉而不堅3年,壯陽之品屢進不驗,轉治我處,依據經方大家黃煌教授倡導的“方人”體質學說,從人著眼,轉調體質,取效頗佳。

患者素本心思縝密,來診時表情郁悶,兩脅下腹肌緊硬,按之微痛,雙下肢涼感,尿有余瀝,下腹部堅實有力,舌質暗,脈弦硬,辨為緊張型的“四逆散體質”;唇色暗紅,兩顴滿布赤絲血縷,鼻頭紫紅,腹飽滿,左少腹觸痛(+),腰痛,雙下肢皮膚干燥起鱗屑,時瘙癢,足跟有裂紋,舌質暗紅,邊有瘀斑,苔白,脈弦硬,辨為面證、腹證、腿證俱備的“桂枝茯苓丸體質”。遂辨體治療,依人施方,以四逆散合桂枝茯苓丸加牛膝、蜈蚣。納入牛膝、蜈蚣,旨在增化瘀通絡、暢達宗筋之效。加味精當,“方人相應”,體復則病安。

3 驗案3:辨證-“方證相應”急性膽囊炎、膽石癥案

患者常某某,男,32歲,個體老板。因突發右上腹絞痛,伴發熱、嘔吐6 h,于2019年3月3日14時20分來診。

患者平素酒肉無度,且性躁易怒。來診前6 h,參加朋友婚宴,大碗喝酒、大口吃肉后,突發右上腹絞痛,伴劇烈嘔吐,嘔吐物為胃內容物,發熱(T38.3℃),家人速打120送至某三甲醫院急診科,行血分析、血尿淀粉酶、腹部彩超檢查,確診為“急性膽囊炎、膽石癥”,建議其手術治療,患者畏懼,聽聞我處中藥治療此等急癥效果頗佳,遂前來欲求中藥保守治療??淘\癥見:右上腹絞痛陣作,伴發熱,時嘔惡,嘔吐物為胃液,甚或為黃綠色膽汁,口干口苦口臭,平素食欲旺盛,睡眠尚可,大便粘滯不爽,小便正常。查見:T38.6 ℃,Bp145/92 mmHg。形體壯實,表情痛苦,面紅唇黯,咽赤,大腹便便,腹部飽滿充實,右上腹及劍突下壓痛明顯,無反跳痛。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數。中醫診斷為腹痛,依據黃師“方-病-人”思維診療模式,辨其人,為大柴胡湯體質,所患疾?。懩已?、膽石癥),亦屬大柴胡湯主治疾病譜的范疇,遂予的對之方大柴胡湯加味:柴胡40 g,制大黃10 g,枳殼30 g,枳實30 g,白芍40 g,赤芍20 g,黃芩30 g,姜半夏25 g,干姜6 g,大棗20 g,黃連6 g。2劑,顆粒劑,4袋,每隔5 h 1袋,開水調服。囑暫禁食1 d,次日上午復診。密切注意自身病情變化,若癥狀加重,請務必及時就醫。

復診(2019年3月4日10時):患者嘖嘖稱奇,自述腹痛大減,服用第二袋藥后即未再出現絞痛,今晨饑餓難耐,進食半碗小米粥,未見疼痛加劇,甚喜。服藥后共排大便三次,臭穢不堪,現覺右上腹脹滿不適,無嘔惡,發熱退,仍口干口苦口臭。查見:T36.8 ℃,Bp145/90 mmHg。右上腹及劍突下壓痛減輕。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前方柴胡減至30 g,3劑,顆粒劑,6袋,每隔8 h1袋,開水調服。囑務必戒酒,禁油膩,食清淡,五六分飽即可,且需勿急勿躁。2日后復診。若病情有變化,務必及時就醫?;颊哳l頻應是。

三診(2019年3月6日):患者右上腹疼痛消失,但覺脹滿感,程度不甚,食后稍顯,口苦口干口臭減輕,嚴遵醫囑,進食清淡,睡眠可,大便稀,小便黃。查見:T36.6 ℃,Bp140/88 mmHg。右上腹及劍突下輕微壓痛。舌質紅,苔黃膩,脈弦滑。調方如下:柴胡20 g,制大黃6 g,枳殼20 g,枳實20 g,白芍20 g,赤芍20 g,黃芩25 g,姜半夏20 g,干姜6 g,大棗20 g,黃連6 g,生石膏40 g。7劑,顆粒劑,14袋,早晚各1袋,開水調服。囑戒酒,少油膩,規起居,暢情志,適勞逸。汗顏病痛,脾氣大減,表示要長期服用此藥,以防病情反復。余笑然,囑中病即可,自身養生防護最為重要,正所謂“防重于治”。

四診(2019年3月13日):右上腹已無疼痛及脹滿感,口苦口干口臭明顯減輕,余癥釋然。舌質略紅,苔薄黃膩,脈弦滑。前方中,黃芩減至20 g,生石膏減至30 g,7劑,顆粒劑,共14袋,日1袋,睡前1 h開水沖服。調攝同前。

五診(2019年3月20日):自述無明顯不適。查見:Bp140/90 mmHg,右上腹及劍突下無壓痛。舌質略紅,苔薄黃膩,脈弦略滑。調方如下:柴胡20 g,制大黃6 g,枳殼20 g,白芍20 g,赤芍20 g,黃芩20 g,姜半夏20 g,干姜6 g,大棗20 g。7劑,1/2服法,善后。隨訪半年,安。

按語:臨證中,余尤為崇尚黃師獨創的中醫經方“方-病-人”思維診療模式,即每一張經方都有其主治疾病譜及適用的體質特征。同時,黃師又將“方-病-人”思維診療模式,形象地總結為“方證三角”,具體言之,即“證”乃“病”與“人”臨床資料的匯總與提煉,為精準使用某方的臨床綜合證據,與傳統的“方證相應”不盡同,是對傳統“方證相應”內容的發展和補充。每每通過視形、問癥、查舌、望咽、驗脈、切腹,明確指征,識人辨病,匯集臨證證據,心中了然,精準施方,則效驗弘彰。

該病人平素酒肉無度,且性躁易怒。此次病發,亦緣于此。視其形-形體壯實、表情痛苦、面紅唇黯、大腹便便;問其癥-右上腹絞痛,伴發熱、嘔惡、口干口苦口臭;查其舌-舌質紅,苔黃膩;望其咽-咽赤;驗其脈-脈弦數;切其腹-腹部飽滿充實,右上腹及劍突下壓痛明顯。綜上,識其人,為“大柴胡湯體質”;辨其病,所患膽囊炎、膽石癥亦乃大柴胡湯主治之疾。故施予的對之方大柴胡湯,并依病況適時配入黃連(與黃芩、制大黃相合,取三黃瀉心湯之義)、石膏,增清熱瀉火、生津止渴之功。此乃“方-病-人”之“方證”相應也,故取效卓然。

總之,黃煌老師創建的“方-病-人”思維診療模式,為經方的運用貼上了“規范而實用”的標簽,易學、易懂、易用、易效,正如黃師本人所言:“方-病-人(體)”三者都是實實在在的,極少歧義性,是開展實證醫學研究的前提。在推廣經方過程中,方-病-人(體)思路簡易可操作……因為講“方-病-人(體)”是以當下所見為依據,所謂的“有是證用是方”,是一種個體化差異尋求法,鮮活而實用。如此則“仲景之道,至平至易,仲景之門,人人可入”之語不虛矣!

猜你喜歡
經方上腹顆粒劑
關于顆粒劑登記
對經方薯蕷丸的認識及臨床思考
千年“經方”祛病痛
如何用藥劑防治稻水象甲幼蟲
經上腹右胸兩切口施行食管中下段癌根治術臨床分析
胃病多久才算老胃病
8%好米得顆粒劑在寒地水稻秧田的使用方法
板藍根顆粒劑或可影響降壓
乏脂肪性腎臟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誤診1例
引起上腹部疼痛的有關疾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