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對“思辨哲學”的結構性解析
——以《神圣家族》中有關《巴黎的秘密》的評論為例

2020-12-25 01:34劉秀萍
山東社會科學 2020年2期
關鍵詞:塞利世界秩序秘密

劉秀萍

(北京交通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44)

在馬克思早期思想的發展中,他與青年黑格爾派之間的思想糾葛是一條中心線索。這其中,馬克思對作為這一派別哲學基礎的“思辨哲學”的分析和批判尤顯重要。在過去的研究中,人們多關注馬克思就“現實的蘋果、梨、草莓、扁桃”與作為“一般觀念”的“果品”之間關系的純學理分析①,鮮有論者涉及馬克思結合特殊語境和具體個案進一步展開的分析。而事實上,從《神圣家族》來看,馬克思對“思辨結構的秘密”的揭示,并沒有停留于抽象的說教和純邏輯的推理,而是借助青年黑格爾派成員塞利加·維什努(Szeliga Vishnu,此為筆名,原名Zychlinski Franz,1816-1900)對小說《巴黎的秘密》的評論完成的,思路及其論證都極為具體、形象、生動。所以,只有梳理和甄別這些內容和細節,才能完整把握馬克思對“思辨哲學”的結構性解析。

《巴黎的秘密》(Les mystères de Paris)是十九世紀法國作家歐仁·蘇(Eugène Sue,1804-1857)的代表作。這部一百多萬字的長篇小說分上下兩部,共52章,有著上百個人物,故事情節十分錯綜復雜。小說的內容大致是:蓋羅爾施坦公爵魯道夫曾同年輕、漂亮卻充滿心計的薩拉·塞頓小姐秘密結婚,生下一個女兒,后來發現了她的不忠,遂將其逐出自己的領地。為了緩解受騙后產生的抑郁之情,魯道夫去周游世界,想獎善懲惡,幫助窮人,弄清楚使人類受苦遭難的罪惡根源。他來到巴黎,混跡底層社會,喬裝巡行,進行拯救“墮落靈魂”的道德感化事業。小說以魯道夫微服出訪巴黎、賞善罰惡為線索,通過對妓女瑪麗花、寶石匠熱羅姆·莫萊爾、女工路易莎、公證人雅克·弗蘭、貴族夫人克雷門斯和薩拉·塞頓以及綽號為“笑面虎”、“操刀鬼”、“貓頭鷹”的各種人物命運的描寫,展示了貴族、下層貧民、罪犯三類人物的生活內幕和“秘密”,一定程度地反映了十九世紀三十到四十年代巴黎的社會狀況,特別表現了下層人民的生活、命運和痛苦,也對上流社會貴族階層表面上道貌岸然和實際上男盜女娼等情形作了大量的披露和揭發。

《巴黎的秘密》刊出后引起極大的社會反響,甚至越出國界,引起了作為德國思想新銳的青年黑格爾派成員的關注,其中塞利加·維什努在《文學總匯報》上發表了《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一文,根據他自己的理解和觀點對小說的故事情節進行了轉述,并對其中的人物進行了點評。鑒于此文將這樣一部“現實主義”小說“捧”成了“超現實”的“史詩”,在轉述時進行了“再加工”,加入了大量的虛構和解釋,甚至對各個人物作了完全不符合小說原創的“創造性”評判,馬克思將塞利加·維什努噱稱為“販賣秘密的商人”。這意味著,如果說《巴黎的秘密》展示了巴黎社會的“秘密”,塞利加·維什努的文章則又制造了一個與此決然無關的、新的“秘密”。

為了揭露思辨哲學的“秘密”之“創造性”,馬克思對比《巴黎的秘密》的具體情節,對塞利加·維什努的文章在“罪犯世界的秘密”、“上流社會的秘密”等方面所作的“制造”、“轉移”等工作作了細致入微的剖析,指出其思維方式的實質是“以純觀念、精神來理解和解釋世界”(1)參見劉秀萍:《思辨哲學與“巴黎的秘密”——〈神圣家族〉解讀》,《山東社會科學》2018年第4期。。不僅如此,馬克思還進一步考察了塞利加·維什努“絕對的秘密”的制造過程和技法。他發現,為了把這個“秘密”演繹成一個更加有思辨的設計感、更加接近思辨哲學目標的“思想物”,塞利加·維什努并沒有停留于為思辨的“秘密”尋找一個暫時的藏身之所,而是殫精竭慮,賦予“絕對的秘密”以絕對精妙的結構和功能,并且“魔術般”地在這個“秘密”與現實社會之間建立起了一個無障礙的“安全”通道,使“絕對的秘密”來去自如、進退適宜,達致了絕對、普遍的境界,然而,這一切卻與真實的現實生活、與《巴黎的秘密》所揭示的社會眾生相相去甚遠!

一、“絕對的秘密”的結構設計

馬克思指出,思辨哲學的“絕對的秘密”是思辨哲學家設計、創造、建構出來的。塞利加·維什努先是制造出了“秘密”,并把它確立為形而上學的主體,然后為它設計了從“罪犯世界”到“上流社會”的隱藏之地(2)參見劉秀萍:《思辨哲學與“巴黎的秘密”——〈神圣家族〉解讀》,《山東社會科學》2018年第4期。。同時,他又意識到,上流社會畢竟還只是現實社會的一隅,讓“秘密”躲藏到上流社會的內部很難達到與現實世界的同一。因此,繼“文明中的野蠻的秘密”和“國家中的無法紀的秘密”以及“有教養的社會的秘密”之后,他又為這個“輕浮佻達、無拘無束”的“秘密”做了“‘圣地’——小禮拜堂——門廳——非上流社會”這樣一個序列的結構設計:“圣地”是“秘密”的所在地,在圣地周圍有個小禮拜堂,由上流社會的特殊集團守護著,小禮拜堂的門廳通向非上流社會,生活在非上流社會的人民被擋在門廳之外。

顯然,塞利加·維什努為“秘密”所做的這個結構設計是異?!熬堋钡?。首先,它把現實社會人為地割裂成上流社會和非上流社會兩個部分,還在這兩個部分之間設立了一個屏障——門廳,這個門廳的詭異之處在于,“秘密”可以經門廳而出,但被隔在門廳之外的非上流社會的人民卻不能夠透過這個門廳往里窺視。也就是說,“高居”于“圣地”的“秘密”是自由的、可以“隨心所欲”的,但現實的非上流社會與它是完全不搭界的;其次,守護小禮拜堂的是上流社會的特殊集團——思辨的“圣地”的保護神,而并非現實的上流社會。所以,這個“秘密”與現實的上流社會也沒有一點關系,上流社會“有教養的”人也沒有可能去破解這個秘密??傊?,這個秘密也就是思辨哲學的秘密,與現實的巴黎社會、與生活在巴黎社會的人風馬牛不相及。它完全不是巴黎社會的秘密,而是思辨哲學家所設計出的“絕對的秘密”。它將遵循思辨哲學家的意愿,變成“整個世界的公共財產”(3)《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8頁。。

通過這樣精密的設計,“秘密”就被塞利加·維什努安放在了一個既與現實社會分離又貌似不與現實社會完全脫離的地方,其目的是為了它隨思辨所“愿”,讓這個形而上學的思想物與現實世界的關系由對立走向“同一”。

當然,塞利加·維什努也明白,作為“思想物”的“絕對的秘密”是孤立的、抽象的,要想將其變成“整個世界的公共財產”,與現實世界由對立走向同一,就必須讓它走出“圣地”,作用于現實世界。為此,他又把小說《巴黎的秘密》里的公證人雅克·弗蘭設計成了“絕對的秘密”的踐行者、見證者。他將代替思辨哲學家展開秘密的旅程,揭開有教養的社會中“正直和虔敬的秘密”。較之罪犯世界的秘密和上流社會的秘密,這潛藏于上流社會特定集團內部的公證人身上的秘密離“絕對的秘密”的距離就更近了。不僅如此,塞利加·維什努還讓這個秘密以人的特質、秉性的形式存在,這就使得“正直和虔敬的秘密”又帶有了比罪犯世界和上流社會的秘密更加濃烈的主觀的、抽象的特征,這有助于讓秘密正無限地趨近于“絕對的秘密”。

那么,社會層面的“有教養的社會的秘密”又如何與個人身上的“正直和虔敬的秘密”有效地銜接起來呢?這就要訴諸塞利加·維什努塞給雅克·弗蘭的人設。且看他的演繹邏輯:“絕對的秘密”要成為“整個世界的公共財產”, 其踐行者就要具備一些足以征服整個世界的個人特質。而“只有基督教和道德才能在地球上建立包羅萬象的王國”(4)[德]塞利加·維什努:《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轉引自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8頁。。顯然,塞利加·維什努的演繹邏輯無非是思辨的轉換:把基督教變成了個人的特質,即“虔敬”,把道德變成另一種個人的特質,即“正直”。同時,再把這兩種特質結合在雅克·弗蘭身上。

那么雅克·弗蘭真的具備正直和虔敬的特質嗎?我們來看小說中對其人其事的描述:在生活上,他嚴肅、節儉,住在一所陰暗的、不尚裝飾、不求考究、不要奢華的房子里,開銷儉樸,辦事認真,厭惡社交,不愛排場、享樂,這無疑贏得了人們對他盲目的信賴。在性格上,他既吝嗇而又大膽,而且很喜歡冒險,“依仗自己精細,精細得透頂;依仗自己偽善,偽善得出奇;依仗自己智慧,靈活又聰明;依仗自己膽大,卻膽大包天;為了犯罪而又不受處分,所犯的罪,已經不可勝數”(5)[法]歐仁·蘇:《巴黎的秘密》,成鈺亭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18頁。。在體格上,他“五十歲,但看上去不過四十。中等身材,背微駝,寬肩膀,身體健壯,理智堅強,矮胖,紅發,象狗熊一樣渾身都是毛。頭發平平地梳向兩角,當中禿頂,眉毛很稀,易怒的面色,滿臉都是雀斑,遇到感情一緊張,這個土色的面孔,馬上便漲得通紅”(6)[法]歐仁·蘇:《巴黎的秘密》,成鈺亭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21頁。。他視力極好,但卻戴著一副深綠色的眼鏡,使他能看到人而不被人看見。小說用了三句話來總結這位“少有的善人”:廉潔是他的喜樂,名聲是他的驕傲,宗教是他最大的幸福。

但如此廉潔、自律、虔誠的雅克·弗蘭在私底下卻有兩種喜好:其一是淫亂——獸性的、如虎狼一般的淫亂,粗暴的淫欲,激烈的占有,兇野的侮辱,貫穿此人情愛的不同階段;其二是喜愛金錢——為喜愛而喜愛,不是為了它能提供什么享樂。他可以用奇妙的手腕和詭計,把好幾宗特別巨大的款項,憑白無故地弄到手里。他設計陷害了寶石匠莫萊爾,又霸占了他的女兒,而當莫萊爾的女兒因此懷孕以后,又與江湖醫生波利多里同謀,建議波利多里去毒死寶石匠莫萊爾的女兒。當他聽到多爾比尼夫人要把多爾比尼伯爵的財產“存放”在他那里的意思時,他兩眼放光,卻粗暴地說道:“這真使人不耐煩……我的公正……真是個長處……可是又給我帶來煩惱……和忙亂……”(7)[法]歐仁·蘇:《巴黎的秘密》,成鈺亭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647頁。。事實上,作為公證人的他,為了從多爾比尼夫人那里得到一筆錢而隱藏多爾比尼遺囑的秘密。出于同樣的目的,他還配合薩拉·塞頓伯爵夫人表演了女兒死而復生的鬧劇。

可見,雅克·弗蘭的所謂“正直和虔敬”只是流于表面的,在現實生活中他不過是一個世俗的、墮落的神甫。他的這個特征,恰恰是思辨哲學家塞利加·維什努對“秘密”的踐行者的設計所需:“絕對的秘密”需要雅克·弗蘭身上并沒有“正直和虔敬”這兩種特質,這樣,他才可能成為“正直和虔敬的秘密”??梢?,這并不是“正直和虔敬本身的秘密”,而是思辨哲學構造出的“一般的秘密”。而“公證人在世俗事務中,就如同僧侶在宗教事務中一樣,他們都是我們的秘密的守護者”(8)[德]塞利加·維什努:《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轉引自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89頁。。

那么,怎么能夠把潛藏在雅克·弗蘭身上的“我們的秘密”完整地揭示出來呢?在《巴黎的秘密》第三部第二十三章“穆爾弗和波利多里”中,江湖醫生波利多里將雅克·弗蘭偽善的面目展現在讀者的面前。多爾比尼伯爵的女兒達爾維爾侯爵夫人給魯道夫寫了一封信,講述了波利多里受雅克·弗蘭的指使,企圖用毒藥水置多爾比尼伯爵于死地。他也曾被雅克·弗蘭授意為遭雅克·弗蘭強奸而懷孕的寶石匠莫萊爾的女兒墮胎。這既表明波利多里是殺人的兇手,同時也揭穿了公證人雅克·弗蘭所謂的“正直和虔敬”的偽裝。而在像雅克·弗蘭這種上等人的秘密被揭示出來的同時,像寶石匠莫萊爾的女兒一樣的下等人的秘密也被揭示出來了。

然而,事實上,波利多里的所有秘密不過就是墮胎的方法和殺人的毒藥而已,他本來就不可能知曉每一個人的秘密。只有雅克·弗蘭這樣的“謀殺者”才有可能借助波利多里的毒藥殺人,也只有寶石匠莫萊爾的女兒才是違反禁忌和道德懷孕的。當塞利加·維什努把波利多里設計為一切秘密的揭示者的時候,就是想讓秘密變成“絕對的秘密”、對任何人也不能說是“秘密”的秘密,只有這樣,這個秘密才能夠成為他所期望的“整個世界的公共財產”。換句話講,雅克·弗蘭謀殺多爾比尼伯爵的秘密,寶石匠莫萊爾的女兒的孩子被殺死的秘密,都只是世俗的秘密,它們不足以構成思辨哲學所需要的“一般的秘密”。波利多里不可能揭開所有世俗的秘密,即那種可以言說的、真實的秘密,當然也唯有這樣,他才有可能揭開與現實毫不相關的“一般的秘密”。

總之,“正直和虔敬的秘密”其實與“正直”和“虔敬”無關、與“遺囑”無關,甚至與公證人雅克·弗蘭也無關,它只是思辨哲學家對道德和宗教的抽象,只是塞利加·維什努對“一般的秘密”的運作的一部分。塞利加·維什努把雅克·弗蘭說成是“正直和虔敬的秘密”的體現者,理由是雅克·弗蘭雖然密令波利多里去實施謀殺,但他并不想做一個謀殺者,而是想做一個受人尊重、愛戴和敬仰的人。這樣他才能符合塞利加·維什努的想象和預設:雅克·弗蘭是集“正直”和“虔敬”之品性于一體的人。因此,謀殺對他來說就是一個“秘密”;而當謀殺成為事實的時候,“正直”和“虔敬”又成了“秘密”。循環的論證確定徒有結果,因為謀殺者是“批判”的謀殺者,他的真正使命當然就是為了“秘密本身”奔忙,而不是去謀殺或者為謀殺買單?!懊孛堋北旧怼耙话愕拿孛堋薄兂扇澜绲墓藏敭a的“絕對的秘密”,它們都是思辨哲學家絕對抽象的產物,只不過如何構造秘密和揭示秘密需要“最巧妙的辦法”。

二、“絕對的秘密”如何走向凡間?

塞利加·維什努運用思辨的利器和“最巧妙的辦法”,費盡心思把秘密本身構造成全世界的公共財產,成了“一般的秘密”。這樣的秘密實際上已經泛化為“我的藝術”或“我的本能”之類的東西,只要能滿足“我的需求”就可以產生出來,就像市場上的商品一樣。簡言之,它能且只能是抽象的秘密,是專屬于絕對主體的,是純粹的范疇和觀念!

然而,對于這樣高踞于抽象云端的寶座之上、作為“純范疇”而存在的秘密,塞利加·維什努又感到無所適從,因為它深藏在人的頭腦中,不可捉摸,也將無從揭示。但思辨哲學家之所以要設置秘密,其目的就是想要隨心所欲地將這些秘密揭示出來,這樣才能夠顯示秘密的存在。為了消除這樣的矛盾,塞利加·維什努不得不再一次開啟了思辨之旅,讓“絕對的秘密”來到凡間。這一次,仆人、看門人皮普勒的妻子阿娜斯塔西婭·皮普勒被塞利加·維什努選中要成為讓“絕對的秘密”走向凡間的使者,成為“秘密”的傭人和看門人了。馬克思諷喻說,秘密就從云端寶座上來到了看門人所住的地下室,由純范疇的高峰跳到“在閉鎖的門前當暗探”的“仆人”的腳下。

為了完成這個計劃,塞利加·維什努做了以下的工作:

先是讓“絕對的秘密”這個范疇從本質轉化為概念。本來,波利多里那里的秘密無非就是墮胎和下毒的秘密,這樣的秘密是被雅克·弗蘭掩蓋著的,是不可告人、不可為他人所捉摸的,是客體。但當它被塞利加·維什努轉化為全世界的公共財產,成為抽象的、純范疇的秘密以后,就由客體轉化成了主體了,變成了一種自己掩蓋自己的東西,更是一種“被我掩蓋、被我弄得不可捉摸的東西”。這個秘密由客體轉化為主體的過程,從被掩蓋轉化為“我”掩蓋“它”的過程,實際上意味著秘密登上了“絕對主體的高峰”。

接下來,他動用經驗來成全思辨的論斷。秘密從本質轉化為概念,固然使得它登上了絕對主體的高峰,反“客”為“主”。然而,這只有在思辨哲學家的頭腦中才能顯示的秘密也只能由思辨哲學家才能“揭示”,如何讓別人也能看到就成了問題的關鍵。為此,塞利加·維什努又做了巧妙的設計,把掩蓋秘密的“我”轉化為“門”——一種完全經驗的、純粹木制的現實。這樣,秘密就不是“我”掩蓋的,而是被“門”掩蓋著的了。

這扇門無論對于現實世界還是對于思辨的“圣地”來講都是一個奇特的存在:在這扇門以外,依次是“小禮拜堂”、“門廳”、“非上流社會”?,F實世界所有的秘密都被阻擋在這扇門的外面。這些秘密只有經過“我”這扇門才可以登堂入室,成為“絕對的秘密”,從而成為全世界的公共財產;思辨哲學家則在“我”這扇門的后面為所欲為,“孕育、釀造、形成秘密”,并且依照隔“門”有耳的世俗經驗,預料著必定會有人挨著關著的門偷聽、看穿和窺探這批判的、純粹的、絕對的秘密。

既然在“我”這扇門后將要孕育、釀造、形成秘密,而“我”這扇門又是關著的,那么,憑什么說“你”理所應當地就要去窺探這扇關著的門背后的秘密呢?塞利加·維什努認為,這是由于人們幸災樂禍的天性所導致的。而人們會幸災樂禍則是由于“每一個人都希望比別人好”,為此,他才會“掩蓋自己行善的動機,而且極力想把自己作惡的事實用重重的濃霧包藏起來”(9)[德]塞利加·維什努:《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轉引自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92頁。??傊?,“要比別人好”這個普遍的愿望才是人們去“探詢別人的秘密”的終極原因。

表面上看,塞利加· 維什努對窺探秘密的原因分析是從絕對的思辨走向了人的現實層面,秘密由抽象的秘密到達了人性的秘密,但如果順著他的思路還原他的論證和分析,就不難發現,“愿望”是邏輯起點,有了“愿望”就不免“幸災樂禍”,而幸災樂禍必然引起窺探的欲望,因此,“門”的存在就是絕對必要的,而這個“門”又是“我”安上并“關上”的,那么最后,難道掩蓋秘密的不是我“自己”嗎?不肖說,從本質上看,這就是黑格爾從精神出發最后回到絕對精神的“精神哲學”發展歷程的翻版!

到底什么樣的人才有可能探查到別人的秘密呢?雖然在巴黎警察局檔案庫中的卷宗里、在維多克的檔案中、在法國的“黑皮書”和類似的文件當中均顯示出警察在探尋人的秘密方面較于常人的優勢,但塞利加·維什努卻無視這樣的事實,也不顧《巴黎的秘密》中歐仁·蘇筆下的警探“紅胳膊”才是最能接近各種秘密的人,他只是按照思辨的需要主觀臆斷,認為在探詢別人的秘密方面,仆人的地位是最有利的,而仆人往往與主人之間存在利益瓜葛的麻煩,因此,“看門人皮普勒的妻子”是窺探秘密的最佳人選。

究其實,在小說《巴黎的秘密》里,皮普勒太太并不具備塞利加·維什努所據以作為窺探秘密的最佳人選的“獨立”且與別人“沒有利害關系”的特征。她“形相最丑、皺紋最多、滿臉雀斑、令人作嘔、衣服骯臟、牙齒脫落、脾氣急躁、性情惡毒”,她在兌錢時欺騙魯道夫,為魯道夫介紹了和他住在一幢房子里的奸猾的放高利貸的女人,還向魯道夫擔保他和“斑鳩”麗果萊特相識一定會有許多樂事。她譏刺指揮官給她的錢太少,稱其為“兩個小錢的指揮官”,她自己說出了她“獨立”行動的原因是指揮官每月只給她12法郎,等等。塞利加·維什努只是用到了思辨哲學看待世界、處理問題的“絕活兒”,在思維中將皮普勒太太的特點“轉化”為“絕對主體”本質的代表,也就似乎順理成章地把她變成了窺探秘密者的首選。

可見,不管是思辨哲學家的“抽象”過程,還是“拋棄抽象”返回具體的過程,其實質都是用“思辨的、神秘的”方法重新“制造存在”的過程,是“絕對主體”憑借超自然的理智,以神秘的“統一性”為前提所進行的思維創造活動。這體現了黑格爾哲學方法的基本特征:將實體訴諸主體,訴諸內在的過程,訴諸絕對的人格,歸根結底是“創造”。

不折不扣地,塞利加·維什努所設計的由下層社會的秘密到上層社會的秘密再到上層社會特殊集團的秘密最后達至純范疇的“普遍的秘密”的漸次發展過程,還有純范疇的“普遍的秘密”又來到凡間次第展開的過程,便是思辨哲學從“統一性”出發,從具體到抽象、再從抽象到具體的思維演繹過程的翻版。所有的秘密統一于“絕對的秘密”,經由皮普勒太太所發現的種種秘密——達爾維爾侯爵夫人偷情的秘密、比雷特老大娘放高利貸的秘密、畫家卡布里昂奇怪的生活習慣的秘密、笑面虎麗果萊特溫厚淳樸的秘密等都是普遍的秘密這個“統一體”、“實體”的具體樣態。這些秘密與經由魯道夫揭示的“文明中的野蠻的秘密”、“國家法紀的不平等的秘密”、“有教養的社會的秘密”、“正直和虔敬的秘密”一樣,均被塞利加·維什努看作是“普遍的秘密”的外在表現形式,是秘密能動的生命過程中的一個環節。

為了讓現實世界統一于思辨哲學家設定的“秘密”,塞利加·維什努又把皮普勒太太的丈夫、同樣是看門人卻由于和主人有著利益關系而沒有被選中充當窺探秘密最佳人選的阿爾弗勒德·皮普勒命名為“作為譏諷的秘密”,原因竟然是“運氣不佳”,被“人家對他的譏諷和嘲笑”證明是失敗的。這樣,在他的太太成為了探尋秘密的戰士、成了秘密的“主觀”方面的代表的同時,阿爾弗勒德·皮普勒以“作為譏諷的秘密”為標簽成了秘密的“客觀”方面的代表。

然而,無論是作為秘密的“主觀”方面代表的皮普勒太太,還是作為秘密的“客觀”方面代表的阿爾弗勒德·皮普勒,在塞利加·維什努的設計中,都是作為替代品、作為一個環節而存在的。對于至高無上的思辨哲學來說,被人們譏笑的阿爾弗勒德·皮普勒無所謂失敗者,擔任發現秘密的主體的皮普勒太太也絕對不是一個勝利者,因為最后的勝利是屬于思辨哲學家的思辨的。這樣的悖論反映出,塞利加·維什努對兩個人物的整個創設都是“圈套”,他一直潛心經營的只是思辨的“絕對的秘密”,是要將黑格爾哲學思維方法在秘密的制造上絕對地體現出來。

因此,塞利加·維什努“對《巴黎的秘密》所作的批判性敘述的秘密,就是思辨結構即黑格爾結構的秘密”(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6頁。。他對《巴黎的秘密》的批判就是對思辨結構各個細節方面的具體運用。他把走下凡間的秘密運動的各個環節設計為一個漸次發展的序列,為的就是讓秘密在漸次發展中走向絕對。

三、思辨哲學構造秘密的運思邏輯

馬克思認為,塞利加·維什努對“絕對的秘密”的設計、構造是對黑格爾精神發展辯證法的繼承。他以人如何成為動物的主宰來比照思辨哲學家構造秘密的過程和方法,使得思辨哲學構造秘密的套路昭然若揭。具體步驟如下:

第一步,思辨哲學從具體的、現實的動物中抽象出“一般動物”,并把它規定為動物的真正的本質。具體講,從六種動物——獅子、鯊魚、蛇、牛、馬和哈巴狗中抽象出“一般動物”這個范疇,并把“一般動物”想象為獨立的存在物,而把獅子、鯊魚、蛇等等看作是“一般動物”的化身或體現。這樣,由六種動物抽象得出的“一般動物”雖然在六種動物之外,但成了這六種動物的真正的本質,成了獅子、鯊魚、蛇、牛、馬和哈巴狗等的“實體”。

塞利加·維什努則從“文明中的野蠻的秘密”、“國家中的無法紀的秘密”、“正直和虔敬的秘密”中抽象出“普遍的秘密”這個范疇,并使這個純范疇的秘密成為“全世界的公共財產”,成為“絕對的秘密”,成為“實體”,成為秘密的真正的本質。同時,現實世界的所有的秘密都成為了“絕對的秘密”的體現。

第二步,思辨哲學讓“一般動物”通過一系列現實的、具體的動物表現自己,而具體的動物也隨時轉換成“一般動物”的現實體現,以便我們既可以隨時把抽象的“動物”——“一般動物”變成某種現實的動物,也可以把現實的動物變成“一般動物”。當“一般動物”體現為獨立存在的動物——獅子、鯊魚、蛇、牛、馬、哈巴狗時,也就意味著作為抽象的創造物的“動物”可以是獅子把人撕得粉碎,可以是鯊魚把人吞下去,可以是蛇用毒液傷人,可以是牛用角觝人,可以是馬用蹄子踢人,也可以是哈巴狗對人吠叫。值得注意的是,在這種設定下,當“一般動物”體現為獅子、鯊魚、蛇、牛、馬時,它和人的關系表現為動物對人的控制,而且這種控制在漸次減弱。人是被動的一方,但其被動性卻也在漸次減弱;而當“一般動物”體現為哈巴狗的時候,它和人的關系則表現為對等的關系,從邏輯上講,這是動物對人的控制遞減和人的反擊能力遞增的結果?!啊话銊游铩谒约旱臐u次的發展中必然會被迫降到表演純粹滑稽戲的地步?!?1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96頁。

面對哈巴狗,人往往會有兩種可能,一種可能是人看見哈巴狗就逃跑,一種可能是人揮動竹杖,把其嚇跑。前者是愚蠢的,后者則把自己變成了狗的主宰。按照思辨的邏輯,后一個人是“一般的人”的體現,而哈巴狗是“一般動物”的體現,那么,“一般的人”就成了“一般動物”的主宰,也就成了現實的各種動物的主宰,包括獅子的主宰。這是多么的不可思議!

我們看到,塞利加·維什努就是把《巴黎的秘密》中的“斑鳩”——“笑面虎”麗果萊特小姐看作是“哈巴狗”的。從皮普勒太太的口中我們對“斑鳩”的性格特征有所了解:她是“一個小女工,五樓上另一個房客?!孔舛际穷A先付?!?,小屋里干凈得別提,對人和藹,而且隨和?!?,討人歡喜,和氣可親,真是上天打發來的一只小鳥?!酥?,一天到晚象個小海貍似的不停地干活,有時甚至能賺到兩個法郎……可是,真辛苦!”(12)[法]歐仁·蘇:《巴黎的秘密》,成鈺亭譯,云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第241頁。另外,她還是個特別規矩的女孩,為了防止壞鄰居的追求,她在自家的門口拴上了一根粗門拴。星期天休息的時候,她和情人會出去散步,但在別的日子,笑面虎小姐是沒有時間想到情人的。她每天五六點鐘就起床,一直工作到晚上十點鐘,有時十一點鐘,除了出去給自己和兩只金絲雀購買食物,從來不離開自己的小屋。她一天的生活只需要兩個蘇的牛奶,一點面包,一點海綠菜,生菜,小米和清水。一個小女工,兩只小鳥,又是說話,又是唱歌,一天不閑,除此之外,還要用盡自己的時間,連睡覺帶工作,一天干二十個小時賺的錢才剛夠生活。她還和她的情人一起照顧樓上一個貧苦人家的孩子。

實際上,看門人皮普勒太太所言并不是“斑鳩”麗果萊特小姐的全部,在小說中魯道夫的護衛穆爾弗先生披露了她另外的一面:她是巴黎一個“非常漂亮的浪漫女子”。親切又有人情不假,但她的生活狀況和性格也比較尖銳,比如她輕視結婚的形式,與大學生和工人有著純樸的聯系。也正是在這種關系中,她的真正的人性才得以體現出來,與那些虛偽、冷酷、自私自利的資產者太太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小說作者把“斑鳩”這個浪漫女子描述成道德的楷模,在把她的特點掩蓋了的同時,也就把巴黎的秘密掩蓋了。

在塞利加·維什努的思辨的構想中,“絕對的秘密”走向凡間,依次體現為指揮官和達爾維爾侯爵夫人偷情的秘密、算命的比雷特老大娘放高利貸的秘密、江湖郎中塞扎爾·布拉達曼蒂(波利多里)給人拔牙的秘密、畫家卡布里昂奇怪的生活習慣的秘密、寶石匠莫萊爾一家的秘密、“笑面虎”麗果萊特小姐的秘密等。這些秘密和人的關系呈現出秘密對人的控制漸次減弱的趨勢,指揮官和達爾維爾侯爵夫人當然得“偷”情,比雷特老大娘放高利貸則是半明半暗的,江湖郎中塞扎爾·布拉達曼蒂拔牙和畫家卡布里昂的生活習慣恐怕就更多是有意而為之,寶石匠莫萊爾關于自己一家是如何被欺負的也基本知曉。但是對于“笑面虎”麗果萊特小姐來說,“她自己還沒有意識到自己的崇高的倫理價值,因此她對自己說來,也還是個秘密”(13)[德]塞利加·維什努:《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轉引自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96頁。。而能揭開她的秘密的是魯道夫的護衛穆爾弗先生,即那個揮舞著竹杖與哈巴狗搏斗的人,是“一般的人”的體現。麗果萊特小姐是“絕對的秘密”的體現,“一般的人”是“絕對的秘密”的主宰,也就成了現實的各種秘密的主宰,它甚至還能夠主宰指揮官和達爾維爾侯爵夫人偷情這樣的秘密。同樣是滑稽的結論!

反思這種不可思議的邏輯及其結論,這一切其實就是塞利加·維什努導演的思辨的滑稽戲。在他看來,《巴黎的秘密》中所談及的巴黎社會的所有秘密,都是思辨哲學“絕對的秘密”的具體體現。這是一個秘密所構成的世界,每一個秘密的內容,每個秘密之間的聯系,都是以“普遍世界秩序”的存在為背景、為前提的。換句話說,巴黎社會的種種現實及其聯系,無一不是這個“普遍世界秩序”的反映。因此,巴黎的秘密的最終答案就在于此。這是塞利加·維什努真正的自白,是他的批判的“秘密”的充分暴露。

四、思辨的構想圖:“普遍世界秩序”與“真正統一的整體”

依照思辨哲學的結構和邏輯,塞利加·維什努為我們設計了“秘密”從具體到抽象,又從抽象到具體,最后歸為“絕對的秘密”的思維發展路徑。在他看來,“前面研究過的一些單個的秘密,并不是與其他秘密無關而本身就有價值的,它們也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閑談中的珍聞。這些秘密的價值就在于它們自身組成許多環節的有機的連貫性,而這些環節的總和就是秘密” 。所以,他需要“把上面所做的零零碎碎的構圖合成一幅完整的圖畫”(14)[德]塞利加·維什努:《歐仁·蘇的〈巴黎的秘密〉》,轉引自馬克思、恩格斯《神圣家族》,《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97-98頁。。無疑,這幅圖畫即是思辨哲學關于“巴黎的秘密”的思辨的構想圖,就像黑格爾《精神現象學》中精神的構想圖一樣。只不過,作為批判家的塞利加·維什努創作的“批判的史詩”的最終篇章,這個秘密的構想圖“并不是邏輯的、任何人都看得見的、自由的批判機體”,因為它不反映“巴黎的秘密”的真正的連貫性,反映的卻是以思辨的運思為轉移的“思辨的連貫性”,其內在的根據是“普遍世界秩序”。在這個意義上講,這個秘密是一種“神秘的植物的存在”,是世界秩序在思辨哲學上的再現。馬克思指出,這只能被理解為“秘密本身的自嘲”,也就是說,“秘密本身用自嘲來判決自己。秘密在自己的發展結束時消滅自己,從而促使任何堅強的人進行獨立的檢查”(15)《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98頁。。因此,馬克思把塞利加·維什努稱作販賣秘密的商人,《巴黎的秘密》對他來講僅僅是所販賣的商品,這種商品本身的屬性無關緊要,他只是以這個商品為媒介,目的是兜售“批判的批判”的秘密——思辨決定一切、創造一切。

按照思辨哲學家的運思方式,思辨是至高無上的,現實世界是受普遍世界秩序主導的。因此,以思辨的方式讓世界統一于僅有思辨才能理解、詮釋的“普遍的世界秩序”,就是思辨哲學家的最高追求。也只有這樣,所有的秘密才能是絕對的、普遍的秘密。為此,塞利加·維什努不得不“藝術地”作出如下的設計:

首先,他把世界設計為由“世界秩序”、思辨、現實事物三個因素構成的統一體。其中,“世界秩序”是主體,代表著能動的原則;魯道夫是思辨的“神性”的體現,他擁有著“各種威力和自由”,是唯一的能動原則的執行者,是中介;而現實事物是由“世界秩序”決定的,是被動的、是客體。思辨作為中介,其作用就是將“世界秩序”通過現實的人及其活動確定下來。因此,一方面,為了使“世界秩序”“不致‘完全被廢棄’,或者為了使‘自然狀態的最后殘余不致被消滅’,為了使世界本身還能分享一些集中在魯道夫身上的‘發展原則’,為了使‘人類的事物不致被描寫成絕對不自由的和沒有能動性的’”(1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13頁。,現實的人及其活動就不能被完全舍棄。另一方面,以魯道夫的“神性”屬性來說,其所依憑的又必須是與群眾性的事物完全分離開的“世界秩序”。這便是塞利加·維什努必須面對的“宗教意識的矛盾”,所以如何解決這個矛盾,使“世界秩序”與現實世界、主體與客體統一起來,就成了他的主要任務。

其次,他將這個由三種因素構成的統一體訴諸神秘的主客體關系,讓“世界秩序”與現實世界結合為“真正統一的整體”?!笆澜缰刃颉迸c現實世界的關系與房屋主和房屋的關系是類似的。雙方均是具有不同屬性的獨立存在,不便具體地統一在一起。因此,塞利加·維什努力圖在“世界秩序”與現實世界之外尋找到一個第三者,讓它集“世界秩序”與現實世界兩種屬性于一身,就像房屋的建造者把房屋主和房屋兩種屬性集于一身一樣??墒?,作為“世界秩序”與現實世界之間的中介是思辨、是神性的魯道夫,而不是“天然的中介”,而思辨的中介根本不可能客觀地反映出“世界秩序”與現實世界之間的真實的、自然的關系。不過,思辨哲學家的詭異之處即在于,神性的魯道夫是詩人,他的“批判的史詩”將是“自由藝術”的產物。他會把房屋的建造者“規定”為房屋主與房屋的統一體,并且視其為“現實的統一體”。其實,這個所謂的“現實的統一體”就像在黑格爾那里兼為整個自然界和全體人類的絕對的主客體——絕對精神一樣,是把虛幻的聯系、神秘的主客體關系演繹成了世界秩序和現實事物之間的自然的聯系,這就是神秘的思辨和思辨的美學的“藝術”。

毋庸置疑,這個由思辨藝術地創造出來的“真正統一的整體”是混淆的甚至是顛倒的:按照塞利加·維什努的設計,“世界秩序”與現實世界均是由這個“真正統一的整體”產生的,就像有了房屋建造者就能造出房屋、房屋主一樣。但事實上,是房屋主讓房屋建造者來建造房屋的。同樣,是為了證明“世界秩序”的存在才創造出這個“真正統一的整體”的,或者說,“世界秩序”是先在的,有了它才會有“真正統一的整體”。顯然,在塞利加·維什努的設計中,本來的母親成了兒子,而兒子則被作為“母親”了。這與“黑格爾的思辨是完全一致的。在黑格爾的歷史哲學中,和在他的自然哲學中一樣,也是兒子生出母親,精神產生自然界,基督教產生非基督教,結果產生起源”(17)《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214頁。。

產生如此的混淆與顛倒的原因顯然在于,無論是“普遍的世界秩序”,還是所謂的“真正統一的整體”,都是“觀念的體現”,是思辨按照神性的邏輯構造出來的,而不是客觀現實的存在?!笆澜缰刃颉急妗F實事物”的世界結構,也是“批判”本著證明思辨能夠產生一切的原則來構建的,是和現實世界矛盾的?!耙磺忻孛鼙旧淼谋唤衣读说拿孛堋本谟谒急嬲軐W本身。

至此,我們可以看出,正是借助對塞利加·維什努關于《巴黎的秘密》的評論的批判,馬克思對青年黑格爾派思辨哲學進行了結構性解析,思辨哲學“秘密”的揭示才真正達到了細致入微和層層遞進的程度。這是寫作《神圣家族》最艱難的工作,由此造成的結果是關涉這一議題的第五、八章的篇幅大大延長。而研究者如果不進入文本內部對其中的細節進行悉心辨析,就很難理解馬克思苦心孤詣探索的思路和邏輯,也就不可能準確地把握他在此基礎上所建構的“新哲學”的意旨和體系。

猜你喜歡
塞利世界秩序秘密
超長披肩
中國的國際秩序觀與全球治理的未來
愿望樹的秘密(二)
我心中的秘密
第十三章 進化的秘密!
在“相互依存式主導權”和世界秩序重塑下解讀中國夢
金磚國家對西方意味著什么
要有不同于西方的全球治理方案
水晶石姑娘(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