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某醫院腎內科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患者血培養送檢問題管理對策

2020-12-24 14:06萬思靜宋江勤劉玉蘭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關鍵詞:腎內科醫囑標本

萬思靜,宋江勤,劉玉蘭

(湖北省天門市第一人民醫院 院感科,湖北 天門)

0 引言

血培養是診斷血流感染的重要手段,可明確感染的病原體,給臨床提供重要的病原學診斷依據[1]。根據WS/T 503-2017《臨床微生物實驗室血培養操作流程》,當懷疑有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時,短期外周導管血培養應采集2套;保留導管患者至少采集1套靜脈外周血培養,同時應盡快采集等量的1套導管血培養;腎內科留置中心靜脈導管患者較多,雙側雙瓶送檢率低,單瓶送檢現象較普遍,易造成CRBSI患者漏診,給臨床診斷和治療帶來困難,也不利于提高檢驗科標本的送檢質量。本研究以腎內科為試點,取得了顯著效果,現將管理前后效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臨床資料

選擇2018年4月1日至2019年9月31日腎內科疑似或確診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患者為研究對象,并對血培養送檢情況進行統計。

1.2 研究方法

1.2.1 干預前期(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9月31日)

醫院感染科專職人員排查并統計腎內科住院患者疑似或確診導管相關血流感染人數、血培養送檢瓶套數、送檢率。

1.2.2 干預期(2018年10月1日至2019年3月31日)

醫務科邀請省內和院內微生物專家對腎內科醫護人員進行血培養送檢規范、血培養結果的評估進行培訓,提高醫務人員對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患者外周血和導管血血培養結果的理解和判斷。

(1)護理部請檢驗科主任對護理人員血培養規范采集和運輸流程進行培訓,并給護理人員發放“檢驗與臨床《用戶手冊》”;提高護理人員對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患者血培養雙側雙瓶重要性的認識,同時,能對醫生開具的血培養醫囑起到事前監督的作用。同時也對血培養的規范采集操作、采血量和送檢時機進行培訓,降低血培養采集和轉運過程中造成的污染。

(2)醫院感染科專職人員不定期、不定時對腎內科中心靜脈置管操作和血培養標本采集及送檢流程進行督查,并與操作人員及時進行交流反饋,提醒臨床醫務人員對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患者醫囑開具血培養瓶套數、醫囑的核查、血培養瓶貼打印、采集等多個環節進行干預。

(3)每季度在醫院感染通訊中對CRBSI診斷標準進行解讀,提高臨床醫生對導管相關血流感染血培養送檢瓶套數的正確理解。

(4)每月通過醫院辦公系統對腎內科血培養標本送檢情況進行反饋。減少腎內科醫生對疑似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患者血培養瓶套數的不規范開具醫囑行為。

(5)發現有疑似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患者血培養送檢數不正確,將交質控辦,與科室績效掛勾;通過經濟手段對導管相關血流感染血培養正確的瓶套數有一個警醒作用。

(6)與物價科、信息科聯系,變更醫囑模塊,醫生開具血培養(導管),會自動生成兩個(需氧和厭氧)標簽,從源頭上提醒腎內科醫生對導管相關血流感染血培養醫囑進行正確開具。

1.2.3 干預后期(2019年4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

每季度在院感通訊、質控簡訊和全院季度檢查中對腎內科疑似導管相關血流患者血培養送檢情況進行反饋,并對結果進行分析,持續改善血培養送檢質量。

1.3 統計學方法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7.0進行分析處理,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表示,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實施管理后,2019年4~9月腎內科送檢血培養272例次,與2018年4~9月送檢情況相比,送檢單瓶率由31.18%降到1.10%,送檢單瓶數例數顯著減少;≥2套送檢率送檢率顯著增加,由干預前的4.18%上升到60.66%;血標本的污染率也有明顯下降,由23.95%降到6.99%。這給臨床醫生診斷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提供可靠的病原學依據,詳見表1、2。

3 討論

表1 干預前后血培養送檢瓶套數和構成比較[n(%)]

表2 干預前后血培養標本污染例數和污染率比較(n, %)

血流感染作為我國常見的醫院感染類型之一,具有起病隱匿、進展迅速、治療困難和預后不佳等特點,國內外的數據對比顯示我國存在血培養送檢不足,血流感染漏診嚴重等現象[2-4]。腎內科患者留置中心靜脈導管多,且時間長,一直是醫院感染部門關注和監測的重點,血培養的送檢質量顯得尤為重要。通過連續監控反饋、采取改進措施,血培養的送檢率,特別是病原體感染高發的重點科室,可提升至60%以上。同時,雙套血培養檢測陽性比單次血培養檢測陽性在診斷病原菌引起的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更具有臨床價值[5]。

本研究表明,干預前腎內科疑似CRBSI患者血培養送檢單瓶率高,雙瓶送檢率低,血培養污染率高,干預后改善明顯,污染率由23.95%下降到6.99%。同時血培養污染率還受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如護理人員采血的部位、采血量、采血時機、手衛生依從性、采血后送檢時間等均會影響血培養報告結果[6]。

綜上所述,科學的管理能有效地提高腎內科疑似導管相關血流感染患者血培養送檢質量,提高血培養標本雙套規范送檢率,降低污染率,為臨床合理治療和用藥提供科學依據。

猜你喜歡
腎內科醫囑標本
不明原因肝損害的32例肝組織活檢標本的29種微量元素測定
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在腎內科的應用分析
鞏義丁香花園唐墓出土器物介紹
COVID-19大便標本采集器的設計及應用
持續血液凈化在腎內科治療中的臨床作用價值
懷孕后患慢性腎炎怎么辦?
醫院H IS 系統下電子醫囑的規范管理
遵循醫囑
面對“口頭醫囑”,護理人員須謹慎
電子醫囑處理本設計與應用效果觀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