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題”盡其用,讓課堂更有“張力”

2020-12-23 04:45朱翠云
小學時代·中旬刊 2020年8期
關鍵詞:題組梯形變式

朱翠云

【摘 ?要】 ?近年來,題組教學被廣泛應用到小學數學課堂中。題組是源于課本又沒有拘泥于課本的一種練習形式,可以促進學生深入思考,掌握知識內涵,也可以幫助教師進行教學診斷。因此,教師應當靈活使用,幫助學生跳出多而雜的“題海戰術”,建立完善的認知建構,讓數學課堂更加高效、更加精彩。

【關鍵詞】 ?小學數學;題組教學

題組,相信大家并不陌生,是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有目的、有意識地將內容相關、形式相似、算法相近的題目放在一起,讓學生在比較和辨別的基礎上,掌握題目的核心要領,真正變以往的“告知”為“發現”,實現有效學習、高效學習和深度學習。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不注重運用題組,往往是在教學新知后,照著例題為學生設計大量的、重復的練習,學生只能被動應付,疲憊不堪,但面對變式性的題目時,不知如何入手解答,嚴重挫傷了學生學習數學的信心和熱情。因此,教師應扭轉以往的作業觀,引入題組教學,讓學生學會區分易混淆的知識點,不斷增強學習能力和思維品質,建構更加優質的數學課堂。

一、相似性題組——凸顯內涵

小學數學課本中的很多知識點,表述相似,內容相關,但本質上卻有很大的區別,這就給小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不小的難度,他們經常被知識的表面現象所蒙騙而產生混淆,在解題的過程中就會表現出這樣或者那樣的錯誤。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針對混淆點,為學生設計相似性題組,讓學生在完成題組的過程中,幫助學生溝通知識間的聯系,使他們對知識的認知從模糊走向清晰,構建良好的知識結構。

在教學分數應用題時,很多學生對“分率”與“數量”經常產生混淆。于是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題組:

(1)一根鐵絲長5/9米,已經用去1/5米,這根鐵絲還剩多少米?

(2)一根鐵絲長5/9米,已經用去1/5,這根鐵絲還剩多少米?

通過對題目中的兩道題目進行比較,不難發現,它們相似性很高,僅一字之差,但解答方法卻有很大的區別。兩根鐵絲原先的總長度是相同的,但用去的部分卻不同。第(1)題中的“1/5”表示具體的數量,可以列出這樣的算式解答便可:5/9-1/5;第(2)題的“1/5”表示的是分率,因此先要算出它對應的數量,然后用原來的長度減去用去的長度便可,可以列出這樣的算式來解答:5/9-5/9×1/5。學生通過這樣的比較性題組,可以強化對“分率”與“數量”的辨析,從而更好地解答與分數相關的應用題。

二、比較性題組——揭示規律

蘇教版小學數學課本中,有很多章節涉及到規律探索的內容。但學生學習這部分內容時,經常摸不著頭腦,不知從何處入手。因為規律的探索,對學生的抽象邏輯思維要求較高,但小學生由于年齡的緣故,他們的認知經驗不足,思維能力也很薄弱,這就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了不小的難度。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比較性題組,將規律性知識融入到題組中,讓學生在分析題組、解答題組中,順利地歸納、總結出規律性內容,真正使學生在比較中思考,在思考中成長。

在教學三位數乘一位數時,為了讓學生掌握計算規律,教師為學生設計了比較性題組:

(1)250×2×4= ? ? ?(2)75×2×3= ? ? ?(3)40×3×3=

250×8= ? ? ? ? ? ?75×6= ? ? ? ? ? ?40×9=

教師先出示了最左邊一列的兩道題目,讓學生進行口算,得出結果,學生自然會發現上下兩道算式的結果相同。但若此時就讓學生概括規律,難免會顯得 “以偏概全”,因為學生此時的思維還是困頓的。于是,教師又先后出示了題組(2)和(3),學生通過計算,很快發現(2)(3)上下兩道算式的結算也相同。此時,教師因勢利導,讓學生比較三組題目有什么共同點,順利地總結出規律性內容:一個數連續乘兩個數,就等于這個數乘這兩個數的積。教師沒有滿足于此,而是讓學生再次舉例,驗證結論的正確性和廣泛性,進一步理解、掌握規律。

三、變式性題組——變通求活

在數學課堂中,經常發現學生對課堂中呈現的例題掌握得很好,面對同一類型的題目也能輕松解答。但問題變換角度后,需要逆向思考時,學生的處理方法依舊單一,缺乏變通,正確率很低。探尋其根源,是因為變式問題對條件和問題進行了變換,學生無法靈活應對。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對課本例題和習題的“改裝”或引申,為學生設計變式性題組,將單一的問題從不同角度向外擴散,培養學生舉一反三的能力,更好地擴展他們的認知結構。

在教學梯形的面積后,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變式性題組:

(1)一塊梯形的麥田,它的上底是70米,下底是上底的2.5倍,高是40米,它的面積是多少平方米?

(2)一塊梯形的麥田,它的上底是70米,下底是上底的2.5倍,面積是4900平方米,它的高是多少米?

上面的變式性題組,第(1)題難度不大,直接可以根據課堂中所學的梯形面積計算公式進行解答,學生們把相關的數據代入公式便可以算出結果,加強了學生對公式的印象,做到學懂、學會、會用。而第(2)題,顯然不是順向思維可以解答的,需要學生進行逆思考。盡管很多學生也會意識到這一點,但很多學生會陷入這樣的誤區:透過題目中的已知條件,先求出梯形的下底的長,然后用面積除以梯形上底和下底的和,顯然這樣算是不對的。因為學生忽視了梯形面積計算公式中的“÷2”,在對面積計算公式逆運用的過程中,應該用梯形的面積先乘2,然后再除以梯形上底和下底之和??梢?,變式性題組的應用,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升華認知,還可以取得會一題、明一路、通一類的教學效果。

四、開放性題組——發散思維

眾所周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是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重要目標之一,然而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很多教師總是以“標準答案”來衡量學生解題的正確性,如果稍有出入,就會打上“×”,顯然這樣的做法是與新課改背道而馳的,這扼殺了學生創造性思維的發展。而策略多樣化是新課程標準重點倡導的教學理念之一,只要學生的思路講得通、理得順,教師都應當予以肯定。因此,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開放性題組,開闊學生視野,讓他們跳出常規思維,學會創造。

在教學長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積后,為了讓學生更好地掌握周長和面積的內涵,教師為學生設計了這樣的開放性題組:

(1)用一根20厘米長的細繩,圍一個長和寬都是整厘米的長方形,所圍長方形的面積是多少?

(2)用20個邊長1厘米的正方形,去拼成一個長方形,所拼長方形的周長是多少?

這個題組中的兩道題目,具有很強的開放性,具有多樣解法。第(1)題,可以抓住“周長不變”為突破口,因為不管怎樣圍,所圍長方形的周長都是20厘米,但圍出來的面積卻有多種不同的情況。第(2)題,用正方形拼長方形,可以抓住“面積不變”進行,因為不管怎樣拼,拼成后的長方形面積都是20平方厘米,但圍出來的長方形的周長卻有多種不同的情況。通過開放性題組的訓練,旨在拓展學生的思維,跳出常規思維的束縛,讓學生明白周長和面積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周長相同,面積不一定相等;面積相等,周長也不一定相同。

總之,題組是鞏固知識、形成技能的有效形式之一,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有著至關重要的影響。因此,在以后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根據所學知識,為學生設計針對性高、靈活性強的題組,讓學生在題組訓練中,更好地提升思考力和創造力,使他們在學習的道路上能夠越走越遠!

【參考文獻】

[1]劉愛武.有效設計練習題組,激活小學數學課堂[J].試題與研究,2018(34):29.

[2]吳緒蓉.題組:構建高效數學課堂的“橋梁”[J].新課程導學,2019(34):39.

猜你喜歡
題組梯形變式
自卑的梯形弟弟
商榷這道商榷題的修改題組
小學數學“題組教學策略”之管見
從“解法自然”悟“變式自然”
以“題組”為抓手,促進學生審題能力的提升
類正弦定理猜想
例談基本不等式的變式應用
《梯形》測試題
等腰梯形的判定檢測題
梯形測試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