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采薇》“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的思考

2020-12-25 02:55陳紅濤
中國校外教育(上旬) 2020年11期
關鍵詞:王夫之采薇

陳紅濤

【摘要】《采薇》選自《詩經·小雅》,其是一首軍歌,講述了士兵內心的情感。清代著名學者王夫之評論其結尾一句“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后來很多的教研材料也是以此為基礎對其進行賞析。在此,對《采薇》“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采薇 王夫之 抒情方法

人教版高中語文必修2第二單元課文《采薇》選自《詩經·小雅》,詩歌講述了一位長期戍邊的士兵在回家途中的所思所感,抒發了豐富而復雜的情感,特別是結尾一節“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奔訌娏巳姼星榈臐舛?,增強了詩歌的形象性和感染力,歷來為古今讀者所吟誦品味。清代著名學者王夫之評論此句“以樂景寫哀,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很多教研材料也以此為依據來賞析此文。船山先生認為,“昔我往矣,楊柳依依”,解釋為以前“我”去當兵的時候,心里充滿了悲傷;詩歌用“楊柳依依”的樂景來反襯悲情,使悲情更顯得悲傷?!敖裎襾硭?,雨雪霏霏”,理解為現在“我”打完仗走在回家的路上,心里多么愉快;詩歌用漫天大雪的悲景來反襯樂情,使感情更加歡樂。

反襯,指利用與主要形象相反或相異的次要形象,從反面襯托主要形象,通過對比更加鮮明地表現主題。毛澤東在《卜算子·詠梅》中寫道“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庇谩皯已掳僬杀狈匆r“花枝俏”,把梅花不畏強暴、敢于斗爭、敢于勝利、蔑視群花的品格形象地表現出來;魯迅先生在小說《祝?!返慕Y尾一段寫道“我在朦朧中,又隱約聽到遠處有爆竹聲連綿不斷,似乎合成一天音響的濃云,夾著團團飛舞的雪花,擁抱了全鎮……只覺得天地圣眾歆享了牲醴和香煙,都醉熏熏地在空中蹣跚,預備給魯鎮的人們以無限的幸?!?,描繪除夕時節魯鎮“祝?!钡臍g樂氣氛,強有力地反襯出祥林嫂的悲慘命運。

船山先生認為士兵走在回家的路上,心情非常愉快。筆者有一疑問,假使士兵心情愉快,為什么詩歌結尾卻唱道:“我心傷悲,莫知我哀!”詩歌末尾無疑是對全詩感情的總結,為什么與先生認為的愉快之情相違背呢?再者,前一句詩中,士兵唱道“行道遲遲,載渴載饑”,走在回家的路上,又渴又餓,以至于行動遲緩。這種情形之下,又怎能產生愉快的感情呢?據此分析,筆者認為,此詩末尾一段“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辈⒎呛唵蔚摹耙詷肪皩懓?,以哀景寫樂,一倍增其哀樂”,而是借景抒情,景中含情,以樂景寫樂情,用哀景抒哀情!表面看來抒情手法上并無新奇之處,實則詩中蘊含了豐富而復雜的感情,讀之令人回味無窮,余音繞梁。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的意思是,回想以往“我”去當兵的時候,柳枝輕柔的搖擺著,“我”心里是多么愉快!詩中的“我”當年參軍時,想到可以報效祖國,心里充滿了自豪!詩歌第一節中唱道“靡室靡家,玁狁之故”,“玁狁”指我國古代北方的少數民族,可見這是一場保家衛國的反侵略戰爭。戰士們一年到頭回不了家,過著多么艱苦的生活,都是因為敵人侵略邊境,邊疆告急。詩中表達了面對來犯之敵同仇敵愾的豪情,雖然將要遠離家鄉走上戰場,可是“我”的內心并不憂傷。一則年輕的士兵血氣方剛,激情澎湃,“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感激勵著他;二則年輕人對未來充滿幻想,外面的世界很精彩,“我”憧憬著殺敵立功,衣錦還鄉的美景,內心多么自豪!詩圣杜甫曾在《后出塞》詩中寫道:“男兒生世間,及壯當封侯。戰伐有功業,焉能守舊丘……閭里送我行,親戚擁道周。斑白居上列,酒酣進庶羞。少年別有贈,含笑看吳鉤?!痹娭忻枥L了青年從軍的情景,豪壯明快之情溢于言表。雖然時隔千年之久,兩代青年跨越時間與空間,內心燃燒著同樣熱血沸騰的愛國之情!

可是戰場是殘酷的,敵人實力強盛,我方戰線拉長,后勤補給不力,戰爭陷入斷糧斷草的困境,以至于“曰歸曰歸,歲亦莫止”,意思是過了一年又一年,每每說是要回家了,到了年末仍不能實現?!敖裎襾硭?,雨雪霏霏”,仗打完了,現在“我”走在回家的路上,雪下得多么大啊,“我”的心情是多么憂傷!讀者要問:馬上要回到日思夜想的家鄉了,為什么心情卻又憂傷呢?詩中有云,“豈敢定居,一月三捷”,哪里敢安心休息,一月之內多次與敵軍交手,多次打勝仗,雖然戰斗慘烈,但是戰況喜人——看來不是因為打敗仗而傷感。詩中唱道“四牡翼翼,象弭魚服”,意思是我方軍隊兵強馬壯,陣行整齊,裝備精良。詩中的“我”雖然只是無名士卒,仍然為我方正義之師軍容強大而自豪驕傲,體現了在艱苦戰斗中的樂觀豪情!那么是什么原因使得這位在戰場上九死一生,卻仍然充滿樂觀豪情的士兵傷心落淚呢?筆者以為,一則,“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常年在外征戰的士兵衣衫單薄,瑟瑟發抖,走在厚厚的雪地上腳步打滑,心中呼喚了千萬次的親人卻一時不能相見,怎能不心急如焚?二則,“行道遲遲,載渴載饑”,士兵思念親人,心早已飛回了家鄉,可是回家的路途遙遠,又渴又餓,以至于渾身無力行動遲緩,憂傷之情怎能不產生呢?

曹操在《蒿里行》中真實地描述了戰爭帶給百姓的災難:“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苯纭稉P州慢》中也有感嘆:“過春風十里,盡薺麥青青。自胡馬窺江去后,廢池喬木,猶厭言兵?!薄盎醋竺?,竹西佳處”的揚州尚且遭受生靈涂炭,自古以來戰爭帶給百姓的傷痛從來就沒有減少過!《采薇》中寫道“我心傷悲,莫知我哀!”士兵常年在外征戰,家鄉遭遇了怎樣的變故?邊境常年戰事,敵軍騷擾,田地還完好嗎?賦稅嚴重,家里的日子過得去嗎?父母兄弟姐妹妻兒都還健在嗎?家里缺少了主要勞動力,衣食還足夠嗎?想回家卻不敢回家,怕看到家鄉的荒蕪,怕面對家里的凄慘場景。想到這一切,內心如何不哀痛!有誰能了解一個退伍老兵的哀痛!有誰能理解戰爭帶給百姓的傷痛!此其三。

王夫之,明末清初思想家,字而農,晚年隱居于石船山著書立傳,后世學者稱之為船山先生。船山先生的哲學思想中有“心物(知行)之辯”,即反對“生而知之”的先驗論:“耳有聰,目有明,心思有睿知。入天下之聲音研其理者,人之道也。聰必歷于聲而始辨,明必擇于色而始晰,心出思而得之,不思則不得也。豈驀然有聞,瞥然有見,心不待思,洞洞輝輝,如螢乍曜之得為生知哉?果爾,則天下之生知,無若禽獸?!币馑际钦f,憑借感官心知,進入世界萬物聲色之中,去探尋知曉事物的規律,這才是認識世界的途徑。據此辯證思想,筆者慎重思考,再三斟酌,希望能和先生探討《采薇》中的抒情方法。

“昔我往矣,楊柳依依”應解讀為,以往參軍的時候,春風吹拂,楊柳依依,“我”的心情多么舒暢;“今我來思,雨雪霏霏”今天走在回家的路上,寒風凜冽,大雪紛飛,“我”的心里充滿了傷悲。詩歌用參軍時心情的快樂反襯回家時心情的憂慮,更加突出了感情的悲傷,具有很強的感染力,同時引出后文的敘事抒情:“行道遲遲,載渴載饑。我心傷悲,莫知我哀?!?/p>

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做合一、生活即教育、行是知之始,這對于我們理解古人的歌曲有很大的幫助,我們需要通過對古人生活背景的了解才能夠理解這些歌曲的內涵?!恫赊薄肥且皇总姼?,也是一首士兵內心的情感之歌。詩歌以景寫情,景中含情,以樂景寫樂情,用哀景抒哀情,以樂情襯哀情。不知船山先生是否同意筆者的拙見呢?

參考文獻:

[1]郝紅仙.《采薇》賞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03):87+89.

[2]楊陽.楊柳依依 雨雪霏霏[D].中央音樂學院,2013.

猜你喜歡
王夫之采薇
微言大義
隱形男友
心送
白樺林
“采薇”意象釋疑
楊柳
妖藤
妖藤
王夫之 心托離騷,氣凌衡岳
心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