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腰椎融合術后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護理

2020-12-23 22:37閻傳利孫啟會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55期
關鍵詞:抗血栓融合術腰椎

閻傳利,孫啟會

(1.泰安市立醫院,山東 泰安;2.解放軍960醫院,山東 泰安)

0 引言

腰椎融合術是治療腰椎不穩、腰椎滑脫癥、腰椎管狹窄癥的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療手段,具有療效確切、安全可靠、并發癥較少等優勢。腰椎融合術手術時間相對較長,術后臥床時間亦相對延長,因而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可能性增加,而一旦發生肢體深靜脈血栓,嚴重時可產生肢體感覺、運動功能障礙,肢體壞死等后果,嚴重影響術后康復及患者生活質量,甚至引起致命性的肺梗死[1-2]。由于腰椎融合術手術區域緊臨椎管、神經根,常規應用抗凝藥物有可能會導致椎管內血腫,產生急性神經壓迫等不良后果[3],因此筆者采取了一系列物理預防措施,在不使用抗凝藥物的情況下有效地預防了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形成,具有良好的臨床實用性和安全性,現總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自2017年11月至2018年12月,共計8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收入本科,完善術前檢查共有82例患者符合腰椎融合術指征并接受手術,其中男39例,女43例,年齡54~65歲,術前診斷為腰椎間盤突出癥22例、腰椎管狹窄癥31例、腰椎滑脫癥29例。對于以上手術患者,術前勸導其戒煙、戒酒;術后第1天起采取早期床上活動肢體、早期下床活動、穿戴抗血栓壓力帶、雙下肢氣壓治療、予以足量的圍手術期補液等措施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

1.2 方法

1.2.1 術前宣教

患者長期吸煙、飲酒可能會導致凝血系統處于高凝狀態,加之手術刺激及患者精神緊張,更進一步增加了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可能性[4],在術前主動告知下肢深靜脈血栓產生原因及可能后果,引起患者重視,勸導其于圍手術期戒煙、戒酒。同時也有意識地勸導其改變高鹽、高脂及高膽固醇飲食,避免一切可能會增加下肢深靜脈血栓發生的因素。同時告知患者術后需主動咳嗽、咳痰,這樣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肌肉活動量,也避免了痰液堆積在氣道中,導致術后肺部感染。

1.2.2 術后康復指導

大多數患者術后因為手術切口疼痛或害怕疼痛不愿意進行肢體活動,肢體血液循環速度減緩,加之術后凝血功能處于高凝狀態,這在客觀上增加了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風險。因而術后除了給予充分的鎮痛治療,還應告訴患者及其家屬在其力所能及的范圍內盡量多活動下肢,術后清醒即可進行下肢肌肉收縮鍛煉,如膝踝關節的屈曲、踝關節背伸及股四頭肌的收縮運動,以有助于腓腸肌肌間靜脈叢的靜脈血回流,有效地減少肢體深靜脈血栓的發生,術后24 h即可進行下肢抬高訓練。若無法配合主動肢體活動,可以選擇被動肢體活動,可采用的活動方式包括自肢體遠端至近端用手指或手掌按摩肌肉,每天約5~6次,每次持續8~10 min;過程中注意避免用力過猛或速度過緩。下肢關節的屈、伸被動活動,可應用連續被動活動訓練,每天2次,每次40~60 min為宜?;颊咝g后腰部射片檢查無異常,可告知患者在允許的范圍內佩戴支具早期下床活動,可先俯臥于床邊,待適應后扶其站立,最終達到自主活動狀態。

1.2.3 術后穿戴抗血栓壓力襪

抗血栓壓力襪采用特殊的材料和編織方法,對腿的不同部位產生不同程度的外部壓力,這種壓力自踝部、小腿、膝關節、大腿下部、大腿上部循序遞減。因此,抗血栓壓力襪可以起到保護靜脈管壁,促使血液單向流動,加速血液回流,避免靜脈血液長期淤積在下肢,進而減少深靜脈血栓形成的幾率[5]。本科對55歲以上,術后估計臥床時間較長的患者常規穿戴抗血栓壓力襪,穿戴過程中無患者自訴不適,它具有舒適性好、依從性高、效果確切等優勢。

1.2.4 下肢氣壓治療

氣壓治療儀的脈動氣流通過氣道進入緊束在肢體治療部位上的氣囊的氣室,氣囊隨著壓力的上升可對肢體進行大面積的擠壓、按摩,其擠壓力和刺激可達深部肌肉、血管和淋巴管,加壓時能使壓力部位靜脈血管盡量排空,加速血液回流,減壓時使靜脈血迅速自動充盈,從而顯著地增大血流速度。靜脈血流速度在擠壓時可達無擠壓時的1.75~3.6倍,這樣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血液淤滯,減少了血栓形成的可能性[6-7]。由于接受腰椎融合術的患者絕大多數為老年患者,因而筆者對其常規采用術后氣壓治療。臨床效果顯示,其療效良好、基本上不造成患者額外的痛苦。

1.2.5 圍手術期充分的補液治療

患者術后充分的液體灌注能夠避免因組織灌注不足而增加血液黏稠度,有效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可能性。在保證充分補液的前提下,注意圍手術補液速度不宜過快,補液量不宜過大,避免產生心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嚴重后果[8]。

1.2.6 術后藥物治療

患者術后應用低分子量肝素鈉0.4 mL,1次/d或低分子肝素鈣5 kU,1次/d,有效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并定期檢測凝血及血漿D-二聚體。

2 結果

82例患者均順利完成手術并采取上述物理預防措施,圍手術期未觀察到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臨床表現,如患肢腫脹、增粗、疼痛、淺靜脈擴張、皮膚色素沉著、行走后易疲勞或腫脹加重等。

3 討論

脊柱外科手術患者體質不同,加之全身麻醉及手術創傷較大,術后臥床時間長,所以發生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可能性較大。術后應避免行下肢靜脈穿刺,尤其是反復靜脈穿刺,防止大范圍血管內皮損傷導致血栓形成。物理預防與抗凝藥物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可避免術后出現血腫壓迫神經等嚴重后果。但是如果患者具有明顯的高凝狀態,則需要在嚴密監護的前提下使用抗凝藥物。術者在施行手術時動作及操作需輕柔,盡量減少組織損傷,做好傷口的沖洗與縫合,減少組織因子等促凝因子的生成與擴散。在上述預防措施的基礎上,圍手術期充分的鎮痛治療也是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的關鍵。良好的鎮痛治療可以有效地改善患者不適癥狀,提高他們術后主動活動的參與度,使得患者能夠早期下床活動,縮短術后臥床時間,進而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發生概率。我們在臨床實踐中采用超前鎮痛、多元化鎮痛的理念。即在術前予以充分鎮痛,以提高痛閾;術前、術中、術后均予以鎮痛,以保持于術后的無痛或輕度疼痛狀態,可以大大減少手術后止痛藥用藥量[9]。臨床上所采取的常用鎮痛方法包括口服鎮痛藥物、肌肉或靜脈滴注鎮痛藥物,對于疼痛程度較輕的患者,通常采用口服或肌注非甾體抗炎藥物,如患者疼痛程度較重,可持續靜脈滴注非甾體抗炎藥物,對于疼痛程度極為嚴重的患者,必要時使用阿片類藥物,如杜冷丁、嗎啡肌注以緩解疼痛。

綜上所述,護理人員在預防脊柱融合手術后的下肢深靜脈血栓臨床工作中,需要對患者實施詳盡的健康教育,使其認識到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重要性并掌握預防方法;監督指導患者各項預防措施的認真落實;采取積極的護理干預措施預防其發生,才能有效地減少下肢深靜脈血栓的危害。

猜你喜歡
抗血栓融合術腰椎
顯微鏡輔助下頸前路減壓植骨融合術治療頸椎病療效研究
后路內固定融合術治療脊柱胸腰段骨折療效分析
“胖人”健身要注意保護腰椎
CT及MRI在腰椎管狹窄癥診斷中的應用
腰椎滑脫可以靠按摩恢復嗎
膝關節融合術治療挽救性人工膝關節感染可以獲得持久的效果
踝關節融合術治療足踝創傷性關節炎的臨床效果分析
紅花二米粥能抗血栓
紅花二米粥抗血栓
低分子肝素鈣改良皮下注射抗血栓的臨床效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