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胃腸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研究

2020-12-24 13:58孟海劉蓓蕾朱利玲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 2020年88期
關鍵詞:切除率息肉胃腸道

孟海,劉蓓蕾,朱利玲

(江蘇省鹽城市濱??h人民醫院,江蘇 濱海)

0 引言

胃腸息肉病是常見的消化科疾病之一,其中包含:胃息肉病、腸息肉病兩大類型[1]。胃息肉是一種在胃粘膜表面長出的突出上皮組織形式。一般來說,小的胃息肉不容易被找到?;加羞@種疾病的患者一般是在胃鏡檢查或進行其他胃手術中被發現;腸道息肉是腸內局部粘膜增大引起的一種隆起樣病變[2-3]。腸息肉在大腸中更常見?,F階段,隨著內窺鏡治療技術的不斷改進,胃腸息肉檢測率有所提高。過去,氬束凝治療被臨床用作治療胃腸息肉的主要方法。該手術操作具有操作簡單,方便,但是不適合較大的及帶蒂息肉治療,內鏡下電凝切除手術適用于較大的及帶蒂的息肉和隆起性病變的治療,較大息肉和帶蒂息肉氬束凝治療,容易發生穿孔等并發癥[4-5]。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是一種新型的內鏡下的手術形式,對胃腸道息肉有著理想的治療效果。本次研究選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胃腸道息肉病變的患者,探討研究內鏡下黏膜切除術治療胃腸道息肉的效果及安全性,現推廣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收治的80例胃腸道息肉病變患者按治療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40例;在觀察組中,男28例,女12例。年齡:36~68歲,平均(52.1±3.2)歲;在對照組中,男29例,女11例。年齡35~69歲,平均(52.1±3.3)歲。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病癥、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知曉本次研究并簽署相關同意書。②患者符合胃腸道息肉判斷標準。③患者的息肉直徑<1.5 cm。排除標準:①免疫系統有缺陷的患者。②患有精神疾病或者配合度低的患者。③有傳染疾病的患者。

1.2 方法

在確定手術時間之前,醫護人員應該仔細詢問患者的用藥史,患者如果長期使用阿司匹林,應該建議患者在手術前5~7 d停止服用藥物。如果患者正在服用抗血小板藥物,在術前1周停止服用藥物,避免凝血功能被影響。護理人員引導患者擺出利于手術進行的體位,為患者建立靜脈通道,進行麻醉。腸鏡先從遠處慢慢向后退,檢查患者的息肉的數量、直徑大小和患者息肉的準確位置。

對照組患者采用氬氣凝固術治療,具體方法:通過內鏡管道插入氬束凝導管,看到探頭的第一色環顯露出時,放在息肉的正上方2~3 mm,通電,通電時長:1~3 s,持續到息肉組織消失。使用同樣方式將創面進行止血。

觀察組患者使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具體方法:①對患者的息肉黏膜使用美蘭溶液進行注射染色,確定患者的息肉類型。②使用圈套器將息肉基底緊套扎實,使用高頻電流電凝切除的同時收緊套圈。③檢查創面出血狀況,如果嚴重出血就是用鈦夾對創面進行止血操作。少量出血,就使用被稀釋過的腎上腺素均勻噴在創面。

兩組患者在手術后,醫護人員緊密監測患者的各項生命指標,必要時加用抗生素及止血治療,及時補充水解蛋白質和營養,詳細統計患者的病情改善情況和恢復情況。叮囑患者和家屬注意在術后必須臥床靜養,避免活動,禁食24 h后改流質飲食。

1.3 效果判定

3個月后復查胃鏡或者腸鏡,了解患者傷口愈合及息肉復發情況,對比兩組患者的臨床效果。具體臨床效果的判斷標準:①治愈:經過治療后,內鏡檢查結果顯示出息肉已經被徹底清除。②顯效:經過治療后,內鏡檢查結果顯示出息肉的體積減少70%。③有效:經過治療后,內鏡檢查結果顯示出息肉體積減少30%~60%。④無效,經過治療后,內鏡檢查結果顯示出息肉體積無減少??偱R床總有效率=[(顯效+有效+治愈)/總例數]×100%。

統計比較兩組患者的息肉完整切除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術后出血情況。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息肉復發概率。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

兩組患者在對比治療效果中,觀察組患者(97.5%)的治療效果明顯大于對照組患者(90.00%),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表2 兩組患者的息肉完整切除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穿孔情況對比[±s, n(%)]

2.2 兩組患者的息肉完整切除率、手術時間、術中出血情況、穿孔情況對比

兩組患者的出血發生率差異不大(P>0.05),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差距不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的息肉完整切除率、穿孔發生率均比對照組患者情況要好(P<0.05),詳見表2。

2.3 兩組患者的術后復發概率

觀察組患者術后復發1例,復發概率2.50%,對照組術后復發4例,復發概率10.00%,差異顯著(P<0.05)。

3 討論

胃腸道息肉在消化內科中屬于常見病、多發病之一,多發人群為中老年人群。初期發病,胃腸道息肉的患者并未出現典型的臨床癥狀表現。在病癥開始惡化時,患者就會出現:嘔吐、惡心、便秘、便血、腹痛等癥狀。隨著醫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內窺鏡粘膜的注射治療逐漸成為內窺鏡領域的新技術之一,其基礎是粘膜下注射。由于操作簡單、并發癥少和治療效果理想的特點,值得臨床推廣應用。黏膜下注射形成液體墊是該方法的一個關鍵技術。該方法的一個關鍵技術,從而不會對患者的外膜或肌肉層造成損害,從而顯著改善了手術的安全性。內鏡下黏膜切除術的治療一般來說,患者的胃部息肉注射必須從肛門側開始。而腸道息肉患者的注射必須從口腔側開始,以確保在對著內窺鏡頭的同時能夠完全看到病灶,并方便隨后的切除操作的順利進行。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兩組患者在對比治療效果中,觀察組患者(9 7.5%)的治療效果明顯大于對照組患者(9 0.0 0%),P<0.05,觀察組患者的息肉完整切除率、術中、術后出血發生率均比對照組患者要好(P<0.05),兩組患者的手術時間差距不明顯(P>0.05)。觀察組患者術后病變復發1例,復發概率2.50%,對照組術后病變復發4例,復發概率10.00%(P<0.05)。這表明,內鏡下黏膜切除術對胃腸息肉具有顯著的治療效果,并且該方法的安全性更高,并且由于胃腸道息肉患者在內鏡下黏膜切除手術的過程中由于息肉的病變的部位不相同,在治療過程中也存在差異。

綜上所述,對胃腸道息肉病變的患者使用內鏡下黏膜切除術能夠有效的提升臨床的治療效果,同時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概率,也表明了有較強的安全性,患者息肉的復發率也降低了,有著一定的臨床治療應用的價值,值得臨床推廣。

猜你喜歡
切除率息肉胃腸道
宮頸長息肉了怎么辦
酶可提高家禽的胃腸道完整性和生產性能
胃腸道腫瘤患者行腹腔鏡手術治療的效果觀察
眉弓入路顯微手術治療顱咽管瘤患者的臨床應用效果觀察
腸息肉防治莫入誤區
加速康復外科促進胃腸道功能恢復在肝移植術后早期的臨床應用
新輔助化療聯合術后同步放化療治療Ⅲ期胃癌的效果分析
胃息肉會發展成胃癌嗎?
前列腺組織切除量及切除率與前列腺等離子雙極電切術短期臨床療效的相關性
腸息肉為何不切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