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關于方言戲曲文化危機的思考

2020-12-23 04:25趙鴻宇
藝術科技 2020年22期
關鍵詞:文化多樣性文化保護戲曲

摘要:我國幅員遼闊,民族眾多,語種龐雜,不同的語種演變成了不同的戲曲文化,如北京方言演變成了京劇,河南方言演變成了豫劇,浙江方言演變成了紹劇和越劇等。我國的方言戲曲文化源遠流長,蘊含著中華大地各個民族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對方言戲曲文化的傳承與保護也應提上日程。

關鍵詞:方言文化;戲曲;文化多樣性;文化保護

中圖分類號:J61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0)22-0-02

0 前言

中國方言戲曲文化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各地方言和各民族方言所演變成的戲曲文化都是中華民族燦爛的瑰寶。然而反觀當今社會,我國各民族的文化多樣性正在逐漸走向趨同,隨著改革開放和計劃生育的實行,我國人口出生率逐年走低,年輕一代正在慢慢喪失說方言的能力,在我國各地校園,幾乎到處都可以見到“請講普通話,請寫規范字”的標語和口號。筆者認為,普通話的推廣和方言的保護并不是水火不容的關系,在普及推廣普通話的同時,也不能忘記傳承和延續中國的傳統方言,因為方言是戲曲文化的根基所在,一旦方言走向絕跡,那么戲曲文化也將無法得到傳承從而失傳??偠灾?,不能將普通話的推廣和方言的保護割裂開來,因為保護戲曲文化的前提和基礎是保護方言文化。

1 我國方言戲曲文化的內涵與淵源

我們常說,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一方的地域文化就能造就一方的語言文化,而一方的語言文化就能升華成一方的戲曲文化。我國傳統的戲劇形式多種多樣,而戲曲則是其中最為重要的一種表現形式,也是我國最具有民族特點和風格的藝術樣式之一。中國的戲曲文化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時代用來娛神的原始歌舞,中國自古以來就是禮儀之邦,我國的傳統文化大都可以追溯到上古時期的祭祀活動。正如“刑始于兵,禮起源于祭祀”,簡而言之,戲曲文化的前身即為“禮”?!墩撜Z》中有道:“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庇纱丝梢?,禮的待遇和規格針對不同等級的人也是大為不同的。我們在許多影視作品中都能看到許多宮廷戲曲的片段。其中的相似之處在于,這些戲曲的觀賞對象大多為帝王將相。也就是說,在我國古代,戲曲文化并不是布衣平民能夠欣賞的,戲曲之所以能夠成為“禮”,也暗含了古代先人對于戲曲地位的評價之高。然而隨著禮樂制度的崩壞,戲曲也終于流入了民間尋常百姓家庭。在古代中國,并沒有所謂的普通話作為官方語言。尤其是春秋戰國之后,諸侯割據,還形成了不同的文字。杜牧的《阿房宮賦》中寫道“六王畢,四海一”,即便秦滅六國形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秦始皇又使得舉國書同文,車同軌,但是有一樣東西是無法統一也是不可能統一的,那就是方言文化??梢?,方言文化于華夏文明是如此根深蒂固不可動搖。因此先人就將方言進行藝術加工,將農耕文明的生產生活以藝術的形式加以保存,形成了后人熟悉的楚辭漢賦等。先秦時期的楚辭正是以唱的方式加以表現的,那時的楚辭,就已具備了中國傳統方言戲曲的雛形?!暗胤綉蚯怯谜Z言來傳遞信息并對其進行裝飾的藝術之一,是在獨特的、自由的地方文化環境下孕育的獨特藝術?!盵1]由此可見,地方戲曲文化的確已存在了上千年的歷史,隨時歷史的變革和封建王朝的更替,方言戲曲文化也逐漸形成了相對穩定和派別,如北京的京劇、四川的川劇、浙江的越劇、河南的豫劇、江蘇的昆劇等。

2 方言戲曲文化傳承的困境

隨著經濟發展的日新月異,科技的進步,以及社會觀念的變革,在八九十年代以來,尤其是我國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之后,出現了大規模的人口流動和遷徙。再加上我國經濟發展的不平衡,大量的內陸省份人口流動匯集到東部沿海等經濟發達的地區,這就導致了方言的使用人群急劇萎縮,方言文化的多樣性也受到了挑戰。尤其是在我國東部沿海這些經濟較為發達的地區,新生一代已逐步喪失了使用方言的能力,在家庭中到學校到公共場合,年輕一代使用方言的機會和頻率在急劇下降,這個現象在出生于千禧年前后的青年人群中尤為明顯,使用方言的人群大都集中在千禧年出生人口的上一輩,也就是20世紀70年代之前出生的人群。然而不可忽視的是,我國雖然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可是人口出生率卻在逐年走低,人口老齡化也在日趨嚴重,這就意味著當今現存的人口再繁衍5代甚至3代以上,將會有大量的方言走向消亡。

方言作為特殊的語言,更加能體現我國各地不同的風情與特色。而方言戲曲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在發揚與傳承中華文明的功能上發揮出舉足輕重的作用?!爸匾暦窖栽诘胤綉蚯械倪\用,既利于改善漢語方言的生態,也有助于緩解中國戲曲的衰弱?!盵2]

方言戲曲凝結著各個地域文化的精華,方言戲曲作為方言的藝術結晶,其歌詞反映出了當地勞動人民生產和生活的狀態,凝聚了數千年來本民族和本地域內人民群眾的智慧。筆者認為,國家應當在提高自身國際話語權的同時,將自己的傳統戲曲文化發揚出去。反觀美國日本等國家,美國的好萊塢文化和日本的動漫文化之所以能影響全世界,離不開本國政府的大力扶持和對文化產業的高度寬容政策。我們國家雖然已成為了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對于發揚本國的傳統文化多少有點顧此失彼。我國的方言戲曲,如豫劇、昆曲、紹劇,還遠遠沒有能達到在國際舞臺上大放異彩的程度。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方言戲曲文化在本國就已經走向沒落了。首先,中國傳統方言戲曲的接班人正在流失,以京劇為例,作為中國的國粹,京劇的受眾數量已遠遠不如以往,培養一個京劇的接班人需要10年甚至20年的時間,京劇的學徒往往都是從小就進入戲班學習本領。而隨著西方發達國家的文化輸出,我國的年輕一代也有相當一部分人呈現出“崇洋媚外”的心理,大家都青睞于看美國好萊塢的電影,聽美國歌星的歌曲,看日本的動漫,甚至最近幾年還在國內興起了各種國外傳來的服飾文化。由于美日這些傳媒強國的文化輸出,其語言文化也隨之傳入我國,甚至產生了一個有趣的現象,就是有相當一部分日本動畫愛好者,不會說自己的方言,反而通過觀看日本動畫而學會了許多日文中的日常用語。筆者認為,作為個人的興趣愛好,這無可厚非,然而站在國家文化和語言戰略的立場上,這更像是一種悲哀。

中國傳統方言文化以戲曲的形式展現出來時,就是國家的藝術品,遺憾的是,愈來愈多的年輕一代完全沒有接觸過任何戲曲,取而代之的則是流行音樂和快餐文化。當人們談起“沙家浜”“朝陽溝”的時候,老一輩人總會津津樂道回味無窮,然而00后甚至90后,對其中的故事和背后的蘊含卻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

就我國的廣播電視欄目而言,每個省份都有自己的衛視,然而這些地方衛視卻大多陷入了過度商業化的泥潭,各大衛視為了賺取收視率和網絡流量,會邀請大量當紅“流量明星”來參加節目,不惜降低節目品質而博人眼球。我國的大眾傳播媒體正在無形中走向病態的趨勢,為了眼前的利潤而不顧一切?,F如今,幾乎每個青年電視觀眾都知道《快樂大本營》《極限挑戰》等綜藝節目,卻很少有人知道河南衛視有一個叫作《梨園春》的戲曲節目??陀^而言,這是一個不可逆轉的現象,而且如果國家再不重視對傳統方言戲曲文化的保護,在將來,這些傳統戲曲欄目也會銷聲匿跡。中央電視臺曾經有一檔名為《曲苑雜壇》的節目,主要內容是向受眾傳播中國傳統戲曲和相聲雜技文化,然而就是這么一個口碑爆棚廣受好評的欄目,在經歷了20年風風雨雨后也逃脫不了停播的命運。不可否認的是,中國傳統戲曲類欄目確實已經跟不上現代人快節奏的生活了。但是這并不是件公平的事情,中國傳統文化理應呈現出一種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狀態,為何經歷了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經濟全球化以及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這些優秀的方言戲曲語言文化就注定要被埋沒在歷史的車輪里呢?反觀近些年的春節聯歡晚會,其收視率逐年走低,語言類戲曲類節目也是一年比一年少,這些節目毫無例外地讓位給了流行歌曲節目。不過值得慶幸的是,春晚每年還是都保留了傳統戲曲節目,國家也意識到了國粹不可丟,中國傳統戲曲文化即便只能迎合一小部分人的興趣,也不能將之拋棄,因為那一小部分受眾或許就是傳統戲曲文化的接班人。

3 方言戲曲文化傳承的保護

“從文學的層面來看,戲曲藝術本身就是語言的藝術,它是以語言——或口語或書面語的形式承載著社會歷史,反映著時代生活,因而無論是社會方言還是地域方言,與中國的戲曲藝術之間都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盵3]

針對美日等國家的強力文化輸出,我國對傳統文化的保護和發揚工作就顯得更加迫在眉睫。在國際社會博弈的舞臺中,文化軟實力的作用顯得尤為突出。中國在海外開辦多所孔子學院,宣揚漢文化和中國傳統的儒家思想,而在國內對方言的保護卻明顯相對薄弱,這是一個較為尷尬的現狀。我國有如此豐富的傳統文化,傳承之路卻顯得十分坎坷,原因就在于我國當今社會文化價值觀的偏離和扭曲。就中國傳統方言戲曲文化而言,我們的方言戲曲文化依舊處于在國門內原地踏步的階段?;蛟S有人會覺得,我們自己的傳統戲曲類節目,即便傳播到海外,外國人看不懂也理解不了,那么推動文化“走出去”又有什么意義呢?但事實上,中國傳統戲曲文化,是一種民族精神的象征,它已超越了娛樂和表演的性質,戲曲文化的實質內涵是中華民族的性格和氣質。我們迫切地需要打造本國的文化核心競爭力,“文化核心競爭力是一種文化以其特有的、難以復制的、能形成持續競爭力的個性特色為依托,通過整合其他方面能力而形成的,是影響文化發展全局的系統競爭能力”[4]。

我們有需要也有必要向世界展示我們的文化,彰顯我們民族的氣質。在海外,有許多旅居在外的華僑,也有許多華裔,不管是華人也好華裔華僑也罷,他們都流淌著中華民族的血液。筆者認為,國家有必要以立法的形式來推動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方言戲曲作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屬于無形的財富,是全國人民乃至全人類的財富。方言戲曲雖然屬于智力成果,但卻不屬于知識產權的范疇,這就使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和保護處于一個無法可依的境地。

方言戲曲文化的傳承,離不開對人們方言文化戲曲興趣的培養。國家有必要將中國傳統方言戲曲文化推廣至校園,讓年輕一代聆聽和觀賞中國民族的傳統文化?!暗胤綉蚯鷮Υ髮W生精神塑造和道德觀引領的作用是潛移默化的,通過將地方戲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設體系,可以幫助學生形成慎獨、內省、主敬、養氣的文化自覺,潛移默化地影響其內在品質?!盵5]讓方言戲曲文化走進校園是最實用并且十分高效的傳承中國傳統戲曲文化的方法,我們需要反省自己在發揚和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時的不足,反思為什么日韓等國家的文化在國內是如此受歡迎,如韓國的青春偶像劇在國內風靡,而且這些作品的受眾基本上都是國內的學生群體??梢园l現,現代社會的青年與中國優秀傳統文化漸行漸遠,這背后的確存在著教育和培養的缺失,在校園內宣揚方言戲曲文化是為了讓學生耳濡目染,發自內心地去接近、去喜愛這門藝術,而不是把它當作一項任務或者課堂作業。因為只有讓接觸者發自內心地愛上中國傳統方言戲曲文化,我們的文化傳承之路才能不斷地延續下去。

4 結語

縱觀當今國內的各省地方媒體,方言戲曲節目的數量都呈現減少的趨勢。正是由于會講方言的人越來越少,方言戲曲的傳承者和表演者也越來越少,收聽方言戲曲欄目的受眾也越來越少。最重要的是,方言戲曲文化傳承的接班人也在不斷流失,形成了一種不良循環。國家應當以包容和積極的態度推動方言戲曲文化的傳承,應在大眾傳媒市場上放寬政策,多開設人民群眾喜聞樂見的文化節目,培養更多青少年和兒童對中國傳統方言戲曲的興趣,可以推動中國傳統方言戲曲走進校園,在中小學進行義演等,這些方法都有利于傳承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方言戲曲文化的保護任重而道遠,值得我們每一個人深思。

參考文獻:

[1] 傅潤楊.影視化發展:地方戲方言不可廢[J].安慶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36(04):111-114.

[2] 謝建娘.方言生態危機與地方戲曲[J].寧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8,40(04):30-33.

[3] 邱劍穎.絆腳石還是語言命脈——方言于地方戲曲之意義辨析[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08):141-145.

[4] 孫曉濤.論地方戲曲保護和傳承與增強文化核心競爭力[J].四川戲劇,2012(02):58-59.

[5] 郭萍倩,張亞鋒.地方戲曲融入高校文化建設的可行性對策[J].安陽工學院學報,2019,18(05):53-55.

作者簡介:趙鴻宇(1995—),男,浙江杭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民事訴訟法學。

猜你喜歡
文化多樣性文化保護戲曲
戲曲其實真的挺帥的
用一生詮釋對戲曲的愛
論戲曲批評的“非戲曲化”傾向
網絡自制劇及其文化多樣性缺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