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化檢驗與常規尿液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比較

2020-12-28 02:05蔡鑫
健康必讀(上旬刊) 2020年11期
關鍵詞:生化檢驗

蔡鑫

【摘? 要】目的:對生化檢驗與常規尿液檢驗在糖尿病中的診斷進行臨床比較,然后對不同檢驗方法的效果進行分析。方法:將我院在2018年7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0名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然后平均分為兩組,分別為試驗組和對照組,針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尿液檢驗,針對試驗組患者進行生化檢驗。結果:試驗組患者檢驗結果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結論:在糖尿病患者的診斷中,生化檢驗的準確率比常規尿液檢驗的準確率高。

【關鍵詞】生化檢驗;常規尿液檢驗;糖尿病診斷

【中圖分類號】R446;R58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0038-02

在臨床醫學中,糖尿病指的是以血糖升高超過正常值、出現尿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這一疾病的發病基礎為胰島素分泌不足與胰島素抵抗等缺陷,患者會表現出血糖濃度升高、身材消瘦、多飲多食多尿、容易饑餓等。這一疾病的出現不僅會使患者的身體機能遭受一定的負面影響,還會使患者承受較大的心理壓力。而科學的診斷是進行臨床治療的重要前提,近年來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程度不斷提升,并取得了一定的應用效果,基于此,本文則針對生化檢驗與常規尿液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臨床比較展開討論。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在此次研究活動中,將我院在2018年7月-2019年12月所收治的100名糖尿病患者為研究對象,在以上所選擇的患者樣本中,包括男性患者患者55例,女性患者45例,患者年齡為45-81歲,平均年齡59.1歲,其中,1型糖尿病患者48例,2型糖尿病患者52例,患者病程為3個月-10年,平均病程6.2年。為了配合研究工作,患者或其家屬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在研究過程中,患者一旦出現病情惡化或其它意外情況,則立即停止研究工作對患者進行搶救。將樣本患者平均分為兩組,每組50例患者,并設定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統計學差異(P>0.05)。

1.2方法

針對對照組患者進行常規尿液檢驗,選取患者中段尿液20毫升,采用顯微鏡檢驗的方式進行尿常規尿液檢驗,所檢驗的常規項目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尿酮體、尿糖、尿蛋白等,并借助尿常規分析儀進行分析[1]。

針對試驗組患者進行生化檢驗。檢驗人員需要對患者進行血液樣本抽取,然后對血樣中的果糖胺、糖化血紅蛋白、血清甘油三脂、糖耐量實驗、空腹血漿葡萄糖等進行檢測。在具體的檢驗中,以硝基四氮唑藍換元法對患者血樣中的果糖胺進行檢測,使用親和分析法對糖化血紅蛋白進行檢測。要求患者禁食12小時,之后抽取患者10毫升血液并平均分為兩份,進行血清分離,并對這一狀態下的血清甘油三酯進行檢驗。在患者進食1天后,抽取患者空腹靜脈血2毫升,要求患者在4分鐘內飲下200毫升濃度為40%的葡萄糖水,然后參照患者的空腹狀態,如果患者在2小時后并沒有恢復正常血糖且呈陽性尿糖,則可以將其認定為糖耐量下降。要求患者禁食12小時,在此期間可以適當飲水,然后抽取患者2毫升空腹靜脈血,抽樣時間最好在早晨,然后進行氧化酶檢測,之后則以大于7mmol/L、小于2.8mmol/L的空腹血糖為判斷高血糖與低血糖的標準,為了確保判斷準確,則需要進行3次檢驗[2]。

1.3觀察指標

將上述對照組與試驗組的檢驗結果進行統計,然后根據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如果上述檢驗的判定結果與臨床診斷結果一致,則認定為有效,如果上述檢驗的判定結果與患者的臨床診斷結果不一致,則認定為無效。在本次研究中,診斷有效率=有效患者數/患者總數*100%。

1.4統計方法

使用SPSS 18.0 統計學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進行t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見表1)

通過上述對比可以了解到試驗組患者檢驗結果的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由此可見,在糖尿病患者的診斷中,生化檢驗的準確率比常規尿液檢驗的準確率高。

3 討論

在臨床醫學中,糖尿病的誘發因素主要包括兩個方面,分別是遺傳和環境,根據相關調查數據,在我國超過20歲的群體中,女性患糖尿病的幾率為8.8%,男性患糖尿病的幾率為10.6%。在糖尿病出現后,如果患者的病情得不到有效控制,則很容易引發患者大血管與微血管病變,并引發更為嚴重的機體變化,如心血管病變、腦血管病變、腎衰竭,眼壓升高等,如果患者情況嚴重,還會出現雙目失明,進而對患者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3]。近年來,我國的糖尿病出現幾率有所提升,其中有大約70%的患者會因為出現心血管并發癥而死,因此,對患者的科學診斷及治療則顯得十分必要。從當前的情況來看,糖尿病患者主要分為四類,分別為妊娠期糖尿病、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特殊性糖尿病等,其中,2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較高,占比90%以上,針對糖尿病的檢驗,生化檢驗方法近年來受到了較高的重視,而且在臨床診斷中的作用日益突顯。與傳統的檢驗方法相比,生化檢驗方法操作簡易,而且成本投入低,而且能夠對患者的果糖胺、糖化血紅蛋白、血清甘油三酯、糖耐量實驗、空腹血漿葡萄糖等進行測定,因此得到了廣泛的應用。

在具體的檢驗中,果糖胺的檢驗速度較快,而且成本投入非常低,能夠通過檢驗完成對糖尿病患者的病情控制效果做出評價,而且能夠將患者的平均血糖水平予以反映,這一檢驗方法主要適用于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對患者血清甘油三酯進行檢驗時,如果表現為升高情況,則患者出現糖尿病的幾率較高,然后通過進一步檢驗進行驗證。通過對患者糖化血紅蛋白指標進行檢驗,則能夠對患者的并發癥情況進行了解,以此來判斷患者當前的病情發展情況,進而為患者的疾病控制提供有力的依據[4]。在糖耐量進行檢驗時,如果檢測到患者糖耐量下降,則表明可能有出現糖尿病的可能,然后需要通過簡易檢驗來明確患者是否出現糖尿病,而且針對這一類人群,醫護人員要提醒其進一步加強運動,規律飲食等。在檢驗中,如果發現檢測對象靜脈血漿葡萄糖濃度低于2.8mmol/L時,則表明檢測對象出現了低血糖情況,如果不及時應對,則很容易出現腦損傷,如果檢驗結果為靜脈血漿葡萄糖濃度高于7.0mmol/L,則表明患者出現了高血糖,也應該進行及時采取降糖措施。

參考文獻

[1]??? 張玲霞.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家庭醫藥.就醫選藥,2017(07).

[2]??? 胡林.探討臨床糖尿病診斷中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的價值對比[J].糖尿病新世界. 2017(12).

[3]??? 陳玉梅.糖尿病診斷中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的價值對比[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 2017(18).

[4]??? 王晶紅.常規尿液檢驗與生化檢驗在糖尿病診斷中的應用價值對比[J].臨床醫藥文獻電子雜志,2017(01)

猜你喜歡
生化檢驗
糖尿病診斷中采用生化檢驗與常規檢驗效果差異
血液標本采集對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分析
生化檢驗項目在診斷肝硬化疾病中的臨床應用效果
溶血標本對生化檢驗的準確性干擾及糾正性回歸分析
生化檢驗指標對糖尿病的診斷價值分析及報告
探討生化檢驗結果的影響因素及對策
在病毒性肝炎診斷中相關常規生化檢驗指標的應用價值分析
標本溶血對部分生化檢測結果的影響分析及預防探討
生化檢驗中標本溶血對結果準確性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