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漫畫形式再現出來的德國思辨”
——重讀《神圣家族》對布魯諾·鮑威爾的批判

2020-12-25 01:34李彬彬
山東社會科學 2020年2期
關鍵詞:文集人民出版社鮑威爾

李彬彬

(中共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91)

《神圣家族》是一部直接以圍繞在布魯諾·鮑威爾周圍的青年黑格爾派為批判對象的著作,這是馬克思在唯物史觀創立前夜對德國思辨唯心主義的一次全面清算,為“唯物史觀”的創立打下了重要的基礎。在該著作中,馬克思把布魯諾·鮑威爾的哲學稱為“以漫畫形式再現出來的德國思辨”,深入思考這一判斷有助于澄清馬克思對黑格爾和青年黑格爾派的不同態度,進而深入理解馬克思哲學與黑格爾哲學和青年黑格爾派哲學的思想關系。

一、鮑威爾哲學是“以漫畫形式再現出來的德國思辨”

在《神圣家族》的序言中,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在鮑威爾的批判中,我們所反對的正是以漫畫形式再現出來的德國思辨?!?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3頁。這就不能不引發我們進一步追問,“德國思辨”有什么特點?鮑威爾的批判何以是其“漫畫形式”?

思辨哲學關注的是知識自己組織為整體的運動。在《精神現象學》中,黑格爾曾經指出:“正是這些知識因素自己組織為整體的那種運動,就是邏輯學或思辨哲學?!?2)[德]黑格爾:《精神現象學》,賀麟、王玖興譯,商務印書館1979年版,第24頁。鄧曉芒的句讀譯本為:“它們在這種元素中自組織(sich organisiert)為一個整體的運動,就是邏輯學,或思辨(speculative)哲學?!?參見:黑格爾:《精神現象學》,鄧曉芒譯,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4頁。)賀王譯本和鄧譯本都突出強調了“思辨哲學”是知識因素“自我組織”為整體的運動,這也是“思辨哲學”最重要的特征。不難發現,黑格爾所謂的思辨是一種“知識因素自己組織為整體”的運動。要想理解黑格爾所說的“自己組織為整體的運動”,就必須回到黑格爾的方法論那里去。在黑格爾的方法論中,存在著這樣三個相互聯系的環節:“邏輯思想就形式而論有三方面:(a)抽象的或知性的方面,(b) 辯證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方面,(c) 思辨的或肯定理性的方面?!?3)[德]黑格爾:《邏輯學》,梁志學譯,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51-152頁。知性是黑格爾方法的起點,知性的功能在于下判斷,所有的判斷都是關于某一方面性質特點的判斷,它總是對具有豐富屬性的對象的一種抽象,而無法窮盡對象的全部屬性,因此它總是會受到理性思維的懷疑和挑戰。在黑格爾的語境中,對知性做出的判斷提出懷疑論的挑戰,這是理性的辯證的或否定的方面。理性的另一方面是思辨或肯定的方面,它把上述對立作為知識自身的運動的一個環節包容在自身之內。如黑格爾所言:“抽象知性思維很少是固定的、終極的東西,以致它倒證明自己是它自身的不斷揚棄,是它向它的對立面的轉化,與此相反,理性東西本身恰恰在于把對立雙方作為觀念性環節包含到自身之內?!?4)[德]黑格爾:《邏輯學》,梁志學譯,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162頁。黑格爾哲學的思辨方法,就是一個由“知性”、“辯證的否定的理性”和“思辨的肯定的理性”構成的三一體。按照思辨的方法,知性給出一定的知識斷言;理性由于其超越性的本性總是試圖超出特定的知識斷言,使其陷入“二律背反”;最后,“思辨的肯定的理性”把前兩個環節的對立“作為觀念性環節”包含在自身之內,由此得出一個新的知識斷言,它會再次受到“辯證的或否定的理性”的挑戰。如此往復,概念經歷一系列的自我否定的辯證環節,最終在思辨的肯定性環節中經歷自身的整個生命歷程,達到“絕對知識”。在這整個過程中,“知識因素”把自己組織為整體,它所關注的是知識因素的自我組織。也就是說,黑格爾的思辨哲學僅僅關注概念自身的發展歷程,現實歷史的發展進程在黑格爾看來只是概念發展歷程的腳注,處于次要的地位。思辨哲學所揭示的概念運動過程與現實的生活過程是脫離的。正如“思辨”這個詞本身就具有脫離實際的含義一樣,思辨哲學關注的僅僅是概念的自我運動,而非現實的生活過程。

鮑威爾哲學片面夸大黑格爾哲學的一個方面,把它扭曲為沒有內容的漫畫?!渡袷ゼ易濉分械摹奥嫛币辉~來源于埃德加爾·鮑威爾對帕爾佐夫女士的評價:“每當《歌德薇城堡》的作者想要刻畫完全自然或完全壞的人物時,她此時所完成的只是漫畫?!?5)Edgar Bauer. Die Romane der Verfasserin von Godwie Castle. Allgemeine Literatur-Zeitung:Heft 2, hrsg.v. Bruno Bauer, Berlin: Egbert Bauer, 1844, S.35.埃德加爾用“漫畫”這個詞來說明帕爾佐夫女士的小說中的人物形象,這無疑是一種批評,批評帕爾佐夫女士創作的都是一些“完全自然或完全壞的人物”,這樣的人是不真實的人。其實,作為一種藝術創作手法,“漫畫”正是通過夸張一個事物的獨有特點而達到滑稽的效果,以一種荒唐可笑的方式歪曲一個事物的某些部分和特征而達到創作的意圖。在埃德加爾·鮑威爾看來,帕爾佐夫女士沒有刻畫出一個真實飽滿的人物形象,都是在夸張人物某一個特征,要么是完全的好人,要么是完全的壞人,這樣創作出來的人物是一些臉譜化的、干癟的、不真實的人物。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是在這一含義上談論鮑威爾哲學與德國思辨之間的關系的。鮑威爾的自我意識哲學之所以是德國思辨哲學的一幅漫畫,原因也正在于他僅僅抓住了黑格爾體系中的一個方面并無限夸大,最終把黑格爾哲學扭曲到滑稽可笑的地步。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指出:“施特勞斯和鮑威爾之間關于實體和自我意識的論爭,是一場在黑格爾的思辨范圍之內進行的論爭。在黑格爾的體系中有三個要素:斯賓諾莎的實體,費希特的自我意識以及前兩個要素在黑格爾那里的必然的充滿矛盾的統一,即絕對精神。第一個要素是形而上學地改了裝的、同人分離的自然。第二個要素是形而上學地改了裝的、同自然分離的精神。第三個要素是形而上學地改了裝的以上兩個要素的統一,即現實的人和現實的人類?!?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1-342頁。馬克思在這里點明了,布魯諾·鮑威爾哲學之所以是以漫畫形式再現出來的黑格爾思辨,這一切根源于他只是抓住了黑格爾體系中的“自我意識”這一個方面,并把“自我意識”夸大為一種超驗的、創造歷史的力量。如《神圣家族》的序言中所說的:“我們認為這種思辨是基督教日耳曼原則的最完備的表現,這種原則通過把‘批判’本身變為某種超驗的力量來作自己的最后一次嘗試?!?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53頁。

二、自我意識是同自然相分離的人的漫畫

鮑威爾哲學是德國思辨的漫畫,首先表現在他的“自我意識”概念是同自然相分離的人的漫畫,不是現實的個人。在《神圣家族》中,馬克思指出:“在鮑威爾那里,自我意識也是提高到自我意識水平的實體,或者說,是作為實體的自我意識,自我意識從人的屬性變成了獨立的主體。這是一幅諷刺人同自然分離的形而上學的神學漫畫(原文為“Es ist die metaphysisch-theologische Karikatur des Menschen in seiner Trennung von der Natur”,應譯為“它是同自然相分離的人的形而上學的—神學的漫畫”——本文作者注)?!?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0頁。馬克思在這里指出,鮑威爾的自我意識哲學所描述的并不是現實的個人,而只是關于人的一副形而上學的—神學的漫畫,在這幅漫畫中,人與自然是脫離的。

黑格爾思辨哲學最大的問題在于,把人抽象為一定的思想和范疇,認為思想觀念是人的生存狀況的全部?!昂诟駹栐凇冬F象學》中用自我意識來代替人,因此,最紛繁復雜的人的現實在這里只表現為自我意識的一種特定形式,只表現為自我意識的一種規定性?!冬F象學》最后完全合乎邏輯地用‘絕對知識’來代替全部人的現實,——它之所以用知識來代替,是因為知識是自我意識的唯一存在方式,因為自我意識被看作人的唯一存在方式;它之所以用絕對知識來代替,是因為自我意識只知道它自己,并且不再受任何對象世界的約束?!?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357頁。思辨哲學以辯證法這種革命的方法建立起的哲學是一個保守的體系,只是頭腦中的狂風暴雨,對現實的生活世界沒有任何影響。馬克思指出:“在黑格爾的《現象學》中,人的自我意識的各種異化形式所具有的物質的、感性的、對象性的基礎被置之不理,而全部破壞性工作的結果就是最保守的哲學,因為這種破壞性工作一旦把對象世界、感性現實的世界變成‘思想的東西’,變成自我意識的單純規定性,一旦有可能把那變成了以太般的東西的敵人消融于‘純粹思維的以太’之中,它就自以為征服了這個世界了?!?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一版,第357頁。對于《精神現象學》來說,在“絕對知識”的形成歷程中,唯一重要的就是舊意識形式的瓦解和新意識形式的確立,所有的一切都發生在意識、思維和精神的范圍內,紛繁復雜的歷史事實只是各種意識形式的注釋,被黑格爾用來證明某種意識形式所具有的內涵和界限。

鮑威爾的哲學是自我意識哲學。黑格爾把人抽象為一定的思想觀念,鮑威爾同樣學到了這一技巧,把人抽象為自我意識。安德烈亞斯·阿恩特教授指出:“鮑威爾的自我意識哲學是黑格爾哲學的一種激進化,因為自我意識——它在黑格爾那里總是被表述為反思性的,即被表述為與他者相關的——一方面被解釋為純粹的自我相關,另一方面被解釋為有限精神的一種自我相關。這一觀點是在1841年出版的《末日審判的號角》中提出的,黑格爾的絕對精神只有在有限的意識中才能達到自我意識?!焙诟駹柕淖晕乙庾R是一種反思性關系,它必須通過他物返回自身。與黑格爾不同,鮑威爾的自我意識是一種純粹的自我關系。一切外在的東西都被思考為自我的限制,自我要在批判中否定一切外在的東西,確證自身的普遍性,即自身的自由,“自我意識也必須在批判實體的過程中不停地否定實體,即證明它是由自我意識設定的”(11)Andreas Arndt, “Jenseits der Philosophie: Die Kritik an Bruno Bauer und Hegel (S.78-100)”, in Klassiker Auslegen : Karl Marx/ Friedrich Engels: Die deutsche Iedeologie, hrsg. Von Harald Bluhm, Berlin: Akademie Verlag, 2010, S.160.。為了推動普遍自我意識的形成,鮑威爾訴諸于批判,并且是對自我意識之外的一切進行批判?!芭惺撬种械墓ぞ?,他用這個工具把在無限的自我意識之外還維持著有限的物質存在的一切,都歸入單純的假象和純粹的思想。他所反對的實體不是形而上學的幻覺,而是世俗的內核——自然,它既反對存在于人之外的自然,也反對人本身這個自然?!?1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5頁。鮑威爾本意是要借助于自我意識的發展描述真實的人類歷史,但是他描述的只是自己頭腦中的人,“人的一切特性就這樣秘密地變成了想象的‘無限的自我意識’的特性”(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0頁。。正如馬克思所言:“批判的批判的秘密之一,就是‘觀點’和用觀點來評判觀點。在它的眼中,每一個人跟每一種精神產品一樣,都變成了觀點?!?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頁。鮑威爾片面地發展了黑格爾哲學中自我意識的方面,最終他所描述的人是脫離自然的人,這種人不是真實的人,而是一種漫畫化的人?!磅U威爾先生在一切領域中貫徹自己同實體的對立,貫徹他的自我意識哲學或精神的哲學,因此他在一切領域就不得不只同他自己頭腦中的幻想打交道?!?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5頁。

三、精神和群眾的關系是黑格爾歷史觀的漫畫式的完成

鮑威爾哲學的另一個重要特點是堅持精神與群眾的對立關系。馬克思指出,這種關系是黑格爾歷史觀的漫畫式的完成。在《神圣家族》中,馬克思指出:“布魯諾先生所發現的‘精神’和‘群眾’的關系,事實上不過是黑格爾歷史觀的批判的漫畫式的完成,而黑格爾的歷史觀又不過是關于精神和物質、上帝和世界相對立的基督教日耳曼教條的思辨表現?!?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1頁??傮w而言,黑格爾思辨哲學的歷史觀把歷史理解為一個抽象人格的發展史,與具體的歷史過程是脫離的?!昂诟駹枤v史觀以抽象的或絕對的精神為前提,這種精神是這樣發展的:人類只是這種精神的無意識或有意識的承擔者,即群眾??梢?,黑格爾是在經驗的、公開的歷史內部讓思辨的、隱秘的歷史發生的。人類的歷史變成了抽象精神的歷史,因而也就變成了同現實的人相脫離的人類彼岸精神的歷史?!?1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1-292頁。黑格爾的歷史是概念的辯證的思辨的發展歷程,概念的發展史是不以人的活動為轉移的,因此我們能夠看到,人的歷史只是黑格爾的絕對精神的歷史的驗證,甚至于為了證明絕對精神的發展史,人類歷史的具體進程也是可以前后調換的。真實的歷史過程只是概念發展史的腳注。精神為了達到更高級的形態僅僅在思想的范圍內沖破較低級的形態就可以了,精神不同形態之間的演變發展過程在頭腦之內就能完成。馬克思指出,黑格爾《精神現象學》最大的特點就是把精神、自我意識作為主體,現實的有血有肉的人只不過是自我意識的載體?!昂诟駹柊讶俗兂勺晕乙庾R的人,而不是把自我意識變成人的自我意識,變成現實的、因而是生活在現實的對象世界中并受這一世界制約的人的自我意識?!?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7頁。意識本是人的一種屬性,在黑格爾的思辨哲學中,它成了主體和主語,現實的人及其實踐活動的結果是其謂語和腳注。由于把整個歷史理解為精神的教養歷史,精神的發展就是歷史發展的唯一決定因素和衡量尺度,人類只是在完成精神的事業。

與黑格爾類似,布魯諾· 鮑威爾也是在試圖把人類歷史理解為自我意識自我發展的歷史。鮑威爾的自我意識哲學反對一切固定的、既成的東西,有限的精神通過批判從一切規定中解放出來,這就是自由。鮑威爾的自我意識哲學把歷史理解為自我意識的發展史,他把人類歷史的發展過程描述為有限精神達到普遍自我意識的歷程。他反對一切超越于有限精神之上的實體,本意是要反對宗教對有限精神的壓制實現人的解放,在當時的德國有深刻的現實考量和人文關懷。但是,由于布魯諾·鮑威爾僅僅抓住了黑格爾哲學中的自我意識這個要素,“在一切領域中都貫徹自己同實體的對立,貫徹他的自我意識的哲學或精神的哲學”,因此“鮑威爾先生把整個其余世界都當做頑固不化的群眾和物質加以摒棄”(1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45頁。。如此一來,推動歷史向前發展的,就不是現實的個體的人,而是一定的思想觀念。歷史的發展成了一個與人相脫離的過程。在鮑威爾看來,普遍的自我意識是歷史發展的最終真理,歷史是這個真理不斷自我實現的歷史。真理是主體,人類個體只是真理的追隨者。在《文學總匯報》第一期中,鮑威爾提出:“只有當人們依靠真理的論據始終追隨真理的時候,……人們才完全地掌握了真理?!?2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頁。不是人推動真理發展,而是真理引導著人前進。真理不再是被人發現、證明的,它是“一臺自己證明自己的自動機器。人應該追隨真理”(2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3頁。。與黑格爾精神哲學所具有的豐富歷史內容相比,布魯諾·鮑威爾的自我意識哲學只是自我意識反對“整個其余世界”的斗爭,把歷史的真實過程理解為精神和群眾斗爭的過程,認為精神決定歷史的發展,這一觀點否定了現實的個人的人格,歷史和真理成了有人格者,這是一種形而上學的顛倒:“歷史也和真理一樣變成了特殊的人物(原文為‘aparte Person’,應譯為‘獨立的有人格者’——本文作者注),即形而上學的主體,而現實的人類個體倒僅僅是這一形而上學主體的體現者?!?2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4頁。

馬克思指出,這是一種很庸俗的思辨哲學?!罢裨趶那暗哪康恼撜呖磥?,植物所以存在,是為了給動物充饑的;動物所以存在,是為了給人類充饑的;同樣,歷史所以存在,也是為了給理論充饑(即證明)這種消費行為服務的。人為了歷史能存在而存在,歷史則為了真理的論據能存在而存在。在這種批判的庸俗化形式中重復著思辨的英明:人所以存在,歷史所以存在,是為了使真理達到自我意識?!?2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4頁。思辨唯心主義把真理和歷史設想為主體,從而不再關注歷史活動中的真實主體:“因為‘真理’和歷史一樣,是超凡脫俗的、脫離物質群眾的主體,所以,它不是面向經驗的人,而是面向‘心靈的深處’,為了‘真正被認識’,真理不去接觸住在英國地下室深層或法國高高的屋頂閣樓里的人的粗糙的軀體,而是‘完完全全’在人的唯心主義的腸道中‘蠕動’ ?!?2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5-286頁。思辨哲學最終退回到人的心靈內部,不關注外在世界的如何發展變化,陷入了一種“犬儒主義”。馬克思所理解的歷史主體是群眾:“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2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頁。既然群眾是歷史活動的主體,那么哲學就應該面向群眾所遭遇的現實問題,解決這些問題推動歷史發展。

四、鮑威爾把德國的思辨哲學變成毫無內容的漫畫

馬克思指出:“如果說黑格爾的《現象學》盡管有其思辨的原罪,但還是在許多方面提供了真實地評述人的關系的要素,那么布魯諾·鮑威爾先生及其伙伴卻相反,他們只是提供了一幅毫無內容的漫畫,這幅漫畫只是滿足于從某種精神產物中或從現實的關系中擷取一種規定性,把這種規定性變為思想規定性,變為范疇,并用這個范疇充當產物、關系或運動的觀點,以便能夠以老成練達的姿態,揚揚得意的神氣從抽象概念、普遍范疇、普遍自我意識的觀點,傲然睨視這種規定性?!?2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8-359頁。關于黑格爾的思辨哲學“在許多方面提供了真實地評述了人的關系的要素”,馬克思和恩格斯又把黑格爾哲學的這一特征稱為“實證唯心主義”,黑格爾雖然描繪的是精神的發展史,但是這個發展史是有實際的歷史過程作支撐的。他們在《德意志意識形態》中指出:“黑格爾哲學完成了實證唯心主義。在他看來,不僅整個物質世界變成了思想世界,而且整個歷史變成了思想的歷史。它并不滿足于記述思想中的東西,他還試圖描繪它們的生產活動?!?2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10頁。與黑格爾相反,鮑威爾則僅僅滿足于從某種精神產物或現實關系中提取出一種規定性,然后把它變為“范疇”,以便自己能夠從“普遍自我意識”的高度俯視和批判這種規定性。

把現實的規定性抽象為范疇,再從一個更高的范疇審視這些范疇,這正是“思辨結構”的基本做法。馬克思在《神圣家族》中揭示了“思辨結構的秘密”,他借助蘋果、梨子、草莓和果實之間的個別和一般的關系展示了這種運用思辨結構把握現實問題的思維絕技:蘋果、梨子、草莓被統稱為果實,相對于形形色色的有核有肉的果實,果實是一個抽象概念,思辨哲學家把從具體的果實中抽象出來的概念作為具體的果實的實體,他們把具體的果實視為果實這個概念存在的樣態。這樣一來,感性的差別就成了無關緊要的,共同的本質才是它們存在的根據。馬克思指出,這種思維的絕技對于認識世界沒有任何意義,“用這種方法是得不到內容特別豐富的規定的”(2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2頁。。馬克思以礦物學家的例子(“如果一位礦物學家的全部學問僅限于說一切礦物實際上都是礦物,那么,這位礦物學家不過是他自己想象中的礦物學家而已”(29)《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57年版,第72頁。)表明,這種思辨的抽象過程只是“哲學家”自娛自樂的產物,它對于知識的積累沒有任何推動意義。除了從個別到一般的抽象過程,在思辨的結構中還有從一般到個別的具體化過程。不過這個從一般到個別的過程只是用神秘主義的手法完成的:果實這個概念作為實體“并不是僵死的、無差別的、靜止的本質,而是活生生的、自相區別的、能動的本質” 。也就是說,“果實”這個實體把自己確定為蘋果、梨子、扁桃等水果。這個過程即是黑格爾所確立起來的思維方式:把“實體”理解為“主體”,理解為“絕對的人格”。果實不再是從物質的土地里成長出來的,而是果品這個“絕對主體的化身”,果實不再是自然的生產物,而是思辨的大腦的創作物。

《文學總匯報》就是黑格爾的弟子們運用“思辨的結構”來討論社會歷史問題和文學理論文獻而完成的。馬克思指出,施里加先生“對《巴黎的秘密》所做的批判性敘述的秘密,就是思辨結構即黑格爾結構的秘密”(3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6頁。。施里加在研究《巴黎的秘密》時,先是從這部小說中所揭露的各種秘密中抽象出一個“秘密”概念,然后把這個概念變成實體,變成小說中所有秘密存在的根據,“伯爵夫人、侯爵夫人、浪漫女子、看門人、公證人、江湖醫生、桃色事件、舞會、木門等等就成了這一主體的生命表現。他先從現實世界造出‘秘密’這一范疇,然后又從這一范疇造出現實世界”(3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0頁。。在施里加筆下,各種各樣的現實的秘密被整齊地排列在“秘密”這個概念自我活動的不同層級上,它們構成了“秘密”這個概念的生命過程中的有機環節。鮑威爾也是一樣,他研究宗教故事時發現所有的故事都是創作者自我意識的表達,因此,他從這些故事中抽象出“自我意識”這個概念。古希臘的宗教、古羅馬的宗教、猶太教、基督教的約翰福音以及符類福音都是“自我意識”的產物,它們代表了“自我意識”發展的不同等級,構成了“自我意識”生命過程的有機環節。在《神圣家族》中,馬克思指出:“批判的批判的總秘密就是重彈思辨的老調?!?3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6頁。他們的做法都是在模仿黑格爾的“思辨的結構”。

鮑威爾的批判是一種否定性的批判,它不提供關于自由的任何肯定性答案。在鮑威爾這里,自我意識為了成為真正普遍的自我意識,實現自由,必須沖破一切既有事物和觀念的局限。鮑威爾把一切現存的東西都歸為群眾性的,把自我意識與它們相對立,批判它們反對它們?!霸谝磺蓄I域中都貫徹自己同實體的對立”。鮑威爾的哲學充滿了斗爭性,在當時的德國具有反對專制和宗教禁錮的進步作用。但是,對于鮑威爾而言,整個歷史都是自我意識批判群眾性事物的歷史。在批判一切反對一切的斗爭中,只有打倒破壞一切固定的東西,才能確立起自我意識的普遍性,歷史才能向前發展并最終實現人的自由。歷史和自由的歷程就是批判一切的歷程。批判本身已不再僅僅是手段,更多地成為了目的本身。正如馬克思所言,鮑威爾的“絕對批判”或“純粹批判”是“批判的批判”,同義反復的批判、為了批判而批判,這是一種“按原則和本性‘不能提供任何東西’的批判”(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1頁。。 鮑威爾的自我意識哲學來源于黑格爾的思辨哲學,又片面地發展了黑格爾思辨哲學的一個方面。無限夸大它的作用,以致遺漏了歷史的豐富內容。鮑威爾的“漫畫化了的”思辨是一種“毫無內容的漫畫”,與黑格爾的思辨有血有肉、有豐富的歷史作支撐不同,鮑威爾的批判是從真實的人類歷史中徹底抽象出來的,是沒有任何現實內容的。

結論

對黑格爾和青年黑格爾派的思辨唯心主義的批判是唯物史觀創立的一個重要環節。通過以上分析可以看到,《神圣家族》對黑格爾和對青年黑格爾派的評價有很大的不同。對于馬克思而言,雖然他們的哲學都屬于思辨唯心主義,但是黑格爾的哲學有著豐富的現實內容,鮑威爾等青年黑格爾派的成員則只是在運用黑格爾的方法,片面夸大其一個方面,最終成為了黑格爾思辨哲學的漫畫,喪失了黑格爾哲學本身的豐富內容。當然,仍然需要指出的是,馬克思雖然在建構新哲學的過程中批判了思辨哲學,但是他也充分肯定并吸收了思辨哲學的積極成果,他強調黑格爾的思辨形而上學“將永遠屈服于現在為思辨本身的活動所完善化并和人道主義相吻合的唯物主義”(1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27頁。。這提醒我們,既要看到馬克思的新哲學對思辨哲學的批判和超越,又不能斬斷二者之間的聯系。

猜你喜歡
文集人民出版社鮑威爾
中國民協在京召開《白勝文集》出版座談會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迎“春”冰心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郭漢城文集》簡介
只畫圣誕老人的人
抉擇
只畫圣誕老人的人
人民出版社
民主與科學文集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